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皇甫嵩出兵

洛陽現在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城裡的百姓都被董卓遷走了,拱手送給了楊凡。

現在洛陽用來打仗再合適不過了,根本就不用擔心會傷及到無辜的百姓,董卓馬上下令:加固城防,派人駐守。

過了一會,李儒來到董卓面前,提醒道:“主公!剛剛得到消息,楊凡領兵已到函谷關,正在打造攻城器械,不日就會發動攻勢。”

董卓激靈靈打了個冷戰,明明已是陽春三月,可他依然覺得渾身一陣冰涼。

董卓忙問:“函谷關的守軍有多少人?”

“四千!”

董卓搖了搖頭,“不行,太少了,馬上增兵,再派三千人過去,告訴張繡,務必給我守住函谷關!”

“我馬上安排。”

董卓現在對楊凡又恨又怕,恨之入骨,畏之如虎。

那些關東諸侯沒幾個敢跟董卓拼命的,可是楊凡則不然,此人實在太狡猾了,之前明明說的好好的,要把潼關讓了出來,結果說翻臉就翻臉,打了董卓一個措手不及。

李儒道:“主公!雖說關東諸侯都想着保存實力,沒幾個人願意拼死向前,但我們切不可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

李儒對目前的處境非常的憂慮,董卓已經沒有退路了,必須把盟軍擊退,否則早晚是死路一條。

即便盟軍沒有進取之心,可只要他們不退兵,時間長了,董卓也耗不起。

再說了,東西南北各個關口都有敵人,說不準哪一路人馬就會搶先一步殺向洛陽。

到了這種時候,董卓不得不打起精神,他在政治上或許是個目關短淺的無能草包,但在軍事上,董卓卻很有才能。

董卓想了想,把目光轉向了孟津,決定出其不意先攻打王匡,滅一滅盟軍的銳氣。

主意拿定之後,董卓馬上行動,連夜派人過孟津偷襲對岸的王匡大營,王匡毫無防備,被殺的大敗。

屯兵河內的袁紹,不僅沒有救援王匡,反而趁機兼併了王匡的部衆,實力進一步擴充。

曹操在虎牢關,得知董卓被楊凡趕回了洛陽,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一再催促衆人加緊攻打虎牢關。

可各路諸侯卻只想着撈取好處,誰也不願意出力,尤其是聽說王匡被殺得大敗之後,大家更加猶豫了。

曹操恨的牙根發癢,卻也無可奈何。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各處關隘的西涼守軍,心裡都很清楚,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必須嚴防死守,擋住盟軍。

一旦讓盟軍通過,十幾萬西涼兵就會陷入絕境。

唯獨楊凡和孫堅,豁出性命,大舉猛攻!

一個是江東猛虎,一個是黃巾戰狼,兩人都是打仗發瘋的狠角色,一旦下定決心,絕對夠董卓喝一壺的。

“報!”

剛來到函谷關第三日,後方傳來噩耗,“皇甫嵩出兵三萬,已經兵臨安邑城下!”

“什麼?”楊凡吃驚的瞪大了眼睛,急忙詢問詳情。

消息是徐晃派人送來的,楊凡剛剛“遷都”,安邑就是他的大本營,想不到偏偏在這個節骨眼,最有軍事才能的皇甫嵩出手了。!

提起皇甫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皇甫嵩赫赫威名,威震華夏。

聚衆百萬的黃巾起義,被朱儁和皇甫嵩聯手剿滅,而這其中皇甫嵩戰績最爲顯赫,就連涼州的叛亂,也幾乎是皇甫嵩憑一己之力扭轉了局勢。

楊凡馬上聚衆議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攻打函谷關。

黃忠、管亥繼續帶人猛攻,一架架雲梯就像騰空的飛龍一樣,密密麻麻的衝向函谷關,雲梯鏗鏘有力的砸在關牆上,數不清的黃巾兵前赴後繼,奮勇衝殺。

張繡親自指揮,連續兩日的激戰,面對黃巾兵排山蹈海般的攻勢,張繡壓力空前沉重,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諸位!”

匆匆返回帥帳的楊凡,環視衆人,面色無比嚴峻,“形勢緊迫,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荀攸眉頭緊皺,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將軍!是不是弄錯了,皇甫嵩出身名門,一生忠於漢廷,我們此番爲征討董卓而來,正是爲國除奸,爲民除害,皇甫嵩怎會跟我等爲敵,即便他對將軍有所不滿,也不應該此時對我們用兵啊。”

裴潛也覺得不可思議,但他相信,既然是徐晃派人送來的消息,絕不可能弄錯。

賈詡捋着鬍鬚,微微沉吟了片刻,說道:“恐怕是李蒙的手中握有陛下的聖旨,如果見了聖旨,皇甫嵩豈能抗命?”

“即便有聖旨,那也是董卓脅迫天子所立的矯詔,根本不足信。”荀攸搖頭道。

賈詡反駁道:“矯詔也好,真詔也好,對別人或許沒什麼效力,但是皇甫嵩則不然,此人對漢室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即便詔令是董卓逼迫天子所擬,可那畢竟是聖旨,只要是聖旨,皇甫嵩就會領命。”

“這……”荀攸驚訝的瞪大了眼睛。

“皇甫嵩此時出兵安邑,不是要逼迫我們退兵嗎?他這是在助紂爲孽啊。”荀攸痛心疾首,急的頓足捶胸。

楊凡也不勝感慨的說:“想不到皇甫嵩爲了做忠臣,對董卓的命令言聽計從,真是可惜!可悲!”

