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爭議

“什麼?郡主?”有人當堂大叫起來。

太誇張了吧?郡主?憑什麼?宗室女纔有資格封郡主!她一個充其量也就是今天才當上的侯爺之女,有什麼臉面封郡主?

要知道郡主不是隨隨便便封的,除了封號,還有奉祿或者食邑呢。要是皇帝心情好封她食邑也不是奇怪的事,瞧瞧,郡主都有人敢提議封,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皇上,臣反對!封個鄉君都是莫大的殊榮了,斷斷沒有封郡主的可能!”

“請皇上三思!”

“這麼高的殊榮,恐怕她一個小女子擔當不起啊!”

“封她一個郡主難以服衆啊!皇上!一定要三思!”

“怎麼就不行呢這剛好可以體現咱們皇上的愛才之心,只要一心爲江山社稷的人,對他的家人好有什麼不可以?”

“那也不能封如此高的份位。”

“你要是去戰場是做到將軍的位置,最後爲國捐軀了,在下也不是不可以向皇上提封你的家人。”

“你這老匹夫!欺人太甚!老夫是文臣!怎麼去打仗?”

“那可以去做軍師。”

“呀呀呸!你怎麼不去!”三皇子派的老臣被氣得鬍子一翹一翹的,一副要拼命的樣子。

“我聽皇上的,皇上讓我去我就去。”三皇子派的大臣氣定神閒地回道。

一直以來,這兩派都是隻要對方贊成的都要反對,最後皇帝決斷了纔會停下紛爭。

“啊!別拉着老夫!老夫今天一定要給這老匹夫一個教訓!”

“來啊!誰怕誰啊!”

大殿上一片混亂,拉架的拉架,和稀泥的和稀泥,皇帝高高在上的看着。

對平衡術來說,朝堂分幾派互相牽制是最好的,以免一家獨大。但是也不能將朝堂當菜市場一樣,拉扯叫罵成一片。

皇帝看着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各位愛卿,討論得差不多了,得出什麼結論了?”

儘管皇帝聲音不大,但每個人還是聽到了,馬上停下來,恢復成沒事一樣站回自己的位置上。看得皇帝一陣眼疼,這些老油條們,真是……

“皇上,經過臣們的討論,封郡主不合適,望皇上三思。”

事實上,除了二皇子派不反對外,其餘的基本都反對。一個是不符合律例,一個是不想便宜了別人。

那兩派習慣了針對,要是真正要封還是一樣會跳出來反對。

人是二皇子舉薦的,他們當然不會反對,不管怎麼封,對他們方都有利。

“既然愛卿們都覺得不適合封郡主,那就封縣主吧,這次,不會再有人反對了吧?”說完,皇帝目光銳利地盯着堂下的人,大有你們再囉嗦看看的架勢。

大臣們互相看了看,最後沒人敢再跳出來反對,看皇上的樣子就知道他應該一開始想封的就是縣主。

賢王說封郡主就是爲了能順利的封縣主,要是開始就說封縣主,他們照樣會反對,皇上這是玩的以退爲進啊!可憐他們現在才明白過來。

賢王不愧是最得皇上心的人,和他配合得天衣無縫。

“皇上英明!”衆臣紛紛行禮高呼,若再反對就太沒有眼色了。

“定好了封號,那麼擇日就讓人去北疆宣讀聖旨吧。”皇帝意味深長地看着衆位大臣,看得衆人心頭有不祥的預感。

“老二上書了一個提議,朕深感不錯,值得和愛卿們討論討論。”

“戰爭已經平息幾年了,但是還有無數的英靈沒能葉落歸根。所以,老二提議,在北疆建立英靈碑,以供世人瞻仰祭拜,不忘曾經爲國捐軀的英雄們。”

“愛卿們以爲如何?”

“二皇子這個提議很好,是不該讓世人忘記了英雄們的付出。”有大臣出列道。

說得很有道理,即使有精明的大臣知道後面或許有什麼也不好跳出來說不好,誰敢說不好?良知呢?好!沒有良知,那還想做官嗎?

衆人都附和着說好,是應該要給英雄們立碑。有人說最好是加大犧牲了的將士和傷殘的軍人們的撫卹金,不能讓他們有後顧之憂。

很多普通的士兵傷殘回鄉後,都無法好好地生活,那點點的撫卹金根本是杯水車薪。不能讓英雄們流血又流淚,得不得生活的保障。加大撫卹金是對他們稍微好一些的安慰,否則日後再有戰爭,還會有人願意上嗎?

