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爲將軍超度

東方佛教社會非常重視倫理道德,武家這個層面相對不太講究倫理道德,父兄視若仇寇甚至同室操戈都屢見不鮮,只是作爲武家名門作爲整個武家生態體系的頂端,總是要代表整個集團的臉面,所以當足利義時作出齋戒誦經的時候,得到關東武家集團的集體支持,於是纔有了這幾百號人跪在蒲團上愁眉苦臉誦經的行爲。

不但足利義時需要好名聲,關東將軍府配下所有武家都想要個好名聲,爲此足利義時還特命佑筆一次性作出若干封感狀,以感謝參與誦經超度永祿大逆中死去英靈的武士們,這就相當於關東將軍府出具的證明,告訴世人在這段時間確實有這麼回事。

古代日本社會裡並不流行哭靈這一說,足利義時原本也想着是不是來一段劉大耳大哭收買人心,只是仔細衡量發覺這樣做有失主君的威嚴,哭哭啼啼作兒女狀不但收買不到人心,還會會讓家臣以爲主君的形象太不莊重,像個百無一用的女人,而非勇猛嚴肅的大將軍。

從飛鳥時代傳承至今的千年貴族傳統沉重無比,不比中原王朝三百年興替的治亂循環,這個島國封閉的小社會裡始終保持着最初的頑固傳統,公卿們只能見到笑絕對見不到哭,高門貴胄也是隻有威嚴不見懊喪,武家則倡導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習俗。

想象一下足利義時的經歷,幼失怙恃無所依憑,以總角之齡帶着家當西上洛京。至此拉開二十年波瀾壯闊的傳奇武士史。從小到大就不知道眼淚爲何物。永遠保持英明果決高瞻遠矚的姿態,指引上総足利家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最終成就關東霸業,突然一哭很難被譜代家臣們所理解。

雖然這個時代沒有哭靈的習慣,卻有個切腹殉死的極端習俗,比如小樑川宗朝在伊達稙宗的墓前切腹自殺,三好義賢切腹自殺的同時,近侍小姓集體殉死。馬迴衆要麼力戰而亡要麼切腹殉死,類似爲主君切腹殉死的例子數不勝數,總不能讓足利義時去爲足利義輝切腹殉死,那不靠譜。

這種習俗也不是絕對的,這要看殉死者的個人理解,一般主將意外死亡近侍馬迴必須殉死到可以理解,譜代家臣基本是不會爲主君殉死的,他們可以選擇哀悼,或者更進一步削髮出家爲僧,還是三好義賢死後的事。他的譜代家臣紛紛出家,筱原長房入道紫雲。筱原実長入道自遁,一宮成助入道卜閒就正是此理。

很遺憾足利義時既不會切腹也不能削髮出家,他是一個成熟的君主而不是感情用事的普通武士,足利義教被殺沒見有多少人悲傷,源実朝之死也沒有喚起御家人的良知,足利義輝大恩於關東足利家不假,可他總不能拋家舍業付出那麼大代價。

此刻京都大亂局勢不明,正處在關東足利家的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刻,身爲君主絕對不能爲私人情誼而感情用事,他選擇的方式是暫寄有用之身,爲將軍祈福百日以超度死去的亡靈,即便如此也非常不容易。

白天誦經晚上討論政務,足利義時是十幾個領國的所有者,每天要關心的事情有很多,經常從傍晚開會一直忙到午夜才休息,期間有多辛苦自不待言,不過還是要比前些年軍政大權一把抓,所有事情都要插一槓子過問,整天起早貪黑的生活要輕鬆的多。

有專業的幕僚團隊輔佐,細化程序化的規定他每一步行止,甚至預先設計好那些談話要談什麼內容等等,確保足利義時這個將軍不會遇到任何意外,始終保持鎮定自若穩如泰山的姿態,這不是爲足利義時自己設計的,而是給未來子孫留下的寶貴財富。

是夜,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風暴捲起大浪無情的拍打着堅固的海堤,而此刻鶴岡八幡宮偏殿裡燈火通明。

羣臣排成整齊的隊列跪伏於前,足利義時身穿麻衣頭帶鉢卷,神色愁苦盤坐於蒲團上唉聲嘆氣道:“將軍殿下故去不到百日,就有人要圖謀作亂,出羽國騷動,陸奧國騷動,關東還有裡見氏這樣的沉痾頑疾久治不愈,真是讓人頭痛啊!”

