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

新四軍軍魂

在八年抗戰中,新四軍將士前仆後繼,浴血奮戰,積極同敵人的“掃蕩”、“清鄉”、“僞化”、“蠶食”、“摩擦”做鬥爭,打擊了日僞的囂張氣焰,粉碎了頑固派的投降逆流,開創了華中敵後抗戰的新局面,走出了成百上千的元勳將星、治國大才,最終贏來了抗戰勝利的曙光。

然而戰爭是殘酷的,新四軍中的很多將領也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長眠於地下的革命先烈,難以數計。他們中間,有些人留下了姓名,功勳彪炳史冊,但更多的則是無名英雄。

歷史不會忘記他們。新四軍的忠烈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必將與日月同輝,流芳百世,光耀千古!

在烈火和熱血中永生——葉挺

生於農民家庭的葉挺,自幼家境貧寒,卻懂得“人窮志不窮”的道理。上小學時,他受啓蒙老師進步思想的影響,閱讀了鄒容的《革命軍》和《民報》等進步書刊,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面對封建社會中的階級壓迫,葉挺立志要起來反抗,救國救民。

1916年,葉挺以優異的成績從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畢業,接着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工兵科學習。學生中,有人家境尚好,生性頑劣,總是譏笑葉挺出身貧寒,衣襪破舊。但是葉挺卻絲毫不受影響,常常與那些求知若渴,積極上進的同學一起討論問題,相互勉勵。學習期間,葉挺除了努力學習軍事課程外,還積極閱讀提高思想認識。當時,新創刊的《新青年》給了葉挺很大觸動。它所提到的科學、民主等新思想爲葉挺開闢了思路,拓寬了眼界。爲此,葉挺還專門寫信給《新青年》,表達了自己探求革命真理和救民強國的遠大志向。此後,葉挺在漳州參加粵軍,任第一支隊處參謀,因表現突出,得到了參謀長的賞識,後被引薦給孫中山,加入國民黨。

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並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軍閥”的口號。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舉行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建立國共合作爲基礎的反帝民族統一戰線的決議。葉挺時刻關注着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特別是留意活躍在政壇的共產黨所發表的革命主張。對於共產黨發動農民運動,喚起民衆起身反帝反封建,葉挺表示很支持。同時,共產黨的組織發起的很多革命活動也提醒了葉挺。他意識到,自己應該到國外看一看,去學習,去提高自己對於革命的認識。於是,在國民黨改組之際,葉挺提出去蘇聯瞭解那裡的革命情形。當時,以國民黨員的資格去蘇聯學習,葉挺是第一人。

1924年秋,葉挺進入位於莫斯科的東方大學學習。在那裡,他與聶榮臻、王若飛、任弼時、蕭勁光等人成爲同窗,共同對《十月革命史》、《世界革命史》、《工人運動史》等進行了學習。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葉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革命對當時中國的重要性。1925年初,蘇聯紅軍學校開設了中國班。葉挺被選入中國班,進行了軍事運動方面的特殊培養。他的同學還有聶榮臻、顏昌頤等人。

通過在蘇聯的學習,葉挺的革命人生觀得以確定,曾多次提出希望加入共產黨。他說,我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爲我相信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戰鬥精神和它在羣衆中的政治工作方法,才能成功地創造一個人民的革命運動,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1924年12月,葉挺心願得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革命浪潮,廣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此時,北方軍閥蠢蠢欲動,準備集結各方,恢復勢力。爲了徹底推翻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剝削統治,早日實現全國統一和民族解放,廣東國民政府應人民之期盼,斷然決定出師北伐。爲此,中國共產黨再三強調:“本黨現時最主要的職任,實在是在各方面準備廣州國民革命勢力的向北發展。在北伐的過程上,以建築工農革命聯合的基礎,而達到國民革命的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

