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廣闊天地

天色陰沉,在這四月底有點反常!

西秀渡,本來是個無人的野渡。如今卻是成了一個熱鬧的地方,因爲這裡現在是楚地和蜀中的邊境。

嚴格來說,現在它是兩州土司的地盤和蜀中的邊境。想必作爲楚地的統治者,朗州大都督周行逢不會有疑義。因爲,兩州土司地盤他管不了,蜀中更不會理會周行逢,所以,周行逢更希望這個地方成爲一個緩衝帶。

蜀國建立後,這裡離着楚地夷州和錦州都不超過百里,倒是成了楚地入蜀最重要的水道,也是蜀中順流楚地最好的地方。因爲位置的重要性,大家寧願它是荒蕪和沒有人涉入。可是因爲這塊地盤自古就是蠻民所居,所以,這裡自然建立了水寨,駐紮了常備的軍營。

上游自然就是蜀中的軍隊,下游不到兩裡來地卻是憑着天險,兩州土司也特意的派了兩支蠻族在關隘,一支是土司本族的土蠻,一支卻是近年突起的苗蠻。

可能因爲地形的特殊性,這個地方就是雙方派來士兵,也不會太多。實在是山路艱險,人跡罕至的原始山區。

現在西秀渡不但是個渡口,而且是個軍營水寨,還是個附近百里方圓最大的集市。附近幾十裡的人,不管是蜀地的還是當天楚地的蠻民,都會到這裡來趕場,慢慢的這裡形成了一個挺大的集市。

這裡周邊居住的,據說都是當天被苗蠻趕出楚地的侗蠻,因爲不斷的受到苗蠻的欺壓,許多的侗蠻都躲在山裡不敢出來。雖然自古以來,大家都是喝烏龍江的水長大,但是區別可就大了。他們平時都過得很苦,卻是在蜀中邊境找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盤。

蜀中黔州刺史平白得到許多民衆,還是很高興的,自然把這個地方管了起來。雖然說地盤有點偏遠,但是和蜀道難的險境相比,更是增加了蜀國的安全性。

黔州刺史隨便派些邊軍,也不用太多的人,帶一些精良的裝備,還是能懾服蠻民的。果然自從蜀國在這裡設立了軍營之後,苗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過來,所以逐漸的也有一些侗蠻走出山裡。

因爲逐漸的穩定了下來,一些膽大的侗蠻便也力求突破,拿出一些獵物和藥材,趕到西秀渡這裡來,交易自己需要的農產品和一些必備的食物,甚至一些山裡難得的藥材。

吳敦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因爲做人聰明跳脫,當初蜀國在這裡建立軍寨的時候,他父親還是召集鄉民出過力。所以吳敦得到了一些實在的好處,那就是在西秀渡做了個小稅官。

也不知道自己祖輩什麼時候遷來這裡的,甚至吳敦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漢族人,雖然父祖一直聲稱是漢人,但是吳敦都多多少少有些懷疑。據說原來是中原南陽一帶的人,不過祖輩也沒有出什麼人物,實在沒有什麼好記載的,到了吳敦父祖手裡,居然已經忘了出處。

他倒是真正圍着西秀渡軍寨轉身長大,也真正的見識了這些侗蠻慢慢從山裡出來。說句心裡話,吳敦還是很同情這些侗蠻人的。看到如今他們也有一些人,心裡也有些安慰了,因爲他們逐漸的敢在周邊的山間樹林生活了。

據吳敦他父親說,當天在前蜀國時期,可是親眼看到侗蠻被楚地那邊的苗蠻趕走的,許多的蠻民暴屍山野,那個時候死了好多人,據說侗蠻剩下的幾乎只有一些老弱病殘了。

吳敦便自幼有些同情這些蠻人,畢竟自己平時的生活,至少過得比這些蠻人好。後來西秀渡在如今蜀國手裡,因爲穩定聚集了一些人生活,便開闢了集市趕場。吳敦經常也會在一些蠻人手裡,收購兌換一些東西,逐漸也認識了一些蠻人。

