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海軍條約

除馬奎和幾位參加過玉門關和新疆石油勘探的地質專家外,讓翁文灝意外的是南洋艦隊還派來了兩位年輕中校軍官,秉文和周頌恩。

在南洋謀生的華人或多或少都關注國家海軍發展,所以對海軍的將軍和軍艦名字都能朗朗上口,老一輩的薩鎮冰、程壁光這些就不說,現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海軍內最近忽然爆出一個叫六小虎雅號,分別是北洋陳紹寬、白玉堂和沈鴻烈,南洋秉文、陳世英和周頌恩。

六人全都曾留學歐洲,連最早的陳紹寬和白玉堂也在第一次中日戰爭後赴英國格林尼治海軍學院繼續深造,歐戰開始後還被徵召入伍隨同英國皇家海軍作戰,有意思的是6人全都以各種身份參加過日德蘭大海戰,而且還分成了兩派。更有意思的是這種分別還有意無意影響了海軍內部,北洋艦隊可以說是老北洋的衣鉢傳承,而南洋艦隊則是楊秋的海軍思想體現,這從戰艦分配也能看出。

黃海衝突後,2艘購買的聯合力量級戰列艦和去年從美國租借歸來的2艘內華達級戰列艦都交付給了北洋,使得北洋一舉擁有4艘戰列艦,2艘戰列巡洋艦(安海級修復)和6艘輕巡洋艦,而南洋艦隊卻擁有2艘安海級、2艘訓練航母和4艘輕巡洋艦,據說1920年海軍計劃中南洋艦隊除了能分配到2艘重巡外,也將包攬全部2艘新航母和8艘新式輕巡洋艦中的6艘。

所以現在海軍內開玩笑說,現在每年例行南北演習都是“英德大戰”。

無論哪個國家想要插手南洋這種島嶼密佈地區,海軍都是重中之重,這些年南洋華人能安穩還不是因爲國家強大海軍實力恢復,加上南洋艦隊每年也會定期派軍艦前往呂宋和婆羅洲,以訓練之名轉幾圈。所以南洋艦隊會來人不奇怪,因爲海軍本身就是石油使用大戶,而且各國現在越來越看重石油。所以石油公司和煉油廠大都有軍方背景,巨港的英荷殼牌公司也常有英荷海軍造訪,但居然一口氣派兩隻“小老虎”來,就很驚訝了。

這次勘探任務有兩個,一個是位於婆羅洲巴里巴板北面馬哈坎河的地質儲油區,這個地區是翁文灝發現的,他認爲很可能蘊藏有石油。另一個就是前往蘇門答臘島馬六甲海峽的一片灘塗勘測,據說副總統得到可靠情報那裡有石油。前者從地質條件來看儲量不會很大。而且近在咫尺的英荷殼牌石油公司也不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的。考慮秉文的背景,翁文灝心底吸口冷氣,蘇門答臘那片荒地下面到底藏了什麼?值得副總統調動一支艦隊來保駕護航?!

一行人驅車抵達呂宋公司後,鄺景揚見到馬奎和秉文也很高興,拉着手寒暄幾句才問道:“馬老弟,副總統準備怎麼處理婆羅洲的油田?那邊距離巴里巴板很近。我是怕......。”

英荷殼牌公司現在已經壟斷了荷屬東印度的石油開採,突然插入一家新人肯定會非常敵視,還好楊秋也做好準備,想到用雅各布的猶太人身份,因爲殼牌背後也有猶太色彩。所以馬奎信心十足,笑道:“景揚兄不必擔心,此事上副總統已經安排好了。”

“那就好,國內用油越來越多,事不宜遲。休息三日我們就出發吧。”

“好。”

秉文一行踏上搜索石油道路的同時,楊秋也抵達了欽州。

選擇進軍南洋石油業是他的計劃之一,表面看是爲下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解決國內石油不足的問題,但其實卻是民族資本參與國際競爭的序幕,更是南洋華人經濟圈和走向蔚藍的一部分。猶太世界內部並非一塊鐵板,瘋狂地石油寡頭們對政治的熱情不比對金錢少高,在本土開採他們沒轍,一旦走出去和他們肩並肩。還真難以保證他們會不會挑起政治衝突。

