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龐涓的戰爭藝術

?轉過臉來,齊王向韓使表達了自己的歉意,他說了一通齊國的苦,齊王說最近北秦越來越強大,這是一個事實。\\Β⑤。cOm北秦興鬱郅,在北秦的重商計劃下,魏國的河西商人紛紛跑到了北秦去展。這給了魏國一定的損失。現在也是如此,北秦佔領了燕國,興建了秦燕京,隨着秦燕京日復一日的強大興盛,並且變得無與倫比的華麗,一些齊國的商人也是不由自主的跑到了北秦去。甚至可以說……在齊國展的時候,鹽市都給北秦拉低了。齊國是煮鹽,北秦國是曬鹽,北秦的產鹽量遠遠的大於齊國,滿足了北秦國的需要,還可以大量的輸入到中原。

這讓依靠海煮鹽財的一些齊國商人吃盡了苦頭,賠了不知多少錢。所以對於秦燕京來的那無形的威脅,齊國的壓力真的是很大。這個理由絕對說得通。此點讓韓使也是沒有辦法。不過齊王到底是一個大度的人,他當即的表示,雖然不可以和韓國締結盟約,但齊國和韓國一向友好,本着人道主義的原則,齊國一定不會坐視韓國民衆的兵災。只要齊國有了餘力,齊國一定會盡心全力的幫助韓國!請韓使回去後放心,齊國是一定站在韓國人民的這邊!

很快的,申不害就等來了兩路特使的回報,雖然這答案並非是完美,可是申不害卻覺得安心。這纔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國與國的關係,真要一口答應幫忙,那纔是個怪。歷史上秦國出兵幫助楚國,還不是申包胥哭瞎了眼睛的緣故,人家哪有上來就援兵的,要看形勢!

在韓國看來,他們已經尋求到了最佳結果,三國盟約其實已經可以算是達成了,雖然韓國並不想打這一戰,只要魏國不攻韓,那麼韓國便可以從從容容的繼續進行滅周滅陳大計。

只是齊國卻恰恰相反,是希望大戰生,方能趁機再度打敗魏國,所以不能與韓國達成盟約。申不害對這種邦交詐道深知就裡,豈能一廂情願地自顧做夢?既然不能求退於魏,那麼打就是了,因爲無論如何,齊國是一定會救援韓國的,此乃鐵定。就好比北秦禽獸禽獸不如一樣。因爲齊國選擇的並不是韓國利益,而是想要尋找機會壓倒魏國所決定的必然路徑。

申不害當了丞相好多年,自然會搞政治秀,他立即向韓國臣民公佈了“與齊楚結盟抗魏”的大好消息。這讓韓國人心裡有了底,加上變法的作用,讓韓國人有點抖了起來,也不是那麼的怕曾經的大魏國,國民們抵抗魏國的鬥志倍加高昂,新鄭城瀰漫出大戰將臨的緊張氣息。

可是古代打仗,變化多多,目前的各國都沒有北秦國的那種特點,制定了作戰的計劃,當一切的條件成熟後,大軍就打過去了。哪有什麼多餘的。軍隊的一切都是保密,使敵知其調動而不知其所目的。北秦攻打燕國的時候,一支軍出現在了東胡,一支軍到了北代,燕國天真的以爲這是打東胡的第二梯隊,卻是不知道,這纔是攻燕的主力軍隊。魏國的軍隊雖然多,可是魏國的軍政卻是給魏王弄得有點混亂。本來,魏國的丞相是最大,可以總管一定程度上的軍政。但丞相是魏國公族,魏王不得不小心,所以對此有限制,而龐涓麼,也沒有得到魏王的全面放權。由此,魏國的軍事就成了魏王的一言堂。他的政治玩得好,軍權也抓在手裡,可是他並不知道,這並不是他的長處,所以他這頭氣昂昂地宣佈了太子申爲滅韓統帥,但心中總覺虛。而太子也是的,他得到這個位置是高興,可是高興過了他也怕了起來。

正在這個時候,龐涓的府裡有一個門客,叫徐生,這個徐生知道龐老總的心病,就跑去求見太子,太子本不欲見,他也是心血**了,想見見吧,畢竟,這個徐生也算是一個士,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在當時,大多都是不識字的野民,一個人,如果有文化,如果文化程度還高,是很容易得到上位者的重視!太子就見了這個布衣徐生。見到了來人,太子就問了。

“先生你要見本宮,有何見諭?”徐生道:“聽說太子此行,是將要討伐韓國也。我這裡有一套百戰百勝之術,不知道太子你是想聽啊,還是想聽啊?”太子大喜,笑道:“先生真會說相聲,何必說兩個想聽,本宮當然想要聽了來……”徐生笑道:“太子殿下,你想想,目前在魏國,除了魏王,還有比你更尊貴的人嗎?在魏國,誰的前途可以比你還大?”

