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佛緣

“師傅,你着相了。着相既是當真,誰當真誰痛苦。佛爲了讓衆生離苦,所以告訴衆生不要着相。一切相都是緣起不實在,如水中月般虛無飄渺。佛憐憫衆生不要做這些徒勞的傻事,所以勸衆生不要着相。二者都是佛告戒我們不要着相,難道師傅還看不透嗎?”普因雙手合什,眼露神光,此時那裡還有一點孩童的樣子。

“普因,我那裡配做你師傅呀,我慧然能教你的越來越少了。反倒要你來點醒我,爲師汗顏呀。”慧然面露羞愧之色,心中對自己這徒兒越發的佩服了。

師徒二人的關係說來微妙,慧然本是河南宗山寺的主持,一日心中有感,出門百里發現一幼童,此童子非同尋常,全身上下透着佛光。得知此子與佛必定有緣,便把這幼童帶回寺中收養。

這一養便是十年,幼童長大後越發透出慧根和佛性,漸漸在佛法上的理解甚至超過了寺中所有人。慧然遂給幼童起了個佛號普因,意喻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因果。

慧然自愧做不得普因的師傅,但怎奈何普因堅持,便掛着這師傅的名頭,這讓慧然每每想起越發覺得羞愧。

“師傅,不可這麼說,你待我有養育之恩。佛說世有三報,謂之現報、生報、後報。此生作惡、行善,今生得報,乃爲現報。此生作惡、行善,來生再報,是爲生報。而前生作惡、行善,此生得報,此爲後報。你我師徒緣分終究脫不開這三報之因,又何來配不配做我師傅之言。”普因句句禪機,透出深厚的佛法根底和慧根。

慧然還不覺得什麼,畢竟耳濡目染倒也見怪不怪了,可這到讓屋外的李浩然驚的合不攏嘴。

李浩然雖是道修,但來自契慈和尚的記憶尤在,這麼深厚的佛法~功底,和對佛法的悟性、理解,無一不說明普因在佛法上的造詣,已經超越大多數修佛者。

李浩然心中一動,便逐漸隱沒在光影中,從光影中再次走出已經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和尚。

手持一隻金鈸,背後揹着一大口袋的契慈,笑呵呵的走進了屋舍中。

“呵呵~~小和尚好深的佛法造詣,貧僧佩服。”契慈微微一笑,走到二人面前,隨便找了處地方,便坐了下來。

“這位大師,讚譽了,小徒對佛法的理解只是略知一二,談不上高深。”慧然謙虛的說道。

“大師,在下河南宗山寺普因,敢問大師,路在何方?”普因望着契慈的眼中突然靈光一現,莫名其妙的問了一句不着邊際的話。

“路在腳下,你走過的地方便是路。路也在你我心中,你心中想得到,纔會有路,你若不去想,即便有路,你也不知路往何方。條條大路通佛國,只要你我心中有向佛之心,這條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道路,便在你我心中。”契慈略一思索,心中便知道普因問這句話的意思。普因不是真的問路,而是在問契慈如何通往西方極樂世界,如何成佛。

“大師,普因受教了,可還有一事不明,還望大師指點。”普因面露喜色知道遇到了高僧,一直困惑着自己的疑問,朝契慈倒了出來。

“呵呵,小和尚你客氣了,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貧僧知無不言。”契慈滿意的望着已經兩眼放光,略微有些興奮的普因。

“大師,你我修佛之人,如何才能大智慧,大覺悟,大能,如何脫得輪迴,跳出三界。”一時間,普因背後散發出金色的佛光,能提出這等問題,已經說明普因並沒有表面這樣簡單。至少對於佛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不是尋常僧人可以比擬,甚至有些佛法精深的佛修在此方面的造詣,也不一定高過普因。

“你我修佛之輩,數世修佛,講究本心一體,心中永保一絲清明,佛在心中留,自然可以來生繼續踏上修佛之路。數世修佛,自然可以尋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終能在漫長的歲月中感悟到佛之真諦。一旦明白一切,便可胸懷大智慧,自然可以大覺悟,一旦大覺悟自然可以一法通萬法通,擁有通天徹地的大能。既然擁有大能跳出三界不在輪迴中,也將變得輕而易舉。”契慈必究是九世修佛,佛法上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佛者境界,缺的只是量的積累。

普因望着契慈頓時陷入了沉思,胸中無數念頭閃過,一時間有如怒海狂濤中苦苦掙扎的小舟,極力想要擺脫苦海的侵襲,尋找到彼岸。

“阿彌陀佛~~”契慈一聲佛號及時在普因耳邊響起,有如醍醐灌頂,爲普因指明一條康莊大道直指彼岸。

此時幡然醒悟的普因,小小年紀,已經身懷無邊佛法,對佛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整個人有如佛陀轉世一般,透出陣陣佛光,彷彿隨時可以成爲大覺悟、大智慧的佛家大能。

