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

8月11日,徐祖詒和張自忠率第59軍從嶧縣急行軍。於12日到達臨沂城西地區,當日召開作戰會議。兩位軍長統一認識後,由徐祖詒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於13日下達了作戰命令。

第59軍以第38師附野炮第1營爲左翼,於13日16時出發,先以1個營佔領茶葉山,掩護師主力在石家屯、劉家湖、釣魚臺地區向東展開;第113旅、第112旅爲第一攻擊部隊,進攻張家莊、白塔、沙嶺一帶敵人;第114旅爲預備隊,隨師部位於劉家湖。第180師(欠第81旅)附山炮第1營爲右翼,13日16時30分出發,至前安靜莊、大小妾莊地區向東展開;以第26旅擔任第一線攻擊部隊,進攻徐太平、亭子頭一帶的敵人;第39旅爲預備隊,隨師部位於中安靜附近。軍部在進攻開始時位於朱潘村。

第40軍的第39師以第115旅與第59軍協同,向尤家莊之敵側擊,以第117旅向東、西旺一帶之敵進攻。

14日4時,第59軍各部強渡沂河,開始進攻,第39師在河西的部隊亦同時向當面之敵進攻。第39師右翼第117旅進展順利,擊退當面之敵後進至東西旺莊、東西沙莊一線;左翼第115旅戰鬥終日,沒有進展。第180師經激戰後,於16時攻佔亭子頭,日軍向南撤退。第180師跟蹤追擊。至15日,先後攻佔徐太平、郭太平、大太平等六七個村莊。第38師進攻沙嶺,遇到敵人的堅強抗擊,激戰兩晝夜,仍無進展。16日拂曉前,日軍增援兵力到達,轉爲反擊,由沙嶺從兩個旅的結合部渡過沂河,向第38師後方崖頭、劉家湖、苗家莊、釣魚臺之線猛攻,並以飛機十餘架轟炸,當時南京範哈兒增援空軍救援不急,致使地面**多有損失,與第38師預備隊第111旅激戰於崖頭、苗家莊地區,並攻佔了船流、劉家湖。

張自忠根據當時的戰況迅速採取措施,調整部署,命令第38師以有力的1個團加強茶葉山的防守,作爲軍的主要支撐點;令軍部騎兵營由石家屯東渡沂河,向葛溝、湯頭間出擊,襲擾敵之後方;令進至河東的部隊全部撤回河西,阻擊渡至河西的敵人。雙方在劉家湖一帶展開激烈的肉搏爭奪戰,最終劉家湖失而復得者四次,崖頭失而復得三次。茶葉山一度被敵佔領,旋即奪回。至17日上午,第59軍已傷亡6000餘人,第一線作戰部隊的營長傷亡三分之一,連、排長已全部易人。

其實第59軍在臨沂戰鬥中,19日前已傷亡6000人以上。因其不屬中央嫡系軍隊。爲求援軍,在會戰中多誇大傷亡人數;當戰鬥結束後,又恐因部隊減員太多被中央裁撤或縮編,所以又往往少報傷亡人數。8月19日14時張自忠向第五戰區上報全軍傷亡人數爲3474人。據參加臨沂戰鬥的第59軍第3師第113旅參謀長劉景嶽、第38師第112旅副旅長於麟章回憶,第59軍兩次臨沂作戰共傷亡1萬人以上。至8月底,第38師由戰前的1.5萬人減至3000多人。張自忠將該師集中編爲1個旅,由軍直接指揮,多餘人員由黃維綱師長集中到後方整補。第180師尚有6000餘人,暫維持原狀。

但該部隊仍堅守陣地,頑強戰鬥。此時日軍因傷亡甚衆,亦已無力發動強攻。張自忠掌握戰機,集中全力組織反擊,於當日黃昏後,利用敵人得不到飛機支援而又不慣夜戰的有利條件,向河西之敵發動進攻。激戰竟夜,以逐屋爭奪的肉搏戰將渡至河西的日軍擊殲近半。在日軍遺棄的屍體中發現有第11聯隊聯隊長長野佐一郎大佐、第3大隊大隊長牟田中佐及第9中隊中隊長等多名軍官。又據在劉家湖所俘一等兵玉利陸夫說,這次沂河兩岸戰鬥,第5師團阪本支隊傷亡約3000餘人。日軍大部退向莒縣,一部退至湯頭。張自忠令第38師的第114旅向湯頭方向追擊,停止於湯頭以南李家五湖一線。其餘部隊除一部沿沂河西岸、茶葉山一帶警戒外,全部集結到劉家湖一帶休整。沂河以東日軍在其主力北撤後。亦向傅家池、草坡一帶撤退,第39師進至書家莊(樹沂莊)一線。

