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在何處?”
雪伶霜和李芸兒聞言,一起看着武汐萱,異口同聲問道。
武汐萱嫣然一笑,隨即也沒有賣弄關子,輕啓櫻脣,說出了緣由。
衆所周知,西奎靈洲乃是以妖族爲尊,自然地,遍佈在西奎靈洲的各處,有着各種的妖族,也即有着各種妖族所建立的宗門或家族等。
而這些妖族及其勢力,自武羅聖祖開創密都妖宗,獨尊西奎靈洲以來,便不遺餘力地在整個西奎靈洲開始收集各種妖族的訊息,甚至包括那些只是散修的妖族,都逐一詳盡記載在密都妖宗的典籍之中。
從武羅聖祖開始,密都妖宗傳承至今,已然歷經了不知多少萬年,而收集記載在密都妖宗典籍內的各種妖族,可謂詳盡已極。
因此,幾乎每一位武羅一族之人,自然包括武汐萱,也許終極一生,都無法全部親眼見識到典籍中所列舉的萬千妖族及其勢力等,但至少也曾在典籍中看到過,或者聽族內的族人提及過。
然而,剛剛不久前,騰沓和白箐所自稱的騰白一族,武汐萱卻能肯定,沒有在典籍中看到過,也從未聽族中的任何族人,包括武汐萱的雙親和三位兄長說起過。
如此,所謂的騰白一族,若非是騰沓和白箐二人有意虛言相欺,就是騰白一族實在神秘之極,密都妖宗自古至今都未能收集到任何關於騰白一族的訊息。
只是,雪伶霜等三人才剛剛救了騰沓和白箐一命,而騰沓和白箐也贈送了蛇鱗玉佩作爲信物,似乎虛言相欺的可能性不大,但密都妖宗的典籍號稱囊括了西奎靈洲的所有妖族,包括那些早已被滅族的諸多妖族,遺漏的機率微乎其微。
這是武汐萱所說的奇怪之一。
奇怪之二是,雖然騰沓和白箐看起來,如同蟒蛇類的妖族,但剛剛不久前,武汐萱細心感應之下卻是發現了一絲異樣,騰沓和白箐所散發的妖氣,並不是完全純淨的妖族氣息。
或者說,不是如西奎靈洲內一衆妖族的氣息。
對武汐萱所說的,雪伶霜和李芸兒自是深信不疑,且不說密都妖宗的典籍,單說對妖族氣息的感應,雪伶霜和李芸兒自是比不得出身自武羅一族的武汐萱。
但奇怪歸奇怪,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也是想不出爲何會如此,並且騰沓和白箐二人,對於雪伶霜等人來說,與此前遇到過或者相救過的妖族,沒有多少的區別,多是僅一面之緣罷了,無需過於深究。
反而對於騰沓和白箐所說的,在雪伶霜的身上居然感應到同類的氣息,讓李芸兒和武汐萱都是大感訝異,要知道,雪伶霜可是人類修士,莫說妖族的氣息,就連妖修的gōng fǎ,雪伶霜也不曾xiū liàn過。
在西奎靈洲四處闖蕩,雪伶霜、雪伶影和李芸兒三人,一直都是隨身佩戴着可以掩蓋靈力和靈氣,而又能幻化出妖氣和妖力的寶物,使得三人看起來像是尋常的妖修,但這隻能瞞過一些修爲低微之人。
那些靈識強大的妖丹期妖尊,一眼即可看穿雪伶霜、雪伶影和李芸兒三人乃是人類修士的身份,更別說是妖嬰期的妖王了。
而這只是幻化出的妖氣和妖力,身爲妖族的騰沓和白箐,雖然只有妖體後期巔峰的修爲,但也斷然不可能感應錯,還言說是同類的氣息,若是如此,二人也能感應到李芸兒纔是。
爲此,武汐萱特意靈識來回掃視了雪伶霜,還施展了威力不凡的感應秘術,最後武汐萱連同李芸兒也一起掃視感應,並沒有發現有何異樣。
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相視一笑,隨即輕笑說道騰沓和白箐二人確實有些奇怪,不過,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隨後也是自嘲一句,三人在這裡爲之犯疑,也是夠傻的。
隨後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不再停留,徑直往蓋山城的方向,急飛而去。
直到後來許久,雪伶霜才終於知道的是,原來不是騰沓和白箐二人感應錯,的確是雪伶霜的身上,隱藏在體內的極深處,有着一縷上古妖蟒的純淨氣息。
這上古妖蟒,乃是上古異獸,肥遺寒蟒,而雪伶霜的體內會隱藏有這縷肥遺寒蟒的純淨氣息,只因雪伶霜尚是碧玉年華之時,曾偶然發現一處神秘的寒潭,並在寒潭內修行過。
那處寒潭,正是當年蘇望初見雪伶霜並驚爲天人的所在,而如今,蘇望腦海中唯一能想起的畫面,也正是初遇雪伶霜之時。
半天后。
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三人終於來到了蓋山城,而在此之前,三人都是施法變幻了容貌和身段,看起來,三人已然是相貌和身材普通的妖族和妖修女子,修爲也壓制到了妖體後期,並不引人注目。
蓋山城內,也有不少與密都妖宗交好的妖族或妖修勢力,但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一番商議之下,並不打算向其求助。
原因很簡單,向那些妖族或妖修勢力求助,當然能更好地行事,但蓋山城內的各種勢力,自古以來就是盤根錯節,其宗門或家族內,本身極有可能就是心思各異,暗流涌動。
換而言之,就是那些所謂與密都妖宗交好的妖族或妖修勢力,也並非完全值得信賴。
若是讓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得知,如今的武羅聖公主,即武汐萱就身在蓋山城內,即使身旁還有雪伶霜和李芸兒,武汐萱的處境也會大爲不妙,甚至會危及性命。
而以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三人的修爲實力,還有靈識之強,加上有藍目貂的玄妙感應相助,若是雪傲海真的藏身在蓋山城內,三人想要找出雪傲海,不算多難之事。
又半天后。
雪伶霜、李芸兒和武汐萱三人在蓋山城內四處靈識探查之時,偶然之下,竟是發現了所謂的兀回門的宗門,赫然只是一座不到百丈見方、極爲簡陋的偏僻小院罷了。
小院的大門處,就連兀回門的宗門牌匾也未曾見到,只是在大門一側的牆上,掛着一塊寫着兀回門三個字的小小木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