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

性之外的事——談談 挪威的森林

“最最喜歡你,就像喜歡春天裡的熊一樣。”

——《挪威的森林》

最喜歡《挪威的森林》裡的這一句話,似乎能觸及人的心底,很多人對《挪威的森林》中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另外一句話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但這句話並不是《挪威的森林》原文,而可能來自某一篇比較著名的書評。不過這句話很能概括小說的內涵,默默讀上幾遍,竟有一種愛情玄學的味道在其中。而現在,我要談的是,我對這部小說的感受。

我身邊的很多人,他們看《挪威的森林》都在我之前,於是我看之前,和別人說起這本書的時候,他們總會會心的微笑。的確,日本人的寫作大多“奔放”,即便是女性作家寫的小說也常有寫的露骨的句子(當然,只是個別,如青山七惠《一個人的好天氣》)。但除了這些,這本書裡就沒有東西了嗎?所有看《挪威的森林》只看到性的人,大概都把這本書讀淺了。

首先,這本書自然是一本敘述愛情的小說(我覺得村上春樹適合去當一個言情作家),小說以渡邊徹第一視角,用回憶的口吻展開敘述,描寫了渡邊徹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直子,玲子(這個姑且算吧,我在第一遍看的時候並不喜歡這個角色,後面幾次看也無法接受)和小林綠子。渡邊輾轉在直子和綠子之間,卻看不清,誰纔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直子死後,渡邊仍然無法找到自己真正的歸宿,與玲子糾纏,最後一部分裡,渡邊打電話給綠子,想要重新開始,卻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裡的無數男男女女。”他在哪裡也不是的場所的正中央,不斷地呼喚綠子。這似乎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但這注定是一個悲劇,主角渡邊孤獨,迷茫,“不知在哪裡”絕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更是指精神的無所寄託,他尋找愛情,無非尋找一個歸宿,安穩的,能給予他足夠的營養,而通向這樣的愛情的路,便只有孤獨與失落,看似他是在那三個女人之間遊離,總有一個女人在他身邊,但到頭來,他心中並沒有裝下任何一個人,聽說過一個比喻,洋蔥你要一層一層剝開他的心,一邊剝一邊流淚,到頭來發現洋蔥根本沒有心。

直子是渡邊的初戀,年少時便認識,也算是青梅竹馬,這戀情的開端無非是木月死了,在直子的生日,兩人發生了關係,一切的淵源則是年少時的約定:“希望你能這樣記住我,記住我曾這樣存在過。”渡邊憐惜這樣一個女性,她神經脆弱,性情溫和,就如同白玫瑰一般。同渡邊一樣,直子也在尋找一個歸宿,在木月死後,她與渡邊交往,她也有過困惑,可她沒有人能給予她愛,便只能抓住渡邊這根救命稻草。渡邊在開頭便失落的說:“想到這裡,我悲哀的難以自禁。因爲,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渡邊也有這樣的感受,這是一段無法餵飽他的感情,如同高懸夜空的明月,明亮卻無溫度。兩人的交集從兩人分開後越來越微弱,這一點在兩人對話中可以看出,能讓直子笑的事物,是渡邊講的同宿舍的那個“敢死隊”的好笑行爲。後來直子去了療養院,兩人的書信交流更加少了,很多都是玲子代寫的。而玲子作爲渡邊與直子的愛情的延續與結束,在這之後就進入了那個模糊的結局,渡邊嘗試着重新開始,可他自己迷失了自己。

我在讀完《挪威的森林》之後,更偏向小林綠子。我認爲,渡邊與小林綠子的愛情更加現實,也更加有溫度,感動我的總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點點滴滴,平凡卻是令人嚮往的。他們從戲劇課漸漸相識,加深認識,有矛盾也有疏遠,然而也有相互間的理解和原諒。我可以看到小林綠子是一個堅強樂觀的女孩,沒有直子那麼不食人間煙火。她渴求的東西雖然是十二分完美的東西,但至少有一個實體:“百分之百的愛情”。她未曾得到,或許曾經得到,卻又被命運一遍遍玩弄。是啊,愛情是從根本不值一提的,或者說非常無聊的小事開始萌芽的,如此說法倒讓我看見了一絲鄉村牧歌式生活的影子,綠子隨性爲自己而活,又可以爲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說她現實的同時,又不得不說她是一個最爲理想化的伴侶,現實生活中哪會有這樣的女孩?

渡邊在這兩種愛情之間搖擺不定,有一個細節,在直子離開,又未遇到綠子之前,渡邊跟隨着永澤上街找女人,大概與八十多個女的睡過,永澤又是另外一種人格形態,說渡邊是玩味孤獨的人,還不如說永澤纔是那個甘於孤獨,玩味孤獨的人,他不斷與別的女人睡覺,不斷在尋求中找尋快感,從不曾長久擁有,只求片時歡娛,這是孤獨的魔力,但用在渡邊身上是絕對無效的,渡邊身上有種不安的尋求,總有一種顧此失彼的憂慮,他渴望擁有,不甘心失去。而在綠子出現後,渡邊找女人的行爲便少了,這種歸宿感不來自直子,應該來自綠子。渡邊卻一次又一次辜負綠子,這是看不清自己的心,他無法背叛正等待着自己的直子,又無法拋下一切與綠子在一起,他孤獨的結局早已註定。