小山高朝以爲他在擔心前方戰事,便勸說道:“公方殿下不必憂心,最上京兆殿坐鎮奧州討伐賊寇,身旁有伊達京兆殿、蘆名修理殿、相馬彈正殿、葛西京兆殿、大崎京兆殿、內藤備後守殿等奧州武士從旁輔佐,想來鎮撫奧州一揆也不難的,請公方殿下相信武士們的能力。”

足利義時搖頭說道:“餘擔心的不是奧州的諸君辦事不利,而是對這撲之不滅殺之不盡的一揆蜂起而煩惱!須知餘的容忍是有限度的,京畿的局勢容不得半點遲緩,御家人重新編集整理之要務迫在眉睫,不能被這些瑣事擋住餘前進的步伐。”

蒼老瘦弱的沼田光兼忽然從角落裡走出來,高聲說道:“公方殿下所言甚是!不過臣下以爲是否可以先行攻略畿內爲上,以臣下在北陸之關聯,連攜水軍突襲敦賀港奪取若狹國,恰好與北近江三郡合爲一體,屆時或可東西夾擊一舉攻滅朝倉家,打通北陸道上洛的重要關節,由此大業可期!”

他這一發言立刻吸引許多武士的注意力,沼田光兼進不得御連判衆,在奉行衆內部的地位也素來不高,只是因爲有一層特殊身份而屢次被人高看一眼,這次又發高論引得家臣團集體注視,耋耄老人不以爲然的昂揚着腦袋,彷彿在說你們這些小年輕還是不如我這老薑辣。

譜代家老真田幸隆輪值留守江戶而缺席會議,改由其嫡子真田義幸代爲參會,這個年輕人就坐在代表他父親作爲的側後方,恰好看到這老頭搖搖晃晃的走到中間下拜發言。便反駁道:“不妥!內部不靖怎可興兵於外。若是心腹要害之地禍起蕭牆。軍心動搖士卒潰敗,我等豈不是要死無葬身之地?”

另一位最近炙手可熱的有力奉行,長野業固緊隨其後言道:“確實不妥,以水軍爲主的戰術破綻太多,且不說水軍主力現今集結在關東,北陸水軍已經近七年沒有發展,大隊水軍配合北陸行動千難萬難,單說這後勤壓力以及北重南輕的戰略。不符合關東的利益就極爲不妥。”

本多時正擡頭看了老岳父一眼,對這老人家上竄下跳的行爲暗自搖頭,緩緩說道:“關東八國爲心腹要害之地,而打通關東要害的機樞就在甲斐國,關東十國之一,甲斐武田氏的核心,只要甲斐武田氏稍有異動,北陸的主力一時半刻趕不回來,關東的心腹要害就暴露在敵方面前,即便不死也要重傷。”

話裡話外就是你老頭在胡扯八道。可把沼田光兼擠兌的不輕,有些年輕武士直接把嘲諷的表情掛在臉上。就差罵他不明事理不識好歹,這些年沼田光兼擔任北陸道取次役便自以爲得計,整日東奔西走上竄下跳,就是想拉起一幫“北陸速攻”的擁躉,他確實也很“接近”成功,起碼他自己是這麼認爲的。

另一個女婿北畠顕房說道:“北陸速攻之類的老調重彈就不必了吧?關東八國內部的安寧需要整肅羽奧鎮定關東,加強法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爾後是橫在東海道掌握甲斐機樞的勁敵武田氏,從哪方面考慮都不該選擇北陸道,起碼不該優先選擇。”

沼田光兼訥訥不言,歲月的流逝在他的臉上留下一道道深刻的痕跡,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已經不復當年的神采,足利義時曾找他談過,建議他在年內退職在江戶城頤養天年,至於北陸的取次役交給他的兒子沼田祐光兼領。

老人家還是很不甘心的,外孫鬆千代年滿十歲甚是乖巧伶俐,奈何距離他所預期的爭嗣道路越來越遠,所謂庶流爭嗣已經徹底淪爲家內的笑柄,若不是顧忌沼田家的女婿個個能耐大的不得了,肯定會有人當着面挖苦沼田光兼寡廉鮮恥、不知進退。

足利義時不打算給老岳父難堪,他一共就那麼三個活着的岳父,長尾虎姬的父親長尾爲景早已故去多年,織田犬、織田市的父親織田信秀病故十五年,井伊直虎的父親井伊直盛戰死在桶狹間之戰,這些都是死掉的。

