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幽燕非故國(三)

吳孝良對於拿下陝西省與河南省在事前的確是下了大功夫的,因爲考慮了很多種可能,將這兩個省的主席通通攬到懷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好處不可能一個人獨得,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在這件事上沒有做文章的可能。在一次與張學良的交談中曾提到明史,在明朝居然有五省總督,七省總督這種管轄範圍大的沒邊的官職,這讓他想到了如今的局勢,是否也可以弄個管轄幾省的總督呢?當然,現在民國了沒有總督這個官職,但仿效他前世曾出現過的管轄數省軍政的軍政長官還是可以有的。

於是,他在痛快答應了老蔣提出在陝西安插自己人的同時,馬上拋出了成立西北軍政長官公署的動議,成功的狙擊了蔣中正。這一下可算擊中要害,老蔣手下信得過又有資歷和大功的人屈指可數,不可能悉數外放,更何況俞濟時既然做了陝西的省府主席,再讓他的人去做這個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的長官就太說不過去了。

當然,這還有個前提,所有的委員都同意這個成立長官公署的動議,實際上會反對的人幾乎沒有,連老蔣都能從中看出好處來,對於不穩定的西南他或許還可以借用這個方法來奪取主導權呢。

在大家一致通過成立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之後,吳孝良又迅速的拋出了這個西北軍政長官的人選。這個人選又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漢卿身爲軍事委員會委員,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又曾做過東四省的保安司令,無論軍事政務都傑出於衆人,加之年富力強,我認爲由他來出任西北軍政長官再合適不過。”

此意一出,會場又是一片譁然。連老奸巨猾的閻錫山都眯起了眼睛在盤算着吳孝良此舉究竟有何目的,衆所周知他和張學良歷來不和,就在月前還剛剛打了一仗,把個小六子弄的灰頭土臉。就算小六子表面上服了軟,他又怎麼敢放心的將這麼大的權力交給自己的敵人呢?吳孝良此舉背後究竟有什麼目的?

蔣中正更是一頭霧水,就在吳孝良提出來成立西北軍政長官公署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反對他提出來任何人選的準備,甚至連理由都想好了。吳孝良夾袋裡就那麼幾個人,楊效歐算是資格最老的,其他人如董海濱,李又廷之流顯然是無法勝任西北軍政長官的。可他萬萬沒想到,吳孝良提出的人選竟然是張學良,如果是張學良他的一切說辭都用不上了。而且,事實上以張學良的實力和資歷也的確是出任這個軍政長官的最佳人選,他沒有反對的理由。

還有更深層次的一點,也是不能拿到檯面上說的一點,張學良既不是吳孝良一系的人,也不是閻錫山一系的人,更不是他蔣中正的人。讓原本實力急劇下降的東北軍強大起來,不但對南京沒有壞處,說不定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呢。如此就給吳孝良樹立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可蔣中正又一轉念,不對啊,這個提議本身就是吳孝良提出來的,他不可能想不到這麼做有爲自己樹立一個強大敵人的可能啊。這其中難道有什麼貓膩?

想到此處,剛想一口答應的蔣中正猶豫了,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反倒是閻錫山搶在了他前邊。

“維中這個提議,我看不錯,漢卿堪當此任,我無異議。”

有了閻錫山的帶頭,在做諸人紛紛表態,都表示支持。到了這種情況,蔣中正知道自己即便是想反對也沒用了,只好也隨着大家表示同意吳孝良的提議。

“漢卿出任西北軍政長官我十分贊同,只是河北一地形式複雜,卻不知漢卿能否照應過來?”

張學良對於吳孝良突然提出來的這個西北軍政長官一樣是毫無心理準備,而且吳孝良事先也沒就此和他通氣,只是說他必然會爲他爭取到入主陝西的資格,卻沒料到竟是這種途徑,真是令他心服口服。

老蔣明知事不可爲偏偏又要扭捏幾下,河北是張學良根基如何容他人染指,於是毫不客氣的回道:“不勞委員長掛心,河北局勢由於軍長照應,一切都穩當的很。”

一句不軟不硬的話把蔣中正頂了回去。

閻錫山今天可算是看了一場好戲,自打國民革命軍在廣州北伐以來,老蔣在國內各方勢力的鬥爭中一直順風順水,如今竟然在吳孝良這個後進小子手中吃了大虧,一副憋屈無比的樣子讓閻老西大感痛快,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好風景啊。