太子想了想道:“我現在就是太子,除了父王,誰還能比我更尊貴,我未來是魏王,還有誰的前途能比我更大!”徐生拍的道:“就是呀!現在太子你將要親自領兵去攻打韓國,如果太子殿下你走運,打勝了,你還是太子,不會比這更提升一步,大王也不可能會因爲這個就主動的讓位給你,所以說你打勝了,可你卻並不會得到任何的好處。可是萬一太子殿下你踩了狗屎不走運,打了大敗仗,那將會如何呢?所以說太子殿下你這次最好不要去打這個仗,最起碼的,你不要親自領軍,如果你親自領軍,打了勝仗,你不會是魏王,打了敗仗,更是丟人,反正沒有你的好處,只要太子不親自領軍,那勝也好,負也罷,都與太子無關,算起來,這就是太子殿下的最好選擇,用了此法,百戰百勝者也,不知我這樣說,太子殿下以爲如何?”太子大嘆,也是鬆了口氣,想明白了,便高興道:“太好了!我這就聽你的,去向父王請辭,還是讓上將軍帶兵出征好了。”徐生道:“太子殿下,您雖聽了我的話,可這畢竟是大王的命令,太子可以請辭,但是一人無有力焉,太子殿下還是想想找一個有份量的說客去和魏王說,這樣比較好,也可以顯得公正一些。”說完這話,徐生就找個藉口走了。

太子想來想去,就去找丞相,他和丞相的關係還是可以的,兩人一塊兒也能玩到一處。

聽了太子的話,丞相何等機警,而且他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也不大吃太子帶兵。

現在太子主動退下,那可不是好事麼,於是就去見魏王說客。魏王雖然也反悔了,可是太子的命令已經下了,而且他也是想要給太子一個功,因爲他的其它兒子都大了,如果太子這樣平平無奇,將來會在他的身後會有些的麻煩,魏王自己吃過這個苦頭,他當然想計算好了。所以雖然意動,還是難捨。見魏王沉吟不語,丞相自然是心有靈犀,一臉肅然地提出:“夏王,太子雖然英明神武,天縱奇才,有管子之智,慶忌之勇,經歷一敗後,現在身上又有了前丞相公叔之穩重,可是不管怎麼說,不管太子殿下再怎麼了不起,他只是人,他並不是北秦禽獸,北秦禽獸劍扎不死,錘擊不傷,可是太子並不是這樣的人呀,想我大魏的太子,身系一國上下之安危,實在是不宜前敵涉險。臣竊下以爲,這滅韓大戰,還是要以龐涓爲主將,再由臣來輔之,太子麼……掛名統帥,總監諸軍,但不進行實際的指揮,不知夏王意下如何?。”魏王大嘆,果然還是丞相能老成謀國呀,還是寡人想的輕了,於是欣然贊同,明下王書改變部署:“滅韓戰事改由上將軍龐涓負責統領,太子申統帥,總監諸軍。”

王書下到上將軍府,這才使龐涓有了一個臺階。雖說這“統帥總監軍”的名頭聞所未聞,“統領”的職分也頗爲含糊,實在是兵家大忌。然則事已至此,魏王在熱昏的朝野共識下,明擺着教他做實際主將,讓太子這個“名將”做隻立功不受過的統帥。有何辦法?

