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章 密捕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趙老三都是個好色之徒。

李中易只要想起趙老三曾經欺負了小周後,他的心氣就異常之不順,類似趙老三這種禍害必須閹之!

趙匡胤跪在地上哭哭哀求,哪怕是額頭都磕破了,李中易也死活不肯鬆口。

畢竟,相對於口碑尚好的趙老二,趙老三那就屬於壞入骨髓的惡棍,不閹不足以平息李中易心頭的怒火。

“你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李中易緩緩的吐出一口濁氣,淡淡的說,“且去河套修大堤吧。”

從開封到西北的河套地區,相距大約一千餘里,在這個難離故土的時代,已經算是非常嚴厲的懲罰。

“罪臣叩謝皇上的恩典。”趙匡胤心裡明白,趙匡義的被閹已經不可避免,與其繼續倔強下去,再次惹火了李中易,不如就此收手,以待來日。

望着趙匡胤蹣跚的背影,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歷史上的宋太祖,你究竟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呢?

打發走了趙家兄弟之後,李中易和往常一樣,在火炮作坊內信步遊走。

如今,製造火炮的方法,主要是澆鑄法。也就是說,事先做好火炮的泥模,再用加熱熔化後的青銅液,澆灌於泥模之中。

這麼做的好處是,生產火炮的速度,獲得了顯著的提高。

當然了,凡事有利也有弊,相應的次品率,也跟着居高難下。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次品率已經從百分之七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三十,確實十分可喜。

目前,軍中已經有五百多門6磅炮和12磅炮,後期生產的12磅火炮,將被配發於水師的戰船之上,以提高水師的作戰能力。

就目前的狀態而言,火炮的生產已經走上了正軌,良品率的提高則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磨。

然而,李中易主導的另一樣熱兵器,也就是隧發槍,單單是槍管的產量這一件事情,就足以愁死個人。

客觀的說,磨出一杆合格的槍管,即使是非常熟練的工匠,也至少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另外,利用火石的擊發裝置的研究,一直處於停頓的狀態之中,工匠們尚未走到正確的方向。

李中易忽然停下腳步,長長的呼出一口,他腦子裡靈光一閃,既然火炮可以用泥模澆鑄,槍管難道就不行麼?

緊接着,李中易又搖了搖頭,澆鑄的槍管恐怕就不那麼耐用了啊!

如果按照以往鑄造火炮的方法,鑄造前,要先用沙子或黃泥做成模具,定型之後再用鋼水澆灌,之後出來的產品會非常粗糙。

槍管在連續射擊的時候,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火藥在槍管中連續爆炸推送子彈,會產生高溫和高壓,這對槍管的要求非常高。

鑄造的槍管因爲模具的原因會進入沙粒,但哪怕是一顆都會導致槍管的質量急劇下降,這種槍管在使用的時候很容易炸膛傷害到自己。

槍管在整個槍支中十分重要,能夠控制子彈的運動方向以及速度。如果使用鑄造工藝,那麼在材料融成液體後,放在固定的模具中,液體中難免會有一些小氣泡,製造出來的槍管質地也不均勻,在使用時,可能就會發生危險。

另外鑄造工藝所製出來的槍管內膛並不光滑,很可能內應力不夠,這種情況下,也影響射擊的精準度的。如果通過鐵棒鑽出孔的槍管,那就不一樣了。

李中易輕嘆了一聲,可惜了,他只是一名醫生,如果是機械工業領域的專業,那該多好啊?

不經意間,李中易的視線掠過一門青銅火炮,他靈機一動,利用青銅製造槍管,何如?

想到這裡,李中易不想繼續待在火炮作坊了,他當機立斷,馬上趕往造槍院。

造槍院和火炮作坊,雖然同屬于軍器監,卻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部門。

畢竟,火槍和火炮不同,技術要求也大相徑庭,同時,也是爲了保密,所以,李中易刻意把槍和炮分離成兩個不同的部門。

造槍院位於開封的南郊,這裡的規模遠遠不能和火炮作坊相比,但是,負責守衛的駐軍,卻足有五百多人。

當李中易趕到造槍院的時候,天色已經擦黑,他只得耐着性子吃過晚飯之後,再召集工匠們一起商量。

結果,李中易剛把想法說完,造槍院的首席工匠潘阿大便搖着頭說:“皇上,小人試過青銅造槍管,雖然製造的速度比鐵槍管快得多,但是,重量實在太大,一個人端着很吃力。”

李中易趁興而來,卻不能不面對現實,青銅適合造火炮,那是因爲炮管很厚,即使有點小氣泡,也不影響使用。

然而,利用青銅造槍管,固然製造的速度和產量會顯著上升,卻有着兩個重大的弊端:一是槍管太重了,影響連續發射的頻率;二是成本實在是高到可怕的程度。

沒辦法,鍛鐵槍管屬於繞不過的難關,必須想方設法的攻克!

