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魚龍九變

由此,張三丰開始猜測,人類是不是還有另外一條進化的道路,就像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不斷強化自己的身體,增強自身的生命力,最終依靠強橫的身體來對抗時間的流逝,維繫自己的生存。

想到這裡,他不由想起了上古資料中記載的那些可以飛天遁地、長生不死的神仙人物。在神話傳說中,那些人正是通過修煉各種奇功異法,不斷地改造自己的肉身,從而讓自己活得更久,力量更大。後世流傳的武學修煉功法,僅僅只是那些神乎其神的修煉功法完全失傳後,再次發展出來的一個變種罷了!

作爲一個有着正規傳承的道門中人,張三丰十分清楚,也絕對相信武學世界中流傳的那個神話——人類可以通過修煉求得長久的壽命以及強大的力量,最終羽化飛昇,成仙爲佛,轉化爲另外一種全新的生命形態。這個認識,爲他後來創造《魚龍九變》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礎。

有了這樣一個猜測後,張三丰又想到武林中廣泛流傳的外功修煉方法。修煉得當的話,外功確實可以帶給修煉者一個相對強橫的身體與強大的生命力。只可惜,外功的修煉更加容易受到修煉者身體資質的限制,不但修煉艱難,發展高度也十分有限,修煉到一定境界後,通常都會由外及內,轉換爲內家修煉。

少林寺的《易筋經》就是這種修煉方式的代表,它使用各具奇效的瑜伽姿勢,結合特殊的呼吸方法,通過調整自身氣血運行的方式來改造自身,強化筋骨,進而增進內力修爲,在獲得一個相對強悍的身體基礎上,修成更加深厚的內力真氣。

只是,不管是單純的外功修煉,還是像《易筋經》這樣由外而內,內外結合的修煉方法,它們在改造身體和強化筋骨方面,都沒有達到一個超出人們想象的極高境界,彷彿一直有一個限制卡在上面。

張三丰猜測,這個限制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身體資質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唯有突破它,才能發掘出人體本身蘊含的無窮潛力,無限制地強化自身。

很顯然的是,現有的修煉方式,既沒辦法,也不準備突破這個高度限制,而是在這個限制面前走了另外一條路——發展空間更大、高度限制更晚到來的內功修煉,以內家修煉的方式追求更高的境界、更強的力量。

儘管如此,外功修煉還是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類可以通過修煉強化自己的身體,只不過外功修煉有一個明顯還無法突破的高度限制。同時,它也證明內外功修煉之間有着直接的聯繫,可以進行轉化。雖然目前還只是單方面轉化,只有外功修煉促進內力提升,但是未必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以實現反方向轉變。

想明白這幾點後,張三丰開始設想一種新的修煉方式,將外功修煉與內家真氣的修煉結合起來,只不過並不僅僅是由外及內,將外功修煉得來的能量轉化爲內力真氣,而是由內再返外,將自身修煉出來的內力真氣再次用在改造肉體上,不斷強化自身的身體。通過更容易突破瓶頸限制、發展空間也更大的真氣修煉來拉動外功的突破,最終突破外功修煉的高度限制,向無限強化自身筋骨的方向發展。

說起來,這也是一種內外結合的修煉方法,結合的途徑就是黃裳創造出的“易筋鍛骨大法”中蘊含的修煉思路。只不過,這種修煉方法的目標不再是內力真氣的提高,而是努力提高外功修爲,無限強化自己的筋骨身體。這二者,一種是向內修煉,一種是向外修煉,同理卻不同路。

看到張三丰在其修煉手札中反反覆覆地說了這麼多內功、外功之間的聯繫與轉化,葉秋離也不禁被幾者之間複雜之極的關係繞昏了頭腦,不得不暫時停下,好好整理了一番。

仔細思索後,他開始按照自己的認識,對張三丰提出來的這種修行理論進行了一番簡化的理解:外功和內功的修煉分別是兩門學科,外功修煉不需要基礎,人人都可以學,可以練,20分、30分、70分、80分……各種分數都有人得,但是最高就是99分,不可能更高。

