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妥協的藝術

東京開封城,內閣。

內閣採取輪值制度,今天輪到了李瓊和孔昆。

李瓊向來不愛管事,孔昆自然也喜歡李相公的不管事,便勉爲其難的在他自家的公事廳內,批閱各地發來的奏章。

李中易親自領兵在外,又沒事先設定監國,整個朝廷的大小事務,除了軍務、警政司、緹騎司、都察院以及三司使衙門之外,都歸內閣管轄。

孔昆是個明白人,被排除在內閣管轄之外的各個衙門和各種事務,實際上涵蓋了國家的真正命脈。

刀把子、錢袋子以及咬人的鷹犬,這幾項大權都被李中易牢牢的捏在手心裡,誰都不敢覬覦。

當然了,負責處理國家大政的內閣,其權勢雖然沒有以前的政事堂那麼牛,倒也不是花架子的擺設,實權還是掌握了大把。

時近正午,孔昆瞄了眼窗外的天色,索性放下了手裡的毛筆,揹着手踱出門外。

孔昆按照往日的習慣,沿着鋪滿鵝卵石的林蔭小道,緩緩的散步。

昨日,從宮裡傳出的關於獨女孔黛瑤的消息,令孔昆頗爲生氣。

選秀女之後,孔黛瑤被留在宮裡,孔昆原本還很高興,至少私通主上的惡名,肯定沒人再敢亂嚼舌頭根子了。

然而,令孔昆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宮裡的某位女官嬤嬤居然把孔黛瑤弄進了浣衣司。

浣衣司,這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就是替宮裡貴人們洗衣服的下賤所在。

孔黛瑤,在宮裡受不受寵,這個是孔昆無法預料的,也控制不了的事實。

畢竟,李中易喜歡誰,愛和誰嘿咻,孔昆這個外臣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

但是,孔黛瑤被貶入了浣衣司裡,這就是典型的打臉行徑了,完全沒有把孔昆這個現任宰相放在眼裡。

在內閣之中,孔昆與劉金山嚴重不和,卻和李瓊的關係比較友善。

李瓊的嫡孫女李七娘,既是李中易最寵信的女人之一,又是頗有實權的良妃娘娘。她若是在宮裡發句話,孔黛瑤的日子顯然要好過許多倍。

孔昆有心去和李瓊做筆交易,拜託李七娘幫着照應一下孔黛瑤,不過,他的心裡也不是沒有顧慮。

李中易尚未立王妃,目前共同暫攝宮務的是賢妃唐氏和良妃李氏,若是唐氏爲了爭寵,暗中對良妃李氏下絆子,那豈不是搬起石頭,反而砸了自家的腳麼?

孔昆以前是登州知州,經過這麼多年的官場的磨練,他自然知道,以他的身份,若是同時拜託良妃和賢妃,就等於是腳踩兩隻船,非但不美,反而極其有害。

李中易不喜歡外臣交遊內宮的妃嬪,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孔昆不敢越過雷池半步。

可問題是,孔黛瑤畢竟是他的獨女,怎麼可能忍心看着親生的閨女,受此磨難呢?

孔昆即使想和賢妃唐氏取得聯繫,也必須大費周折不可,畢竟他並沒有正當的理由,正式拜見唐蜀衣。

李七娘則不同,孔昆完全可以和李瓊在私下裡達成某種不傷大雅的共識,將來還個人情給滑陽郡王府即可。

說白了,孔昆可以拿來和李瓊做交易的砝碼比較多,交易的便宜性也比聯繫唐蜀衣大得多。

孔昆想定之後,並沒有馬上派人去請李瓊,反而老神在在的回到了公事廳裡,接着批閱各地傳來的公文。

李瓊的一大家子,基本上都在軍方任職,唯獨李瓊的妻弟馬明山,卻是現任的宋州知州。

宋州節度使,不是旁人,正是趙匡胤,趙元朗。

不知道什麼原因,馬明山和趙匡胤之間關係,異常之緊張,經常有不和的傳言流入內閣相公們的耳內。

以李瓊次相的地位,若想替馬明山謀個舒服一些的州郡,不敢說易如反掌,倒也不算什麼難事。

可是,李瓊偏偏沒有主動安排馬明山,彷彿此人不是他的妻弟一般。

據孔昆的揣摩,李瓊恐怕是擔心有人說他以權謀私吧?

說句大實話,孔昆雖然是聖人的苗裔,卻也明白一個至理名言: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做官之人,不搞以權謀私,難道還真的是爲天下蒼生而做官不成?