李宗仁根據龐炳勳18日24時所報關於臨沂方面日軍損失情況,報告稱日軍傷五千餘,亡三千餘,判斷日軍暫時無力組織大規模的進攻,而19日嶧縣失守,津浦路正面形勢緊張,於是於20日電令第59軍留1個旅協同第40軍防守臨沂,主力轉進費縣集結整頓後,乘虛向滕縣南北地區,與由南陽鎮附近渡河之第3集團軍部隊呼應,截擊南下或北退之敵。張自忠留第114旅歸龐炳勳指揮,自率軍主力於20日晚開始向費縣轉移。22日接到蔣介石電令,改令以主力仍須與龐軍團相協力肅清臨沂當面殘敵外,以約三至四個團經泗水進擊曲阜方面,牽制敵人,但此時軍主力已離開臨沂。

日軍阪本支隊退至湯頭之線後重新集結,經短時間整頓及補充後,於29日又開始轉爲攻勢。第40軍兵力單薄,又未能得到補充,在敵進攻面前節節後退。至22日,撤至臨沂城東桃園、蔣家山、石埠嶺、黃山既設陣地;第114旅撤至臨沂城北石埠頭、古城、小官莊之線。日軍跟蹤追擊。龐炳勳急電蔣介石:“職軍苦戰月餘,傷亡甚衆,官兵疲勞,臨沂危急”,請發援兵。此時第59軍已集結於費縣。蔣介石於23日9時電令張自忠,令其不必赴泗水、滕縣,以整個軍協力龐炳勳擊滅臨沂方面死灰復燃之敵,第59軍遂於24日返回臨沂古城地區。

25日。第40軍桃園、三官廟左翼陣地被日軍突破,退守九曲店一帶。第59軍急從第38師抽調3個團,於當日20時西渡沂河,向已佔領桃園、三官廟之敵實施夜襲,收復了桃園,但三官廟未能攻下。26日全天,沂河兩岸均在激烈的反覆爭奪戰鬥之中。至黃昏時,第59軍在桃園的3個團出擊受挫,復撤河西;古城一帶的部隊在日軍猛攻下,爲節約兵力縮短戰線,亦退至十里鋪、前後崗頭線。臨沂形勢又趨緊急。龐炳勳電告蔣介石,稱本軍傷亡殆盡,總計戰鬥兵現不滿千人。徐祖詒於26日15時亦電告李宗仁,龐軍兵力損失過巨,已失戰鬥力,張軍實力雖剩半數,而士氣較前甚差,非有生力援軍,臨沂難守,祈早決定。李宗仁急調第57軍第111師的第333旅及第20軍團的騎兵團馳援。

就在徐州會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關鍵點的時候,南京的浦口碼頭,卻是來一支龐大的船隊。

作爲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的範哈兒,親自帶着一羣高級將領。在碼頭迎接這批船隊的到來。

“這該死的降雨,如果不是爲了躲避洪峰,起碼可以提前三天抵達!”範哈兒身邊新晉集團軍司令長雷太鵬,很是不樂意的輕聲抱怨。

“呵呵,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現在趕緊裝車投入徐州會戰,也還是剛好能趕上。”範哈兒笑着對這個手下大將道。

雷太鵬在雨花臺一戰,不僅立下汗馬功勳,也讓他的名聲,傳遍了全中國。

即便是日軍中,也盛傳這位打仗不要命。極爲血腥的雷師長。考慮到雷太鵬在雨花臺立下的功勳,範哈兒在報請最高統帥部後,將他進銜中將,並且提拔爲新七軍升級而來的第7集團軍副司令,實際代理司令,而自己這個老軍長轉職負責整個戰區事務。