艱鉅的北伐任務,最終落在了葉挺和他所創建的獨立團肩上。早在1925年,葉挺奉命籌建“國民革命第四軍獨立團”。獨立團共約兩千餘人,包括鐵甲車隊、黃埔軍校部分人員以及自廣東、廣西、湖南等地調集的部分士兵。葉挺任團長(兼任第四軍參謀處長)。北伐在即,葉挺鼓勵戰士們:“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又是北伐先鋒。我們不但代表革命軍,而且代表中國共產黨。這是我們北伐中的第一次打仗,我們一定要勝利。”

1926年5月1日,葉挺率領獨立團兵分兩路,從肇慶、新會同時出發。出發後,獨立團在團長葉挺和參謀長周士第的帶領下,經廣州北上,翻山越嶺,於5月底到達湖南永興。此後,葉挺與唐生智部三十九團團長見面,詳細瞭解了敵方的情況,並進行了周密的對敵作戰計劃。6月5日,葉挺帶領獨立團以戰勝自身六倍敵人,攻佔攸縣的勝果,宣佈取得了北伐戰爭的首度勝利。從此,葉挺和他所創立的獨立團在國民革命軍中有了響噹噹的名號。

首戰告捷,葉挺沒有因此而驕傲,而是計劃增強獨立團的戰鬥力。在瀏陽駐防時,葉挺組建了一支特別大隊和一個補充營,加強了獨立團的後備力量,爲之後的戰鬥增添了保障。

8月19日,平江戰役打響。獨立團與三十六團協同作戰。上午時分,葉挺率領獨立團移動至江平城北側,從敵人的後方發動進攻,一舉攻入平江城。此後,西、南兩側進攻部隊借勢發動猛攻。佔領平江城後,天嶽山、魯肅山附近的敵人仍困獸猶鬥。葉挺果斷下令,各營迅速南渡泊羅江,趁敵不備,徹底殲滅了全部敵人。平江戰役大獲全勝,蘇聯軍事顧問對葉挺及其帶領的獨立團做出了高度評價:“該城和敵人全部防線的命運,是由葉挺獨立團解決的。”

平江戰役之後,葉挺率領獨立團繼續北伐之路,並在汀泗橋和賀勝橋分別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汀泗橋戰役中,葉挺審時度勢,按照戰事發展及時調整了戰略,輕鬆取得勝利。事後,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對葉挺的軍事指揮大加讚揚,稱其“具有軍事天才,能見機進取。”賀勝橋戰役中,敵人投入了大量兵力和重型武器,聲稱讓北伐軍無路可走。戰前,葉挺仔細地分析了戰鬥形勢,他對戰士們說:“我們有廣大人民羣衆支援,攻破賀勝橋是有把握的。但賀勝橋戰鬥與過去幾次戰鬥不同,這次吳佩孚親自指揮,有一部分生力軍,敵人炮火較強,防禦縱深很長,所以我們必須更加勇敢作戰,不怕犧牲,完成光榮的戰鬥任務。”戰鬥打響以後,葉挺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們幾次衝鋒,最終擊潰了敵人的優勢兵力,爲進軍武漢開闢了道路。

北伐的最後一戰是攻克武昌,同時也是一次艱難的作戰。由於武器裝備不足,獨立團先後幾次進攻都沒成功,且傷亡慘重。在這種情況下,葉挺果斷改變攻城計劃,殲滅了守城之敵,而後又強攻蛇山,佔據了武昌城的制高點,徹底控制了武昌城內的敵軍,取得了武昌戰役的勝利。

北伐戰爭的勝利,葉挺功不可沒,他所率領的獨立團也獲得了“鐵軍”的美譽。北伐戰爭中,葉挺的果敢指揮,軍事才能得到了全面的展現;也正是從北伐戰爭開始,葉挺邁上了人生更加輝煌的臺階。正如陳毅所稱:脫穎自北伐,初勝湘江曲,秋風掃落葉,鐵軍聲威立。