輕工業利用歐戰進入歐美市場還算不上真正的國際競爭。那只是歐美並不重視的領域,但石油卻不同了!歐戰後各國都開始重視石油。如果不是庫頁島有石油,日本也不會冒戰爭繼續的威脅死咬不鬆口。從後世的經驗看出,就因爲早期無法進軍國際資源市場,導致共和國石油幾乎全被別人卡住脖子,所以只有在這裡狠狠插一刀,才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言權。

想插一刀也不是簡單地,裡面不全是國家實力和軍隊的問題,還有觀念和歧視。白人橫行了世界一百多年,除少數幾個國家勉強保住了獨立外,放眼世界哪個地區的規則不是他們制定的?沙特油田至今都不敢擴大規模,就因爲怕被人眼紅!這就像桌上一大碗肥肉,平時吃慣了青菜的你突然跑去狠狠弄走一大塊,人家一羣人打不過你也要噁心你。

所以就更需要一支海軍力量來威懾對手。

三年沒來,欽州又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船廠也再次擴建了2個船臺。兩個新船臺相隔不到百米,船臺上目前再建的2艘都是被列入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仿德國朱庇特號油輪。油輪技術其實很複雜,不僅要計算原油運輸中的揮發和膨脹等問題,還要安裝專門的高壓油泵,因爲石油粘稠度很高,所以輸油管和油泵都需要獨特技術,還需要能快速更換,並且要設立數個獨立儲油艙,所以一艘船光內部各種管道就有數十公里長。對於才步入造船業沒多久的中國來說,這些技術以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萊茵蘭計劃卻彌補了這項遺憾。

從霍瓦特船廠買回來的朱庇特號油輪已經掀掉主甲板露出內部結構,每塊鋼板和零配件都被標註數字。萊茵蘭計劃中戰後從德國趕來的數十位造船技術人員正在手把手教中國技術員和工人,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像搭積木一樣一邊測繪一邊搭建兩艘自己的油輪。效率很慢,卻是必須走的路,新工業國家都需要走從單純模仿到技術創新的道路。2艘船從噸位到外形都和朱庇特號相似,輕載排水量1.5萬噸,滿載2.8萬噸,可一次性運送1.2萬噸原油。唯一不同是取消了德國鍋爐和往復式蒸汽機動力組。改用江南廠的減速蒸汽輪機和小水管鍋爐,速度可以從12節提升到16節。經濟上看效益差點,但長遠看,目前各國低速商船使用的往復式蒸汽機已經沒有發展前途。

除了德國工程師和欽州船廠自己的人員外,參與油輪仿造項目的還有不少其它船廠的技術員,他們都是藉機來學習,併爲將來自己造油輪做準備的。根據工業部的計算,如果要擁有年運輸1000萬噸原油的能力。那就需要100艘。

連美國都不可能去造100艘專用油輪,所以仿造的同時,欽州廠就已經開始在德國工程師的幫助下設計5萬噸級超大型油輪。對此海軍造艦總監的魏翰比苗遠還高興,指着油輪滔滔不絕,似乎那玩意就是海軍人始終想要的國產戰列艦:“新油輪的設計上已經差不多了,船型實驗7月就能開始。要是順利的話到23年底就能開工。”

白髮蒼蒼的魏翰是晚清海軍的最重要支柱,卻因爲工作不被大多數人瞭解。在他任期船政期間,主持設計和建造過12艘艦船,至今仍在海軍服役的通濟艦就出自他手。雖說由於技術等原因相比國外還很差,但這不是他的過錯,所以楊秋開始梳理海軍後,薩鎮冰就立刻找到他,再次出任海軍造船裝備總監製。

他這次來是檢查欽州廠承攬的1920海軍計劃中的輕巡洋艦進度的,70歲的老人每年一半時間奔波於沿海造船廠的精神。連楊秋都頗爲感動,笑道:“魏老,這種事讓下面來就行了,你可要注意身體。”

楊秋喜歡稱年紀大的人什麼老什麼老的,已經不是奇聞,魏翰也早有所聞,笑道:“謝謝副總統,可老朽就是閒不住,您看這些.....都是寶貝啊。當年我們要是有這些。愷仕、子香、雨臣他們......。”老頭說到最後。唏噓感慨流出了眼淚。多優秀的一代北洋人啊,卻因爲各種原因血灑疆場魂不歸兮。楊秋連忙安慰了他幾句。也知道這些老北洋對當年一戰感覺多麼憋屈,就連黎元洪都時不時把甲午掛在嘴上。

怕他傷心過度影響身體,楊秋把話題轉向海軍條約的事情上,問道:“魏老,海軍談判那件事進行的如何了?”