而從整個時代背景來看,小說所敘述的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那時在二戰洗禮過後,日本國內一片凋敝,這讓我想起了美國在經濟大危機之前形成的一個文學流派——垮掉的一代,兩者發生的時代背景不同,但精神內核卻有相似,垮掉的一代因爲城市生活的糜爛與繁華,陷入了紙醉金迷之中,找不到出路,美國夢更是虛無縹緲的事,或者說已經有這樣的生活了,還要美國夢做什麼呢?而這部小說中,一片荒蕪的日本的土地上,青年人也遭受了這樣的精神危機,這是一個貧窮的國家,百廢待興,美國提供支援讓這個國家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復甦,青年人中也有一部分投身共產黨,在高等學府鬧****,走上大街遊行。渡邊雖然未曾參與這樣的遊行,但內心受着這樣的煎熬,他喜歡美國現代作家,因爲美國現代作家的作品有很多都是描繪精神危機的作品,他能從這樣的作品中得到共鳴,就好像他愛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那是菲茲傑拉德的代表作,也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菲茲傑拉德筆下的紙醉金迷的生活,與前路漫漫的孤獨,對於渡邊很是受用,蓋茨比是在僅有卡羅維一人關心的情況下,悽慘地死去了,社會的環境造成了人與人關係的冷漠,進而導致了整個社會的精神危機。

而在這樣的危機之下,對於精神的救贖,就成爲小說的隱含的主題思想,如果說渡邊在與直子的愛情中迷失的話,那麼綠子可能就是對渡邊的救贖,與渡邊的救贖類似,玲子也得到了救贖,在阿美寮中等死是玲子的迷失,而最後,與死去的直子不同,玲子逃離了療養院,在社會中得到了歸屬,啓示渡邊,也啓示讀者精神救贖,要看見人是社會的人,種種社會關係編織成的羈絆,便是我們在漫長的人生中的歸屬。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一些比較得我心的寫作手法,村上春樹的比喻一向爲人所稱道,看似無稽荒謬,但細細想來卻不無道理,甚至好像有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比如那一句:“最最喜歡你,就像喜歡春天裡的熊一樣。”春天的溫暖,熊的可愛柔軟,讓人讀來便覺得美好。村上善於利用事物之間似是而非的聯繫,如盤子和行星、耳輪和鈔票、四月孤獨的夜晚和鑲花邊的電話機罩之類,充滿超現實主義的詩性精神,又很像蘭波口中的“言語鍊金術”,讓我想起了超現實主義者那句經典的話:“美如同一臺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臺上相遇。”

我以一段隨手寫下的文字作結。

我在四月的雨中迷失,把手伸向無比遙遠的天空,我是天邊的雲,也是樹下的花,是瞬間的剎那,是永恆的浮華,我不是我,可我在哪?深不見底的古井裡,燎原的火焰中央,還是上帝的懷中,安詳。雨什麼時候會停啊,我想看看我的傷口,是否已經結痂。不肯癒合的傷口在七月等我,一個不深不淺的吻,明天,我會在那。

《無意義之書》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冰封的結局二號犧牲品原來的我蝴蝶冰封的結局黑夜的詩冰封的結局十七歲漫長夏十七歲漫長夏楔子楔子星星再見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二號犧牲品十七歲漫長夏二號犧牲品十七歲漫長夏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冰封的我二號犧牲品星星再見黑夜的詩黑夜的詩黑夜的詩黑夜的詩勿忘我爲我開放原來的我勿忘我爲我開放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勿忘我爲我開放星星再見星星再見人間地獄冰封的我黑夜的詩二號犧牲品二號犧牲品冰封的結局楔子人間地獄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人間地獄人間地獄十七歲漫長夏蝴蝶冰封的我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楔子蝴蝶蝴蝶冰封的我冰封的我人間地獄楔子黑夜的詩楔子勿忘我爲我開放冰封的我人間地獄黑夜的詩原來的我冰封的結局二號犧牲品原來的我蝴蝶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冰封的我原來的我冰封的結局人間地獄十七歲漫長夏黑夜的詩星星再見冰封的我二號犧牲品冰封的結局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冰封的結局人間地獄原來的我二號犧牲品冰封的我二號犧牲品楔子蝴蝶楔子原來的我星星再見楔子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人間地獄黑夜的詩十七歲漫長夏原來的我十七歲漫長夏
冰封的結局二號犧牲品原來的我蝴蝶冰封的結局黑夜的詩冰封的結局十七歲漫長夏十七歲漫長夏楔子楔子星星再見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二號犧牲品十七歲漫長夏二號犧牲品十七歲漫長夏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冰封的我二號犧牲品星星再見黑夜的詩黑夜的詩黑夜的詩黑夜的詩勿忘我爲我開放原來的我勿忘我爲我開放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勿忘我爲我開放星星再見星星再見人間地獄冰封的我黑夜的詩二號犧牲品二號犧牲品冰封的結局楔子人間地獄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人間地獄人間地獄十七歲漫長夏蝴蝶冰封的我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楔子蝴蝶蝴蝶冰封的我冰封的我人間地獄楔子黑夜的詩楔子勿忘我爲我開放冰封的我人間地獄黑夜的詩原來的我冰封的結局二號犧牲品原來的我蝴蝶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冰封的我原來的我冰封的結局人間地獄十七歲漫長夏黑夜的詩星星再見冰封的我二號犧牲品冰封的結局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冰封的結局人間地獄原來的我二號犧牲品冰封的我二號犧牲品楔子蝴蝶楔子原來的我星星再見楔子性之外的事談談挪威的森林人間地獄黑夜的詩十七歲漫長夏原來的我十七歲漫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