楊山是吳敦認識最早的一個侗蠻人,虎背熊腰、沉着冷靜、身手矯健是吳敦對他的評價。據說他現在也是山裡一支武陵侗的洞主,他十歲就自己開始打獵,十二歲就自己獨自獵殺黑熊,是侗蠻年青人裡的英雄。

在這茫茫的深山裡,據說還保留了四五支侗蠻。武陵侗只是其中倖存的一支,人口也不是很多,爲了讓族人生存,楊山會努力的在山裡穿梭,尋找最好的機會。他每次都會拿最好的獵物和藥材給吳敦,而吳敦也會把他最需要的東西準備好。

吳敦最得意的是,曾經以一塊完整的黑熊皮,給楊山在軍寨換了一把三石硬弓,這對於缺乏武器的侗蠻人來說,是個天大的恩賜。自此,楊山也就一直把吳敦當成了朋友,把最好的東西都送給了吳敦。

吳敦坐在驛口那株不知道幾百年的老松樹枝上,這樹枝一側平平伸出,樹幹離地不過四尺,卻有兩人合抱粗的樹枝,是平時很多人喜歡當椅子坐的地方。

坐在這裡可以看到對面不到五百米,依山傍水而建錯落有致的軍寨,軍寨雖然只有百來人,卻有十來間上下左右連接的營寨房子。軍營正好跨建在烏龍江邊上,守住了兩邊高山穿過來的烏龍江。

想要進入蜀中,要麼穿過軍營寨子,要麼進入茫茫的深山。深山千百年來,沒有人敢跨越進去,就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侗蠻也不敢,他們只能在山裡幾十裡的地方盤旋。

所以,西秀渡可以說是蜀中得意之作。雖然也有人能翻越兩邊的高山,可是如今也被軍營的人巡邏守住,何況那百丈高山有幾人敢以越渡。

吳敦的家就在西秀渡那邊,在靠近軍寨往蜀中的高山腳下,沒有軍寨的時候,這裡就有十多戶人家了,當然吳敦家也不知道有了多少代人,但是他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坐在這個樹枝上,也可以看到右面山裡出來的侗蠻,他們都會走到這邊江邊來。據說這條烏龍江,就有支流流進他們居住的洞民集聚地,他們在山裡也會依山傍水的居住,只不過遠離了俗世。

他們帶着自己捕獲的獵物,採摘的草藥,還有豐富的山裡的一些菌類,和從江裡捕撈的魚類,拿到這裡來交換。這裡周圍也住了一些住戶,有住了很久的,也有後來逃難來的,當然還有那些駐防的將士們。

吳敦的任務就是按照當天刺史的意思,從這些交易的人手裡收取一些費用,當然這些費用即使每次收,到了最後也會少的可憐。但是吳敦每次都會叫換防的將士帶去黔州,他有這份責任。

當然,坐在這裡還有個好處,就是還有下游來的其他人,也可以看到。說是下游其實就是烏龍江在這裡往下延伸,一邊去了右邊的山裡,就是在深山裡的侗蠻居住的地方;一邊去了楚地,江水逐漸有落差的流入,匯成了許多支流。

當然,這左邊翻山越嶺來的,就是離着不遠的苗蠻和土蠻,他們在下面不遠分流的地方,在兩邊的山坡上都建立了營寨。

嘴裡叼了根草,靠着樹杈的地方,吳敦有些愜意,今天楊山又會來,算了日子今天又是趕場。上次他給自己帶的東西很好,自己捨不得拿出手,後來因爲有些事情需要處理。自己送給了軍寨的焦都尉,焦都尉給自己謀了個好差使,自己過兩天就可以跟隨他去趟州府。

所以,今天吳敦格外期待,楊山給自己帶來好東西。

五個穿着侗蠻纏頭的人,在一個青年帶領下,正大步從山路上走下來。這個青年身上揹着一把五尺長弓,左腰上挎着是虎皮做的滿滿的箭壺,右邊青色麻布腰帶裡插着一把三尺多長的刀。最讓人驚訝的是他肩頭居然扛着一頭兩三百斤的老虎,看得已經陸陸續續趕過來趕場的一臉驚奇。