華盛頓海軍談判因爲中國這個新興力量的加入愈加複雜,所以歷史上2月結束的談判至今都沒結果,主要就是中國海軍要求獲得日本同等待遇。魏翰雖然是技術人員,但卻格外關心此次談判,因爲這關係到海軍能造多少軍艦,於是乾脆在建造中的油輪旁邊給楊秋介紹起來。

海軍談判從21年初就陸陸續續開始接觸,但截至目前還是一團混沌。主要核心就是美國要求和英國同等地位,而日本要求拿到英美的80%噸位。最讓英美頭疼的是,中國海軍也提出自己的主力艦噸位必須等同日本,否則不予考慮加入條約。

英國對此很頭疼,狡辯說這不是國家談判,僅僅是海軍談判。中國沒有海外殖民地,也沒有海軍傳統,所以不應該獲得那麼大噸位。楊度和葉祖圭肯定不會被忽悠,沒殖民地就不要海軍了嗎?從最南的欽州到最北的鄂霍茨克海東北海峽(上海公報從這裡開始分割,尚塔爾羣島屬於中國),整條海岸線長達7千公里,加上英美在上海公報中承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中國海軍有權和英美法一起維護南海地區穩定,所以海軍需要承擔約110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安全!所以至少需要12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40艘巡洋艦和200艘驅逐艦才能維護海防安全。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12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40艘巡洋艦......這是絕不可能的!要是按照這個噸位給,直接就比肩英美了!豈不是又弄出一個擁有更廣袤海域,資源數百倍,海岸線完全無法封鎖德國?所以別說英美,完全無關的法意也直接搖頭,日本更表示中國的統計法有誤。所轄海域內有一半應該屬於日本管轄。

楊度和葉祖圭也知道拿不到,真拿到國家也暫時養不起那麼大支海軍,之所以這樣完全是不想弱於日本海軍,否則回去無法交代。

面對咄咄逼人的中國海軍,日本一邊在談判桌上叫囂中國威脅,表示如果中國拿到同樣的主力艦噸位日本就退出。又不顧國內經濟壓力,在中國1920海軍計劃開始後不久,也把八八艦隊計劃改成九九艦隊計劃。開工建造包括土佐級、天城級、古鷹等等一系列新戰艦,試圖保住海軍地位。

美國當然不能無視日本海軍瘋狂的擴軍計劃,但本身國內孤立思想已經越來越重,且經濟下滑連歐戰中開工的十幾艘主力艦都不一定能完成,所以對中國海軍提出的要求非常曖昧,一邊表示不該這麼大噸位。但一邊又表示應該尊重海防需要......。

“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萬里之遙的華盛頓談判會場內,楊度悄悄進門坐到葉祖圭身邊,笑着噴了句髒話。來美國兩年也讓這位國學大師開了眼界,思想上更趨同楊秋先壓住國內思想全力建設國家的觀點,所以此輪海軍會談中表現格外積極。

葉祖圭看到他來了,也呵呵笑道:“皙子才知道嗎?美國推行門戶開放無果,歐戰又沒撈到好處,所以國內開始鬧孤立思想,這時候讓他們大力發展海軍和日本對抗。光國會撥款這關就過不去。”

楊度剛來時美國就爆發老兵暴動,這兩年因爲歐戰經濟效應結束不少企業倒閉,所以也慢慢了解美國人的心態,笑道:“這是好事。美國國力早就超過英法總和,他們要是擴張,我國和南洋恐怕皮毛不存。現在既然不想插手,想讓我們頂在前面撐幾年,也正好拿些好處。”

“呵呵......皙子你可是越來越像副總統了,做事總不忘弄點好處。”

楊度自己也笑了:“度不是餐風飲露之輩。更沒打算歸隱田園。黃白之物雖有污聖人卻也是必需之物,一人在世尚且如此。一國想要壯大又豈能幸哉?”

葉祖圭同意他的觀點,看一眼正在發言的美國代表,問道:“如此下去我們必拿不到多少噸位,不知國內可有消息來?”

