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洞妙法 大道三千

作爲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十三郎對家中的親人極爲掛念。但是因爲身在異鄉工作,心中的這種思念更爲濃烈。晚上小酌一杯,因爲空腹居然半醉。醒來已是凌晨,心中有些茫然。從最初下筆到如今過去,其實已經四個年頭,卻一直沒有什麼大的突破。雖然心中框架早成,然每日碼字下筆,心中糾結更甚。雖然不爲錢財,但是這種對自己下筆的認可,卻還沒有嚐到應有的欣喜。十三郎自知才疏學淺,唯有不斷努力,纔對得起自己這些年斷斷續續的不斷堅持!借佳節之際,祝所有愛書之人閤家團圓、身體安康!

!!!

!!!

自唐以來,世間多有傳奇!

先有隋唐英雄譜,鑄就了隋末唐初風雲天下的各位傳奇!後有女帝奇英傳,續寫了初唐激昂的歲月!伴隨着玄宗盛唐的到來,中原成了遊俠劍客的天下!中唐德宗以後,藩鎮風起各有奇士歸附!以致唐末以來天下,江湖兒女都以遊俠劍客爲奇!

江湖!

世間百姓不知有江湖,只知世間有傳奇!於是長久以來附會傳說,把這些遊歷天下的劍俠豪客,編織成各種各樣的神話傳奇。耳聞口傳之下,這些劍俠豪客的生活經歷,便成了人們眼中的夢想。他們遊歷於天下的經歷,成了肆意於江湖!

江湖!

禪家大宗石頭希遷,在楚地湖南衡山南嶽弘法,引天下信徒前往朝拜皈依。他乃是六祖慧能座下高弟,乃是禪家南宗主要傳承者。

馬祖道一在洪州鍾陵開元寺弘法,他乃是六祖慧能大師座下懷讓大師的弟子,最初也在南嶽修法,後來成爲了江西洪州宗的開創者。

楚地湖南和贛地江西,當時在唐朝都屬於落後地區,佛家禪宗的流行,正好填補了這兩個地區的文化空白。當時的人們因爲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的學問,不斷的往返於贛地江西和楚地湖南,於是漸漸的有了江湖一詞!

當然,也有人把走江湖一詞,說成源於道場在贛地江西的馬祖道一,還有他的弟子百丈懷海。以及南嶽懷讓和石頭希遷的本道場,都在楚地湖南的原因。

唐末乃至五代初年,禪家的五宗七派逐漸形成,禪家的行者和俗家的信徒,尋師參訪來往於各大禪師門下,於是大家把這種不斷遊歷的方式稱爲走江湖。

自此天下有了走江湖一詞!

人說:一入江湖深似海!

蕭九郎看到馬雲的架勢,想起自己當日接受的訓練,便知道他是個江湖上的老手。不過也不奇怪,作爲道廣商行的管事,不斷的行走於江湖之間。平時接觸的人物,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的都有,想必應對這些江湖上的異人,自有他的一套。

看看身邊的師叔還是半寐,好像輕舟上那個青年的自報家門,他沒有聽到一樣。二樓艙房裡的師傅馮碧唯和掌門耿仙笙,也沒有出來也沒有反應,蕭九郎便知道這是自己學習的好機會,就和這些艙板上看熱鬧的人一般,站在一旁沒有吱聲。

“某家乃是道廣商行外門管事馬雲,如今是金陵城蕭家的下人,在饒州採買了諸般貨物,正返回金陵城去回事!不知道前面是哪位江湖前輩降臨,不知道找某等有何貴幹!”馬雲抱拳對着輕舟施禮,他在船艙休息卻沒有睡覺,聽到動靜便出來了。

他一眼看到輕舟上的兩個人便吃了一驚,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坐在那小舟上穩如泰山,好像就是吸附在那輕舟上一般,煞爲怪異和令人吃驚。而那青年袖子高挽,可見肌肉結實虯張,倒可以理解爲孔武有力。但是這個老者顯然不是個普通人,不由語氣誠懇的先見禮。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面人。他常年在外奔波,雖然不是江湖上的人物,卻也時常有打交道。剛剛在船艙裡隱隱聽到,說這個老者是什麼崑崙仙翁。他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人,想必是江湖上的高人。