在造槍院碰了壁的李中易,並沒有氣餒,造槍真那麼容易的話,大明朝怎麼可能被野豬皮顛覆呢?

當晚,李中易便住在了造槍院內。陪同而來的李虎,一直擔驚受怕,惟恐出事。每隔一個時辰,李虎便要四處巡查一番,以免出現不可測的大事。

清晨時分,李中易早早的醒來,按照往日的習慣,他揹着手繞着造槍院的外牆散步。

李中易一邊散步,一邊琢磨着槍管的問題,蒸汽機器距離太遠,不想也罷。

可是,水車已經慢慢的在整個帝國普及開來,能不能用水力鑽牀來鑽槍管呢?

李中易想了很久,始終無法解決水力鑽牀的技術難點,只得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攀登科技樹沒有捷徑可走,還是慢慢的磨吧!

在造槍院內吃罷早膳後,李中易接到了緹騎司的密報,說是儒生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打算在李中易回開封之後,給點顏色他看看。

李中易放下手裡的紙片,不由自主的笑了,儒生們想給什麼顏色他看看,還真是有些小小的期待啊。

當晚,李中易一共接到了五份由各個不同衙門發來的密報,密報的核心內容,都是關於儒生鬧事的彙報。

李中易看過了密報之後,不禁微微一笑,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何所懼哉?

幾乎在同一時間,京城,滑陽郡王府。

李瓊坐在書桌前,一邊手撫白鬚,一邊凝神思考。良久之後,他忽然命人去將李安國找來書房。

李安國到了之後,李瓊劈頭就問:“最近京城裡的風向很不正常,你聽說了什麼沒有?”

李安國仔細的想了想,說:“孫兒聽說,有人暗中在城裡張貼揭帖,大肆攻擊當今皇上。”

李瓊不禁大吃了一驚,急忙斥責李安國:“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不事先向我稟明?”

李安國苦笑道:“孫兒只是聽說而已,並未親見賊子就擒,安敢在祖父大人的面前妄言?”

李瓊一聽此話,不由有些尷尬,是他教給李安國的,遇事不能慌張,務必查清楚再說。

“唉,那些儒生也真是的,皇上攜滅江南二國之威回京,他們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真的是活得不耐煩了。”李瓊大發感慨。

李安國卻拱手說:“祖父,以緹騎司和警政寺耳目靈通的程度,皇上即使不在京城裡,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事。皇上那邊一直沒有動靜,以孫兒的揣摩,恐怕是想引蛇出洞吧?”

李瓊悚然一驚,隨即笑了,摸着白鬚道:“正青你所言甚是,看來啊,老夫是白操心了。”

李安國卻正色道:“皇上罷了孔昆的相位,其實儒生們就應該警醒了,這是無聲的嚴厲警告。”

李瓊頻頻點頭,笑道:“皇上曾經說過,秀才造反,三年無成。在老夫看來,恐怕是三十年,三百年也無成啊。”

“祖父,既然孔昆已經罷了相位,以孫兒之見,您和折相公恐怕……”李安國說到這裡,故意停留了下來,給李瓊留下考慮的空間。

誰料,李瓊卻撫須大笑不已,誇讚道:“正青果然是大事不糊塗!”

“正青,汝父乃是當朝大九卿之一的判軍器監,老夫又是當朝首相,你妹妹是宮裡的寵妃,咱們家表面看上去氣勢正盛,實則暗藏禍患。”李瓊的端起茶盞喝了一口,又道,“等皇上回京料理了那幫子儒生之後,老夫就該乞骸骨,歸家養老種花了。”

“英明莫過於祖父!”李安國納頭就拜,拜得異常之服氣。

“老夫年事已高,汝父爲人憨厚老實,咱們家的將來,還要靠正青你光耀門楣吶。”

自從孔昆被罷相之後,李瓊就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打算從首相的寶座上退下來。

早在前朝時期,李瓊和李中易還是戰略盟友之時,李瓊就已經非常瞭解李中易的脾氣和秉性。

李瓊想得很通透,他年事已高,即使繼續待在首相的位置上,也沒幾年了。

與其令李中易礙眼,不如主動求去,那麼,以李中易的脾氣,肯定會推恩到李虎和李安國的身上。

按照李瓊的盤算,李虎是個乖順聽話的性子,即使擺到內閣之中,也不過是個李中易的傳聲筒罷了。

更重要的是,皇六子的生母便是李七娘。若是,將來皇六子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自然需要身爲舅父的李安國的照應。

到時候,說不準就會出現一門三相的大好局面,那纔是整個滑陽郡王府真正榮耀的時候。

李瓊的今日之退,謀劃的卻是將來的進,可謂是老謀深算矣!