他身後還有兩個青年也或背或扛了獵物,吳敦遠遠的看了,臉上露出笑意,便跳下來樹枝,迎了上去。讓吳敦有些驚訝的是,另外兩個居然是身上戴着銀飾的女子,卻也身手利落的揹着兩個大揹簍。

這個青年走到了吳敦身邊,把那頭已經不再動彈的老虎放下,扔在了一旁草地上。看着吳敦居然露出了雪白的牙齒,張開了結實的雙臂,一把抱住了吳敦。

“好傢伙,今天這趟收穫很大啊!楊山,這麼大隻老虎怎麼抓到的,好像沒有傷痕啊!”吳敦被青年緊緊抱着,幾乎喘不過氣來,卻也緊緊的抱了下青年,原來這個青年就是吳敦等候的侗蠻楊山。

楊山給吳敦介紹了三個不認識的人,一個是叫楊水齊,吳敦看他和楊山一般結實,而且似乎還要高一些,想必也是楊山族裡的勇士。其餘的卻是那兩個女子,一個叫華麗銀,一個叫吳花,吳敦雖然知道侗女熱情,但是人家是和楊山一起來的,吳敦便也不好多看。

其餘的那個漢子,吳敦以前就認識,是和楊山來過好幾次了,名喚吳力,是武陵侗裡兩大姓裡有名的勇士。然後楊山告訴吳敦,這頭老虎居然是他和楊水齊活活打死的,聽得吳敦目瞪口呆。

吳敦想起來上次軍寨的軍校陳述說想要一張虎皮,便意欲給楊山引薦,想必以後對楊山在這裡也會行動方便,提及楊山自然是欣喜過望,只待把手裡的東西賣出去,便和吳敦一起去見那陳軍校。

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難,不管以後事情有什麼樣的變故,只要堅定一顆必勝的心,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什麼困難是不可能克服的。顯然事在人爲,這個世界就是人改變的,也是由人來改變的。

四月二十一,蜀中梓州、遂州突然出現動亂。

原因是先年積累的不夠吃,春季鄉民春耕後無法生存,官府和地主又絲毫沒有放鬆稅收,鄉民忍無可忍下,有人帶頭襲擊了當地的地主。一些地主無法鎮壓餓急了鄉民,於是向州縣求助。州縣的官員正沒事幹,帶領一幫捕頭捕快下到鄉里,誰知道竟然被早就埋伏好的煮了餃子,被鄉民下套一鍋端了。

等到上級州府知道的時候,州縣的府衙已經被人佔領了,而且有人帶頭聲討批鬥鎮壓,各地的聲名狼藉的地主惡霸。只要是劣跡斑斑和有血案在身的地主惡霸,一個都沒有放過。馬上得到了鄉民的極力擁護,在短短時間裡,兩州府各自聚集了一兩萬的鄉民作亂。

最讓州府驚慌的是,這些鄉民居然有組織、有計劃的策動和對抗鎮壓。州府大爲吃驚查探之下,果然是有人暗地慫恿作亂。好不容易查探出來,這些人自稱平均教,打着土地平均的名義,在各地發動分地分財產的行動。

州府攤了事哪裡敢上報,一時間都是各自暗暗鎮壓,希望別讓成都的皇帝知道。誰知道兩州刺史不但鎮壓不住,到了四月底的時候,州縣裡的運動已經是越演越烈,有些民衆在平均教的支持下,都說要佔領州府,讓平均教來坐這天下。看看州府已經鎮壓不住,大家才慌張了起來。

誰也不知道,這就是劉繼興南漢國在蜀中的策略。南漢朝廷如今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楚地,周邊的勢力都還不知道。而且突然分開了戰鬥力,逆襲根本不在大家想象中蜀國的疆域。

不說周國、楚地、南唐、大理這些所謂的國家,他們從來根本沒有想到過,就是作爲此刻突然受害國的蜀中,那也是從來就沒有想到過。因爲這根本不合常理,而且南漢國一向給人的感覺,也不可能具備這個條件,何況劉繼興聰明的沒有讓大家打着自己大漢國的旗幟。