而內功的修煉,則需要一定的基礎,修成後最低分就是30、40分,高分可以是100分,也可以是200分,目前來說最高分是299分。傳說中還有人得過幾千上萬分的,但是那只是傳說,現在已經無法實現。

這其中,以境界來進行量化的話,後天頂峰是99分;先天境界是100到199分;神話境界是200到299分。單純修煉外功,最多隻能修到後天頂峰(99分),無法突破先天境界;單純修煉內功,則一直可以修煉到神話境界大成(299分),再往上還沒人成功過。

根據當今武林主流的修煉功法,如果僅僅只是修煉外功,得個70、80分就頂天了,總分也就是這麼多;由外入內的話,最低也可以在內功方面再加上30、40分,這樣一來總分就有110、120分了。像《易筋經》這樣的絕學功法,修成後,外功方面可得90分以上;內功方面起碼可得80、90分,最高則可以得299分。這樣一算,總分基本就有170、180分以上了,上限甚至能達到389分。

修煉外功,分數越高越難繼續得分,而且最多隻能得99分(後天大成);而修煉內功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得100、200分的高分(先天境界、神話境界)相對比較容易。因此,絕大部分練武之人都嚴重偏科,主攻內功修煉,很多人在外功上面得了10分、20分後便不再管它,全靠內功來拉總分。

而張三丰的設想也是拉分,比如在外功得到最高的99分,沒辦法繼續得分時,轉向內功,用180、190(先天大成)以上的高分數來強制拉分,但不是拉總分,而是將內功這科的分數,打折後加到外功上。這樣一來,最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外功這科分數達到了105分、110分(先天境界),內功這科卻變成0分或者只剩下幾分。

這樣一綜合,雖然總分嚴重降低了,但是由於外功突破了100分大關,成功踏上一個全新的境界,打破了修煉者與生俱來的身體限制,使得他們邁入一個全新的生命層次,不但身體資質更高,修煉速度也更快,完全可以快速輔助內功將分數重新提上來,甚至突破原來的界限,得分更高。

這樣,內功最終突破了境界,可以得200分以上(神話境界),外功也可以得100分以上(先天境界),兩項相加就是300分以上了,自然比原來的279分(99+180)、289分(99+190)高得多。更重要的還是,這個修煉者順利突破瓶頸,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未來的修煉前途更加遠大。

如此一來,內外兼修的修煉者最終得分就會非常高了,因爲他的外功修煉將會突破先天境界,得到100+的分數,內功修煉也可以突破神話境界,得到299+的分數。兩項相加,最低也是399+的分數,最高則沒有限制,最終也有可能得幾千上萬分,達到傳說中的境界。

這裡計算的還只是單純的數值,實際上還有一個屬性加權的問題。也就是說內、外功修煉所能發揮的效果其實並不相同,外功的境界越高,其屬性加權越強大。比如同是先天境界(100分以後),可能會出現外功提高1分*屬性加權=內功提高10分*屬性加權的情況。而到了神話境界(200-299分)後,甚至可能出現外功提高1分*屬性加權=內功提高20分*屬性加權的情況。越往後面,修煉外功脫胎換骨後帶來的優勢就越大。

這麼一轉化,葉秋離倒是很快就將張三丰的設想給理解了透徹。張三丰的修煉思想其實也嚴重偏科,但是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偏向於外功這科,在內外兼修的基礎上,更加看重外功修煉對自身的強化和改造,追求的是整個人生命層次的全面提高,而不僅僅只是爲了掌握更加強大的力量。

設想建立後,張三丰隨即又深入分析了內力的修煉過程,弄明白其中的原理後便反其道而行,一反正統內力修煉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過程中,提煉氣血力量轉化成真氣內力的做法,反而將自身體內精純無比的先天真氣再次散發到氣血中,以之增強自身的氣血力量,通過強大的氣血力量來反哺筋骨力量,最終實現不斷強化自身筋骨,增強生命力的目的。