活着的三個岳父裡,最上義姬的父親最上義守半死不活的隱居在山形城,望月吉野的父親望月吉棟還在甲賀守着家業,唯有沼田檀香的這個老父親在足利義時的眼皮子底下,還有一幫有力女婿在中樞幫襯,哪怕做事不地道也要給幾分面子的。

“瞻前顧後豈能成大事。”足利義時輕撫嘴角上那兩撇精心修剪的鬍鬚,平淡地說道:“甲斐武田氏不過疥癬之疾,陸奧之亂亦無須慌亂,些許小動作就讓爾等如臨大敵,他日揮師上洛豈不是要手足無措,這樣可不行!”

譜代家臣們頓首聽訓,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心裡多少有些犯嘀咕,這關東北陸羽奧等地十五國歸爲關東將軍府管轄,看起來幅員遼闊領地着實不少,從東到西幾乎橫貫半個本州島,這麼大的地盤十萬兵丁鎮守各地尚有不足,尤其那些新附之地按照傳統的看法,那最少要一到兩代人幾十年的功夫恩威並施,才能漸漸形成地方信望和影響力。

足利義時訓斥道:“餘知道你們所思所慮,無非是那領國新附人心未定,需要休養生息建立威望罷了,左思右想依然包括不了窠臼樊籠,爲一時一地之得失錙銖必較,過分強調人心信望卻忘記東國大定人心思安是不可逆的潮流,縱使這幾年大小一揆依然不斷,又能如何?可影響關東安定否?可得民心否?”

譜代家臣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這幾年各地一揆蜂起,從最初幾郡國人同時作亂,被鎮壓斬首流配一批,再鬧一次降低到一郡之地作亂,再被鎮壓復行作亂連一郡都掌握不住,三番五次圍剿把那些頑固的村莊一一標記,最後大軍突襲很乾脆把這些村莊集體捕捉。全部發配到佐渡島上披甲爲奴。

足利義時堅信一條。鎮壓一揆只有用殺戮和流配結合的方法才能根植。什麼教化他們畏威懷德之類的幼稚想法完全是雞同鴨講、對牛彈琴,還未誕生的阿米利堅立國之初便是對印第安進行血腥的屠殺,他們相信只有死掉的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

這一條同樣適用於關東將軍府,凡是聚衆一揆者依例斬殺,凡是心懷悖逆者依例流配,不問老弱婦孺亦無法外開恩,罪民們要爲自己的魯莽而付出代價,戰爭從來是血腥的無情的。只有幼稚的人才會試圖教化生死大敵的異類。

足利義時四下掃視,無一人敢擡頭與之對視,方纔緩緩說道:“某些失地浪人殘黨餘孽不甘失敗,糾集各地莊官名主起兵作亂,其乃違背餘下達的東國惣無事令,但有相違者無論親疏尊卑絕不饒恕,反叛一次就殺一次再反就再殺,一地皆反就一地皆殺,殺光亂民再從關東抽調移民便是,餘不心疼。爾等又擔心什麼?”

“尊重傳統是美德,傳統代表歷史記載着先賢們奮鬥的足跡。尊重傳統意味着知忠義曉廉恥,只是並非每一樣傳統都值得尊重,地方名主地侍以求自固便拉幫結夥、嘯聚山林,做那些山賊盜匪之徒的劣跡,部分人勾結地方國人盤踞爲一大勢力,出行時前簇後擁排場浩大堪比守護郡司。

幕府的詔令順則納不順則拒,這種人在鎌倉時代叫做惡黨,這種惡黨的傳統又怎值得餘去尊重!更讓餘感到驚訝的是,爾等竟要對這些惡黨屢次三番的作出退讓,到底是擔心他們寄居於幕府配下勢力龐大難以自制,亦或是與爾等有所勾連沆瀣一氣?”

