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第278章 深夜邊報

第278章 深夜邊報

當天下午,御史臺下班的時候。

劉摯帶上他還沒有寫完的彈章回家,準備到家裡連夜趕工,然後在第二天早朝時送入宮中。

劉摯騎上馬,在元隨的簇擁下一路向着他租住的官舍而去。

走到半路,剛好遇到一輛太平車的車軸壞在路上,導致交通堵塞。

開封府的鋪兵罵罵咧咧的催促着車伕和商賈,趕快把車上的貨物卸下來,不然他們就要將東西扣押,帶回府衙。

劉摯在路邊看了一會,也沒有找到開封府失職之處,就要打馬離開。

迎面,一個報童捧着一大沓的小報,沿街叫賣着:“賣報!賣報!今日特刊:開封府僧錄司案告破,官家震怒,欲親自訓斥開封知府!”

“本報評論員,胡飛盤對此點評:聖主以德教爲本,大臣當恭以道德教化官吏!”

劉摯聽着,心念一動,從兜裡掏出五個銅錢,遞了過去:“給某來一份!”、

報童看着這個官兒,連忙將一份汴京新報遞了過去:“多謝官人照顧!”

說着就將劉摯那個銅錢,仔細收進了自己的褡褳裡。

那裡面,起碼有三百多個銅錢。

銅錢在褡褳裡叮叮噹噹,悅耳至極。

劉摯看着,也感覺自己方纔做了一件大好事——現在汴京城裡的人,差不多知道了,那新出的汴京新報的生存模式——靠着活字,每日都可以印刷當日的汴京之事。

靠着僱傭汴京城中的孤兒或者貧困孩童,讓這些人沿街賣報。

同時用着報童賺來的錢,一邊維繫自身運轉,一邊僱傭數十個落弟士子或者在京待考的舉人。

讓這些人來教這些孩子識字、認字。

據說,這是因爲那汴京新報的會首也曾是個被人資助的讀書人,可惜屢試不第,無奈從商,但從商後他曾立下宏願:願天下窮苦向學之人,皆能讀書識字!

這個傳說,讓其蒙上了一層儒商、義商的光環。

很是贏得了士大夫們的讚譽。

可惜,此人一直低調,很少露面。

不然,士大夫們定會邀請其參與詩會。

拿着那張明顯比過去又大了不少的小報,劉摯騎着馬回到他租住的官舍裡。

他租住的地方,還算大,前後有七八間廂房。

當然,租金相對的也貴了許多。

好在,他如今已經升到了朝請大夫,每個月御史臺的俸祿加添支錢加公使錢,以及他的本官職錢,完全負擔得起這個宅子的租金,甚至還能繼續養活一家人,讓妻兒都過上富裕的生活。

回了家,劉摯就將自己關進書房,準備繼續寫彈章。

但在動筆前,他拿起了那張被摺疊起來的小報,細細看起來。

現在的這份小報,已經不再小。攤開來差不多有四頁書那麼大。

小報大了,自然刊登的東西也多了。

除了朝中消息、國家法令以及慣常的物價外,最近又新闢了一個版面用來刊登那些四夷之事。

比如說遼國的事情,西夏的事情,青唐吐蕃、交趾、日本、高麗也偶爾會提及。

但,這個小報賊的很。

從來只報四夷的壞事!

譬如最近就在連篇累牘的報道,從西夏國中傳回來的消息。

無論真假消息,全部刊登。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笑話。

今日的汴京新報,還在說‘西賊國主、太后恐母子相殘’。

那位胡飛盤,更是言之鑿鑿的說:老胡以爲這就是夷狄!

第二天,這汴京新報就又報道:西夏國王、王太后乃是因病去世,西夏使者嚴厲駁斥相關謠言!

胡飛盤再次點評:老胡覺得,人心還是要善良一點,不要隨便揣測別人!