在北伐戰爭中屢建功勳的葉挺,之後的人生經歷了幾多沉浮。北伐戰爭以後,他歷經沙場、十年漂泊,擔任了“新四軍”的軍長,卻在皖南事變中遭扣押,後被囚禁長達5年之久。

葉挺出獄後,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

毛澤東同志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我已於昨晚出獄,決心實行我多年的願望,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你們的領導之下,爲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我的一切。我請求中央審查我的歷史是否合格,並請答覆。

黨中央予以的答覆是:你爲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二十餘年的鬥爭,經歷了種種嚴重的考驗,全中國都已熟知你對民族與人民的無限忠誠。茲決定接收你加入中國共產黨爲黨員,並向你致熱烈的慰問與歡迎之忱。

經過毛澤東、周恩來等人與蔣介石的多次交涉,葉挺於1946年3月4日終獲釋放。當天,國民黨反動派有意爲葉挺準備了一套嶄新的軍官呢料制服,葉挺則堅定地表示一定要穿着新四軍的軍裝走出去。

出獄後,葉挺受到了由董必武、王若飛、鄧穎超等組成的代表團的熱烈歡迎。見到久違的同志們,葉挺激動不已,同時他也沒有忘記獄中的新四軍戰友,強烈要求繼續釋放在押人員。出獄後的第二天,葉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被關押的五年零兩個月中,葉挺早已下定決心,一定要繼續犧牲了的同志們的精神,重新加入共產黨,貢獻他全部的力量,爲全中國人民服務。

重回黨的懷抱後,葉挺誠懇地表示:“馬列主義給了我理想和信念,黨組織不斷給我教育和幫助,使我認識到一個真理:只有馬列主義才能救中國。黨走的路,就是我走的路。我個人是渺小的,除了爲人民,爲最廣大的勞動人民,還能有什麼?我迫切想到延安去,到人民中間去,貢獻自己的一切!”此後,葉挺積極投入到民族解放的事業中。在重慶,他堅決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與各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組織聲討國民黨反動派挑起內戰的罪惡行徑。

4月8日,葉挺乘機從重慶前往延安參加黨的整軍復原會議,途徑山西省興縣黑茶山時,不幸遇難。同行的還有葉挺的夫人李秀文、女兒葉揚眉和黨中央高級幹部王若飛、博古、鄧發等。事後,《新華日報》發表社論《中國人民無可補償的損失》:葉挺是“北伐時期的虎將,抗戰時期的岳飛。他的畢生奮鬥,是足以使每個中國人爲之感動,每個中國軍人爲之感動,足以使反動派羞愧無地。”4月18日,三萬人在延安舉行了悼念大會。周恩來在悼文中說:“希夷!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爲新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十年流亡,五年牢監,歲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一出獄,你就要求重新入黨。見面你就提到皖南死難同志,檢討皖南事變,要我繼續交涉放人。我記住,我永遠記住。……”

葉挺,在其50載的戎馬生涯中,爲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奮鬥。葉挺,人民眼中的“革命彗星”就此隕落,但是人民卻不會忘卻他在北伐戰爭、抗戰和民族解放事業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將星隕落——項英

1941年1月6日,國民黨第三戰區奉蔣介石之命,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悍然襲擊遵令北移的新四軍部隊,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9000餘抗日將士浴血奮戰,幾次組織突圍,終因寡不敵衆,屢遭挫折。至13日,新四軍各陣地均被突破,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決定分散突圍。

在部隊掩護下,項英及副參謀長周子昆帶着警衛人員李德和、夏冬青、黃誠等衝出第一道包圍,來到大康王一帶荊棘叢中隱蔽待機。

14日傍晚,項英一行突然遇上突圍出來的軍部副官劉厚總,便讓他跟着自己一起走。18日晚,項英帶着大家離開大康王,來到羅絲坑。這裡只有兩三戶人家,他們弄來一些油菜、細糠充飢。第二天,在一個棚子裡找到了作戰科長李志高、偵察科長謝忠良等幾個同志。彼此見面,百感交集。