足利義時這三言兩語把國人領主問的冷汗涔涔不敢言語,雖然鎌倉幕府確立武家執政的體系,逐漸把平安時代大行其道的農奴莊園制瓦解,隨之形成的惣村自治聯合體方興未艾,各地尤其是遠離京畿的地區依然有大量的農奴莊園制殘留。

莊官名主如地方上的土皇帝,從京都的朝廷或者大寺裡花錢買個庇護特權,對莊丁領民依然是作威作福,哪怕關東將軍府三令五申廢黜莊園制以及名主的特權,這些人卻化整爲零潛入各村莊之內,依然對該村莊行使着強力的支配權。

每個名主家族就是地方上的有力地地侍,有壯丁數十鎧甲戰馬俱全,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輕而易舉的掌握兩三百反的土地,依然可以依靠武力威逼農民貶爲農奴爲其耕地供其驅使,甚至可以獲取農民女子的初夜權,以及隨意買賣人口的特權。

這些人讓人頭疼不已,因爲他們已經滲透到關東軍團的基層單位,成爲各大軍團裡的小嘍囉或者基層的足輕組頭、番頭,又或者成爲騎馬武士在江戶城內聽候調遣,這幾年屢次有地方有一揆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和這些基層武士裡有內奸有極大的關係。

細川藤孝蹙眉說道:“這幾年各州檢地多次遭遇阻撓,許多村莊不惜以聚衆一揆堅決反抗檢地,調集大軍鎮壓只能抓到三五個檯面上的帶頭者,隱藏在幕後的人始終逍遙法外,如社會痼疾讓人頭疼不已啊!”

鬆井友閒反省道:“爲檢地抗法之事,我等還曾請望月安芸守殿參與進來作爲協調,無奈牽扯的地方勢力衆多,關係親緣盤根錯節極爲頭疼,我等也是擔心牽一髮而動前身,於是纔有屢次三番對其姑息容忍的態度,卻不想竟會引發一揆作亂的隱患,實在是我等的失誤。”

奉行衆一一進行檢討,把地方勢力的危害掰開一點點分析的頭頭是道,足利義時聽的眉頭越皺越緊,拿着摺扇敲擊榻榻米說道:“諸君對這些惡徒的瞭解知之甚詳,卻能一直佯裝不知放任自如……讓餘感到十分的驚訝和寒心!”

衆臣驚慌地俯首道:“我等不敢欺瞞公方殿下,只是……”

足利義時擺手打斷,嚴肅地說道:“事已至此也無須多言,從即日起涉及檢地的奉行、具體經辦者逐一問責,凡涉案武士不論地位全部捉拿,餘要看看到底是哪些膽大包天之徒敢在關東惹是生非,敢拿餘的號令當作兒戲!”

會議開完很快由御連判衆作出相應處罰,負責檢地的奉行停職反省,多名奉行降職退回御連判機構內重新調用,受到牽連的奉行多達數十人,各軍團內部開始整肅軍紀,對於涉及一揆敏感地區的武士,交由物見奉行服部正清單獨審問。

同時以密令的形式下達給各鎮軍團的主將,責令其對一揆敏感地區進行一波軍事壓制,在內線的配合下捕捉窩藏的一揆指揮者數百人,大大打擊各地反抗勢力的囂張氣焰,御連判衆隨即迅速跟進,對一揆地區進行新一輪檢地,動用行政法令強行拆散原有的村莊體制,改由上野國、信濃國等忠誠度高的農民遷入打散混居,破除莊園體制原有的支配關係。

房総半島的一揆叛亂則由小幡信貞、真田義幸負責平叛,水軍大將九鬼隆持給予相應的支援,隨後又命令最上義光擔任總大將,伊達輝宗擔任先鋒率領陸奧鎮守府的軍勢前往各地平叛,把重點放在安東、南部兩家的殘黨餘孽身上。

整個夏天,足利義時始終呆在鶴岡八幡宮裡,對關東及陸奧的戰事不聞不問,關東武士們清楚的感受到關東公方在醞釀着,或許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掀起驚濤駭浪。