當然,劉繼興的大漢國最爲忌諱的,就是怕周國知道。畢竟現在和周國對仗前沿的是蜀中和南唐,沒有必要自己馬上頂鍋,所以劉繼興的策略是先以別的狀態切入。

如今,最遠的周國要知道這個事件的時候,基本上是要等到周國在蜀中的探子傳回信息了,當然,如今周主郭榮正計劃北伐。而等到那個時候知道了,都不知道蜀國的政局發生瞭如何的變化,周國明顯是來不及反應。

楚地反應自然是最激烈的,但是作爲南漢國事先就針對楚地,不但發動了戰爭,而且大有攻城奪地的架勢。當然最讓周行逢頭疼的事情,就是大漢國的部隊攻陷了州縣後,偏偏又不去守城佔地。而是把所有的官員都清理了,然後讓每座城池處於真空狀態。

而那個土匪湘西王郭鏡最可恨,帶領了幾千土匪,看到那座城池沒有人管理,便進去搜刮一遍。當然,他搜刮的居然也是有錢人,和那些口碑極壞的惡霸老爺。最大的麻煩在於,郭鏡還懂得收買民衆,把自己搶來的東西財物,大部分都分給了民衆,所以短短時間讓湘西王郭鏡佔了十餘個州縣。

南漢國的特種作戰軍隊,不但攻擊楚地,而且勢如破竹一般日進百里。最讓周行逢擔心的是,居然有水軍從湘水、資水、沅水三條楚地江道攻入,一起往朗州進軍。而且從灕水而入的水軍,成功的佔據了永州上游水道後,居然鉗制了衡州刺史張文表。

作爲楚地的領導者,周行逢最先的反應是消耗張文表,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確實是消耗了張文表,但是失去了戰爭的先機。就是自己後來派去楚中地區支援的潘鬆,此時根本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和張文表不能形成合圍,反倒是把張文表孤立了起來。

南唐接到這個消息也比較慢,作爲邊境的虔州刺史反應更是慢。因爲剛剛被周國打怕的南唐,根本不相信這件事。自己身邊一直不吭聲的鄰居,突然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會跨過五嶺去攻打楚地。

待他們計劃下來,想派虔州來試試南漢國的反應的時候,果然接到了邊關的戰報,說楚地正草木皆兵,幾路進攻楚地。信息太慢不說決斷力也不足,唐國也沒有能力像當年一樣,衆駒爭槽時乘機殺入楚地的魄力了。

當然,在唐國國內,還是有聲音請戰楚地,像韓熙載等人希望在楚地在被南漢國干擾的時候,唐國可以乘機分一杯羹。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中書居然有人制止了這個行動。分說南漢國既然敢突然殺人楚地,一定對楚地有所瞭解,更對唐國有所防備。不然,一向偏居一偶的南漢國哪敢如此。

僥倖分子自然抨擊,南唐國主李璟爲了慎重,自然想派人進楚證實。果然,邊防昭信軍節度使(昭信軍)賈保差奏報傳來,在得到證實南漢國西北行營都知兵馬使潘崇徹駐兵,邊境上風起雲涌後。南唐居然沒有了反應,國主李璟緘口不言。好像這一切沒有發生一般了,只是讓昭信軍加強了邊防的駐守。

而得到證實南漢國出兵楚地,和土匪郭鏡佔領了大量地盤後,大理國做出了短暫的沉默,終於對興王府又派出了使節。不管怎麼說,牂牁蠻畢竟名義上是歸屬了大理。而最初南漢國就是借道這裡,才順利進入楚地西部和蜀中,大理國雖然偏遠西南地區,和中原朝廷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也要顧忌大勢不是,如今出使興王府自然有它的打算和說詞,也可以做樣子給大家看看。

感覺最冤的自然是蜀中,不說蜀中一直和周國是敵對狀態,想着過自己的逍遙日子。就是和以前疆域分隔,現在邊境已經緊挨的化外割據王國南漢國,那也基本上算是盟友關係。何況此前不久蜀中還和南漢國聯姻呢?