不過他還有個打算,馮玉祥絕對不能在國內待着了,只要讓他下野,必須逼迫他出國考察,沒個三年五載不許回國。有三五年功夫,他馮煥章在山西陝西河南一帶的影響也就該消除的差不多了,到時候自己必然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說到底閻錫山在國內所慮者僅有蔣馮二人,其他人在其眼裡,全都不足爲據,張學良亦不過是個二世祖敗家子,吳孝良能力或許有之,但他不認爲此人在政治上會是一把好手,否則當年也就不會在湖南被傅作義架空,鳩佔鵲巢,在綏東被幾家逼得無奈下野,出國十年。否則以他的能力混到最後陸軍總長是最起碼的,沒準國務總理都有可能的。

只是,歷史沒有假如,吳孝良在這幾個關鍵點上都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所以到今天他只能是一個小小的地方政府主席,但能在短短兩年間出落到這種程度已經不是常人所能及的了,絕對不簡單。但閻錫山仍舊認爲他是暴發戶,根基十分淺薄,甚至只要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能將他連根拔起。

究竟能不能將吳孝良連根拔起呢?至少閻錫山現在不能這麼做,他還要用吳孝良來做擋箭牌用以抵擋蔣中正勢力向北擴張的腳步,事實上,吳孝良的確成功阻止了老蔣的步伐,這點讓他十分滿意。

下一步就該考慮如何讓老蔣下野了,這個可能性不高,但也未必完全不能,關鍵還是需要一個契機,老蔣現在在國內的名聲已經可以用狼藉來形容了,南京血案暴露了他僞革命者的面具,暴露了他骨子裡投機軍閥的本質。在這一點上國內各大報紙媒體口誅筆伐,已經將他罵的體無完膚,現在所需要的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這根稻草究竟在哪裡呢?他閻錫山也不知道,不過他知道吳孝良一定也想知道,有了這份潛在的共識,相信吳孝良一定十分樂於與自己合作併成爲朋友的。

說實話,雖然此前吳孝良曾與晉軍打過幾場惡仗,甚至幾個旁系手下因此而叛離他,這其中就包括吳孝良力挺的那個楊效歐,但身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這都不會成爲阻礙他和吳孝良結城盟友的想法。相反,他現在最好奇的地方是,吳孝良爲何如此信任一個剛剛叛離別人歸附自己不久的一名軍人呢?難道他就不怕楊效歐再次叛離他而重回晉軍門下嗎?竟然敢將河南省府主席的位置交給他,這個吳孝良真不簡單,如果換了自己恐怕也不會如此放心一個外系,投降過來的人。

其實,閻錫山不知道的是,出了吳孝良真是對他的信任以外,還有兩點比較無奈,一是他的手下都資歷太淺根本不足以服衆,二是楊效歐與各方關係良好,大家幾乎不會站出來反對。

很顯然,吳孝良的想法完全正確,對於楊效歐的任命連蔣中正都沒提出異議。

閻錫山終於趕在老蔣宣佈散會前主動做了發言。

“煥章這次挑起內戰,必須要負責的,但畢竟是革命老人,還要留些體面,不如就放了他出國考察吧!”

這個提議也很快得到了大夥的認同,讓馮玉祥這根攪屎棍出國再合適不過,最好離國內遠遠的去美國,沒有命令不要輕易回來。

蔣中正點頭,說實話他對馮玉祥恨之入骨,甚至要超過對吳孝良的厭惡。老馮幾次三番對他陽奉陰違,甚至背後捅刀子挖牆腳的事也沒少幹,這兩次中原大戰就算不是他主動挑起的,這個黑鍋也必須由他來背,如此纔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南京會談終於落下帷幕,幾大勢力重新劃定勢力範圍,這一戰中吳孝良和張學良竟然成爲了最大的贏家,就連閻錫山都從中得了不少的好處,到頭來只有蔣中正一無所得,而且還丟了名聲,他的損失最大卻有如啞巴吃了黃連一般,有苦說不出。畢竟他現在是國家元首,還佔着大義上的制高點,江南數省還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老蔣還是國內勢力最大的那一股。誰想齜牙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和資本。

蔣中正相信,吳孝良一定會爲自己推舉張學良的行爲後悔的,事實證明張學良一樣是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甚至會背棄盟友,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看吳孝良的笑話,同時也做好了漁人得利的準備。