現在想來,龐涓只有接受,要不就歸山,可現在的富貴卻是再也沒了,如果自己不領軍,萬一太子打了一個大敗仗,魏國翻不了身,那龐涓豈不是一輩子無法和孫臏再行較量?好在的是……軍權是回到了自己的手裡,這也就是說,他還是名正言順的上將軍,魏王還是看重他的,既然如此,就讓我老龐,再爲魏國打這最後的一場戰吧……經過了一番的思想鬥爭,愛國情操偉大的龐老總還是決定復出了,他帶病出徵,重新的挑起了這副千鈞重擔。

一回到中軍幕府,龐涓立即精神大振,將諸般齷齪丟在了腦後。經過一個月夜以繼日的準備,龐涓終於出號令,魏國主力大軍秘密向韓國進。龐涓不愧是天下少有的名將,他對各國地形要塞及軍力部署,歷來非常清楚,哪國稍有變更,他便在那幅秘密地圖上做出記號。對於韓國這般土地狹小的國家,他更是瞭如指掌。因爲魏國本來就有滅韓、趙的野心。

龐涓的進兵方略是:第一步,先派出一萬精銳步卒秘密堵截洧水上游,使新鄭的護城河變成一條幹溝。失去了護城河,新鄭就會如同一條離了水的魚一樣,可以更容易的對付了。

第二步,就是派出五萬步軍的騎兵,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銜枚疾進,突然鄭城外的三萬韓軍與新鄭之間,動猛攻,將三萬城外韓軍一舉擊潰。相信有魏武精卒的這五萬人打三萬韓軍,應該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失去了城外的兵力,新鄭就成了一座孤城!

第三步,就是派出六萬多的重甲和武卒,死死的扼守新鄭城外的三條要道,狙擊一切有可能從韓國周邊要塞趕來救援的四萬步騎大軍。步軍最大的特點是守,龐老總如此調兵,不要說區區的四萬韓國新軍,就算是韓國人把十多萬的地方部隊全部都調上來,也是沒有用的。

最後一步,龐老總決定親自統率徵調來的五萬衆小諸侯的弱軍和五萬魏國主力,共計十萬大軍,從東北兩面泰山壓頂般猛攻新鄭。小國的兵雖弱,可是龐涓卻能利用自己的強軍督戰,以此來打擊韓軍,一可以減少魏軍的損失,二可以消磨一下那些小諸侯的實力!

爲了避免混亂,龐涓沒有教太子申與公子卬獨當任何一面,而只請他們以三軍統帥與副統帥的尊貴身份,高車駟馬地隨同中軍前進。龐老總不介意他們分功,甚至佔大頭,他只要他們不分自己的兵權,讓自己專權治軍。這樣做,正中丞相公子卬的下懷。只是太子申還有些不甘心,但被丞相公子卬一番附耳低語,說得大展眉頭,也就不再要求獨當大任了。

三天之內,各路軍馬一一齊備,大軍行止有序,二十萬大軍,龐涓藝術的指揮着,按部就班,一步步把韓軍的出路全給堵死了。可以說,龐涓的外圍作戰全部順利完成,已經達到了對新鄭的圍困,現在,他只要做好準備,把器物齊備,就可以對新鄭起攻城計劃了。

申不害有些慌亂了。他沒有想到洧水斷流,更沒有想到城外駐軍被一舉擊潰。更要命的是,周邊要塞駐軍的來援要道,竟也被全部卡死了。突然之間,新鄭變成了一片孤島,城內的一萬多軍士成了唯一的支柱。明擺的大勢,如果齊國楚國沒有主力大軍前來救援,新鄭就是砧板上的一塊魚肉。在此之前,申不害完全沒有料想到事情會變得這樣……

申不害並不是一個兵家,他只是一個法家。他帶兵,只是打被動戰爭,這是一種沒有打過仗的人想當然的戰爭!打仗不是請客吃飯,是要應變,是要機動,是要掌握戰爭的主動。

北秦王戰爭,一向是佔據着戰略的主動,也就是說,當趙國打他的時候,他先就進行了反擊。打仗,就是這樣,一定要有先手,不能讓自己在那裡擺着,由敵人來攻,這是下下策。

可是申不害相信自己的城防,他以爲有護城河有大軍於外內有糧草,就可以支持下去了,但是他錯了,龐涓這個兵法大家很輕鬆的就在這一套的城防系統裡找到了缺點,然後輕輕鬆鬆的就這麼的把一切的城防給破壞,這讓得新鄭成了一座地道的孤城,由得魏軍自由攻打。