馬雲自然不信在鄱陽湖上有劫匪,何況劫匪也不可能是一老一少的搭檔。自己身邊雖然沒有遊俠劍客,但是商行裡還是配了兩個護衛陪同,三兩個普通人還是可以輕易對付,於是大膽的和輕舟上的人交涉起來。

他身邊站着的兩個護衛,蕭九郎一眼都可以看出來是練家子,而且一個站在馬雲身旁,一個站開一點看着一旁的動靜,顯然平時沒有少應對這種場面。

蕭九郎暗暗點頭,道廣商行做大四海,不是沒有它的道理,僅僅看這些普通的外事,便知道它肯定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式。想到這裡的因由,蕭九郎不由又打量船艙上的諸人,一眼看過去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這邊馬雲可是知道江湖上有不少遊俠劍客,即使蕭家家大業大,在金陵又有幾分面子,但是和江湖上這些人說起來,卻是沒有絲毫的優勢,所以看着小舟上的兩個人,首先還是畢恭畢敬。

那個嚴姓的小司戶似乎有些緊張,不時和身邊兩個差人低語,眼神不時盯向湖面上輕舟。蕭九郎雖然不知道他們想幹什麼,顯然是在擔心什麼。

倒是令蕭九郎稀奇的是,那個一家四口人的組合似乎比較緊張,那對年輕的夫妻正抱着那個小女孩,緊張的看着那個拄拐的老太太。一家人站在那裡,緊緊的看着輕舟上的人,那個老太太眉頭緊皺,眼神恨恨的看着他們。

這艘商貨船上的人,大部分的應該都不認識,蕭九郎聽馬雲提過這些人都是順路去金陵城的。至於這些人都是什麼來頭,想必馬雲也不會一一前去過問,最多是自己當面看過就算了。

就好像蕭九郎剛剛趕馬車上來,馬雲雖然站在一旁看了,但是看到是兩個女眷,馬上便迴避了眼光去一旁。此時想來,船上什麼人都有也在意料之中。蕭九郎記起師叔蘇侯剛剛說的話,難道說的江湖上的人物,就是這一家老小不成?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這一家人身邊多了兩個人。一個藍色布衣的漢子,站在左側老太太身旁。一個白衣弱冠少年,腰間掛着一柄七星寶劍,就站在那個美婦身邊。

這個藍色布衣漢子和白衣少年神色自若,蕭九郎上船之後才見到他們上來。一直沒有和這一家子在一起,沒有人會想到他們和這一家子是一起的。此刻藍衣漢子卻站在了那老太太身邊,白衣少年也把劍站在美婦身邊,顯然便是護衛着這一家子。

顯然,這些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了,蕭九郎心中隱約有些激動了起來。自己剛剛拜的師傅不露面,身邊這個師叔不知道身手如何,看他們不以爲意的神態,蕭九郎心中安定了不少。

畢竟自己這次得到的奇緣,就是因爲出手幫助了師傅,顯然有個極爲厲害的對頭想和師傅作對,不然師傅怎麼會把掌門和師叔都找來這裡?蕭九郎不傻反而很快想明白,不過看自己這邊幾個人都沒有緊張的意思,更是樂得看一場好戲。

“金陵殷家自負名門,怎麼此刻要做縮頭烏龜嗎!”輕舟上那個青年語氣挪揄,居然抱臂看着船上,對馬雲的回話似乎根本就不理會一般。

馬雲臉上的神色閃過一絲尷尬,不過馬上便不動聲色。他在金陵城也有很多年,雖然知道金陵城有不少姓殷的人氏,卻沒有聽過殷姓是什麼名門大族,不由有些懷疑的回頭看向船上諸人。

因爲這個時代的人大多數還秉承唐時風氣,就是那三個書生摸樣的人,腰間都掛着佩劍,也不知道這些人裡究竟誰是江湖人。只有像蕭九郎這種人物,雖然從士卒的裝飾換了便服,那也是換了一身普通的短裝常服,扎着普通的布頭巾,看去倒是不文不武的樣子。

