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李煜的禮物

“稟皇上,開封城裡的菜價和糧價,最近翻着跟頭的往上漲。漲幅過快,老百姓已經快要吃不消了。”

權知開封府事的劉炯,逮着機會之後,就一個勁的向李中易訴苦。

劉炯也是跟隨李中易很久的文臣了。想當初,李中易就任平盧節度使的時候,劉炯就是密州下面的知縣。

因爲劉炯治理縣城有方,李中易打進開封城後,就命他爲權知開封府事。

沒辦法,世界上的事情,本就是用人唯親,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李中易有些奇怪,就問劉炯:“怎麼會漲幅過快呢?”

劉炯嘆息道:“皇上,禁軍的官兵雖說是隔三天放假一批,可是,每天在城裡吃飯喝酒的人數,不少於一萬五千人,實在是太多了。黑心的店家,緊跟着就紛紛漲價。”

李中易聽明白了,禁軍跟着他北伐之後,回到開封府,就分批分次的開始放假。

可問題是,十幾萬禁軍,哪怕是分次分批的放假,每天在城裡遊玩購物的官兵,至少超過了一萬五千人。

所謂物以稀爲貴,開封本地原本就缺糧食缺菜,需要靠水路運輸進來。結果是,放假中的禁軍官兵,手頭並不缺錢花,這麼大一股有錢人蔘與到了開封城的消費體系之中,立時就促成了物價的上漲。

李中易想了想說:“每天只放假五千人,對物價有無大的影響?”

劉炯苦着臉說:“皇上,禁軍官兵們手頭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呀。別說五千人,就算是三千人,也會使物價急速的波動。”

“清鬆啊,不瞞你說,大軍不日將南下伐唐,現在不放假,恐怕軍心不穩吶。”李中易對自己的心腹重臣,向來是有擺事實講道理的有商有量。

劉炯看似很爲難的說:“皇上,臣聽說禁軍的輜重供應很順暢,不如這麼着,每日放假多少禁軍,就給咱們府衙運來相應的糧食和果菜。這麼一來,城裡的物價,就不至於漲得過快了。”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徹底的聽懂了,敢情是劉炯盯上了輜重物資堆積如山的後勤司。

不過,劉炯說的也有些道理,禁軍的官兵們,個個兜裡有錢,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放假遊玩的花錢時間。

這麼多的錢,一下涌入開封城裡,難免會引起物價的劇烈波動。

劉炯的想法是,既然禁軍官兵們很少放假,那麼,就在縮小放假人數的基礎上,增加開封府衙的物資供應,以平準城裡的物價水平。

李中易對州縣的考覈,第一條就是日常必需品的物價,必須平穩,不能波動過大!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大戶或是豪門,大發橫財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囤積居奇,操縱某地的物價,尤其是糧價。

李中易很早之前,組建成功逍遙津集市之後,就已經開始往各地派駐採購掌櫃。這些採購掌櫃職責之一,就是掌握當地的物價。

只要發現當地的糧食儲備不足,採購掌櫃們有義務向上邊報告,上邊也有義務馬上運糧食過去,以快速平準當地的糧價。

也正因爲有了這個狠招,只要是李中易實際控制的地區,很多搞囤積居奇的大戶或豪門,都吃了不小的苦頭。

不過,開封府乃是首都,也是所謂的首善之區,如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十幾萬。

也就是說,類似開封城這種特大型城市,又有禁軍大規模輪流放假的現實,僅靠逍遙津集市的市場力量,平準開封城裡的物價肯定具有滯後性。

雖然劉炯描述的都是事實,但是,劉炯所說的物價飛漲,確有誇大其詞之處。

別的且不去說它,糧價和菜價這兩項,李延清和左子光每日天黑前,都要提交當天的物價報告給李中易。

李中易哪怕再忙,也會抽時間出來,仔細的閱讀分析李延清和左子光分別提交的物價報告。

無農不穩,這裡的農,指的就是糧食價格和菜價。

劉炯也是有私心的,他知道李中易非常重視糧價和菜價,所以就想在手頭多掌握一些糧食儲備。

只要能從從容容的平準物價,就是大功一件,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既然你那裡有困難,那好吧,我會給後勤司下手令,讓他們每日給你們開封府衙調撥五千石糧食,直到禁軍官兵放假結束,如何?”李中易明明看穿了劉炯也想露一手的心思,卻故意沒點破。

很多時候,知之爲不知,纔是真知也!