“龐涓豎子,當真狠毒!”申不害站在新鄭城頭,遙望原野上連綿不斷的紅色軍營,就像秋日裡火紅的楓林,不禁佩服龐涓的用兵狠辣,竟覺得頗合自己胃口。因爲申不害自己也是一個狠辣的人,當年他在韓國進行變法,爲了得到權利,也爲了推行自己的法學,大殺老貴族,直殺的千萬人頭落地,甚至引出了墨家的政俠,可是韓國的百姓一片的叫好,政俠們這才作罷。申不害相信變法要果決,一個決定下去,就要飛快的做好!他的術學本來就是講治政的效率。所以看起來,龐涓這種用兵飛快的戰術,讓申不害感嘆……此人雖好,卻非我將,如果我大韓也有一個這麼樣的將軍那該是多麼的好呀……韓國沒有名將,申不害藉以得到了軍權,可是現在他深深的懊悔,如果韓國有一個類似於北秦王那樣的將軍……唉……

申不害知道,在目前,特別是現在,一切只能靠自己了。本來,任何一座都城裡都不可能駐紮主力大軍。所謂城防,更主要的是城外要塞與城外駐軍。城內駐軍只能對付小型攻擊,更主要的功能是防止內部動亂。城外大軍與城內駐軍相互策應,纔是全面防守。從這一兵家典則出,申不害在城外駐紮三萬大軍,是兵家正道,是真正的城防力量。但……申不害還是小瞧了魏**隊的戰鬥力。他萬萬沒有想到,魏軍竟然把一部的魏武卒訓練的可以騎乘烈馬,這支精銳的步軍騎兵飛快的到達了平原,然後他們下馬戰鬥,在馬上,他們披着甲也不會影響體力,所以他們可以自由的在平原上揮自己強大的戰力,本來也算是可以的韓軍竟在一夜之間被分割擊潰。在這裡要說一下,也許申不害練兵很厲害,可是韓軍大多數經歷的陣戰很少,這一點上絕對不如魏軍。打打文弱的齊國或是別的還可以,但是面對屍山血海裡殺出來,經歷吳起龐涓的練兵之法而成的鐵軍,那就不堪一擊了!北秦王說過,訓練的兵和沒有訓練的不一樣,殺過人的兵和沒有殺過人的不一樣,吃過人的兵和沒有吃過人的兵不一樣。北秦王要求的真正精兵就是,訓過練,打過仗,殺過人,吃過人,這纔是真正的精兵!

可是韓國的士兵最多訓練過,卻並非是打過仗,很多並沒有殺人,更不可能吃人了。

所以,韓軍給魏軍就這麼容易的殺敗了。韓軍一敗,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了。原本座落在新鄭城西南兩面的洧水,如今既阻擋了韓軍的突圍之路,也阻擋了其餘援救之路。東北兩面的三條大道也全部被堵死,且還有十萬魏國大軍的猛攻,縱能衝出重圍,顯然也是自投羅網。

爲今之計,只有依賴新鄭的城牆和城內充足的糧草,做拼死一戰了。

(我反對食人和血親近婚,不過我也很開通,對於食人,我認爲人性自私,在必要的情況下,人是會食人的,歷史說明了一切,可能有人不注意,但是查一下吧,在世界食人史中,論規模,論數量,論不可思議的離奇理由,魯迅都承認,中國吃人是最厲害的。至於血親近婚,我當然反對,不過,萬一,真的出現,那種事情,我個人覺得,兩方情願下,可以不要小孩,社會也許需要道德,但,拋開這些,還有人情在的,不能因爲社會的道德就拆散兩個相愛的人,畢竟他們或她們的結合,只是兩個人自己的事,幹別人屁事!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事,我會坦然接受!如果說會影響下一代,我得說,地球上人太多了,少點人是給真正的後代積富!)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最新全本:、、、、、、、、、、