楊凡終於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愚忠”了。

荀攸表情異常痛苦,臉上的肌肉一陣陣抖顫,過了一會,他站了起來,看向楊凡,“我願意前往安邑,遊說皇甫嵩退兵。”

楊凡嘆了口氣,“恐怕皇甫嵩鐵了心要幫助董卓,只怕你說不動他。”

“不試試怎麼能知道結果呢,皇甫將軍明辨是非,深明大義,我相信他一定會改變主意的。”

楊凡一擺手,“草根!”

“主公!”草根邁步走進帥帳。

楊凡吩咐道:“此去安邑山路崎嶇,道路遙遠,把我的赤兔馬前來給先生當坐騎,你再帶幾個護衛,隨行護送先生前往安邑。”

“喏!”

荀攸非常感動,楊凡的赤兔馬他可從來沒讓別人騎過,楊凡寶貝的就像自己的女人一樣,別說騎,別人碰一根手指頭,楊凡都會急眼。

荀攸馬上動身,趕往安邑。

第119章 拿到遺詔第66章 劇情反轉第274章 全面潰敗第67章 打了勝仗第40章 再次大敗第219章 劉闢造反第15章 管亥的怪脾氣第78章 見張燕第270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50章 生擒李肅第23章 楊凡暴怒第252章 答應婚事第287章 一打再打第125章 可笑的道義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290章 拿袁紹當槍使第86章 違反軍紀第269章 偏向虎山行第58章 變成火海第264章 經濟侵略第293章 陷陣無敵第41章 列侯張讓第146章 西涼董卓第33章 稀裡糊塗第91章 楊凡的手筆第7章 抵達廣平第210章 管亥戰死第109章 激戰白波谷無題第86章 違反軍紀第120章 熱鬧的場面第83章 歸順朝廷第261章 蓋勳的偷襲第152章 劍拔弩張第212章 損失慘重第111章 靈帝駕崩第295章迎戰呂布第262章 馬奎發瘋第178章 波才孫夏第99章 徐晃獻計第77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168章 奪取潼關第9章 混亂一幕第49章 死傷慘重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38章 優勢明顯第707章 到此爲止第116章 荀攸出列第52章 劉備哭喪第249章 情報傳遞第98章 艱苦激戰第93章 獻城投降第80章 精兵猛將第188章 水淹汜水關第234章 我們吃過了第168章 奪取潼關第37章 盧植之死第81章 符水救人第163章 衛仲道第258章 法正孟達第260章 巨型雲梯第221章 怒煽袁術第165章 牛輔出兵第151章 前往洛陽第122章 黃忠父子第274章 全面潰敗第38章 優勢明顯第196章 擊殺皇甫嵩第221章 怒煽袁術第96章 聞喜裴潛第236章 回到函谷關第160章 戰前準備第218章 戰後抱怨第296章 制服呂布第226章 放火劫營第178章 波才孫夏第270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36章 事情忒多第86章 違反軍紀第164章 何後的手段第205章 汝南黃巾第62章 三人結拜第282章 見司馬防第8章 廣平之戰第51章 重傷患者第296章 制服呂布第113章 東萊太史慈第20章 兵臨城下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71章 鮑忠的下落第35章 升爲校尉第76章 商城開啓第161章 差點壞事第74章 皇甫嵩退兵第25章 殺人立威第299章 慶功酒宴第212章 損失慘重第209章 董卓得利
第119章 拿到遺詔第66章 劇情反轉第274章 全面潰敗第67章 打了勝仗第40章 再次大敗第219章 劉闢造反第15章 管亥的怪脾氣第78章 見張燕第270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50章 生擒李肅第23章 楊凡暴怒第252章 答應婚事第287章 一打再打第125章 可笑的道義第102章 說殺就殺第290章 拿袁紹當槍使第86章 違反軍紀第269章 偏向虎山行第58章 變成火海第264章 經濟侵略第293章 陷陣無敵第41章 列侯張讓第146章 西涼董卓第33章 稀裡糊塗第91章 楊凡的手筆第7章 抵達廣平第210章 管亥戰死第109章 激戰白波谷無題第86章 違反軍紀第120章 熱鬧的場面第83章 歸順朝廷第261章 蓋勳的偷襲第152章 劍拔弩張第212章 損失慘重第111章 靈帝駕崩第295章迎戰呂布第262章 馬奎發瘋第178章 波才孫夏第99章 徐晃獻計第77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127章 討價還價第277章 關進大牢第168章 奪取潼關第9章 混亂一幕第49章 死傷慘重第247章 攻城開始第38章 優勢明顯第707章 到此爲止第116章 荀攸出列第52章 劉備哭喪第249章 情報傳遞第98章 艱苦激戰第93章 獻城投降第80章 精兵猛將第188章 水淹汜水關第234章 我們吃過了第168章 奪取潼關第37章 盧植之死第81章 符水救人第163章 衛仲道第258章 法正孟達第260章 巨型雲梯第221章 怒煽袁術第165章 牛輔出兵第151章 前往洛陽第122章 黃忠父子第274章 全面潰敗第38章 優勢明顯第196章 擊殺皇甫嵩第221章 怒煽袁術第96章 聞喜裴潛第236章 回到函谷關第160章 戰前準備第218章 戰後抱怨第296章 制服呂布第226章 放火劫營第178章 波才孫夏第270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36章 事情忒多第86章 違反軍紀第164章 何後的手段第205章 汝南黃巾第62章 三人結拜第282章 見司馬防第8章 廣平之戰第51章 重傷患者第296章 制服呂布第113章 東萊太史慈第20章 兵臨城下第108章 郭太之死第71章 鮑忠的下落第35章 升爲校尉第76章 商城開啓第161章 差點壞事第74章 皇甫嵩退兵第25章 殺人立威第299章 慶功酒宴第212章 損失慘重第209章 董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