範哈兒並沒有想讓這位雷中將長期衝鋒在一線的意思,但是這次對徐州的增援,卻是不得不再次動用他。因爲新組建的部隊,範哈兒手下如陳蘭亭、鄧錫侯這個幾個老將實在是指揮不了,他對於這支新部隊的作戰性能,甚至都無法在短時間內瞭解。

即便這支部隊,採取了一邊列裝一邊訓練的方式,在抵達南京前,就已經於成都等地訓練了有兩個多月時間,但是這幾位花了兩個月時間學習怎麼指揮的將領,卻只有雷太鵬一人,最終通過了範哈兒的考覈,升任爲這支部隊的直屬指揮官。

而現在這支剛剛到港的船隊,正式滿載着那支新式部隊的運輸力量。

當船上下來的兩個年青中校軍官,一臉興沖沖的跑到範哈兒等人面前,對着範哈兒就是一個敬禮:

“報告司令,第四師第一裝甲團團長木子李率部順利抵達南京,向你報道!”

“報告司令,第四師第二裝甲團團長林效範抵達南京,向你報道!”

“稍息!”範哈兒笑着回禮。

還不忘對那個第二裝甲團的年青團長林效範打了個招呼:“你父親還好麼?”

“報告司令,家父安好,他託下官向你問好。”這個年青的軍官,正是範哈兒手下的袍哥老將林思存,那位雖然擔任了範哈兒最嫡系的第四師師長,但因爲要坐鎮重慶,所以並沒有參與華東戰場的任何重大戰事。

伴隨着年青的軍官的報告聲,那邊幾艘大型運貨船,已經打開了部分防雨帆布,將船上轉載的軍火設備,基本展露在碼頭的衆人面前。

帆布之下,只見一片黑亮黑亮的鋼鐵色澤,那拖拉機地盤。那方饅頭式炮塔,還有高高翹起的炮管,很是給初見者一種震撼的感覺。

“這就是我們的裝甲部隊?坦克?”

即將作爲這支部隊直屬指揮官的雷太鵬,驚訝的問了出來。

這位雷中將,其實也不是沒見過坦克,四川的那個拖拉機機廠拿出的老式坦克,他見過好多型號。在南京戰場上,更是也見過日軍的戰車部隊,以及蔣委員長的戰車部隊。尤其是還在四川的時候,更是親自參與過一些坦克的用途設計,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才瞭解了最新的裝甲作戰。

但見到這些直屬自己,將由自己指揮作戰的戰車部隊,這位集團軍代理軍長,還是狠狠的被震驚了一番。

“這炮口徑可夠大的!”

“報告雷司令,我們的標準38式坦克,全重30噸,乘員5人,主武器爲1門76毫米主炮,副武器爲1挺7.62 機槍,使用拖拉機地盤,車寬2.9米、車高2米,扭杆懸掛裝置,福特公司GAC水冷氣油發動機、功率400千瓦、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50公里、最大行程360公里,通過障礙高0.7米、越壕寬2.5米、爬坡25度、裝甲厚18至50毫米。”一邊的第一裝甲團團長木子李大聲的向雷太鵬報告。

“怎麼樣,這可是我們目前能作戰出的,最先進也是最高效的真正坦克了。它們可不是日軍那些鐵皮坦克,使用比使用裝甲汽車,要強悍的多。”範哈兒也笑着問一邊正在根據木子李彙報,琢磨這坦克使用性能的雷太鵬。

“確實厲害,確實厲害,我估計這可能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了吧?”雷太鵬一臉的震撼。

“差不多吧!”範哈兒苦笑了一聲。

這標準38式坦克,是範哈兒根據一年後蘇聯設計的T-34坦克簡化而來,性能數據上,僅僅是對比T-34略遜一籌而已。而這型號坦克的大部分有點,還是保存了下來。

蘇聯的T-34坦克無論在裝甲、火力、還是動力方面都堪稱均衡。T-34的車身裝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國的3、4型坦克相當,但是正面裝甲有32度的斜角,側面也有49度。炮塔是鑄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裝甲厚度60毫米,側面也是45毫米,車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從正面看幾乎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面裝甲有兩點好處,首先炮彈擊中以後容易彈開(即‘跳彈‘),威力大減;其次根據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來的炮彈,擊中斜面裝甲以後,需要穿過的鋼板厚度相當於三角型的斜邊,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相當於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側面裝甲也相當於54毫米。這樣的正面裝甲,直接導致1941年蘇德戰場上,德國坦克裝備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離上都無法穿透。