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589章 風雲相聚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269章 走出悲傷第476章 君臣相益第456章 北信君的醒來第668章 東部軍區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92章 大軍訓第41章 楚酒第798章 再攻大梁城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632章 鱷魚的眼淚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731章 一洗輕塵第64章 甘龍的試探第238章 義降第268章 思戀之樂第243章 遲到的援兵第358章 與慎子論法第109章 及時雨第495章 史上第一次刺妖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657章 秦國的紙元第351章 招攬大扁鵲第681章 又是一個義女第655章 送親第122章 秦國的危機第七章 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562章 趙軍的第一批次失敗第760章 熒玉的鬱悶尾章兩秦聯邦第166章 殺人吃人第777章 牛騎第197章 文化運動第696章 落榜第176章 公子卬回國第614章 溫情的冷夜第209章 十一法第434章 北賽山之戰第646章 唯一的王爵第511章 墨家裡的辯論第196章 早走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334章 武無第二第532章 北秦使魏第224章 墨者登門第785章 得嘗所願第564章 掩月殺陣第48章 出奔第435章 甬道有人第368章 太子的態度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179章 公子卬的冤枉第105章 篝火晚會第236章 白牛精兵第418章 絲綢之路第615章 難以打掃的戰場第245章 東騎人不可捉摸的下一步第421章 兩國的談判第633章 賺六千萬金?第278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一)第321章 靜極思動之心第730章 北秦侯親政第605章 援兵到來了第277章 大奔襲作戰第276章 羊馬河的水第597章 戰————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692章 第一次大考第330章 龐涓的夜訪第690章 三個人的決定第666章 戎武之婚第95章 六國密探第521章 窮極思奔第490章 迎接第618章 要和平不要戰爭第一章 第488章 和平的麻煩第251章 後宮的陰謀第428章 北信君的惡夢第622章 漫天要價第576章 糧食大豐收第257章 夫人是及時雨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569章 對局談心話北秦第351章 招攬大扁鵲第377章 羣P華英宮第628章 消息傳開了第64章 甘龍的試探第209章 十一法第71章 落敗遭擒第175章 青堡會議(四)第43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777章 牛騎第156章 白露的病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
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589章 風雲相聚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269章 走出悲傷第476章 君臣相益第456章 北信君的醒來第668章 東部軍區第500章 不放過匈奴人第92章 大軍訓第41章 楚酒第798章 再攻大梁城第66章 嬴師隰之死第632章 鱷魚的眼淚第379章 用廁紙換女人第731章 一洗輕塵第64章 甘龍的試探第238章 義降第268章 思戀之樂第243章 遲到的援兵第358章 與慎子論法第109章 及時雨第495章 史上第一次刺妖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657章 秦國的紙元第351章 招攬大扁鵲第681章 又是一個義女第655章 送親第122章 秦國的危機第七章 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765章 天命難違第562章 趙軍的第一批次失敗第760章 熒玉的鬱悶尾章兩秦聯邦第166章 殺人吃人第777章 牛騎第197章 文化運動第696章 落榜第176章 公子卬回國第614章 溫情的冷夜第209章 十一法第434章 北賽山之戰第646章 唯一的王爵第511章 墨家裡的辯論第196章 早走第129章 大王子的回軍第334章 武無第二第532章 北秦使魏第224章 墨者登門第785章 得嘗所願第564章 掩月殺陣第48章 出奔第435章 甬道有人第368章 太子的態度第601章 飛鴿的呼喚第179章 公子卬的冤枉第105章 篝火晚會第236章 白牛精兵第418章 絲綢之路第615章 難以打掃的戰場第245章 東騎人不可捉摸的下一步第421章 兩國的談判第633章 賺六千萬金?第278章 打不起來的最後一戰(一)第321章 靜極思動之心第730章 北秦侯親政第605章 援兵到來了第277章 大奔襲作戰第276章 羊馬河的水第597章 戰————第169章 不怕趙國第692章 第一次大考第330章 龐涓的夜訪第690章 三個人的決定第666章 戎武之婚第95章 六國密探第521章 窮極思奔第490章 迎接第618章 要和平不要戰爭第一章 第488章 和平的麻煩第251章 後宮的陰謀第428章 北信君的惡夢第622章 漫天要價第576章 糧食大豐收第257章 夫人是及時雨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569章 對局談心話北秦第351章 招攬大扁鵲第377章 羣P華英宮第628章 消息傳開了第64章 甘龍的試探第209章 十一法第71章 落敗遭擒第175章 青堡會議(四)第432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381章 鍾離氏獻第777章 牛騎第156章 白露的病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