誰知道,南漢國的那個少年皇帝劉繼興,突然哪根筋不對了一般發神經,竟然突然之間讓自己軍隊進入楚地。讓土匪郭鏡得了便宜,居然還想偷偷進攻蜀地,而且還是保持着幾日之間,長驅千里土地的神速。還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話,當成了笑話一般。

蜀中此刻似乎完全亂套了,不說各地駐軍亂成了一團,本來就想不到會出現什麼平均教,平時大部分兵力都去防備周國了,也一直在邊境上防備周國。各地就是有兵力也不是很多,何況平時就是憑天險吃飯防守,倒是讓一個小小的教派煽動了大批民衆。

蜀地各處有兵此時就是個做樣子的,就是有些官寨還有些人手、有些準備的,也被南漢國從天而降的特種作戰部隊偷襲了,這些人裝成民衆,隱身平均教化身教友。

有些更慘的官寨、城池,直接被早就滲透好的平均教教徒掌握,他們說白了就是密黨黨員率人控制,南漢國化整爲零的大軍一到各個地方,蜀軍各地主權的人就被控制了或者被殺,每個地方的軍寨、小城池完全的迎接平均教隊伍的到來。

不說各個地方的蜀中的那些官員將士,即使他們想盡忠報國,就是時間方面也趕不上,平均教教衆率領的軍隊進展的神速讓人膛目,他們都不知道也不明白,爲什麼這些鄉民如此厲害,爲什麼他們可以這麼神速,難道各處天險都是泥糊的嗎?但是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至於那些忠於蜀中孟家朝廷,僥倖逃脫想逃出自己的地區,趕去錦官城報信的一些官員將士們,不是被平均教教徒截殺在半道,要麼可能就是達到的下一個區域,已經被平均教教徒控制了,他們憑個人力量已經無法突破防線,去到錦官城報信。

也就是短短的一個禮拜,平均教領導的各種軍隊,在蜀境長驅直入。在各地滲入官府、軍隊的黨徒成員的配合下,已經離着都城最近的平均教率領的距離,離着蜀中都城成都不過一百來裡。而且這一百來裡的距離,其中還有不少的地方是村寨。

因爲錦官城的繁華,促使了周邊的發展,使得人口密集。也讓這些地方不可能成爲大家的戰場,可是也使得蜀中軍隊無法防守眼前,自然平均教教徒也沒有辦法,大批進入錦官城附近。

有利有弊,雙方都知道了這個道理。大漢國各地密黨黨員早就滲透進了錦官城周邊。號召民間自發的組織,吸收各地山匪兵寨勢力,天天打土豪、鬥地主,不但影響了老百姓,而且把個成都城基本上形成了合圍。

號稱錦官城的蜀中國都成都城裡,此時不是沒有平均教教徒率領的軍隊入侵的消息,而是許多官員各懷心思。官大的主生怕自己奏事上去攤事,現在皇帝最寵花蕊夫人,天天花天酒地,還沉醉在自己蜀道天險的美夢。基本上就是不聞不問政事,自己去報信的話皇帝不一定會信,而且有可能被安上蠱惑人心的名頭。

官小的更加不敢吱聲,當然大多數官員卻是沒有機會覲見皇帝。其實也有有血性的人,一個不怕死的叫馬毅的七品官員,在老家的家族算是當地一個大土豪,一家老小被平均教的人平均了。

家裡有人逃脫,趕到了成都冒死報信,馬毅自然如驚天霹雷,心裡又傷心又難過,想通過朝儀日擊鼓覲見皇帝。來日在早朝擊鼓鬧了一通不說,誰知道那日皇帝孟昶晚上高興,陪花蕊夫人在宮裡面喝多了,醉得愣是沒有醒來。

恰好這天王昭遠這個大佬在朝,也不知道這位大佬是什麼心思,把馬毅叫到了自己幾個大佬跟前。問清了緣由後,心裡照實也是吃了一驚。其實他早就知道了一些,他明白別人更是知道。但是他想不到情況會這麼危機,心裡也有些發沭了。

但是他知道這件事情的大小,當着中書一衆大佬的面,他也不敢自亂了分寸。而且,馬毅也是倒黴,因爲大家又沒有看到別的人來報信,都以爲馬毅是假公濟私。雖然說這些大佬心裡都是心照不宣,但是沒有人敢去捅破了。於是怪馬毅蠱惑人心,讓人把悲催的馬毅押進了天牢。