但包括T-34在內的各型蘇聯坦克也存在明顯缺陷,主要是沒有全部配備車際無線電聯絡設備,一般是幾輛T-34中只有一輛指揮坦克擁有無線電設備,坦克之間聯絡還依靠旗語。同德國主戰的各型坦克(Ⅲ、Ⅳ、Ⅴ、Ⅵ)基本都配備無線電相比,協同作戰能力相差不少,所以當編隊行進作戰時難以充分發揮坦克的優異性能,特別是遭遇突發*況時應變能力差。所以由一輛性能不怎麼樣的Ⅲ號坦克,擊毀多輛T-34的戰例屢見不鮮。

範哈兒對西南集團的無線電技術,從幾年前就開始猛抓,而且成果也不錯,僅僅是給坦克配備無線電臺,還是能做到的,所以這個山寨的T34,雖然部分作戰性能上,不如原版,但這致命缺陷的無線電聯絡上,卻是遠超蘇聯的原版。

從這方面來說,標準38式坦克,就算稱爲此時最先進坦克的第一名算不上,卻起碼也是最先進之一。

“老實說,如果不是你在回答我提問時,提出了步坦協同的作戰概念,我可能都不會把這支王牌的戰車部隊,交給你來使用。現在讓你帶他們去徐州參戰,我不求你用它們創造什麼樣的成績,只要給我鑑定一下這一百餘輛坦克的實戰性能,就可以了!想來僅憑日軍兩個戰車中隊,我給你一個裝甲團,肯定足夠能夠取勝了!”範哈兒明確的對雷太鵬提出了他的作戰目標。

“只給我一個裝甲團,不是兩個都給麼?”雷太鵬大驚。

“當然不是都給你。”範哈兒立刻搖頭。“本來讓拖拉機廠那邊給我製造個三百輛新型坦克,誰知道他們在早就確定設計圖紙的情況下,還是隻給我弄出了這麼一百三十多輛,你沒看船上還有一些裝甲汽車麼,他們就是被用來配合坦克,作爲裝甲團的運送機械化步兵用的。”

“噢,那就算了。”不知道新型坦克實戰威力的雷太鵬,在確認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情況,很乾脆的放棄了謀求另外一個裝甲團,而是立刻和兩個年青的裝甲團團長,商量起具體的戰車作戰指揮和作戰性能來。

新型坦克的製造困難程度,超乎範哈兒的想象。即便他早早就調配好了新型坦克的流水裝配線,製造了大量的通用拖拉機地盤,也準備了大量的鑄型炮塔,但實際一開始總裝,就馬上發現了問題。

這裡面制約的,並不是關鍵的發動機,也不是鋼鐵,而是範哈兒之前一支沒有想到的變速器。

變速器的緊密程度,成都拖拉機廠此前一直選擇從芝加哥進口部分關鍵零配件,然後自產一部分技術含量不高的配件,完成拖拉機變速箱的裝配。但這一次,新型坦克的變速箱裝置,卻是由成都拖拉機廠全新設計的,雖然性能上保證能用,實際可用的零配件,卻是在大規模製造的時候,成爲制約產量的極大因素。

那些精密的零配件,以此時四川的進口車牀,也已經能夠生產一部分,但受制於美國高級技師和中國技師的數量限制,這兩個月的產量卻只能滿足一百多輛坦克的裝配,再多就只能讓其他部分等待這戰車最後的變速箱了。

範哈兒之所以選擇仿造蘇聯的T34,而不是德國更先進的坦克,主要是因爲蘇聯這種坦克的製造和操作簡單,很容易大規模量產,也很容易普通一個士兵掌握。

歷史上的T34坦克作爲蘇聯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在數據上的性能與在實戰中的性能優越起了一定作用。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坦克操作簡單,毫不誇張的說,一個從沒有學習過坦克駕駛的農民可以在幾天內學習怎樣駕駛T34。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城市內的工廠裡的工人正在努力的製造T34坦克,每當納粹的軍隊開來時,坦克修理廠的工人就駕駛T34坦克與納粹軍隊作戰。庫爾斯克會戰,是二戰中最大的坦克的決戰,雙方出動超過5000輛的坦克,蘇聯的損失就佔5000輛的一半以上,非專業駕駛員比重之大。如此簡單的坦克,快速的生產與可以快速的培訓出坦克手,使這種坦克受各國的喜愛,特別是那些生產力低下的國家。

