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寶年間,高筒的先祖以一手木匠活選招進了北宋的工部做事,南北宋三百多年,高家的親屬不說遍佈整個宋朝工部基層吧,至少也是宋朝工部的重要力量,進入元朝之後,高家被打包入了元朝工部,期間高筒的祖父更是跟過郭太守治水。
時間進入大明,攻破元大都之後,高家本該屬被清算的那一批,但考慮到大明工部缺人,高家再度倖免一難,與北平府監督製造戰爭器具,並藉此得了賞銀。
按照正常的套路,在那一輪北伐之後,高家將整體再入工部,可面對一眼就能看到投的日子,高筒所在的一脈不願重複曾今的歲月,以功勳換取了民籍,最終被安排在河南,而在這個時間點出生的高筒,自然也被家族賦予了厚望,讀書,考功名,好讓高家出了一個真正當官的!
從小到大高筒不負衆望,讀書出頭,可恨的是天災連年,人禍不決,高家的長輩相繼死去,家產陸續被奪,到高筒準備科舉博一線希望的時候,高筒卻發現他雖爲民籍,可除開其師長之外,竟找不到第二位願意爲其作保科舉的人,從而淪爲難民,重新撿起高家家傳,隨着移民潮來到瓊海,最後從工部出頭,被朱允熥看重收入小課堂。
“馬上,不會超過半柱香的時間,蒸汽機的推動主要是水熱,爲了本輪實驗,上一輪實驗之後,水溫一直保持在八十度左右,從而減少了熱機的過程,不過蒸汽想要達到一定的壓力,還是需要一點時間!”高筒大聲說道。
“這次你們準備實驗什麼?”黃子澄問道。
上次是推磨,磨的是小麥,效率方面也就比牛馬快了那麼一點,此輪既然說是實驗有成,那效果肯定要更直觀。
“第一階段是蒸汽機帶動水輪,第二階段爲推動紡織機,兩個階段之前都已實驗成功,核心在於第二點,如果紡織機能帶動的話,那麼只要配套部件到位,理論上便可以帶動一切原本需人力,畜力的機械!”
“紡織機,這般精細的機械,蒸汽機也能帶動?”郭清詢問道。
“蒸汽帶來主要是驅動力,而蒸汽機的目的則是利用,降服蒸汽爲我們做事!當然其所帶動的紡織機,和過去的紡織機必然是不同,這裡面設計的機械不少,但是原理上是一樣的。!”
不是高筒不願意解釋,而是其中太複雜,涉及內容太多。
別看在場大佬衆多,可在高筒看來,能理解其中關節的除大王之外再無第二人,與其費盡口舌,不如讓他們直接看結果。
畢竟內閣大佬也不需要了解這些。
“蒸汽驅動的紡織機,你們什麼時候做出來的?”
相對於他人的問題,朱允熥對於紡織機更好奇,要知道回到瓊海之後,第二事業羣便是其優先觀察的地方,可那時候好似並沒這方面的彙報。
“回稟大王,蒸汽驅動的紡織機,去年就開始做了,不過當時的驅動爲人力,上次彙報的時候相關配套件還沒完成,因此沒有彙報!”高筒恭敬的回答道。
“你們啊……”
看到高筒這摸樣,朱允熥懶得再說,“實驗成功之後,將相關的報功交上來,你們可以不在乎,但其他人呢,瞭解你們明白自然你們的想法,那些不知道還以爲你們高風亮節,沽名釣譽!”
小課堂的七人,除李現一人之外,全都有悲慘的經歷,在高筒等人看來,如今做的一切,都是對朱允熥的回報,並不求其他的東西,可事情不是怎麼做的!
想了想,高筒點頭道,“是,下次不會再有這類的事發生!”
咚咚咚……
說話間,一陣沉悶的滾動聲傳來,衆人循聲望去,只看到之前沉默的大傢伙上,一個個滾輪相繼滾動,好似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撥動着一切!
“太神奇了,真的動了!”
“這力道可真不小,那麼重的輪子竟然就這樣動了起來!”
“堪稱神蹟!”
……
甭管之前見過還是沒見過,當圍觀黨們看到在蒸汽帶動下,緩慢轉動起來的鋼鐵滾輪,無不發出驚態。
因沒有特定模版,只有方向的前提下,瓊海造蒸汽機,與十八世紀中葉瓦特造,除原理外,總體設計上存在巨大的區別。
在大而巧,重而不笨的研發思路下,瓊海造蒸汽機體積更大,但帶動的力量更爲龐大,研發過程中李現曾組織過一場拔河比賽,最終結論爲想對抗蒸汽機的力量,至少需要十位力王才行,同時密封性的問題也在這個過程中解決。
如今隨着機器的轉動,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頭巨獸在緩慢甦醒。
哐哐哐……
滾輪碾壓軌道,力道持續不斷的對外輸出,通過傳動運轉起來的水車,自南渡河中掀起一陣陣晶瑩的水花,大量的水流灌入事先挖掘好的渠道,乾涸的渠道在已肉眼可見的速度填滿……
“來了,來了!”
“好快的速度,人力水車根本沒法這個相比!”
“好大的水量!”
……
水車的作用,在農耕時代太重要的,甭管業務上有無聯繫,在場衆人的身影,無不是常年出現在田間地頭。
農耕軍團治下的土地,灌溉更是運用水車取代了過去繁瑣的人力。
如今換了驅動,就結果來看僅效率一塊,蒸汽帶動的水車運轉比人快,關鍵理論上只要蒸汽不缺,整個水車就能無休止的運轉下來,可人終是要休息的!
“只是這東西有什麼用?”蔣瓛顯然是還沒抓住問題的核心。
在他看來,水車,不管是人力驅動還是蒸汽驅動,其目的是相同的。
人吃的飯,可這龐大的傢伙燒的是煤啊!
如果只爲效率,完全可以安排多人去交替,也能確保最終的接過。
這不是蔣瓛覺得人命凌駕,而是在傳統觀念中,人能幹的活,爲什麼要付出更多的財富?
“是的!目前看來,他的確沒用,蒸汽能做到的,人力同樣也能做到,並且人力更爲廉價,來源更爲的廣闊。”
聞言,解縉看向蔣瓛,“但這種沒用只是當前,蔣大人可能不知道,蒸汽的力量一開始,也就兩年前吧,那是連推磨都不夠,可在今年卻推動了百斤的石墨,現在則高效的推動了水車,期間不過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