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艘各種型號的戰艦,其中大都是主力戰艦,這種規模的損失可以說已經讓美盟各星球有些傷筋動骨了。
損失較大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一百二十五比三的戰損比例纔是最可怕的問題。
按照這種戰損比可以進行推算,那麼要想消滅剩下的四十七艘神秘戰艦,美盟至少要做好失去一千九百艘戰艦的準備。
目前美盟陣營最強大的成員自然就是美麗星,作爲構建美盟的主題星球和實際上的首領,美盟星爲了稱霸整個銀河系,已經變成了一個戰爭巨獸。
在人類聯合時期,美麗星只有少量的艦隊存在,可是在跟華聯開始對抗後,摩根便大力增加軍事投資,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資金和精力都放在了軍事上。
這段陷入瘋狂的時期,美麗星不但對T系列的機器戰士的研發越來越深入,製造了大批的機器人戰士,而且還對己方那個人工智能體增添了研究力度,不過表現的最突出的還是建造了大量的戰艦,組建出了不少的主力艦隊。
五十個主力艦隊,每支艦隊由十二艘戰列艦和若干的輔助艦船組成,這就說明美麗星自己擁有的主力戰艦就達到了六百艘左右,這是可以碾壓任何一個人類星球和勢力的絕對力量。
可惜即便美麗星如此強大,紐約艦隊、華盛頓艦隊和北卡羅來納三個艦隊,也在華聯佔領區的這場戰鬥中損失慘重,僅有旗艦和另外幾艘戰艦倖存了下來。
其實就算美麗星一艘戰艦也沒有受損,那整個美盟也湊不齊將近兩千艘戰艦去對付這個神秘的敵人。
雖然說用一場戰鬥的戰損比去計算,其中肯定有很多不準確的地方,比如下一次發生戰鬥的時候,美盟一定會吸收教訓,杜絕添油戰術,採取重兵圍攻,這樣一定會降低己方的損失。
然而即便如此,按照對方表現出來的戰鬥力,美盟就算是集結整個聯盟的軍事力量,恐怕也很難取得勝利了。
在美盟最新召開的聯盟戰略會議上,各個成員星球的首腦各抒己見,其中有主張集結兵力消滅這些神秘敵人的,有想要避戰的,更多的則是表示了沉默。
這些星球的首腦都有自己的打算,因爲美盟最強者就是美麗星,那麼在他們看來,只要美麗星去決定戰鬥與否,只要自己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失就好,至於其他事情這些人並不關心。
作爲聯盟議會的議長,也是實際上可以主導整個美盟和美麗星的首腦,摩根此時也是感慨萬千,甚至可以說是愁緒滿懷。
不久前華聯內鬥,摩根還信心滿滿的準備徹底擊敗華聯,將整個銀河系變爲美盟的控制之下,可是宮家的頑強抵抗和陳重的異軍突起,還是將這個計劃和打算延遲了。
受到了一些挫敗,可是摩根還是相信假以時日,美盟的前途是光明的,而宮家和陳重也無法阻止這個大趨勢。
誰知道就在這種時候,竟然會出現一支完全陌生的艦隊,並且剛一出現就重創了美盟的數支艦隊。
摩根在召開會議之前,也召集了衆多己方的艦長、高級軍官、高級參謀和指揮官們仔細商議了這次大戰。
根據敗退回來的倖存者們親自講述,以及記錄下的詳細作戰經過,美麗星內部也對其形成了一定的認識。
首先這支龐大的神秘艦隊戰鬥力極強,無論是戰艦的航行速度、火力和防禦強度都遠超美麗星艦隊的戰艦。
美麗星戰艦的戰鬥力就相當於整個銀河系人類勢力中的標杆,去掉未知的陳重一襲的殲星艦,以及類似宮家伏羲號那種超級戰艦之外,絕對屬於目前的頂級戰艦標準。
美麗星當然也有自己壓箱底的殺手鐗,可是那並不是常規戰力,也輕易不會示人,大多數時候還是要以主力戰列艦作爲評判的標準。
從這一點來看,神秘戰艦的戰鬥能力太強,所以美麗星的諸多軍事人士都認定,它們並非來自華聯,也不屬於美盟陣營,很可能來自其他星系。
而且別忘了,美麗星自己也擁有一個人工智能體,即便它沒有完全可以投入使用,可是也能發揮一定的能力。
摩根在聽到戰敗的噩耗後,第一時間便用己方的人工智能體對戰鬥經過進行了分析,而且也很快得到了一個更壞的推測結果。
就像藍魔鬼可以通過戰艦的外形、各種數值,以及艦身各處的製造風格和細節,就可以判斷出都屬於那個高級宇宙種族戰族一樣,美麗星上的人工智能體,也做出了同樣的對比結果。
戰族人的先遣艦隊初來銀河系後,因爲美盟和華聯正在大打出手,所以爲了各自的利益,雙方最後都做出了向戰族人屈服的選擇,並且跟其硬拼到底。
這樣做一是顧忌對手,二是因爲各自的聯盟內部成員意見難以統一,第三也是戰族人表現出的戰鬥力很強,所以無論是宮羽還是摩根,都選擇做出了讓步。
當初摩根跟宮羽也考慮過這樣做的壞處,也想過示弱後戰族人或許會大舉進攻,可是在心中都存在很強的僥倖心理。
他們都認爲戰族人遠在銀河系之外的另一個星系中,來往不便,而且只要爲他們提供足夠的人類奴隸,既可以委曲求全的得到和平。
可惜事與願違,戰族人的野心遠比摩根和宮羽想象的更大,他們這次真的派來了可以征服銀河系的龐大艦隊,也在華聯佔領區的戰鬥中展現出了足夠的實力。
當然摩根並沒有將全部信息和情報,以及那支神秘艦隊很可能是戰族人派來之事都告訴同盟內的其他成員,因爲他也擔心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人多嘴雜,人心不齊,內部爭搶資源,還有很多隻知道內鬥的蠢貨,這就是聯盟每次開會時出現在摩根腦中的直觀想法。
這場針對神秘艦隊來襲的聯盟會議,最終並沒有商議出什麼結果,這也是不管美盟還是華聯的常態,因爲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私心,所以無論是什麼議題,都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