(前文引用了戰史,照例多更700字。)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我是師長範哈兒 豆豆小說閱讀網”

第271節 勝利餘波第68節 飛行隊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283節 徹底扭轉第八十三節第47節 旱情第336節 決定性的海戰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7節 影響和思考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175節 訂艦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第119節 提議第15節 劉湘有安排第52節 沙遜第29節 初步敲定第180節 調解第38節 選擇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187節 第七軍離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270節 教科書般的襲擊第94節 報信第295節 隔岸觀火第148節 閉幕第142節 豔照門第18節 大錢還是小錢?第353節 範哈兒回國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136節 全運會第266節 俘獲杉山元第375節 越來越多的物資第277節 局部勝利第142節 豔照門第42節 臨時回川第26節 抵滬第198節 日本援軍第86節 鐵路第301節 南下行動的第一步第100節 親英親德第65節 索要好處第332節 磨皮第231節 南京的狙擊槍聲第203節 血戰不退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362節 痛並快樂的進攻第144節 面見老蔣第183節 兩線第161節 飛往柏林第113節 聯英抑日第184節 爲了戰亂中的第143節 中央抗日準備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85節 賑災善後第65節 索要好處第21節 分配第100節 親英親德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16節 範哈兒缺錢第195節 鏖戰第373節 競爭第197節 雷擊第260節 南線第86節 鐵路第304節 有驚無險第163節 見元首了第86節 鐵路第325節 油田保衛戰計劃第310節 Z的覆滅第195節 鏖戰第262節 殲滅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67節 對手更換第279節 蘭封第215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第21節 分配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53節 接手軍火生意第282節 香月撤職第363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第246節 英法美的強勢第162節 火箭第67節 告狀的縣長第23節 檢閱部隊第329節 仰光奪權第85節 賑災善後第18節 大錢還是小錢?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370節 選定第154節 中央軍的實力第64節 小科目演練第160節 七七準備第201節 批准執行第340節 又一次勝利第32節 代理人第343節 美國特遣隊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243節 鬆井的暗棋
第271節 勝利餘波第68節 飛行隊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283節 徹底扭轉第八十三節第47節 旱情第336節 決定性的海戰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7節 影響和思考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175節 訂艦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第119節 提議第15節 劉湘有安排第52節 沙遜第29節 初步敲定第180節 調解第38節 選擇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187節 第七軍離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270節 教科書般的襲擊第94節 報信第295節 隔岸觀火第148節 閉幕第142節 豔照門第18節 大錢還是小錢?第353節 範哈兒回國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136節 全運會第266節 俘獲杉山元第375節 越來越多的物資第277節 局部勝利第142節 豔照門第42節 臨時回川第26節 抵滬第198節 日本援軍第86節 鐵路第301節 南下行動的第一步第100節 親英親德第65節 索要好處第332節 磨皮第231節 南京的狙擊槍聲第203節 血戰不退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362節 痛並快樂的進攻第144節 面見老蔣第183節 兩線第161節 飛往柏林第113節 聯英抑日第184節 爲了戰亂中的第143節 中央抗日準備第194節 戰果統計第85節 賑災善後第65節 索要好處第21節 分配第100節 親英親德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16節 範哈兒缺錢第195節 鏖戰第373節 競爭第197節 雷擊第260節 南線第86節 鐵路第304節 有驚無險第163節 見元首了第86節 鐵路第325節 油田保衛戰計劃第310節 Z的覆滅第195節 鏖戰第262節 殲滅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67節 對手更換第279節 蘭封第215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第21節 分配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53節 接手軍火生意第282節 香月撤職第363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第246節 英法美的強勢第162節 火箭第67節 告狀的縣長第23節 檢閱部隊第329節 仰光奪權第85節 賑災善後第18節 大錢還是小錢?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370節 選定第154節 中央軍的實力第64節 小科目演練第160節 七七準備第201節 批准執行第340節 又一次勝利第32節 代理人第343節 美國特遣隊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243節 鬆井的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