但是這個王昭遠也沒有太糊塗,也知道裝腔作勢,於是派人出城去打聽消息。偏偏這城外附近也沒有蛛絲馬跡,因爲老百姓根本沒有受到平均教的騷擾。而且因爲平均教打土豪、鬥地主、惡霸還得來不少好處,大家都會去刻意隱瞞,所以一切似乎正常。

這個馬毅是日日盼、時時盼,沒有盼來皇帝的召見,而朝中的大佬也對他不聞不問,他們都在盤算着自己的道道。可是等到皇帝孟昶醒來的時候,那個馬毅卻在天牢裡面自殺了。至於爲什麼自殺,就只有鬼知道了,因爲馬毅似乎微不足道。

也許是天要亡蜀,這個馬毅死在天牢裡面後,皇帝孟昶雖然知道了居然沒有深度過問,他只是聽說馬毅一家被亂民殺了。他根本就沒有想過危險就在眼前,更沒有聽過自己身邊的輔臣提過。這種低銜的官員他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人,何況王昭遠這邊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那人,也公派出去旅遊去了一般,久久就沒有回來回信。王昭遠根本就不敢吱聲,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過了。

其實,他們根本都想不到,平均教的教衆們在這裡做了多少的工作。首先,他們在京城成都買通了,蜀中各個階層的不少官員,和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控制不少官員。其實掌握了蜀中朝廷的一舉一動,就是內廷的動靜也瞭如指掌一般。

平均教得知意外出現的馬毅亂局,欣喜他被關進天牢之後,自然是想辦法混進了天牢,瞭解這個系統裡面的某個環節,然後造成了馬毅意外死亡的假象。對外而言,自然是馬毅自殺身亡。

然後秘密的跟蹤和監視了,王昭遠這幾個蜀中大佬的行動,在王昭遠派出人出去錦官城的時候,平均教的機密分子就跟蹤了過去,在暗處把這些派出去的探子全部暗殺或者控制了,然後再回饋給王昭遠錯誤的信息。

如今,王昭遠等待的人自然是不會回來了,那些回來報告的人都是平均教的人混充或者收買的。平均教的行動無疑給聚集起來的軍隊行動,爭取了極大的方便和時間。蜀中各地的駐軍不是被平均教切割分離,就是被平均教組織的軍隊包圍殲滅了,沒有人能夠回援京城成都。