這倒也暗合人類身體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人體之所以能夠生長壯大,從一個幾斤重的孱弱嬰幼兒成長爲一個百多斤的健壯成年人,最關鍵的前提就是從食物中攝取到了足夠多的能量與營養物質,並且以之爲基礎構建出一個複雜、協調、健康、獨立的身體,維繫着人類個體的活動與生存。

能量充足、營養豐富的話,人體自然就長得健康壯碩,力量強大,生命旺盛;若是從小就營養不良,攝入的能量嚴重不足,那麼這個人自然就長得瘦小乾枯,不成模樣。那時,恐怕不只是手無縛雞之力,甚至連壽命都會少於其他人一大截。而這些能量與營養,正是經過腸胃吸收後流淌在血液之中,由血液帶到身體的各個角落,共同維持着身體的健康。

生活在一個自然科學還十分原始的封建時代,張三丰自然不可能如同現代科學一般,將人體研究得那樣透徹,但是在長期的修煉實踐中,他還是慢慢理解並且準確把握住了這種關係,將人體所需的能量命名爲氣,將人體所需的營養歸結爲血,並且將之運用在了自己的修煉過程中。

他通過特殊的功法,將自己體內修煉出來的內力真氣再次散發於血液之中,形成能量強大的氣血,然後再通過特殊的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吸收這股氣血,並且利用遠遠超出人體正常需要的氣(能量)來改造自己的身體,從而實現身體的進化和生命的昇華,最終獲得永恆不滅的肉體,以使自己長存於天地之間。

由於當時張三丰已經是先天大成境界的超級高手,可以自主吸收天地靈氣補充自身,所以,他創造出來的修煉方法在能量守恆理論上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性。不像後天武者,一旦這樣修煉,就會出現從身體吸收能量轉化成內力真氣,再通過修煉功法將內力真氣轉化爲身體能量的悖論。因爲不管如何轉化,能量移動過程中總會流逝絕大部分的,沒有外來能量的補充,只在自己的身體內部轉化自有的能量,那肯定只有失敗一種結果。

雖然人類可以通過進食的方式,從食物和藥材中獲得充分滿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營養與能量,甚至還會有一些富餘。將那些富餘的能量收集起來,轉化爲內力真氣,只要有合適的功法,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想要利用人體本身富餘的那點點能量來改造自己的身體,卻是遠遠不夠了。

因此,張三丰創造的這門《魚龍九變》功法,在先天期以前毫無修煉成功的可能性;就算是初入先天的武學高手,也沒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想要順利修成這部與衆不同的特殊功法,最起碼也要先天大成境界才行。只有那種頂級高手,才能充分提供修煉這門功法所需要的龐大能量。沒有他們那種超高的修爲境界,根本無法保證從外界天地中吸收天地靈氣的速度能夠跟得上功法修煉的需要。