劉炯聞言後,不禁大喜,軍方果然是有錢的土財主。

李中易一出手就是五千石糧食,嘿嘿,手裡有糧,心裡纔會踏實啊!

劉炯樂滋滋的走了,李中易的心情,卻久久難以平復。

經濟規律這玩意,說起來長篇大論很容易,實際上,如果不是當家作主的掌權者,哪裡又其中的艱難和辛苦?

就比如說,禁軍放假這事吧,李中易已經注意到了,不可以一次放假太多的人數。

然而,放假的禁軍依然打破了開封城脆弱的物資供應系統,促使物價出現了不小的漲幅。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準現代化政府的治理需要,和抱殘守缺的儒家思想之間的劇烈矛盾。

說白了,也就是小農思想,和工業思想,對於治理國家的本質性矛盾!

如今的文臣集團,尚未被李中易徹底馴服,大多數的政府機構實權,依然掌握在儒門弟子的手上。

然而,有些事情確實是急不來的,畢竟,經濟基礎依然還是小農社會的那一套,工業化的進程,連萌芽都算不上。

晚清時期,如果清廷不是急功近利的突然廢除了科舉,只怕還會苟延殘喘一些時日!

廢除了科舉,看似符合政治正確的邏輯。實際上,等於是徹底堵死了全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儒門讀書人的前途。

這麼多儒門讀書人,沒了飯吃,沒了事做,他們鬧騰的能量,可謂是大得驚人!

就在李中易負手立於窗前,陷入到沉思之中的時候,南唐的李煜派人來了開封,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

李中易捏着禮物清單,不由開心的笑了,確實是異常豐厚的禮物。

錢一百萬貫,糧食五十萬石,更出奇的是,清單里居然還有絕代美人三名,而且還是一模一樣的三胞胎。

“李延清,你說說看,李煜有何圖謀?”李中易笑眯眯的望着警政寺卿李延清。

李延清哈着腰說:“稟皇上,南唐在開封城裡一定派駐了很多細作。咱們禁軍的大致動靜,一定被細作們所察覺了,並快速傳遞迴了洪州。”

李中易點了點頭,笑道:“李煜知道朕喜女色,就投朕所好,居然找到了三胞姊妹,也難爲他煞費了一番苦心啊。”

李延清不敢接這個話,只得硬着頭皮裝傻充楞,李中易再好色,那都是寡人之疾,臣下安敢多嘴多舌?

“既然走露了消息,那倒是可以緩一緩再出兵。不過,南唐潛伏在開封城裡的細作,必須要想方設法的一網打盡。”李中易相信李延清的能力,不過,他也知道此事的的難度。

畢竟,李家軍使用密碼的事,對於南唐而言,已經不算是秘密了。

南唐那邊也確實有能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緹騎司破獲的南唐細作案中,已經發現他們使用了帶密碼的書信。

“回皇上的話,臣以爲,爲了防備各國的細作,在全國範圍內,給每戶編碼的事宜,是否可以提前執行?”李延清覺得壓力山大,畢竟,他是負責全國治安的主官,責任十分重大。

如今的開封城裡,雖然各個街坊的實權,都已經歸於轉職的街正和里正。但是,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始終存在嚴重的滯後性。

比如說,張三其實是南唐派來的細作,他到了開封之後,謊稱是從揚州來的商人,這就很難查實了。

李中易曾經提點過李延清,完全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就近組建若干個管理戶籍人口檔案的部門。

其實,這就是設置路一級警政機構的必要性問題了。

把全國分成若干個“路”一級的行政區域,警政寺也隨之成立分支機構,即路級警政廳。然後,各個州縣都把戶籍人口的變動情況,彙總到路警政廳裡邊去。

路警政廳每天都要將人口流動的情況,利用急腳遞,彙總到開封的警政寺裡。同時,開封的警政寺,也可以反向查詢,流動到開封或是各地的人口。

這其中,各地的路引制度,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

強漢朝不禁止人口的遷徙,但是,人口的流向,也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需要有案可查。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出現了人口流動的情況,大致就可以在半個月的時間內,查實每個流動人口的真實底細。

李延清分明是想擴權,李中易明知道他的心思,卻沒有說破。

畢竟,治安管理網格化,其實是李中易提出的新概念,李延清只是執行者罷了。

PS:現在是301票,超過了321張月票,至少加一更!