不過馬雲最後的眼光還是落在了那一家人身上,因爲船艙板上只有他們神色不同。那個老太太看到馬雲看過來,一對老態龍鍾的眼睛驀地睜開,馬雲只感覺精光一閃,不由心裡幾乎嚇了一跳。

果然馬雲還沒有吱聲,那個老太太手裡的柺杖在艙板上一頓,居然發出一聲巨大的悶響。她眼神凌厲的看向湖面上的輕舟,還沒有說話便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一張滿是褶皺的臉上,泛出一陣嫣紅。

一直半寐的蘇侯驀地睜開了眼,因爲輕舟裡的白髮老者忽然站了起來。他童顏鶴髮看去炯炯有神,長袍被湖面上的輕風拂動,當真有着幾分飄飄欲仙的感覺。

他神色淡然似乎若有所思,負手站在那個青年身後,淡淡的眼神看着船上的人都逐漸讓開,把那一家子露出來了的時候,他的眼神變得有些熱烈了起來。不過他目光似乎有些詫異的看了眼,站在兩側的藍衣漢子和白衣少年,很快便又恢復了正常的神態。

“想必是殷老夫人當面了,久仰老夫人的大名啊!此來南唐尋找昔日故人敘舊,不意聽聞老友早在幾年前便以過世,心中常自唏噓不已。雖然故人已逝,不過老夫人一定聽過老夫的名字吧!”

他靜靜的看着船上劇烈咳嗽的老太太,神色平淡就好比一個老人面對自己朋友細聊。不過那聲音從湖面上傳來,卻宛如有人在耳邊細語一般。聲音絲毫不像一個老人,反而給人感覺是一個青年人一樣。聽到這種聲音,連一旁的蕭九郎都有些驚訝。

馬雲疑惑的看向這個老太太,他顯然是不認識這個老太太的,金陵城雖然極大,但是不知道這家姓殷的是哪裡的。但是開始搭載商貨船回金陵城的時候,他記得老太太身邊那個青年說自己姓武的。

可能是他說了假話,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聽湖面小舟裡這個什麼崑崙仙翁說話,顯然和這殷家是極有淵源的。只是不知道爲什麼要在這鄱陽湖裡相見,而且看着殷老夫人的神態,似乎好像是有點不高興。馬雲只希望這些人別搞什麼事出來,如果自己此行的貨物也受到影響,只怕回去金陵城自己的前途也到頭了。

那個青年匆匆自懷裡拿出一個小瓷瓶,從瓶裡倒出一顆紅色的丸藥,馬上給老太太服下。湖裡的崑崙仙翁看着老太太吃藥,居然也沒有動靜,面上的神色似乎有些更加輕鬆。

不過幾息時間,這老太太似乎便緩過神來,她臉上的嫣紅似乎也消退了不少,但是看着那個老翁的眼神卻更加犀利了起來。

“雖然沒有見過,但是你的名字殷家子弟不敢或忘啊!老婆子日日夜夜惦記着你呢!沒有想到你居然還是不肯放過殷家!”這個殷老夫人似乎雙眼要冒出火來,看着小舟裡兩個人那噬人的神色,似乎和輕舟上的崑崙仙翁有着深仇大恨。

哈哈哈哈哈哈!

崑崙仙翁昂頭哈哈大笑,聲音在湖面上傳出老遠!驀地又看向殷老夫人這邊,靜靜的說道:“放過你們殷家?你們殷家當年放過老夫了嗎?幾十年來老夫一日不敢將忘,就是想看看當年殘害老夫一家的這些罪魁禍首,會得到什麼樣的結局!”