楊度晚來就因爲在聯繫國內,所以拿出電報給葉祖圭:“副總統的意思是,主力艦最好是25萬噸,要是差點22萬噸也行,總之不能低於法意。”

“那怎麼行!”葉祖圭也是大海軍思想的人,日德蘭後更是堅定海上主力艦決戰的信念,說道:“昨天我去拜訪英國海軍大臣,他的意思是日本拿英法的六成,也就是31.5萬噸。我們拿25萬噸的話就足足差了6萬了!現在都算含水不含油的輕載,要是按這個噸位,就要少2艘主力艦了!2艘租借的內華達三年後就要歸還,剩下4艘安海輕載是11萬,2艘奧匈聯合力量算4萬,就只能造3艘。日本現在有2艘河內,4艘英國戰巡,4艘金剛,2艘扶桑,2艘長門,14艘就算裁掉3艘我們也吃虧太大!”

楊度不太懂海軍,只把楊秋的建議說出來:“副總統的意思是,2艘奧匈二手艦到25年就退役,2艘美國艦也歸還,騰出來的噸位我們自己造幾艘。至於和日本的差距......他的意思是把6萬噸轉到航母上,確保拿到和美英同樣的噸位。要我們保證爭取特例,保住4艘超標重巡,允許我國繼續使用210mm艦炮,把海岸警衛隊列入海警行列,避開被統計進海軍總噸位裡。”

葉祖圭心底有些不舒服,楊秋這幾年對海軍雖然很積極,撥款扶持也很到位,可對戰列艦總是不疼不愛,偏偏喜歡發展偏門的航空母艦。海軍內部對此一項反感,因爲航空母艦價值遠低於戰列艦。至於把國民警衛隊和海軍分開他是同意的,由於海岸線太長,所以海岸警衛隊需要建造一批大噸位,可以長時間續航的巡邏軍艦。

即使有很多不滿,葉祖圭也知道既然楊秋決定,恐怕已經和薩鎮冰他們商量過了,何況國會撥款權在人家手裡,海軍沒錢可不行。所以深吸口氣。看看不遠的日本海軍代表,咬咬牙:“我去見美國國務卿。”

中國海軍代表團席位上的異動沒引起多麼大注意,倒是日本海軍代表團中一位身材矮小的中佐眼睛一直盯着起身去找美國國務卿的葉祖圭,似乎很在意這種舉動。

“高野君,你在看什麼?讓你準備的資料弄好了嗎?”

中佐收回目光,將美國主力艦資料遞給來開會的加藤友三郎:“海相閣下,這是美國服役和建造中的所有主力艦資料,包括那兩艘租借給中國的內華達級。請允許我建議。如果繼續爭奪更大噸位,勢必導致裁軍會議流產,以我國的經濟情況和美國建造中的戰艦數量看,5年後將會落後12艘之多!所以我認爲應該適當妥協,對帝國更重要的是戰略縱深.......所以可以向英國妥協噸位,但應全力保住幾內亞和俾斯麥羣島。只要我們控制拉包爾,就可以截斷整個東方航線!另外,我還建議可是適當放棄主力艦,增加航母的噸位,確保和英美相同。”

加藤友三郎似乎很看重這個年輕人,但對他用主力艦噸位換航母卻非常不滿:“高野君的建議不錯,擁有幾內亞和拉包爾,我們海軍就擁有廣袤的縱深,可以立足於不敗之地!但主力艦......是我大日本帝國海軍決不能放棄的支柱。至於航母......我不認爲很重要。”

“可是......”中佐張張嘴,但看到加藤友三郎望着中國代表團方向凌厲的目光,只得閉上嘴巴。很顯然,日本海軍內部無法接受主力艦比中國少或一樣多的事情,更別提主動削減了。

日本內部不同意用戰列艦換航母,葉祖圭卻代表楊秋提出了這個建議,與會的美國國務卿查爾斯-休斯對這個退讓比較滿意,畢竟此時還沒有一國認爲航母能替代戰列艦。但對於中國要求25萬噸還是覺得太多,表示美國只能支持和法意大一樣的17.5萬噸。至於其它繼續使用210mm艦炮。保住現有4艘建造中超過噸位標準的4艘重巡洋艦這些都可以接受。不過這樣一來勢必也要讓日本繼續保住2艘威脅極大的長門。

17.5萬噸當然不行!這樣的話就要和日本差14萬噸,按照擬定的35000噸標準算。就是整整四艘長門的差距。經過和國內磋商,考慮到製造能力不足,葉祖圭又提出一個辦法,就是拿25萬噸,但1930年前只建造20萬噸,剩餘5萬噸在30年後再擇機建造,並願意接受國際監督。