第六章 山莊之外第六百零四章 感慨無盡第十章 刑天仙器第七百七十九章 來歷推測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虛星核第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十四章 最後一步第二百四十一章 好運連綿第七百五十一章 交流探討第十六章 閉關修煉第七章 收益不菲第五章 強化陣旗第一章 意外橫生第六章 大失所望第十六章 進出門戶第二十章 虯龍星球第七百六十七章 行動順利第七百三十九章 優異感受第十三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四十九章 功德圓滿第十三章 感悟突破第十五章 生命星球第八章 求救玉符第一章 築基大成第七百九十六章 下一目標第八章 先天靈晶第十六章 立派之基第十三章 渡空飛梭第三章 深遠影響第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十章 抵達目標第十三章 交流聚會第十三章 出關聚首第十九章 佈置陣法第十八章 金火妙用第七百三十四章 行動繼續第一百零三章 另一異寶第八章 火海奇珍第二百九十六章 特別決定第十七章 地心火窟第八章 門庭若市第七百二十六章 挖掘收取第二章 衝擊瓶頸第一百八十五章 繼續品鑑第六章 再煉飛劍第一章 交流看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非常意義第十九章 魚龍九變第一章 非凡功用第十六章 靈空幻雨第一章 開始探查第六百九十八章 綠玉榕樹第十章 兩方反應第三章 首道難關第十二章 秘法迭出第二章 美妙滋味第六章 艱難行進第六百零五章 簡單交流第十八章 外星國度第十六章 大功初成第十二章 收穫良多第二章 天星晴蓮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功告成第十章 趁機脫身第十五章 原因推斷第五章 古石精髓第一百九十九章 奇特情況第七章 戰果斐然第十九章 交流休整第四百三十二章 採集成功第一百六十九章 交流收穫第十一章 通靈寶玉第六章 尋寶火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全力以赴第七章 再見凌嘯第一百八十三章 卓越運氣第七章 再得異寶第八章 特別想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交流探討第十一章 探查結束第八十八章 收拾手尾第十三章 贈送靈材第二百五十五章 神奇功用第七章 針鋒相對第十七章 轉換目標第三十章 非凡來歷第二百零七章 開始探查第四百零五章 情況推測第九章 重回仙緣第二十章 感慨無限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盡感慨第六章 緊急救援第二章 趁熱打鐵第六十八章 來龍去脈第十章 決意離開第八章 介紹情況第六十一章 非凡意義第四章 血紋金鋼第二百二十四章 行動繼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根神草
第六章 山莊之外第六百零四章 感慨無盡第十章 刑天仙器第七百七十九章 來歷推測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虛星核第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十四章 最後一步第二百四十一章 好運連綿第七百五十一章 交流探討第十六章 閉關修煉第七章 收益不菲第五章 強化陣旗第一章 意外橫生第六章 大失所望第十六章 進出門戶第二十章 虯龍星球第七百六十七章 行動順利第七百三十九章 優異感受第十三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四十九章 功德圓滿第十三章 感悟突破第十五章 生命星球第八章 求救玉符第一章 築基大成第七百九十六章 下一目標第八章 先天靈晶第十六章 立派之基第十三章 渡空飛梭第三章 深遠影響第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十章 抵達目標第十三章 交流聚會第十三章 出關聚首第十九章 佈置陣法第十八章 金火妙用第七百三十四章 行動繼續第一百零三章 另一異寶第八章 火海奇珍第二百九十六章 特別決定第十七章 地心火窟第八章 門庭若市第七百二十六章 挖掘收取第二章 衝擊瓶頸第一百八十五章 繼續品鑑第六章 再煉飛劍第一章 交流看法第四百五十二章 非常意義第十九章 魚龍九變第一章 非凡功用第十六章 靈空幻雨第一章 開始探查第六百九十八章 綠玉榕樹第十章 兩方反應第三章 首道難關第十二章 秘法迭出第二章 美妙滋味第六章 艱難行進第六百零五章 簡單交流第十八章 外星國度第十六章 大功初成第十二章 收穫良多第二章 天星晴蓮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功告成第十章 趁機脫身第十五章 原因推斷第五章 古石精髓第一百九十九章 奇特情況第七章 戰果斐然第十九章 交流休整第四百三十二章 採集成功第一百六十九章 交流收穫第十一章 通靈寶玉第六章 尋寶火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全力以赴第七章 再見凌嘯第一百八十三章 卓越運氣第七章 再得異寶第八章 特別想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交流探討第十一章 探查結束第八十八章 收拾手尾第十三章 贈送靈材第二百五十五章 神奇功用第七章 針鋒相對第十七章 轉換目標第三十章 非凡來歷第二百零七章 開始探查第四百零五章 情況推測第九章 重回仙緣第二十章 感慨無限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盡感慨第六章 緊急救援第二章 趁熱打鐵第六十八章 來龍去脈第十章 決意離開第八章 介紹情況第六十一章 非凡意義第四章 血紋金鋼第二百二十四章 行動繼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無根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