邊上慧然驚呆了,怎麼也沒想到普因簡直就有如菩薩、佛陀一般,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

佛光漸漸散去,普因整個人已經變得不一樣,雖然身形還是很瘦削,但給人一種寶光透體的感覺。

“多謝大師指點迷津,弟子受教了,弟子願隨大師修習佛法,還望大師應允。”普因朝契慈倒頭便拜,發自內心的感謝這個世外高僧。

“你我既然相見,便是有緣,不過你隨我修行卻幸苦異常,你可有心理準備。”契慈心中倒是願意收這普因爲徒,但奈何自家明白自家事,雖然李浩然內世界已經開闢完成,不再需要依附在李浩然影子中開闢的虛空修行,但也脫不開枯燥乏味的苦修。

“師傅在上,請受弟子一拜。”普因毫不猶豫的說道。

“起來吧,你先了卻凡塵俗世,再與我安心潛修。”契慈轉頭望了眼慧然,呵呵一笑望着普因便不再言語。

普因心領神會,轉頭朝慧然拜倒,恭敬的磕了三個頭說道:“多謝師傅養育之恩,弟子爲求大智慧、大覺悟自願隨大師苦修佛法,不能侍奉師傅左右,還望師傅能夠原諒弟子大不敬。”

慧然眼中雖然閃過一絲不捨,但轉瞬便恢復過來,發自內心的歡喜道:“徒兒,你能覓得良師,我爲你高興,怎麼又會怪你了。你快點起來,隨大師好好修行去吧。”

契慈見二人依依不捨,心中一動,手中便多了一樣東西,走到慧然面前說道:“慧然,普因我會好好照顧他的,你無需擔心,我這倒是有樣東西送與你,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說完把手中東西遞給了慧然,便示意普因隨自己離開。

慧然望着手中一本泛黃的手抄,好奇的打了開來。手抄中只有簡短的幾句話和一組圖畫,畫中僧人做打坐和唸佛狀。慧然細細一看便陷入了無邊的意境中,漸漸自得其樂。

不知不覺中,慧然已經被一圈佛光所包裹着慢慢飛了起來而不自知。隨着契慈一道金色佛光點出,空中白雲慢慢凝聚成一匹神駿的白馬,馱着慧然踏空而去,很快消失在了天邊。

待慧然醒來已經驚訝的發現身處宗山寺中,這轉瞬間有如做夢一般,已經橫跨大唐國數個州、道,回到了河南離別多日的寺廟中。

心知遇到傳說中的佛家大能之輩,慧然朝南方跪了下來,恭敬的拜了三拜,發自內心的感激契慈大恩。

之後百年,年過六旬的慧然竟然憑着在破屋中聽契慈和普因論佛的感悟,和那捲不知名的手抄中留下的佛修功法,竟然步入了舍利境界。

慧然在世俗界傳下了偌大的威名,宗山寺也因爲慧然乘白馬而回,被改名白馬寺。

普因隨着契慈走入山林中,漸漸四處已無人煙,契慈回頭一道金光包裹着踏入虛空之中,再次出現已經來到了李浩然內世界中的洞府外。

契慈朗聲說道:“道友,貧僧欲借一座洞府苦修,有勞道友了。”

端坐蒲團上的李浩然元神,猛的睜開眼睛,微微一笑,心中一動。離洞府不遠處便又立起一座仙山,山上憑空築起一座寺廟。

契慈呵呵一笑,領着普因便朝對面仙山中的寺廟飛去。

李浩然意識迴歸肉身,繼續漫步在山林間,朝中土帝州南方大國,大梁國走去。

經過這一耽擱,李浩然速度倒也加快了不少,加上步入南方以後,多是茂密的叢林,人煙稀少。

沒了顧忌的李浩然速度,更是快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往往剛看到李浩然的身影出現,下一步已經出現在百米開外。一路上只留下道道殘影,而李浩然速度雖快,卻有如信步而行,說不出的瀟灑飄逸。

不知不覺中已經步入大梁國,大梁國位於中土帝州南方,與南赤神州隔着一座一望無際的南海。自從受天下九派中的媧皇宮、獸神山所控制,這兩個修者門派的實力已經影響到了凡俗世界,使得大梁國上至國君,下至黎民,均信奉女媧和通天教主傳下的妖門。