既然李瓊不好出面擺平馬明山的事,孔昆倒不介意暗中幫着搭把手,替馬明山換個京城裡的好位置。

只是,孔昆並沒有急吼吼的直接出手。那麼做的話,太過於顯露痕跡了,反而不易讓李瓊領情,必須靜待時機再出手。

做官的第一要務,便是耐得住寂寞,忍得住眼前的得失。

中午下衙之後,李瓊邁着四方步,緩緩的走到內閣的大門口,正欲下臺階登車離去,卻見一直追隨於李虎身邊的家將李冒,畢恭畢敬的立於車轅旁。

李瓊根本不須多想,就知道,一定是李虎那邊出了什麼事,才急着派李冒過來報訊。

李冒見李瓊衝他招手,便三步並作兩步的一路小跑着奔到李瓊的身前,低着頭小聲說:“小的拜見老相公。”李瓊擺了擺手,示意李冒毋須多禮。

“稟老相公,三郎君命小人稟明您老人家,馬刺史派人進京,說是在宋州待不下去了,想求您給謀個輕閒一點的京朝官。”李冒是老李家的世僕,一直忠誠無比,屬於絕對可信的人。

李冒帶來的口信,令李瓊不由眯起兩眼,長長的呼出一口濁氣。

馬明山就任宋州知州之時,李中易尚未打進開封城,那個時候,趙匡胤正是權勢熏天之際。

本朝的節度使,大多有地方上的實權,可是,知州卻是朝廷所派,必須聽從朝廷的招呼。

這種天然的矛盾,導致趙匡胤和馬明山的關係,始終無法融洽的合作。時間一長,自然是矛盾叢生。

以李瓊的地位,想給妻弟馬明山謀一個好一點差使,其實並不難辦。

可問題是,要幫馬明山換位置,就必須要過孔昆或是劉金山的那一關。

內閣的輪值體制,正副相各帶一名參知,輪班於內閣之中,共同處理天下大政。

也就是說,哪怕如李瓊這種位高權重的次相,也不可能在內閣之中一手遮天。

這就需要妥協了!

孔昆對外一向宣稱,他這一脈纔是孔聖人的真傳,而所謂的內孔子弟,至今沒有一個有出息的。

也正因爲如此,孔昆爲了保持聖人苗裔的崇高形象,給外界的印象一直是輕賤權位和錢財。

在李瓊的印象之中,孔昆一直是個油鹽不進的僞君子,這傢伙既不貪財,也不好色,幾乎沒有把柄可抓。

“我知道了。”李瓊不動聲色的打發了李冒走人,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哪怕是極心腹之人,也最好不要摻合太多有關主人的事務。

俗話說的好,臣不密則失身,君不密則失臣,幾事不密則無成!

李瓊完全沒有爲了馬明山,主動示好於孔昆的想法,畢竟,孔昆也不是沒有把柄落在他的手上。

沒錯,孔黛瑤選秀入了宮之後,非但沒有獲得李中易的寵幸,反而一直不聞不問。

宰相的女兒被選入宮裡,除了孔黛瑤之外,就是李七娘,李瓊哪怕想不注意到這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瓊回到家中後,坐在西花廳裡,一邊吃茶,一邊琢磨着孔黛瑤的事兒。

這年月,若想別人真正的感激你,除非是真正的投其所好,或是救急於水火之中。

李瓊若是真想爲難孔黛瑤,只須派人給李七娘帶個話,就可以將孔家女收拾的死去活來。

然而,那麼做的話,一旦消息泄露出去,李瓊很可能與孔昆變成死對頭。

李瓊已是年近古稀的年紀,他的來日已經無多,孔昆卻僅有四十多歲而已,保守估計至少還可以再做十年宰相吧?

全天下消息最靈通的所在,以前是政事堂,如今卻是緹騎司和警政寺。

緹騎司和警政寺,雖然都是李中易打進了開封城之後,纔開始創建的新衙門。

可問題是,這兩個新衙門都屬於一竿子插到亭和村的恐怖存在。按照正式的編制,至少是各個亭,都必須有緹騎司和警政寺的人。

尤其是警政寺,按照規定,必須在各亭設置警所,編制人員從三人到五人之間不等。

歷朝歷代所遵循的皇權不下縣的基本原則,到了李中易掌權時代,已經被徹底的打破了。

軍方轉職的各級軍官,分任各地的亭正或是村正,並各自控制人數不等的鄉軍隊伍,等於是全面掌握了農村基層的實權。

自從李中易親征之後,警政寺卿李延清,就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整個開封城的治安大權,都歸於警政寺的管轄範圍之內,如果開封城裡出了大的紕漏,李延清肯定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你的意思是,石守信最近老是借用二公子的名義,大宴賓客?”李延清盯在密探的臉上,不想放過絲毫的異動。