對成都的合圍已經是完完全全的達到了成熟,這期間的時間不過僅僅前後一個月時間而已。任是誰都沒有想到事情會是這樣的發展,更加想不到會是這樣的結局,但是大局已定。

遠在興王府的劉繼興,雖然不知道成都會是什麼個具體情況,但是每天看着密黨一大堆的情報,看着關於平均教的各個信息,結局已經瞭解的八九不離十,遙遙對着蜀中方向發出了會心的笑容。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身份第九百三十五章 干涉第三百三十三章 劉家威名第七百零五章 江南現狀第八十四章 巴山夜雨第三百零六章 高門子弟第一百零七章 龍爭虎鬥第九百七十七章 道門盛會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煉神返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做錯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內部危機第九十九章 風雨錦官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入套第四百七十章 張家派系第五百一十九章 主家心思第六十五章 殺意第七百六十章 價值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手風範第四百九十章 楚地輝煌第七百八十八章 實力第二百九十三章 活捉張文表第八百四十八章 困局第七百六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章 臨戰練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粉絲第六百三十二章 戰場第五百六十一章 人生這齣戲第三百八十九章 煩躁第八百五十八章 路襲第三百零八章 快活小霸王第八百五十六章 無法施展第四十五章 設想第六百六十七章 畫餅第六百三十章 錯手分別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想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教勢發展第五百八十七章 世事因由第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零四章 逍遙遺風第七百六十三章 戰神殺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路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看戲第五百二十六章 羈縻州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舸爭流第三百三十三章 劉家威名第八百八十九章 異種危險第八百六十一章 進京馳援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腳落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劇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逝去的一第一千零九章 頭狼第二百三十四章 劍王第三百零二章 嶺北至尊第八百二十八章 江湖聲遠第七百六十四章 刀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少年手段第三百二十七章 棋盤準備第七百二十三章 宮門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三十年功與名 根據地第九百二十三章 摧毀意志第四百九十九章 正面開戰第二百九十章 正主第一百零三章 羣鬼嚎月第七百章 向南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拓外必先安內第五十七章 廣闊天地第八百章 收拾(回791)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接受調查第三百七十九章 變數中的正常第二百三十一章 進山第五百五十二章 無悔承諾第三百二十一章 狂獅鬼手第三百章 建房子第九百一十六章 咫尺之間第四十八章 激流暗涌第一百五十六章 神 聖 王第八百九十九章 生機第七百四十三章 堪破因果第一千零二章 有備而來第八百三十一章 中天王第六百零九章 早有預謀第五百三十章 道尊一流第五百八十九章 黔驢技窮第七百四十四章 似海江湖第七百八十三章 說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衝動是魔鬼1091重新上傳)第七百零三章 境況第一百零三章 羣鬼嚎月第六百五十九章 失人者亡第十五章 蓬州四友第十五章 蓬州四友第三百八十四章 索命閻羅第五十四章 征途第八百零七章 皆有因果第八百八十七章 必死無疑第八百零一章 預兆(回792)第一百六十六章 聖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舸爭流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身份第九百三十五章 干涉第三百三十三章 劉家威名第七百零五章 江南現狀第八十四章 巴山夜雨第三百零六章 高門子弟第一百零七章 龍爭虎鬥第九百七十七章 道門盛會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相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煉神返虛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做錯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內部危機第九十九章 風雨錦官城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入套第四百七十章 張家派系第五百一十九章 主家心思第六十五章 殺意第七百六十章 價值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手風範第四百九十章 楚地輝煌第七百八十八章 實力第二百九十三章 活捉張文表第八百四十八章 困局第七百六十一章 選擇第五百章 臨戰練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粉絲第六百三十二章 戰場第五百六十一章 人生這齣戲第三百八十九章 煩躁第八百五十八章 路襲第三百零八章 快活小霸王第八百五十六章 無法施展第四十五章 設想第六百六十七章 畫餅第六百三十章 錯手分別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想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教勢發展第五百八十七章 世事因由第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零四章 逍遙遺風第七百六十三章 戰神殺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在路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看戲第五百二十六章 羈縻州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舸爭流第三百三十三章 劉家威名第八百八十九章 異種危險第八百六十一章 進京馳援第五百一十八章 一腳落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劇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逝去的一第一千零九章 頭狼第二百三十四章 劍王第三百零二章 嶺北至尊第八百二十八章 江湖聲遠第七百六十四章 刀意第五百六十六章 少年手段第三百二十七章 棋盤準備第七百二十三章 宮門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三十年功與名 根據地第九百二十三章 摧毀意志第四百九十九章 正面開戰第二百九十章 正主第一百零三章 羣鬼嚎月第七百章 向南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拓外必先安內第五十七章 廣闊天地第八百章 收拾(回791)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接受調查第三百七十九章 變數中的正常第二百三十一章 進山第五百五十二章 無悔承諾第三百二十一章 狂獅鬼手第三百章 建房子第九百一十六章 咫尺之間第四十八章 激流暗涌第一百五十六章 神 聖 王第八百九十九章 生機第七百四十三章 堪破因果第一千零二章 有備而來第八百三十一章 中天王第六百零九章 早有預謀第五百三十章 道尊一流第五百八十九章 黔驢技窮第七百四十四章 似海江湖第七百八十三章 說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衝動是魔鬼1091重新上傳)第七百零三章 境況第一百零三章 羣鬼嚎月第六百五十九章 失人者亡第十五章 蓬州四友第十五章 蓬州四友第三百八十四章 索命閻羅第五十四章 征途第八百零七章 皆有因果第八百八十七章 必死無疑第八百零一章 預兆(回792)第一百六十六章 聖地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舸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