第215章 看押過沙皇第97章 出擊(四)第454章 吳淞要塞(十八)第601章 意外第421章 吳淞初戰第135章 日本的偷襲第101章 東北公司第268章 國會賣國第91章 鎮東洋第139章 僵持第355章 陳主任當選第396章 談判前奏第464章 城下之盟(六)第498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六)第591章 漢家四百州(十八)第222章 謊言第202章 土雞瓦狗第465章 城下之盟(七)第437章 吳淞要塞(一)第275章 寧阿鎮守使第209章 遭遇埋伏第581章 漢家四百州(八)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419章 面見總司令第8章 虎穴狼窩第105章 六一之死第221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2章 四方頂第54章 蔡鍔入湘(一)第610章 渡河第622章 晚了第601章 和解大會第50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八)第270章 外蒙事變第595章 動亂第3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86章 漢家四百州(十三)第125章 海邊的鐵甲艦第92章 通牒第332章 黑龍會第383章 裁道存縣第483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一)第314章 通敵第231章 棄子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126章 帝國的屈膝第330章 竹下義晴第391章 敗亡在即第60章 無恥小表哥第240章 意外的復仇第383章 裁道存縣第376章 兵不厭詐第597章 敘舊第121章 兵進延吉(二)第487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五)第522章 再見(十二)第533章 再見(二十三)第29章 他失蹤了第557章 幽燕非故國(十五)第118章 名將第524章 再見(十四)第288章 血腥男爵第238章 踐諾第521章 再見(十一)第256章 海上初戰第220章 意外的前奏第10章 了斷恩怨第337章 息兵通電第252章 談判尾聲第491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九)第52章 平江之戰(三)第588章 漢家四百州(十五)第315章 澹臺家人第195章 神派來的男人第444章 吳淞要塞(八)第51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四十)第618章 調兵第587章 漢家四百州(十四)第330章 竹下義晴第447章 吳淞要塞(十一)第626章 爆炸第232章 馬利諾夫斯基的價碼第93章 對策第608章 殺豬第601章 和解大會第543章 幽燕非故國(一)第517章 再見(七)第627章 可能不死嗎?第595章 動亂第299章 是她嗎第331章 歸國將軍第496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四)第215章 看押過沙皇第611章 談話第10章 了斷恩怨第406章 石油戰爭第56章 蔡鍔入湘(三)第354章 按兵不動第402章 是否出兵第349章 何去何從
第215章 看押過沙皇第97章 出擊(四)第454章 吳淞要塞(十八)第601章 意外第421章 吳淞初戰第135章 日本的偷襲第101章 東北公司第268章 國會賣國第91章 鎮東洋第139章 僵持第355章 陳主任當選第396章 談判前奏第464章 城下之盟(六)第498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六)第591章 漢家四百州(十八)第222章 謊言第202章 土雞瓦狗第465章 城下之盟(七)第437章 吳淞要塞(一)第275章 寧阿鎮守使第209章 遭遇埋伏第581章 漢家四百州(八)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419章 面見總司令第8章 虎穴狼窩第105章 六一之死第221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2章 四方頂第54章 蔡鍔入湘(一)第610章 渡河第622章 晚了第601章 和解大會第50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八)第270章 外蒙事變第595章 動亂第3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586章 漢家四百州(十三)第125章 海邊的鐵甲艦第92章 通牒第332章 黑龍會第383章 裁道存縣第483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一)第314章 通敵第231章 棄子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126章 帝國的屈膝第330章 竹下義晴第391章 敗亡在即第60章 無恥小表哥第240章 意外的復仇第383章 裁道存縣第376章 兵不厭詐第597章 敘舊第121章 兵進延吉(二)第487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五)第522章 再見(十二)第533章 再見(二十三)第29章 他失蹤了第557章 幽燕非故國(十五)第118章 名將第524章 再見(十四)第288章 血腥男爵第238章 踐諾第521章 再見(十一)第256章 海上初戰第220章 意外的前奏第10章 了斷恩怨第337章 息兵通電第252章 談判尾聲第491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九)第52章 平江之戰(三)第588章 漢家四百州(十五)第315章 澹臺家人第195章 神派來的男人第444章 吳淞要塞(八)第51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四十)第618章 調兵第587章 漢家四百州(十四)第330章 竹下義晴第447章 吳淞要塞(十一)第626章 爆炸第232章 馬利諾夫斯基的價碼第93章 對策第608章 殺豬第601章 和解大會第543章 幽燕非故國(一)第517章 再見(七)第627章 可能不死嗎?第595章 動亂第299章 是她嗎第331章 歸國將軍第496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四)第215章 看押過沙皇第611章 談話第10章 了斷恩怨第406章 石油戰爭第56章 蔡鍔入湘(三)第354章 按兵不動第402章 是否出兵第349章 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