不過,最令李瓊感到欣慰的是,自從李安國從軍之後,無論政治還是軍事水準的進步速度,可謂是一日千里。

“祖父,以孫兒之見,咱們還可以幫皇帝處理掉儒生鬧事這件大事。”李安國目不轉睛的盯在李瓊的身上,慢慢騰騰的說,“再怎麼說,您也是內閣首相,對於儒生鬧事,豈能沒有立場?”

李瓊再次撫須大笑,讚歎道:“正青啊,俗話說的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進步的好快啊。”

李安國陪着笑臉說:“都是祖父和皇上教的好,孫兒不過是學習了一點皮毛而已。”

“嗯,就在今日,我已經行文給了警政寺,命李延清速速抓捕少室書院的山長鄭從善。”李瓊似笑非笑的望着李安國,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和歡喜,完全溢於言表。

“祖父,內閣變動肯定不小,接任首相之位的很可能是劉金山,以孫兒之見,是不是……”李安國想趁熱打鐵,主動獻言獻策。

李瓊擺了擺手說:“我家既是外戚,又是權貴,如果再和劉金山交好,豈能不招惹閒話?”

李安國雖然進步深速,畢竟從政的經驗不足,李瓊卻也沒啥可擔心的。

這人吶,哪怕是政治天才,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修煉成功的,必須要花時間去培養。

※※※※※※※※※※※※※※※※※※※※※※※※※※※※※※※※

自從李中易登基之後,開封城裡的宵禁,就被無限期的解除了。

即使是時近三更天,第一甜水巷附近,依然是燈火通明,人潮涌動。

在李中易推動的重商主義之下,開封城裡的小商小販,比別的城市要多出好幾十倍。

第一甜水街,這裡聚集着做吃食生意的小商小販,彷彿是後世的夜市一般,熱鬧非凡。

李延清坐在一座茶樓的二樓,注意力卻一直集中在街對面的一所宅子,那裡是少室書院山長鄭從善在京城裡的家。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鄭從善一直早出晚歸,時而城東聚會,時而城西小酌,忙得不亦樂乎。

鄭從善雖然只是個沒中式的舉子,然而,他的名聲早就在外,在京城的士裡之中,頗有些影響力。

“稟寺卿,鄭從善的馬車已經進了街口。”就在李延清陷入到沉思之時,一名隨從前來稟報了最新的情況。

李延清點了點頭,吩咐道:“嚴密監視着,沒有我的命令,誰都不許輕舉妄動。”

“喏。”隨從接令之後,隨即跑下樓去傳令給各處的警政寺所屬。

李延清仰起臉,嘴角噙着冷笑,鄭從善的大名,早就在警政寺的黑名單上掛了號,即使李瓊不下發公文,李延清也已經決定抓捕鄭從善了。

按照朝廷的制度,警政寺歸內閣管轄,內閣首相行文給警政寺,要求李延清抓人,這完全說的過去。

但是,警政寺只是在名義上隸屬於內閣罷了,寺裡的人、財和物,都由李延清直接上報給李中易決定。

內閣首相李瓊不可能不知道警政寺的底細,但是,他偏偏就給警政寺下發了抓捕鄭從善的公文,李延清當然明白其中意味着什麼樣的內涵。

“嘿嘿,好一個老謀深算的李瓊啊。”李延清想着心事,又有些走神了,下意識的端起茶盞,慢慢的啜飲。

外界對警政寺的評價,可謂是深入骨髓:警政寺不過是李中易豢養的幾條惡犬之一!

李延清當然這是冷嘲熱諷,但他不僅不在乎,反而以此爲榮。

皇上之走狗,這是政敵們對李延清的最佳誇獎,他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警政寺是一個十分高效的治安機器,李延清手下人的辦事效率,他完全信得過。

之所以今天要親自出馬,督陣抓捕鄭從善,李延清主要是擔心和緹騎司那邊起了衝突。

不下十餘次,警政寺這邊正打算動手抓人,緹騎司那邊卻搶了個先手,提前把人給抓走了。

尋常的衝突也就罷了,這一次抓的可是少室書院的山長,若是再被緹騎司的人搶了個先,那他李延清的面子,往哪裡擱呢?