大家一聽到雙方的談話,原來是宿怨前來尋仇,一時間船上的諸人便又讓開了許多地方,把這邊一家人和藍衣漢子、白衣少年都讓了出來。就是那個馬雲都不再吱聲,靜靜的和兩個護衛閃到了一邊。

隨後便看到崑崙仙翁大袖飄飄飛上船來,一些普通人看到他在空中掠過,恍若神仙一般御風而行,早已經看呆了眼睛。蕭九郎卻是見過不少高人,更何況見過剛剛拜的師傅馮碧唯的身手,知道這是一種高明的輕身提縱術,就是常人所謂的輕功。

但是看到他在輕舟掠上商貨船來的輕鬆,確實是輕鬆自然讓人感嘆不已,畢竟那距離可是自下而上離着有將近三丈以上。蕭九郎雖然也會一些低級的提縱術,不過那是特訓的時候教官教的,和這種真正的輕功比起來,那就不知道要差十萬八千里了。

蘇侯不知道何時已經站在了蕭九郎身邊,傳音問蕭九郎是不是很羨慕。蕭九郎老老實實地點頭,看着蘇侯有些期盼。蘇侯卻含笑繼續傳音說道:“這崑崙仙翁雖然輕功不錯,但是和本門的身法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你稍安勿躁也不必羨慕,回到金陵之後跟着師姐只會到更好的輕功身法!”

蕭九郎自然相信蘇侯所說的,畢竟逍遙派在普通人眼裡,那可是神仙一流的門派,自己投入門中以後可是要修仙得道的。想到這裡和以後的日子,蕭九郎腦海裡滿是憧憬。

蘇侯看蕭九郎眼神裡緊緊盯着這邊,便主動告訴蕭九郎說這個崑崙仙翁在江湖上還是頗有名聲。尤其是在偏西北的方向,許多人應該聽過崑崙仙翁的大名,這是一個遠居西邊崑崙神山山脈的異人。

據說在數十年之前,還是在唐末年間,在蜀西偏漢中邊遠地區,有一個祖傳十餘代的明姓武將家族,突然整個家族遭到了滅門之禍,最後家族只有一個支系的族人留下。

這件事情後來流傳開,是因爲前朝皇族被後梁太祖朱溫盡滅之後。據說是明家的一個世交孫家聯合另外兩家殷家和陳家,貪圖明家的一套祖傳的刀法和一本修真心法,乘着天下將亂無人管制的時機,把明家整個家族給滅了。

後來孫家的家主雖然找到了這套刀譜,和那本令人垂涎的心法,卻不知道什麼緣故無法練成明家子弟的效果。他後來投奔朱溫立功成爲建國功臣,被赦封到地方做了大員,而那個殷家因爲跟着他,也被封在如今的金陵附近任職。

後來不料因爲一件事情牽連,孫家被朱溫下旨抄家,自此牽帶出來了當年的這樁懸案。

世人無法得知事情的全部,不過隱隱傳說是當年有個老僕人帶着這家一個庶出公子,去外面打獵逃過了一劫。因爲聽到家族被滅,於是遠遠的避入了蜀西更遠的地區,到了幾乎無人的崑崙山脈謀求生存。

孫家以及那夥聯手滅族的殷家、陳家人以爲盡滅明家,即使後來知道有個子弟沒有找到,也因爲天下大亂自此便放過了這兩個幸運者。再後來便是因爲孫家被抄,後梁朝中還有昔日明家的故舊喊冤,鬧得幾乎天下盡知。

不知道爲什麼朱溫沒有牽連孫家的兩個幫兇殷家和陳家,但是沒有過幾年的時光,就是在後唐剛剛建立的時候,忽然天下發生了兩起轟動的滅門慘案。

一個是在如今的閩地建州附近的陳家,舉族一百多人幾乎被殺盡於家。一個是在如今金陵城的殷家,舉族兩百多人僅餘十多人倖免於難。後來得知是被同一個人所滅,那人便是一個來自於極西北門派星路海的怪人,此人自稱崑崙仙翁。

他自稱是爲了找兩家報滅門之禍,尋找兩家竊走的祖傳刀譜和道家真傳心法《大洞真經》。另外一個仇家已被樑國滅門,他無法報大仇,只有找兩家當年的幫兇出氣。因爲涉及江湖仇殺,而且兩家因爲改朝換代之後失寵,也無人給兩家來出頭,此事後來便不了了之。

蕭九郎聽到蘇侯說到這些,心中又驚又奇,感慨世間之事無常。如今船上這樁事情,可能就是當年恩怨的延續了。因爲看到船艙上的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不由低聲含糊問蘇侯那《大洞真經》是什麼,蘇侯沉吟了片刻便又傳音和蕭九郎說起。

