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玩具很少,不像現在的孩子,很多玩具都是一次性的,打開包裝以後也許就不會再玩兒了。我們那個時候的遊戲幾乎都是“團隊遊戲”,一個大院的孩子成羣結隊地追逐嬉鬧,不聽到媽媽喊吃飯的聲音絕不回家。因此我從未覺得自己的孩提時代無聊單調,反而回想童年能立即感覺到陽光穿過樹葉般的溫暖和清新。那個時候沒有家長接送,沒有人販子,也沒有那麼多的車禍,幾乎每個孩子脖子上都掛着一串鑰匙,也從未聽說誰因爲這個丟了鑰匙,家中被盜。跟同學或小夥伴的關係甚至好於自己的家人。
真懷念小時候的遊戲啊!建築工地邊的沙子,秋風掠下的黃葉,副食店裡的羊拐骨,做衣褲用的鬆緊帶,用空了的火柴盒都曾讓我玩兒的不亦樂乎。捉迷藏,跳房子,跳皮筋,彈球,粘蜻蜓,拔樹根兒,扔沙包,羊拐,推鐵環,甚至下河摸過魚,用現在的概念衡量,簡直就是一羣小瘋丫頭。
那個時候的我,快樂是非常簡單純粹的,一個小小的物件就能帶來無窮的快樂,只要想玩,什麼都是玩具,到冬天實在沒的玩兒的時候,就到各個小夥伴的家裡去,蒙在牀單裡講鬼故事,捅開爐火烤饅頭片,最後再偷偷地溜到公共廚房裡,打開不知誰家的麻醬罐,用手指頭挑出來一點兒放在嘴裡品嚐。我還記得有一個紅罐裡裝着一種東西叫麥乳精。
有一次,輪到小朋友到我家裡玩兒,所有的遊戲都玩兒過了,爸爸媽媽還沒回來,我們就開始到處翻東西,希望能找到新鮮玩意兒。忽然發現平時鎖着的寫字檯抽屜是開着的,大家像發現寶藏一樣興奮,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除了一些票證和證件之外還有一個神秘的鐵盒子。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盒子打開一看,哇!裡面裝着一隻聽診器,還有橡皮膏、鑷子、繃帶,看牙用的折鏡等等,竟然還有幾把手術刀!啊?這就是一個醫生的“百寶箱”啊!
“你們家爲什麼會有這個?”“我姨和舅舅都是大夫,也許是他們放在我家的!”
這意外的發現讓我興奮至極,於是小夥伴們扮病人的扮病人,扮大夫的扮大夫,把
我家當成急診室,玩兒起了過家家。
因爲這個百寶箱,我在小朋友當中的威信陡增,每天早上排隊上學的時候就有人“預約”放學以後來我家“看病”。快樂總是短暫的,我們這個診所沒開多久就被強制關閉了,因爲有一天媽媽回家來拿東西,發現我們正在玩兒做手術的遊戲,這回我是病人,肚子疼,其他幾個小朋友正拿着手術刀在我的肚子上比劃着,儘管隔着毛衣也把媽媽嚇壞了。不由分說,她就把盒子裡的所有東西都沒收了,嚴肅地批評我爲什麼拿這麼危險的東西給小朋友玩兒。我受了驚嚇又傷了自尊,哇哇大哭,就這樣,我第一次短暫的“行醫”生涯就這樣宣告結束了。
別看媽媽管教我們很嚴,但是她在我們的學業上特別肯投資,我特別佩服我媽媽在這方面敏銳的嗅覺和前瞻性。比如說,大家都在喊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候,媽媽卻給我請了英語家教和小提琴家教,她非常自信地告訴我說,“你們這代人不會英語就等於新文盲”,但我那時候在小學哪兒懂這些道理,別的小朋友都沒有這些額外功課,我在心裡一直抱怨媽媽多此一舉,每天放學到了該補習英語和練琴的時候,我就躲到我的好朋友林春芳家裡,從她家三樓的窗戶偷窺我家一樓的門洞,一直躲到補習老師離開。
比起媽媽的嚴厲,爸爸寬容的多。爸爸是一個不愛多言,沉穩厚重的男人,雖然他是一名語文老師,但他的健談僅僅表現在課堂上。在家裡,他是一個少言寡語的人,他很少對我們講什麼人生的大道理,他只是和天底下所有的父親一樣,他寵溺着自己的兒女,將能奉獻出的一切,都給自己的兒女。
在我的記憶中,爸爸很知足,很隨和,從不挑剔,他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吃虧是福”。
在爸爸的眼中,這個世界永遠是平和安逸的,因爲他的心就一直是如一汪清潭一樣,平靜極了。
逢年過節,或者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做了一桌子好吃的,爸爸總說這些菜他不愛吃,悄悄問媽媽要一碟鹹菜,端起小酒盅,笑眯眯地看着客人和孩子們,等客人和孩子們都
吃完了,
冬天蔬菜少,有的時候連着幾天都是白菜燉土豆,我和弟弟就會鬧着媽媽燉肉吃。這時,爸爸就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菜,一邊吃一邊說真是好吃。看到爸爸吃得很香的樣子,我和弟弟的饞蟲也就被勾了上來,學着爸爸的樣子,大口大口地把飯吃完。
我最感謝爸爸的是,在我小學的時候,他就到郵局給我訂閱了大量的少兒文學期刊,比如《小學生作文選》、《少年文摘》、《青年文摘》,包括後來的《十月》、《人民文學》、《收穫》等等。如果說我現在會寫一些劇本,也是跟那個時候大量閱讀有很直接的關係。
每天吃完晚飯,媽媽收拾完碗筷,我們四個人就開始趴在寫字檯的四個角,有寫作業的,有批改作業,還有讀書的,我的小夥伴們都很羨慕我們家,說天黑之後我們家的“圖書館”就開門了。小學畢業那年,我考上了市重點中學,天津十四中,作爲獎勵爸爸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書包的書,包括《三國演義》、《紅樓夢》、《三言二拍》、《紅與黑》、《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還包括一些學習參考書,《現在漢語辭典》、《古文觀止》等等。那些書在當時都是很難看到的,我給自己規定三到五天必須看完一本,知識改變命運,當這些名著讀了下來,我冥冥之中感到自己將來一定會從事和文學藝術相關的一門工作。
學無止境,身教勝於言傳,在爸爸和媽媽的影響下,我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慾,到現在我先後進過五所大學的校門,其中包括現在正在讀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影視管理EMBA。無論是行萬里路還是讀萬卷書,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
爸爸還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叫知足常樂。剛開始打拼事業的時候,對這句話不是很認同,覺得應該像媽媽那樣,什麼事兒要做就做到最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理解和欣賞爸爸的人生觀,心態決定你的幸福感,心態平和淡定才能夠享受成長過程中帶給你的驚喜,品味人生路上收穫的感動。就像登山,一味地盯着終點,不僅辛苦無趣,還會錯過沿途的風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