所以,此次抓捕行動,李延清做了周密的部署。目的就一個,搶在緹騎司的前邊,順順當當的把鄭從善弄到手。

密捕抓人,頗有些講究,既不能驚動了敵人,又要順利撬開嘴,確實是門技術活。

不過,只要人進了警政寺,至今還沒有撬不開嘴巴的先例,李延清對此頗爲自信。

幾乎在同一時間,坐在不遠處的左子光,已經知道了李延清的所在。

他不由微微一笑,好多次了,他的消息就是比警政寺快上那麼一丟丟,也就輕而易舉的搶了本屬於李延清的功勞。

警政寺屬於帝國最高的治安機構,兼顧打擊朝廷政敵的重任,而緹騎司卻是專業的打擊政敵的衙門,左子光不需要分心去管治安的問題。

所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顯得格外的專業。

“提督,鄭從善露面了。”

左子光得知消息後,默默的點了點頭,鄭從善最近跳得很歡快,是時候給他一個教訓了。

按照規定,緹騎司抓捕現任官員,必須經過李中易的同意。

但是,鄭從善並不是現任官員,他只是有些名望的少室山長罷了,左子光帶人抓他,心理上沒有任何的負擔。

“嗯,不要驚動鄭從善,哦,還有李延清那小子。”左子光淡淡的吩咐了下去,手下人心領神會。

兩個衙門幹着差不多的事務,難免會有些嫌隙,左子光自然也是明白的。

不過,左子光並不是要搶功,而是有些政敵捏在緹騎司的手裡,相對更有利一些罷了。

今天,李瓊給警政司的行文,左子光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內情,這也是他今晚會出現在李延清附近的根本性原因。

今晚,左子光並不想搶李延清的功勞,而是打算替他處理好善後處理收尾的事務。

以前,李延清就是左子光的部下,當左子光還是知軍法司事的時候,李延清是他的副手,同知軍法司事。

以左子光對李延清的瞭解,今晚他若是再搶了個先,李延清恐怕很難善罷甘休。

畢竟,密捕鄭從善的公文,由內閣正式下發,李延清也是個要臉面的警政寺卿。

馬車裡的鄭從善,做夢都沒有料到,他已經被帝國的兩大暴力機構給盯上了。

今晚的聚會,鄭從善只見了一個人,那人是個書呆子,也就是讀書讀傻了的書生。

從下午開始,一直到晚上,鄭從善一直在盡力刺激那個書呆子,並把李中易形容爲有史以來最可怕的惡魔。

“大官人,快到家了。”駕車的老僕扭頭衝着車廂裡邊,低聲做了提醒。

鄭從善撩起窗簾,迎面就見各種吃食攤子,他略微想了想,便吩咐老僕:“停車。”

馬車很快停下來了,鄭從善從車廂裡鑽了出來,一邊踩着長條木凳下車,一邊吩咐老孫:“把車先停回家裡去,我隨便吃點東西,就回家。”

老僕老孫有些猶豫,可是,他也清楚家主的脾氣,鄭從善向來是說一不二的性格。

“回去吧,這麼多人呢,沒事的。”鄭從善以爲他深居簡出,既不顯山,也沒露水,安全得很。

今晚的宴席上,鄭從善光顧着喝酒勸人去了,也沒吃幾口菜。到了現在這個時辰,肚子自然有些餓了。

左子光得知鄭從善下車找吃食的消息之後,他不由摸着下巴,微微一笑。

以李延清的道行,當然不至於在大庭廣衆之下,爲了抓捕鄭從善,就鬧得滿城風雨。

根據緹騎司事先的勘查,鄭從善的家門口附近,有兩條窄巷子。很顯然,在窄巷子口抓人,比在第一甜水街內,要強出去至少百倍以上。

連抓人的地點都提前訂好了,這纔是李延清的辦事風格,左子光有理由相信,李延清肯定會把鄭從善悄悄的弄到手。

然而,李延清肯定沒注意到的是,一直有人綴在鄭從善的身後。

今晚的任務,李延清是抓鄭從善,而左子光的目標則是,一直綴在鄭從善身後的那兩個人。

“都準備好了麼?”左子光扭頭問心腹指揮王進,王進趕忙拱手道,“稟提督,一切準備就緒,單等着您發號施令了。”

“嗯,告訴下邊的人,心急吃不着熱豆腐。等李延清先動手之後,咱們的人再收網,明白麼?”