民風彪悍,信念堅定成了大梁國獨一無二的特色。

————————————————————————————————————

晚上可能會有一章,我會盡力碼的,今天加班。

第二十八章 創世(二)第十五章 朝貢第二十三章 哀第四十三章 女媧(下)第四十五章 地府(四)第十一章 試探(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失敗第三十九章 導火索(第一更)第十一章 鳥人第十九章 路轉(上)第三十章 五彩石(第二更)第四十七章 地府(六)第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更)第八章 普賢(下)第二十六章 考驗(四)第一章 倒戈(第二更)第九章 大隱於市(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導火索(第一更)第二十二章 大側大悟(第一更)第十四章 誓言第十一章 兵鋒第二十五章 死亡危機第二十章 發展第十一章 醫仙第六章 神魂第三十三章 紅蓮寺(下)第二章 殺局(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大致勢(第二更)第十八章 聖人(上)第十四章 西海(下)第二章 燕山王第十六章 金吒(下)第十四章 誓言第三十五章 圈套(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地府(一)第二十九章 底牌(第一更)第十九章 入塔第十二章 傳法巖(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雲海境第十六章 吞噬(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元神(下)第五十二章 尋找第二章 崑崙(下)第三十三章 阮紅思(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勸降(第二更)第十三章 終回法界(第二更)第五章 鬼王第二十九章 三方妥協(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開壇講法(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棋局(下)第十章 降魔第十七章 大迦葉(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水月境第十八章 金色法印(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古城(第二更)第十二章 傳法巖(第一更)第九章 楚江王第四十七章 東皇(上)第三十章 色(四)第三十一章 玉如意(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改變第三十六章 血祖(上)第三十九章 導火索(第一更)第十六章 金吒(下)第四十章 陸涯真君(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生死(下)第二十六章 考驗(四)第三章 飛雲城(中)第一章 豐都大帝第二十二章 天澗戰場第三十三章 財(下)第三十四章 歸來第十七章 南海第三章 突破(上)第五章 凰鳥百靈(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須彌山(第一更)第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法則(上)第三十章 聞道(第一更)第十九章 入塔第二十二章 紫雲城主第十九章 聖人(中)第四十六章 禁魔天第二十三章 哀第十五章 預謀(第二更)第七章 魅族第十六章 金吒(下)第二十章 先天五老第四章 八耀星君(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退守第四十一章 潛伏第三十二章 紅蓮寺(中)第七章 岩心湖(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神遊(下)第二十二章 天澗戰場第三章 地下城(第二更)第四十章 生死(上)第八章 禺疆
第二十八章 創世(二)第十五章 朝貢第二十三章 哀第四十三章 女媧(下)第四十五章 地府(四)第十一章 試探(第二更)第三十二章 失敗第三十九章 導火索(第一更)第十一章 鳥人第十九章 路轉(上)第三十章 五彩石(第二更)第四十七章 地府(六)第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更)第八章 普賢(下)第二十六章 考驗(四)第一章 倒戈(第二更)第九章 大隱於市(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導火索(第一更)第二十二章 大側大悟(第一更)第十四章 誓言第十一章 兵鋒第二十五章 死亡危機第二十章 發展第十一章 醫仙第六章 神魂第三十三章 紅蓮寺(下)第二章 殺局(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大致勢(第二更)第十八章 聖人(上)第十四章 西海(下)第二章 燕山王第十六章 金吒(下)第十四章 誓言第三十五章 圈套(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地府(一)第二十九章 底牌(第一更)第十九章 入塔第十二章 傳法巖(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雲海境第十六章 吞噬(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元神(下)第五十二章 尋找第二章 崑崙(下)第三十三章 阮紅思(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勸降(第二更)第十三章 終回法界(第二更)第五章 鬼王第二十九章 三方妥協(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開壇講法(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棋局(下)第十章 降魔第十七章 大迦葉(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水月境第十八章 金色法印(第一更)第四十二章 古城(第二更)第十二章 傳法巖(第一更)第九章 楚江王第四十七章 東皇(上)第三十章 色(四)第三十一章 玉如意(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改變第三十六章 血祖(上)第三十九章 導火索(第一更)第十六章 金吒(下)第四十章 陸涯真君(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生死(下)第二十六章 考驗(四)第三章 飛雲城(中)第一章 豐都大帝第二十二章 天澗戰場第三十三章 財(下)第三十四章 歸來第十七章 南海第三章 突破(上)第五章 凰鳥百靈(第二更)第三十八章 須彌山(第一更)第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更)第三十四章 法則(上)第三十章 聞道(第一更)第十九章 入塔第二十二章 紫雲城主第十九章 聖人(中)第四十六章 禁魔天第二十三章 哀第十五章 預謀(第二更)第七章 魅族第十六章 金吒(下)第二十章 先天五老第四章 八耀星君(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退守第四十一章 潛伏第三十二章 紅蓮寺(中)第七章 岩心湖(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交換(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神遊(下)第二十二章 天澗戰場第三章 地下城(第二更)第四十章 生死(上)第八章 禺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