可是加大了撫卹金,就會加大了戶部的支出,有人就不幹了。

天盛周邊不是除了被趕跑的匈奴就沒有其他的國家了,每年不大不小的邊界紛爭就不少,起衝突就會有傷亡,這樣要多支出多少啊?

眼看大殿上又要吵起來了,皇帝舉了舉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鑑於國庫空虛,是以,這次除了撫卹金由戶部日後撥款外,建立英靈碑的錢財,老二率先做了表率,決定捐一萬兩銀子用於建英靈碑和北疆的建設。”

“老二起了頭,朕這個做父皇的不能落於人後,所以,朕決定用朕的私庫捐十萬兩銀子。愛卿們應該知道,戰後的北疆,滿目瘡痍,重新建設需要無數的人力財力。”

“愛卿們是不是也應該表示一下你們的慷慨之情呢?”皇帝一臉笑意地看着大家。

太憋屈了!什麼慷慨之情?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什麼好名聲都讓二皇子得了!他們還要荷包大出血!

“噢!對了,屆時,朕會讓人刻一塊功德碑,只要捐一百兩以上的都可以碑上有名字,讓大家都知道各位的善心。”

什麼?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要是自己捐少了,那不被死對頭嘲笑死了?多了的話到時候被查怎麼辦?這得好好斟酌斟酌才行。

“皇上,既然是捐錢,那能不能號召民間的善心人士也來響應一下呢?”戶部尚書心頭一動提議道。

“好!好!愛卿這個提議甚得朕心吶!捐款這事就由愛卿和賢王共同負責。”

“皇上,臣請求和李尚書賢王一起爲皇上分憂。”

“皇上,老臣也請求爲皇上分憂。”

一時間,衆人紛紛出列表態。

果然,自古財帛動人心。不說官員們的捐款,單單是民間的就會是很大的一筆鉅款。富豪們有機會在高官面前掛一個名字讓大家眼熟,日後的好處自然不會少。

即使沒能搭上線,最起碼在世人面前自己就能搏一個好名聲。捐得越多,名字就越前面,還怕日後賺不回來嗎?

捐款的告示在各州府貼出來後,果然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響應。不光有官員和富商,還有不少的普通老百姓,皇帝聽後龍顏大喜。除了誇獎牽頭的二皇子外,還誇獎了努力奔走辦事的人。

鉅款面前,皇帝也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各點了三方勢力出來負責這些撥到北疆的款項,賢王做總負責人。既然無法杜絕有人偷偷做手腳,那麼,手腳做了總要辦實事出來,賢王就起到了監督和震懾的作用。

賢王是一個正直的君子,賢王府裡這麼多年積累下來,數不清的錢財,他不會也沒必要去吃這個錢。

他,就是最好的監督人選。

皇帝開始啓用賢王了,天,真的變了……

朝堂上的紛紛擾擾與葉青無關,她正在發愁莊稼的事呢。

自己以前是跟奶奶一起幹過農活,但是有很多她只是一知半解。這裡沒有農藥,要是水稻發病,她也只能束手無策。

秧苗是長勢良好沒錯,比村裡人的都明顯長得好。插下去一個月,差距就更加明顯了,村民的稻苗弱小,她家的壯實。

家裡人現在天天都是圍着這些莊稼忙,有人負責拔草,有人負責鋤草來燒作肥料使用。在大家的努力下,莊稼長得非常好。

葉青每天都要去田裡走走,特別是她的試驗田。

試驗田裡種的水稻和別的有差別,裡面是整成一壠一壠的。中間是一條三四十公分左右的水溝,田裡的水沒到膝蓋深,方便養魚。

葉青養的是鯉魚和鯽魚,她蠻喜歡吃草魚的,害怕草魚會啃秧苗,所以不敢養。

不知是因爲養有魚的原因,還是她將更多心思放在試驗田,這裡的水稻比那邊的長得更好。種子是一樣的,種法上有一些區別,沒想到差別還是挺大的。

等收成後,再對比一下,如果養魚一起水稻確實更好,那她以後的田都這樣種。可是魚多了吃不完怎麼辦?難道拿去賣?好像這也不失爲一個辦法。

嘿!想什麼呢,離那遠着呢,還是祈求老天爺仁慈一點吧,一直風調雨順。她從來沒有像此刻一樣時刻地體會到靠天吃飯的心情,恐怕她日後都是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了。