《上清大洞真經》又有名曰爲《道家三十九章經》,據聞乃是道家天尊所傳。乃是道教上清派的有名經典,上清派稱之爲道教三奇的第一奇。

據說如若獲得《大洞真經》,自此即使不許修行金丹之道,讀之萬遍,便可立地成仙,可想而知對世人的誘惑了。

因此歷代對此經傳授不絕,但是市面上雖然有不同的傳本於世,當是不含修煉心法的經文。不過道家的傳人諸多,各個傳人也真是厲害,整理出來之後,一般都是以如今上清派的《上清大洞真經》六卷本,和陳景元的《上清大洞真經玉訣義》爲真傳本。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微。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道法千萬,三千爲大道,六千爲小道,九千之法當爲人道。

一念輪迴,立地飛昇,皆化爲虛無。

吾欲取混沌一氣陰陽之道,始證天地道之原始!

因混沌延伸尚留有一線天機!

初曰:大道五十圓滿,而天衍僅四十九,留一爲證。

萬物有情,天地爲道。

道生一,一生二,爲陰陽;二生三,三生萬物爲更替。

萬物有生死輪迴來交替,或生或死,或死或生交替反覆變化;或悲或喜,有因有果,相互呈現這道之因果。

於世間形成量劫,量劫是爲生長,是爲因果交替。量劫接量劫,是爲無量劫。

在無量量劫之下,天地間修行者,或潛世修行一心向道,或積累功德,以圖庇佑;或另闢蹊徑,以圖突破,萬千大道無所極也!

天道無情,視衆生爲螻蟻,以天地爲砧板。

然天道亦有情,大道圓滿爲五十,天衍四十九缺一,只因那缺失的一,爲衆生留下一線生機。

缺失的一,遁去的一,或者說留下的一!

就是這個一,令世間無數追求天道的人看到了希望!就是這個一,令世間無數的修行者感受到了天道的真實!就是這個一,令世間無數人明白天地有隙!

世間修行者萬千,能夠真正知道這個一的能有幾人?

只需一人得道,便可雞犬升天!

說的不僅僅是這個得道的人的成功,成功所留下的財富和因果,讓身邊無數的人受益。同時也點明瞭因爲有了他的成功,讓無數的後來人看到了希望,只要遵循這種方法,自然便也可以成功。

天下修行追求天道者萬千,不管你跟隨的何門何派,學的是何師何法,至少已經表明了一件事。那便是大道至簡唯一,修行殊途同歸的道理。

哪怕是出於同一門派的修行者,使用的是同一種修行的方法,但是因爲每個人對道法的感悟不同,自然便會在修行一途上會產生千變萬化的方式。也就是因爲這種變化,使得天下衍生出萬千道法,百千種道門。

大家爲了尋找這缺失或者說留下的一,歷經修行一途百千磨難,只爲尋找到這失去的一,希望可以找到通往這圓滿的大道,成就無上的天道。

大道三千,吾只取其一!大道無形,吾只求其一!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普通人也許對着它,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道家經文,可是修煉者如果對着它的話,那可就是修煉的至寶了。雖然不知道當初明家的這本《大洞真經》出自何處,但是能夠引來幾十年的大禍,想必不是普通的俗物了。