雖然英美還是覺得高了,但葉祖圭不願意再退讓。表示除非日本削減噸位,不然就退出和談!退出肯定不行,日本同樣以退出威脅不願意削減,考慮到中日之間的關係,最後英美答應了這個特例。日本雖然極不情願,但英國答應仿造庫頁島例,繼續讓其保留幾內亞和俾斯麥羣島至1940年後,日本爲這個控制太平洋當放航線的咽喉要地,最終答應。

這樣一來美國就不幹了,幾內亞和俾斯麥羣島戰略位置太重要,尤其是拉包爾,更是控制西南太平洋和東方航線的咽喉要地!留在澳大利亞手中還能接受,畢竟澳大利亞沒有工業,但留在日本手上威脅太大了!

葉祖圭後來也不知道英國是如何說服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但結果是兩國答應讓日本控制到1940年,但只准在幾內亞開荒,不允許修建進攻型軍事設施。日本對此歡欣鼓舞,至於不準修建進攻設施......反正海港和要塞都是防禦性質的。

拿到拉包爾後,日本立刻在修建特魯克基地的基礎上,增加了修建拉包爾要塞的計劃,爲掩人耳目以開荒種植糧食和橡膠爲名,建設海港和基地,修建防禦性要塞,還一口氣將臺灣退出來的移民送到那裡,又從國內和朝鮮運送勞工。

這是後話。

1922年5月,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華盛頓海軍條約終於達成,葉祖圭和楊度以中華民國全權代表的名義,在合約上籤下名字。

合約規定如下。

英美日中法意六國,不得建造(或替非締約國建造)超過標準排水量35000噸(都是英噸),口徑16英寸(406毫米)的主力艦,不得建造超過標準排水量27000噸的航母,所有現有主力艦都必須在建造下水後滿20年艦齡纔可替換建造(但不包括租賃和非本國建造的二手主力艦)。不得建造標準排水量超過10000噸,口徑8英寸(203毫米)的巡洋艦,且單艘的6.1英寸艦炮不得超過10門(5英寸127mm以下防空炮不算)。

按照這個標準,各國主力艦噸位爲:美國525000噸(533400公噸),大英帝國525000噸(533400公噸)日本315000噸(32040公噸)中華民國250000噸(254000公噸)法蘭西175000噸(177800?公噸)意大利175000(177800公噸)。

航母噸位:美國135000噸(137160公噸),英國135000噸(137160公噸),中國135000噸(137160公噸),日本81000噸(82296公噸),法國60000噸(60960公噸),意大利60000噸(60960公噸)。

各簽約國可以在不超出條約規定之航空母艦總噸位水平的情況下,利用未完成主力艦改造2艘不超過33000噸?(33528公噸)標準的航空母艦。

由於中國無可用改裝艦船,此項特例改爲允許其保留4艘再建的重巡洋艦,繼續在巡洋艦上繼續使用8.27英寸(210mm)艦炮的權利,允許中法繼續使用6.1英寸(155mm)艦炮,但單艘同樣遵守(152mm以上)總數不得超過10門這個條款。