身爲農民,不容易啊!特別是古代的農民,肚子時常吃不飽。現在她有大把的地,要是都種起來,那纔是真的不愁吃了。

日子在小土豆一天天長大中過去,水稻要開花了。

葉青本來打算試試做雜交水稻的,可她不懂分什麼是雌雄,以前在網上看過說怎麼分,可看是一回事,真正分又是另一回事了。

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來試試了,不成雜交水稻也沒事,總歸不會不結穗。

今天,村裡的人又來看熱鬧了。

葉青正示範着大家怎麼給水稻趕花授粉。

爲了下到深水田裡,她將平時穿的裙子換成專門爲了下田特製的褲子。這裡沒有鬆緊帶,她只能在褲子膝蓋的上方縫幾條帶子,將折到上面的褲腳綁起來,這樣就不會弄溼了。

在農村裡要幹農活,沒有人會指責你將手腳露出來什麼的。那些顧忌只有大戶人家裡纔會講究,小門小戶的,作風沒問題就沒人會非議你。

插秧時候,葉青就將明顯要高一些的苗苗插在田壠的兩邊。站在水溝裡,手上拿着兩根一米長左右的小竹竿,一邊示範一邊和周圍的人解說着。

等大家都明白後,葉青就慢慢地在田裡走動起來,手裡的竹竿壓在水稻苗的中上部位,用適當的力氣壓下去抖動幾下,然後換到下一處。

其實她有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對,都是在網上看視頻學的。不試試看又哪裡知道呢?總不能怕失敗就什麼都不做吧?

“祝家娘子,你家的水稻長得這麼好,你怎麼還去折騰它呢?”一個大嬸說道

17.貴人來了5.準備48.樑皇求親28.發燒7.臨行前35.有大事情4.決定24.稻子熟了2.離家出走46.孩子的爹找來了46.孩子的爹找來了44.以身相許34.又有大人物來了42.截殺48.樑皇求親37.再次踏入京城31.到家24.稻子熟了32.我的女人9.交錯而過10.回到天河城4.決定21.爭議46.孩子的爹找來了31.到家37.再次踏入京城22.聖旨到16.同名34.又有大人物來了37.再次踏入京城27.父子天性31.到家30.打算4.決定39.皇帝和他的女人們4.決定32.我的女人4.決定13.兒子出生32.我的女人30.打算36.離別8.沿途16.同名13.兒子出生32.我的女人19.祭拜21.爭議42.截殺23.豐厚賞賜43.真香26.被挾持了45.到了異國24.稻子熟了37.再次踏入京城14.下山20.請封36.離別10.回到天河城16.同名5.準備13.兒子出生41.歸途30.打算9.交錯而過19.祭拜13.兒子出生28.發燒43.真香19.祭拜34.又有大人物來了28.發燒2.離家出走43.真香8.沿途43.真香9.交錯而過34.又有大人物來了24.稻子熟了45.到了異國48.樑皇求親9.交錯而過47.到家15.買牛14.下山22.聖旨到13.兒子出生25.豐收16.同名20.請封35.有大事情33.離開6.辭別36.離別21.爭議3.找出路37.再次踏入京城7.臨行前15.買牛22.聖旨到
17.貴人來了5.準備48.樑皇求親28.發燒7.臨行前35.有大事情4.決定24.稻子熟了2.離家出走46.孩子的爹找來了46.孩子的爹找來了44.以身相許34.又有大人物來了42.截殺48.樑皇求親37.再次踏入京城31.到家24.稻子熟了32.我的女人9.交錯而過10.回到天河城4.決定21.爭議46.孩子的爹找來了31.到家37.再次踏入京城22.聖旨到16.同名34.又有大人物來了37.再次踏入京城27.父子天性31.到家30.打算4.決定39.皇帝和他的女人們4.決定32.我的女人4.決定13.兒子出生32.我的女人30.打算36.離別8.沿途16.同名13.兒子出生32.我的女人19.祭拜21.爭議42.截殺23.豐厚賞賜43.真香26.被挾持了45.到了異國24.稻子熟了37.再次踏入京城14.下山20.請封36.離別10.回到天河城16.同名5.準備13.兒子出生41.歸途30.打算9.交錯而過19.祭拜13.兒子出生28.發燒43.真香19.祭拜34.又有大人物來了28.發燒2.離家出走43.真香8.沿途43.真香9.交錯而過34.又有大人物來了24.稻子熟了45.到了異國48.樑皇求親9.交錯而過47.到家15.買牛14.下山22.聖旨到13.兒子出生25.豐收16.同名20.請封35.有大事情33.離開6.辭別36.離別21.爭議3.找出路37.再次踏入京城7.臨行前15.買牛22.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