第五百八十章 皇宮閒聊第六十三章 遇水搭橋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見生肖第一百四十一章 麻雀變鳳凰第四百零五章 更上層樓第一千一百章 絕非僥倖第六百六十三章 異國遣使第四百七十七章 門派和家族第三百九十九章 去脈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不同想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峽殺羊第一百九十五章 雙鷹會第五百二十二章 教勢發展第九百一十一章 捨棄第九百二十七章 佈置第一千零三章 陰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四海歸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鵲橋仙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一個局第二百零一章 衡州會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農家樂第九百一十八章 高手之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流匪入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道佛之爭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王駕到第七百八十四章 無奈第六百八十五章 嚴玉仙第七百五十一章 狼王之威第一千零二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據說第七百三十六章 滌心禪音第九百零八章 天地生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師道的榮光第四百二十三章 真命第六百五十二章 皇帝有旨第八百四十章 小人物第一百六十三章 判官第九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八十五章 心結第八百九十章 指手畫腳第三十九章 蛇也可以化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做錯事第一千零五十章 推崇第七百五十八章 丹道第三百六十八章 桂州山水甲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煩躁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原上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路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見永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路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世事因由第八百二十二章 方便第三十四章 人生常思花滿庭第五百零一章 生死區別第五百七十四章 格殺威懾第二百六十八章 城外第三百五十章 周主定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弘翼太子第六十三章 遇水搭橋第一千章 恩怨分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彭師暠第七百二十九章 四大境界第七百零九章 知己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和皇帝做對第三百二十二章 生意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人物第七十二章 一江碧水第七百章 向南流第三百章 建房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鏡照玉人第九百二十章 噩夢第三百七十九章 變數中的正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最好的隱藏第七百五十九章 真言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王駕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財神爺第四百三十二章 鬼王現身第六百四十章 神行飛腿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零一章 兵器譜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星連雲第三百三十六章 皇家手段第六章 驛館夜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劍王第二百七十七章 救星第六百六十七章 畫餅第二百六十二章 碧眼神猿第九百五十四章 化境高手第二百五十章 南下幹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心虛第四百七十八章 位高心思第五十六章 花蕊第一百三十二章 英雄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派祥和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腳落下第三百零六章 高門子弟第一百二十八章 奇藝榜第一千零九十章 盛韜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四百一十五章 一步
第五百八十章 皇宮閒聊第六十三章 遇水搭橋第三百一十七章 再見生肖第一百四十一章 麻雀變鳳凰第四百零五章 更上層樓第一千一百章 絕非僥倖第六百六十三章 異國遣使第四百七十七章 門派和家族第三百九十九章 去脈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不同想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峽殺羊第一百九十五章 雙鷹會第五百二十二章 教勢發展第九百一十一章 捨棄第九百二十七章 佈置第一千零三章 陰謀第四百五十七章 四海歸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鵲橋仙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一個局第二百零一章 衡州會戰第二百九十八章 農家樂第九百一十八章 高手之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流匪入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道佛之爭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王駕到第七百八十四章 無奈第六百八十五章 嚴玉仙第七百五十一章 狼王之威第一千零二章 有備而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據說第七百三十六章 滌心禪音第九百零八章 天地生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師道的榮光第四百二十三章 真命第六百五十二章 皇帝有旨第八百四十章 小人物第一百六十三章 判官第九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一百八十五章 心結第八百九十章 指手畫腳第三十九章 蛇也可以化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做錯事第一千零五十章 推崇第七百五十八章 丹道第三百六十八章 桂州山水甲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煩躁第四百三十八章 中原上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路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再見永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路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世事因由第八百二十二章 方便第三十四章 人生常思花滿庭第五百零一章 生死區別第五百七十四章 格殺威懾第二百六十八章 城外第三百五十章 周主定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弘翼太子第六十三章 遇水搭橋第一千章 恩怨分明第一百八十四章 彭師暠第七百二十九章 四大境界第七百零九章 知己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和皇帝做對第三百二十二章 生意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人物第七十二章 一江碧水第七百章 向南流第三百章 建房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鏡照玉人第九百二十章 噩夢第三百七十九章 變數中的正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最好的隱藏第七百五十九章 真言第一百九十一章 狼王駕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財神爺第四百三十二章 鬼王現身第六百四十章 神行飛腿第五百八十二章 進退兩難第九百零一章 兵器譜第二百六十三章 七星連雲第三百三十六章 皇家手段第六章 驛館夜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劍王第二百七十七章 救星第六百六十七章 畫餅第二百六十二章 碧眼神猿第九百五十四章 化境高手第二百五十章 南下幹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心虛第四百七十八章 位高心思第五十六章 花蕊第一百三十二章 英雄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派祥和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腳落下第三百零六章 高門子弟第一百二十八章 奇藝榜第一千零九十章 盛韜第一百一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四百一十五章 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