於是大大的出了名,也讓這個胡飛盤的名字在士林成爲了笑話。

劉摯因此厭惡不已,偏偏,他總是忍不住去看。

好在,司馬公前些時日入宮陛見,得了天子恩典,賞給了一套活字。

司馬公於是打算讓其子司馬康辭官,專門主持一份屬於闡發聖人德教,只言君子雅談的小報。

劉摯將手裡的小報看完,特別是那個評論員的文章看完。

他眯起眼睛:“官家倒是仁聖……”

“就是這大臣之中的邪黨小人太多了!”

於是,他開始磨墨,醞釀起情緒來。

同時也想起了適才小報上的報道內容,眼中精芒開始閃現。

隨後毫不猶豫的提筆。

……

夜深了趙煦從坤寧殿回到福寧殿準備就寢。

然後他就看到了那些隨着氣溫的進一步下降,重新開始設置的暖閣。 炭火在屏風中燃燒着。

於是眉頭緊鎖,頗爲不快,緘默片刻後,趙煦將馮景叫到身邊:“將屏風全部撤了吧!”

馮景猶豫片刻後,遵命而去。

於是,福寧殿內暖閣裡的屏風全部被撤走。

一盤盤炭火,在殿中燃燒着,雖然賣相不好。

但沒有比讓大家睡得舒服,也睡得舒坦更好的事情。

趙煦看着,終於舒服了些,眉頭也鬆了下來。

“太皇太后的慶壽宮,還要多久才能修葺好?”趙煦問道。

馮景答道:“入內內侍省言,似乎下個月,就可以恭請太皇太后移宮了……”

趙煦撫掌道:“善!”

“母后移宮保慈宮,我打算命汝去執掌保慈宮諸般修葺之事……”

“所有殿閣含有硃砂、水銀、鉛之物,需統統除去!”

馮景點頭:“臣曉得!”

這位大家,似乎一直對硃砂、水銀、鉛,深感戒備。

以至於宮中但凡有這些東西的地方,都避而遠之。

沒有理由,也沒有原因——或許有,但他不說。

除此之外,這位陛下只喝涼白開,還必須是特別從開寶寺外的水井之中,專門取來的井水。

作爲大家身邊的貼己人,馮景將這些禁忌都記得很清楚。

實際上不止是馮景,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也都知道這些大家的禁忌。

兩宮身邊的那位文氏,每日煮飲子用的水,就是從馮景這裡拿的。

馮景更知道,這位大家早就想要重修福寧殿了。

只是奈何還在孝期,不願對先帝的寢殿,有半點修改。

所以,慶壽宮翻修的時候,太皇太后在知道大家不喜硃砂、水銀、鉛等後,也命了粱惟簡全部剷除。

向太后那邊嘴上雖然推辭着說:姑後在堂,豈敢移宮。

實際上也已經在準備着移宮保慈宮了。

因爲向太后知道,待保慈宮重新修葺後,官家可能會留宿保慈宮。

因爲他不喜歡硃砂、水銀和鉛。

甚至對此非常害怕和恐懼。

趙煦於是回到漸漸暖和的內寢,馮景帶着人,端來熱水,打算伺候趙煦洗腳。

殿外一直侍衛的燕辰,卻在這個時候,忽然來到了殿中,隔着帷幕稟報着:“陛下,合門通事舍人臣詠求見,言是有熙河邊報深夜入宮!”

趙煦旋即道:“傳!”

於是,趙煦剛好洗好腳,擦乾淨後,狄詠便捧着向宗回、高公紀的邊報入殿,拜道:“陛下,熙河蘭會路急報,言西賊大將仁多保忠來降!”

“保忠已言,西賊國主、太后相繼去世之秘,願爲陛下鷹犬,乞陛下賜姓!”

趙煦旋即對馮景吩咐:“將兩位國親的奏疏取來,我要親自閱讀!”

