在我的帶領下,羣裡小夥伴們討論問題的深度與日俱增,甚至都有一種把相親和婚戀觀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趨勢了,雖然婚配結果不太理想,但這種“學術氛圍”,我還是很喜歡的。這不,某天一位80年大哥就在羣裡轉發了一篇題目叫《現代式婚姻》的文章:
大齡剩男剩女,實際上被剝奪了交配權。
關於愛情,以利合者,必以利分。
常言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我們目前的婚姻導向,並不是相濡以沫的感情,而是被一切向錢看的思潮裹挾着的。
在很久以前,社會婚戀的導向是不以結婚爲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不以生兒育女爲目的的婚姻就是耍流氓。
而現在,金錢成了標劃一切衡量一切的尺度和標準。婚姻成了利益聯盟的紐帶,婚姻成了改變命運向上爬的梯子。
婚配的男女,不再是戀人的關係,而是退化成了買方與賣方的關係。
二十歲出頭青春貌美的女人的報價是要有房子要有車要有存款。誰能成交呢?
男青年要想在二十出頭找個同齡的女青年結婚,就變成了他們背後父母財力的競爭。這就造成了拼爹的現象。
而有爹可拼的人,相對於社會整體的同齡女青年而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也就註定了,這些富二代官(和諧)二代們,只能吃掉很少一部分女青年的賣單。
大多數女青年的賣單,註定都不會被同齡的男青年成交。
一羣已經事業有成的已婚中年男人出現了,女青年們的報價,對他們而言,幾乎沒什麼難度。
所以,很多女青年選擇和這些已婚中年男人成交,這就是小三現象。
中國當前社會,小三爲什麼這麼多,已經成爲普遍現象,因爲能靠拼爹和同齡女青年成交的男青年,只佔一小部分。
女孩們想把自己在最值錢的時候賣出去,能供他們選擇的買得起他們的同齡人,並不多。
小三不可恥嗎?
在金錢纔是唯一的道德的社會,正常的倫理則會被斥爲“迂腐”。
以改革開放後出生的年輕人來取樣分析,中國現在的離婚率,已經超過了三成。並且連續12年遞增,離婚率同比增長率的標準差也在放大。在成都,80年以後出生的人口,離婚率超過了4成,在南京,2015年離結比是2.1:2。也就是說離婚率快到了五成。到了去年,也就是2017年,僅上半年,全國新婚了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離結比高達33.15%,離婚結婚比最高前三甲分別爲天津市、黑龍江、吉林省,離婚結婚比分別爲60.50%、58.92%、56.34%,北京市以50.60%屈居第四。
離婚率過高,說明婚姻市場的參與雙方,投機過度,男女雙方對對方的價值判斷,分歧很大,男女博弈非常激烈。
已婚男人喜歡向二奶說,自己和妻子已經沒感情了,喜歡的人是她。其實這個階段的男人,對任何女人都不會有真心。
那些同齡男女青年之間的婚姻,也不穩定。他們吵一架,就會鬧離婚。說到底,這些男女青年,他們作爲個體的人都不能生活自理,身心不能自理。兩個不能自理的人結合的婚姻,不可能穩定。
婚姻生活,是由無數的事件和瞬間所構成,以交易的思維來判斷對手的行爲,一旦有一天,兩人在價格分歧上不再達成一致,不再消除分歧,婚姻就會破裂導致離婚。
婚戀高度市場化,那麼一切就要按照市場的交易規則來運行。
在婚戀市場上,大多數男人女人都是急功近利的。這種心態催生出來的現象級事件,比如玉鳳玉龍那種人,他們都代表着婚戀市場裡男女散戶們的“理想主義”極客精神。他們既是這個社會的笑話,也是反諷,也是“理想”。
現代婚姻,最高的目的導向是金錢,而不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高級能力,它並不能通過純粹的市場行爲,交易行爲來解決。雖然男人有房有車,女人長相好身材好,就能贏得交配權,但未必就能在婚姻中收穫幸福。
在一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用市場的手段來讓人們互相恩愛恐怕是很難的。市場只會讓人以利合,隨即也以利分。
如果以金錢作爲最高追求,那麼離婚率高升,恰恰是符合這種市場法則和精神的。而以幸福作爲生活的最高追求,纔會顯得離婚率高升是不妥當的。
當前社會的婚姻危機,它在最基礎層面上,成因表現爲社會分化嚴重,在婚戀市場上多空雙方失衡。在感情這個更高一個層面上,它的成因表現爲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社會道德這個層面上,其成因表現爲全社會整體性的精神廉價。如果把幸福作爲生活的最高目標,把舉案齊眉白頭偕老,作爲幸福婚姻的理想狀態的話,只是單純的以利相合的婚姻,就比較低級了。它就需要升級到以心相合,以精神相合。
這種精神,爲什麼早些時候的人可以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因爲他們質素誠直。而現在的人,內心裡充滿了機巧詭詐,很難做到質素誠直,這就是在道德層面上,現在人離婚率如此之高的深層根源。
——————————華麗的分割線(全文完)
這篇文章令我看後拍案叫絕,毫不猶豫地加入收藏,不禁感慨:這是有多高的文學造詣和多透徹的婚戀研究才能寫出如此精彩深刻的文字!有一天我一定要把它轉發到父母羣裡去,即便會踢了我,我也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