第466章 意外的挑事者第531章 鎌倉就任禮第141章 沙勿略的離去第587章 雨夜亡命奔第78章 公方的任務第91章 公方的花招第459章 千里送親第64章 津田三代史第56章 參見將軍第586章 羣兇圍阪本第468章 幾場婚事第525章 明智十兵衛第224章 阿歌特的到來第466章 意外的挑事者第106章 戰死的覺悟第358章 好一頓羞辱第183章 大火燒山第450章 宿命之會第61章 中院家的幫助第350章 毒計將出第268章 盤點豐收季第435章 岡谷阪之戰第391章 驚聞身死第326章 越中一向宗第98章 拉攏澱川衆第282章 血火一退第235章 甲斐的密謀第175章 妙雲寺落成第327章 深仇大恨第272章 以其人之道第294章 長野家的爭論第182章 議婚?逼婚?第264章 浪岡家的青年第252章 初言志向第353章 破軍第118章 細川家的變化第385章 討伐諭令第78章 公方的任務第424章 桐木合戰第42章 源氏的重寶第445章 三國同盟?第284章 今川家的使者第270章 天文二十三年第321章 驚聞變故第211章 戰後的合議第363章 壯志難酬第184章 比叡山燒討事件第92章 朽木之死!第552章 吐露真相第17章 狩獵的季節第183章 大火燒山第285章 兩位側室第597章 信長歸天第304章 生死一線第355章 人間慘劇第176章 關東煙塵起第21章 強大家臣團第65章 狡猾的津田家第336章 試探與懊悔第586章 羣兇圍阪本第285章 兩位側室第109章 陣前籌謀第565章 永祿大逆(二)第316章 上野的動作第45章 自作聰明的人第9章 暗藏的危機第416章 搶親與被搶親第227章 尊山秀性第271章 三人投效第184章 比叡山燒討事件第589章 不如話永別第317章 激戰利根川第5章 阿菊的願望第271章 三人投效第405章 出羽驚變第530章 鶴岡八幡宮第211章 戰後的合議第297章 檀香的苦悶第162章 商業佈局第195章 擴無可擴的尷尬第484章 德雷克兄妹第551章 時不我待第306章 幸隆的思考第283章 氏康的謀略第549章 梟雄最期第365章 弘治之末第587章 雨夜亡命奔第431章 柏木山合戰第38章 三河奉公衆第497章 西三河之亂第123章 收穫和功績第177章 三貨通兌第449章 命門所在第372章 心有慼慼第112章 生死較量時刻第260章 揚北衆的反應第541章 伊達的境遇第190章 島左近的較量第569章 永祿大逆(完)第518章 誰是庶族?
第466章 意外的挑事者第531章 鎌倉就任禮第141章 沙勿略的離去第587章 雨夜亡命奔第78章 公方的任務第91章 公方的花招第459章 千里送親第64章 津田三代史第56章 參見將軍第586章 羣兇圍阪本第468章 幾場婚事第525章 明智十兵衛第224章 阿歌特的到來第466章 意外的挑事者第106章 戰死的覺悟第358章 好一頓羞辱第183章 大火燒山第450章 宿命之會第61章 中院家的幫助第350章 毒計將出第268章 盤點豐收季第435章 岡谷阪之戰第391章 驚聞身死第326章 越中一向宗第98章 拉攏澱川衆第282章 血火一退第235章 甲斐的密謀第175章 妙雲寺落成第327章 深仇大恨第272章 以其人之道第294章 長野家的爭論第182章 議婚?逼婚?第264章 浪岡家的青年第252章 初言志向第353章 破軍第118章 細川家的變化第385章 討伐諭令第78章 公方的任務第424章 桐木合戰第42章 源氏的重寶第445章 三國同盟?第284章 今川家的使者第270章 天文二十三年第321章 驚聞變故第211章 戰後的合議第363章 壯志難酬第184章 比叡山燒討事件第92章 朽木之死!第552章 吐露真相第17章 狩獵的季節第183章 大火燒山第285章 兩位側室第597章 信長歸天第304章 生死一線第355章 人間慘劇第176章 關東煙塵起第21章 強大家臣團第65章 狡猾的津田家第336章 試探與懊悔第586章 羣兇圍阪本第285章 兩位側室第109章 陣前籌謀第565章 永祿大逆(二)第316章 上野的動作第45章 自作聰明的人第9章 暗藏的危機第416章 搶親與被搶親第227章 尊山秀性第271章 三人投效第184章 比叡山燒討事件第589章 不如話永別第317章 激戰利根川第5章 阿菊的願望第271章 三人投效第405章 出羽驚變第530章 鶴岡八幡宮第211章 戰後的合議第297章 檀香的苦悶第162章 商業佈局第195章 擴無可擴的尷尬第484章 德雷克兄妹第551章 時不我待第306章 幸隆的思考第283章 氏康的謀略第549章 梟雄最期第365章 弘治之末第587章 雨夜亡命奔第431章 柏木山合戰第38章 三河奉公衆第497章 西三河之亂第123章 收穫和功績第177章 三貨通兌第449章 命門所在第372章 心有慼慼第112章 生死較量時刻第260章 揚北衆的反應第541章 伊達的境遇第190章 島左近的較量第569章 永祿大逆(完)第518章 誰是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