等。

第305章 蓋州,我的命!(一)第990章 決戰吧!海軍(四)第496章 國家的角逐(六)第382章 神話破滅(一)第66章 合作第518章 大步前進!第373章 爆炸(二)第582章 大人物的生意第991章 決戰吧!海軍(五)第1038章 以全體蘇維埃的名義第210章 各謀出路第1061章 激戰新加坡第239章 落幕(三)第500章 國家的角逐(十)第597章 南洋大暴動(四)第448章 全面出擊第984章 比利牛斯山上的爆炸聲(下)第865章 20號彈第274章 謀動第676章 沙特建國(八)第486章 中亞的風(五)第697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432章 戰西線!(完)第645章 再次盜版第310章 蓋州,我的命!(六)第500章 國家的角逐(十)第770章 準備坑法國第375章 爆炸(四)第74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64章 南海狂瀾(六)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391章 見證第182章 西南最後的槍聲第689章 暗鬥重起第370章 中國重要嗎?第718章 萌動(三)第580章 戴雨農出馬第1041章 攻克漢城(中)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29章 十年計劃(上)第494章 國家的角逐(四)第20章 申樹楷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547章 第三次了第491章 國家的角逐(一)第58章 整編第730章 希特勒的戰略第986章 丘吉爾的勝利第147章 管不起第888章 激戰暹粒第918章 突襲(三)第736章 戰略誤判(五)第432章 戰西線!(完)第808章 大戰起(完)第455章 移民土地法第506章 對決!這是宿命!(上)第661章 着急的海軍第368章 從琉球開始第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七)第723章 數字與遠道來客第909章 老哈坎的建議第664章 旅途上的驚喜第47章 崛起的一天(二)第32章 敲開德國大門的磚頭第767章 日本動員了!第951章 首戰次大陸(四)第296章 太慢了!第958章 不對蘇聯宣戰?第232 一億公債計劃第16章 秉文的暗示第445章 日本坐不住了第542章 貝祖貽的瘋狂計劃第671章 沙特建國(三)第123章 上海灘的野心第1051章 末日輝煌第803章 超級“炸彈”第987章 決戰吧!海軍(一)第432章 戰西線!(完)第594章 南洋大暴動(一)第662章 下個套第92章 南北兩面第218章 鬆坡歸來第82章 新鮮血液第365章 漸濃的硝煙味第367章 前兆第804章 一座油田?!第576章 不同的朋友第25章 軍人,當爭!第710章 凝固的底片第809章 中亞大會戰(1)第953章 首戰次大陸(六)第659章 連捅三刀(三)第805章 越來越大的漩渦第158章 漢冶萍爭奪戰第231章 化工和挖錢第799章 戰波斯(完)第328章 男兒向天笑(六)第227章 單刀直入第607章 下水的越來越多第479章 賣五艘給我,現鈔!
第305章 蓋州,我的命!(一)第990章 決戰吧!海軍(四)第496章 國家的角逐(六)第382章 神話破滅(一)第66章 合作第518章 大步前進!第373章 爆炸(二)第582章 大人物的生意第991章 決戰吧!海軍(五)第1038章 以全體蘇維埃的名義第210章 各謀出路第1061章 激戰新加坡第239章 落幕(三)第500章 國家的角逐(十)第597章 南洋大暴動(四)第448章 全面出擊第984章 比利牛斯山上的爆炸聲(下)第865章 20號彈第274章 謀動第676章 沙特建國(八)第486章 中亞的風(五)第697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432章 戰西線!(完)第645章 再次盜版第310章 蓋州,我的命!(六)第500章 國家的角逐(十)第770章 準備坑法國第375章 爆炸(四)第741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64章 南海狂瀾(六)第605章 拖人下水第391章 見證第182章 西南最後的槍聲第689章 暗鬥重起第370章 中國重要嗎?第718章 萌動(三)第580章 戴雨農出馬第1041章 攻克漢城(中)第915章 劍指日本第629章 十年計劃(上)第494章 國家的角逐(四)第20章 申樹楷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547章 第三次了第491章 國家的角逐(一)第58章 整編第730章 希特勒的戰略第986章 丘吉爾的勝利第147章 管不起第888章 激戰暹粒第918章 突襲(三)第736章 戰略誤判(五)第432章 戰西線!(完)第808章 大戰起(完)第455章 移民土地法第506章 對決!這是宿命!(上)第661章 着急的海軍第368章 從琉球開始第748章 帕米爾高原上空的雷鳴!(七)第723章 數字與遠道來客第909章 老哈坎的建議第664章 旅途上的驚喜第47章 崛起的一天(二)第32章 敲開德國大門的磚頭第767章 日本動員了!第951章 首戰次大陸(四)第296章 太慢了!第958章 不對蘇聯宣戰?第232 一億公債計劃第16章 秉文的暗示第445章 日本坐不住了第542章 貝祖貽的瘋狂計劃第671章 沙特建國(三)第123章 上海灘的野心第1051章 末日輝煌第803章 超級“炸彈”第987章 決戰吧!海軍(一)第432章 戰西線!(完)第594章 南洋大暴動(一)第662章 下個套第92章 南北兩面第218章 鬆坡歸來第82章 新鮮血液第365章 漸濃的硝煙味第367章 前兆第804章 一座油田?!第576章 不同的朋友第25章 軍人,當爭!第710章 凝固的底片第809章 中亞大會戰(1)第953章 首戰次大陸(六)第659章 連捅三刀(三)第805章 越來越大的漩渦第158章 漢冶萍爭奪戰第231章 化工和挖錢第799章 戰波斯(完)第328章 男兒向天笑(六)第227章 單刀直入第607章 下水的越來越多第479章 賣五艘給我,現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