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數據,準備反推曲率引擎。”
楊義淡淡的吩咐了一句後,便不再關注,很多事情,其實做逆向工程更要方便一些,這比起從無到有的去建造,要好太多了。
根據天空座的生命磁場,人類這邊掌握了生命磁場的技術。
如今,再根據天空座的飛行狀態,輔助研究曲率引擎也沒有什麼,畢竟,從最開始,楊義就覺得天空座的歸宿就在宇宙。
那不該是某個星球上的生物。
適合她的環境,只有浩瀚無垠的宇宙,而要在這樣廣闊的範圍內生存,她的速度就不可能只是拘泥於光速。
只是那孩子一直以來就在拘束自己的力量,生怕引起破壞。
故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麼快,多麼強罷了。
有天空座前往三體星系,大概可以稍微確認一下,外星文明有沒有出現,如果這個階段沒有的話,下個階段就要擔心了。
當然,最遲在穿越世界的時候,必定會出現。
當初的超彗星事件證明了這個宇宙足夠大,而突變的本質是幻想降臨,給世界觀擴充,科幻,纔是屬於現代最多的幻想。
神啊,佛啊什麼的,其實都挺古老了。
人類一直以來引以爲傲的就是科技,在突變中也一直有科技作爲依靠,所以面對各種突變和敵人的時候都還有着自信。
因爲,最根本的東西,他們是高級的。
可是遇到外星文明,科技程度更高的外星文明時,他們的戰爭將會一敗塗地,科技的碾壓,會導致正面戰場的絕對碾壓。
那個時候,能夠依靠的,就只有修士們了。
李和再強,面對那些強大的敵人時,尚且有規律可循,尚且可以想辦法保護藍星,但是,面對更加高級的科技手段,他恐怕辦不到。
《三體》當中的歌者文明可以隨手一發二向箔,歸零者文明可以直接重啓宇宙。
關於三體的那什麼水滴和質子都不談了,目前人類文明尚且還沒有發展到三體文明的階段,否則科技的力量應該有仙級戰力才行。
強相互作用力武器和弱相互作用力武器尚未產生。
人類說到底,如今還不過是停留在覈能階段,關於反物質武器的使用,也只是對於物質能量的使用,是一種粗暴的方式。
目前看起來有些底牌,不過是藉助了人類觀察者的這個身份,強行創造出來的一些黑科技罷了。
白玉京也好,藍星之光也好,大多如此。
實際上,人類的基礎科學,在邁過可控核聚變那一關的時候,就已經停滯了,說停滯也不是太好,畢竟從那開始也不過幾個月的時間。
這在科學史上,並不算時間。
可如今的人類,畢竟也只有這麼多時間了,這是毫無疑問的停滯,也正是因爲這份停滯,楊義成爲了未來戰略研究總司令。
不再拘泥於科研的方法,而是以各種手段,增強人類的技術與底牌。
因爲,光靠科學,做不到了。
(稍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