“喏……”

第1408章 亂麻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708章 屠第1131章 器量第441章 綢繆第1232章 彷徨第364章 亂鬥第1169章 中選第933章 誰敢不從?第29章 同事第986章 銅臭第501章 追逐第524章 召入宮第678章 戲碼第753章 我又來了第414章 凶兆第1111章 團聚第701章 狼羣再現第230章 分化第698章 天亮決戰第157章 誓死北伐(求月票)第509章 謀李第167章 大做秀第663章 摸金校尉第80章 享受第970章 情劫第810章 傾國之士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1435章 庸官第471章 佈局第409章 暗線第1497章 清君側第316章 洞房第220章 訓弟第553章 誰爲帥?第1435章 庸官第649章 人財兩得第245章 輿第850章 合流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353章 發飆第1402章 奔襲還沒回家,冒死用公網發通知!第965章 馬踏開封第988章 餶飿第1423章 大周氏撒野第393章 步步驚心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948章 臣虜第639章 天雷轟頂第993章 小霸王第484章 議和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1282章 決戰序幕第1050章 取天下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231章 使壞第1330章 賞面子第535章 璋瓦齊全第511章 魏王府來客第647章 微行第1381章 案子第289章 誰主?誰從?第568章 刺,扎得頗深!第1093章 揮師京城第953章 烤肉第338章 絕戶計第1200章 何爲殺氣?第170章 徵高麗(四更求月票)第885章 叫勁(萬字更新,求月票)第348章 御狀第1253章 大進軍之北進第923章 搶劫成果第89章 大圈套第72章 趙李會(求推薦票)第1009章 圍剿第434章 密詔第926章 夜襲第484章 議和第982章 不是劉邦第1124章 暴風雪的前夜第251章 倖存者第831章 重大進展第273章 告急第八章 絕境第1233章 活該倒黴第745章 出兵高麗第468章 抄第470章 收穫累累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426章 重賞第1503章 各有所圖第91章 翹家的女人第591章 決斷第924章 休哥的詭謀第1187章 論監督第1530章 炯異之處第337章 貓膩第750章 醜聞第317章 關門做甚
第1408章 亂麻第964章 伴食相公第708章 屠第1131章 器量第441章 綢繆第1232章 彷徨第364章 亂鬥第1169章 中選第933章 誰敢不從?第29章 同事第986章 銅臭第501章 追逐第524章 召入宮第678章 戲碼第753章 我又來了第414章 凶兆第1111章 團聚第701章 狼羣再現第230章 分化第698章 天亮決戰第157章 誓死北伐(求月票)第509章 謀李第167章 大做秀第663章 摸金校尉第80章 享受第970章 情劫第810章 傾國之士第313章 南船北馬第1435章 庸官第471章 佈局第409章 暗線第1497章 清君側第316章 洞房第220章 訓弟第553章 誰爲帥?第1435章 庸官第649章 人財兩得第245章 輿第850章 合流第38章 老太公有請第353章 發飆第1402章 奔襲還沒回家,冒死用公網發通知!第965章 馬踏開封第988章 餶飿第1423章 大周氏撒野第393章 步步驚心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948章 臣虜第639章 天雷轟頂第993章 小霸王第484章 議和第216章 老部下歸來第1282章 決戰序幕第1050章 取天下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231章 使壞第1330章 賞面子第535章 璋瓦齊全第511章 魏王府來客第647章 微行第1381章 案子第289章 誰主?誰從?第568章 刺,扎得頗深!第1093章 揮師京城第953章 烤肉第338章 絕戶計第1200章 何爲殺氣?第170章 徵高麗(四更求月票)第885章 叫勁(萬字更新,求月票)第348章 御狀第1253章 大進軍之北進第923章 搶劫成果第89章 大圈套第72章 趙李會(求推薦票)第1009章 圍剿第434章 密詔第926章 夜襲第484章 議和第982章 不是劉邦第1124章 暴風雪的前夜第251章 倖存者第831章 重大進展第273章 告急第八章 絕境第1233章 活該倒黴第745章 出兵高麗第468章 抄第470章 收穫累累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426章 重賞第1503章 各有所圖第91章 翹家的女人第591章 決斷第924章 休哥的詭謀第1187章 論監督第1530章 炯異之處第337章 貓膩第750章 醜聞第317章 關門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