“寺卿,這麼大的事,又涉及到了二公子,小人怎敢胡說八道呢?”密探的回答令李延清感覺到十分的棘手。

如果僅僅是石守信,李延清壓根就沒把他放在眼裡,哪怕隨便找個理由,把他先抓進警政寺來,也沒啥大不了的。

可問題是,其中牽扯到了二公子李中昊,李延清就必須慎重從事了。

李中昊其實也沒啥大不了的,問題是,李老太公的身子骨異常之康健,至少還能活十幾年以上,這就很麻煩了。

第888章 何爲前程?第948章 臣虜第九章 勇闖虎穴第471章 佈局第十八章 逆轉(求推薦票)第1466章 查帳第157章 誓死北伐(求月票)第1441章 產業工人第528章 暗戰之明第1033章 亂了套第1028章 轉機第1266章 最兇惡的對手第693章 破襲第1393章 試探第1239章 對衝第一章 抄家第498章 故縱第113章 分爺(2更送上,求月票)第519章 局變第61章 進山第886章 有鳳來儀第1086章 狂勝第562章 家事和國事第220章 訓弟第790章 收拾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388章 彈壓第465章 失算第1462章 瓦肆第1111章 團聚第1114章 紈絝的蛻變第1222章 家國千秋第1275章 開戰第十八章 逆轉(求推薦票)第793章 漢化第706章 襲第1159章 內閣第779章 三分高麗第105章 捲起千堆雪(求月票)第1532章 仁肇來也第625章 目標大名府第1509章 襲山第382章 佳話第1173章 撒謊的代價第464章 打殘第1311章 餘波第474章 奚車第1244章 另類的談判第1016章 進城第161章 洗腦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1498章 老謀之臣第437章 北進第570章 鬼胎第767章 殺戮第185章 互相算計第1486章 興元城下第1359章 誕生第504章 欽差第1129章 欲加之罪第486章 攀扯第787章 遇險第404章 故意裝傻第328章 鬼名堂第482章 不好了第1137章 起波瀾第953章 烤肉第783章 雙簧戲碼第1404章 大周后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414章 破洪州第1396章 攻江寧第1120章 趙家兄弟第281章 交鋒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670章 敵我之辨第553章 誰爲帥?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1025章 重賞之勇夫第790章 收拾第1292章 矛盾重重第416章 驚濤駭浪第380章 議儲第1452章 低頭第1015章 軍管第497章 丟沙包第52章 鐵腕第344章 辦案第555章 逼反第170章 徵高麗(四更求月票)第1468章 西行紀事第1307章 搶佔先機第504章 欽差第1220章 審計署?第739章 門戶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1456章 栽培第39章 雙狐會第1067章 棄暗投明第1161章 這是幾臺戲?
第888章 何爲前程?第948章 臣虜第九章 勇闖虎穴第471章 佈局第十八章 逆轉(求推薦票)第1466章 查帳第157章 誓死北伐(求月票)第1441章 產業工人第528章 暗戰之明第1033章 亂了套第1028章 轉機第1266章 最兇惡的對手第693章 破襲第1393章 試探第1239章 對衝第一章 抄家第498章 故縱第113章 分爺(2更送上,求月票)第519章 局變第61章 進山第886章 有鳳來儀第1086章 狂勝第562章 家事和國事第220章 訓弟第790章 收拾第574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1388章 彈壓第465章 失算第1462章 瓦肆第1111章 團聚第1114章 紈絝的蛻變第1222章 家國千秋第1275章 開戰第十八章 逆轉(求推薦票)第793章 漢化第706章 襲第1159章 內閣第779章 三分高麗第105章 捲起千堆雪(求月票)第1532章 仁肇來也第625章 目標大名府第1509章 襲山第382章 佳話第1173章 撒謊的代價第464章 打殘第1311章 餘波第474章 奚車第1244章 另類的談判第1016章 進城第161章 洗腦第1494章 二將爭功第1498章 老謀之臣第437章 北進第570章 鬼胎第767章 殺戮第185章 互相算計第1486章 興元城下第1359章 誕生第504章 欽差第1129章 欲加之罪第486章 攀扯第787章 遇險第404章 故意裝傻第328章 鬼名堂第482章 不好了第1137章 起波瀾第953章 烤肉第783章 雙簧戲碼第1404章 大周后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414章 破洪州第1396章 攻江寧第1120章 趙家兄弟第281章 交鋒第117章 批發市場第670章 敵我之辨第553章 誰爲帥?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1025章 重賞之勇夫第790章 收拾第1292章 矛盾重重第416章 驚濤駭浪第380章 議儲第1452章 低頭第1015章 軍管第497章 丟沙包第52章 鐵腕第344章 辦案第555章 逼反第170章 徵高麗(四更求月票)第1468章 西行紀事第1307章 搶佔先機第504章 欽差第1220章 審計署?第739章 門戶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1456章 栽培第39章 雙狐會第1067章 棄暗投明第1161章 這是幾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