第1218章 如孤親臨第208章 爪牙第72章 趙李會(求推薦票)第554章 三分軍權第1198章 種田遊戲第118章 吃拿卡要第481章 硬抗第388章 驟然風起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1328章 調兵遣將第1333章 徭役之苦第132章 交易成功(三更送上)第417章 狠咬第261章 封賞第1064章 納降第82章 糊弄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199章 女忍者第187章 安釘子第1077章 佔領制高點第411章 誰怕誰?第1011章 合攏第766章 殺敵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300章 逆鱗第78章 大鬧天宮第1327章 求官第1342章 垂拱第469章 心理戰第260章 權臣的下場第1220章 審計署?第1493章 出兵平叛第608章 擒賊先擒王第1203章 道友和貧道第88章 謀劃(跪求推薦票)第772章 崩潰第336章 威壓第937章 妙不可言第442章 得罪第895章 銅炮第1455章 伐蜀之議第1320章 哥弎好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1176章 獻俘第213章 警訊(求推薦票)第207章 瓜分第450章 血洗第1156章 前奏第355章 從容第397章 焦點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972章 走着瞧第222章 大不敬第607章 獵殺第79章 摘瓜第1002章 奉曹王第1167章 選誰呢?第1443章 密捕第726章 尾大不掉第230章 分化第955章 既生李,何生吾?第1088章 韓通死了第177章 詐馬還沒回家,冒死用公網發通知!第330章 局面險惡第429章 風雨滿樓第702章 屠戮第861章 腐蝕第475章 撈一票第557章 局變第952章 追殺第1408章 亂麻第1493章 出兵平叛第536章 家國第663章 摸金校尉第672章 洞內有人第1386章 頭名第523章 老衲正清第713章 兵敗第556章 得軍第1411章 水淹偏逢大暴雨第1089章 大魚來投第1015章 軍管第825章 大丈夫當殺人第66章 血戰第95章 傻一回(哭求推薦票)第221章 內幕第219章 魚死?網破?第384章 帝師第二章 巨禍第512章 符家表弟第609章 戰雲密佈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599章 奸細第1142章 人口第392章 表態第498章 故縱第593章 笨死了!第882章 叫板第381章 攻訐
第1218章 如孤親臨第208章 爪牙第72章 趙李會(求推薦票)第554章 三分軍權第1198章 種田遊戲第118章 吃拿卡要第481章 硬抗第388章 驟然風起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1328章 調兵遣將第1333章 徭役之苦第132章 交易成功(三更送上)第417章 狠咬第261章 封賞第1064章 納降第82章 糊弄第1281章 北擊幽州第199章 女忍者第187章 安釘子第1077章 佔領制高點第411章 誰怕誰?第1011章 合攏第766章 殺敵第1331章 何爲袍澤?第300章 逆鱗第78章 大鬧天宮第1327章 求官第1342章 垂拱第469章 心理戰第260章 權臣的下場第1220章 審計署?第1493章 出兵平叛第608章 擒賊先擒王第1203章 道友和貧道第88章 謀劃(跪求推薦票)第772章 崩潰第336章 威壓第937章 妙不可言第442章 得罪第895章 銅炮第1455章 伐蜀之議第1320章 哥弎好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1176章 獻俘第213章 警訊(求推薦票)第207章 瓜分第450章 血洗第1156章 前奏第355章 從容第397章 焦點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972章 走着瞧第222章 大不敬第607章 獵殺第79章 摘瓜第1002章 奉曹王第1167章 選誰呢?第1443章 密捕第726章 尾大不掉第230章 分化第955章 既生李,何生吾?第1088章 韓通死了第177章 詐馬還沒回家,冒死用公網發通知!第330章 局面險惡第429章 風雨滿樓第702章 屠戮第861章 腐蝕第475章 撈一票第557章 局變第952章 追殺第1408章 亂麻第1493章 出兵平叛第536章 家國第663章 摸金校尉第672章 洞內有人第1386章 頭名第523章 老衲正清第713章 兵敗第556章 得軍第1411章 水淹偏逢大暴雨第1089章 大魚來投第1015章 軍管第825章 大丈夫當殺人第66章 血戰第95章 傻一回(哭求推薦票)第221章 內幕第219章 魚死?網破?第384章 帝師第二章 巨禍第512章 符家表弟第609章 戰雲密佈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599章 奸細第1142章 人口第392章 表態第498章 故縱第593章 笨死了!第882章 叫板第381章 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