這種邊報,而且事涉西賊國中劇變,大將來降的事情。

趙煦必須第一時間掌握和了解。

馮景出了帷幕,恭敬的將向宗回、高公紀的奏疏接過來,然後送到趙煦手中。

趙煦命人點起內寢的長明燈,藉着火光閱讀起來。

將向宗回、高公紀的奏疏看完,趙煦沉吟片刻就對狄詠道:“卿且先去歇息,朕明日與兩宮慈聖商議之後,再回復熙河路!”

“唯!”狄詠頓首再拜:“臣告退!”

於是亦步亦趨的退出殿堂。

趙煦想了想,便命馮景去御廚,吩咐御廚做足夠百人食用的夜宵。

分別賞給今夜在福寧殿值守的御龍直以及在通見司值守的官吏。

做完這個事情,趙煦才踱回御座,拿着奏疏再次看起來。

心裡面一些想法,不斷的冒起來。

直到馮景回來,發現他今日反常的沒有準時入寢,這才恭敬的提醒:“大家,時候不早了,該就寢了!”

趙煦這才反應過來,連忙道:“確實該就寢了!”

(本章完)

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386.第366章 謀國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418.第396章 戰前(2)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第561章 封賞(2)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第499章 熙河(2)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第57章 元老之間第503章 斷尾求生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104.兩宣麻大拜除。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187.第178章 苗授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247.第235章 囑託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278.第264章 君臣獨對(1)第21章 王珪的選擇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第62章 條貫368.第348章 交子務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356.可以訂閱了!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371.第351章 漣漪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57章 元老之間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498章 熙河(1)第603章 環慶路就是絞肉機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456.第433章 山上沒有水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393.第373章 掮客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100.第97章 老臣手段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第499章 熙河(2)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201.第191章 賞功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213.第203章 養女第585章 逼捐(2)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111.第107章 李憲回朝第487章 這是陷阱!第63章 司馬光入京
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386.第366章 謀國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418.第396章 戰前(2)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個窩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第561章 封賞(2)398.第378章 忠君報國的土司們第499章 熙河(2)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第57章 元老之間第503章 斷尾求生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21.第210章 佛牙舍利起風浪104.兩宣麻大拜除。392.第372章 優秀的匹配機制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187.第178章 苗授246.第234章 黃河秋汛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153.第144章 呂公著:君不見唐代牛李黨爭乎第575章 混亂的東南亞(1)247.第235章 囑託359.第340章 朕祈雨成功了!207.第197章 西夏的條件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50.8月總結,九月展望。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第23章 趙煦:攻仵李憲,就是打我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訂!】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496.第470章 唯恐天下不亂的趙煦278.第264章 君臣獨對(1)第21章 王珪的選擇365.第345章 轉世之約第62章 條貫368.第348章 交子務442.第419章 謀國(求訂閱)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76.第167章 第一次插手人事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第556章 現實的天龍八部356.可以訂閱了!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325.第309章 趙煦:要斷章取義371.第351章 漣漪422.第400章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87.第86章 京東鐵馬(1)第57章 元老之間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498章 熙河(1)第603章 環慶路就是絞肉機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27章 曾布:嘉佑元老的時代結束了!456.第433章 山上沒有水471.第447章 漸漸好戰的兩宮483.第457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141.第135章 範純仁:又是一個拗相公214.第204章 趙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177.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393.第373章 掮客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348.第330章 司馬光:交趾瘴癘不毛之地,得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100.第97章 老臣手段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第536章 公攤與房貸251.第238章 三國的中秋節475.第450章 司馬光在行動(3)第582章 大和尚的錢,三七分賬第499章 熙河(2)355.第337章 蘇軾在登州201.第191章 賞功267.第253章 張茂則之死(1)213.第203章 養女第585章 逼捐(2)480.第455章 韓絳被人恨死了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紀的美官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111.第107章 李憲回朝第487章 這是陷阱!第63章 司馬光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