項英拉着謝忠良的手,難過地說:“新四軍這次失敗,我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把你們搞成這個樣子。”周子昆也插話:“我也有責任。”項英又說:“將來到延安後,我會向中央檢查自己的錯誤。不管指責我是什麼主義,我都接受。”

會合後的第三天,項英決定成立臨時黨支部。他指定李志高爲書記,謝忠良爲副書記,並說:“在隱蔽過程中,一切行動要以支部爲核心。”不久,他們與突圍出來的五團二營營部取得了聯繫,合起來有40多人。當時敵人搜山很緊,項英他們找不到糧食,只摘到一二百斤紅棗,每天就靠一把紅棗充飢。

2月下旬,項英和一部分人員從濂坑石牛塢村的地下黨處瞭解到,村後的赤坑山上有個蜜蜂洞,地勢險要,十分隱蔽,進洞時要攀住凸起的石頭或樹枝才能上去。洞很小,也不平,進去時頭部不能擡起來,只能容納四五個人。

項英決定在這裡隱蔽一段時間。他和周子昆、劉厚總、黃誠住在洞裡。其餘十多人住在山下一個大岩石下,與蜜蜂洞相距三四百米。當時項英跟大家開玩笑說:“下面是第一線,如果發現情況可以抵抗,掩護我。我們住在上面,我如果走不動,劉厚總他力氣大,槍法準,又打過遊擊,有經驗,可以揹我上山。”在蜜蜂洞的20多天,項英一直在籌劃突圍渡江,準備工作進展較順利。

3月13日夜,項英、周子昆的心情似乎比往日輕鬆一些,他們邊下棋邊談心:“找到地方組織,去江北就快了。”

“只要不死,總會突圍出去的。”

“這次我們吃了很大的虧,總有一天要把這個賬算回來……”

夜很深了,警衛員黃誠對他們說:“首長睡覺吧,天很晚了。”周子昆說:“小黃,你先睡吧,我們等一下就睡。”不一會兒,大家都睡下了。從裡到外的順序是黃誠、周子昆、項英、劉厚總。

這天晚上,劉厚總失眠了。黑暗中,他摸索着,他沒有抓到夢幻中救生的繩索,卻觸摸到身旁一件硬物——那枝在微亮中閃着寒光的嶄新的駁殼槍。項英對劉厚總很信任,幾天前看到他的那枝槍太落後了,便專門囑咐人給換了一支嶄新的駁殼槍。

他緩緩地舉起了駁殼槍,對準了熟睡中的首長和戰友。幾聲沉悶的槍聲過後,項英、周子昆、黃誠倒臥在血泊中……

劉厚總行兇後,仍按頭一天的安排於黎明前下山邀警衛排長李德和去執行任務。他們在石牛窩地下黨員姜嶽凡家裡遇到執行挑糧任務在此休息的鄭德勝等人。劉掏出一包“小刀”牌香菸給大家抽。鄭說:“這香菸是首長吸的,你從哪裡搞來的?”劉說:“管他哪裡搞來的,你抽就是!”這時李德和問:“你們剛纔聽到槍聲沒有?”大家說沒有。劉厚總說:“天快亮了,我們走吧。”說完拉着李德和就走。他倆走到一個岔口,聽到狗叫,劉厚總說:“前面有個戴軍帽的人,可能是敵人,你等一等,我先下去看看。”說完他丟下李德和,就慌慌張張跑起來。李見他不回來,就在後面喊他等一等。他不理,反而跑得更快了。李德和追不上,聯想到出發前聽到的槍聲,估計山洞裡首長的安全可能出了問題,便折回來要鄭德勝他們趕快下山。

李德和等幾個跑到赤坑山,喊醒正在睡覺的謝忠良。大家一起跑到蜜蜂洞,只見項英、周子昆、黃誠倒在血泊中。項英躺在洞口,頭朝南,頭部中了兩槍;周子昆頭朝北,胸部中了一槍。黃誠中了三槍,一槍在右臂穿透,一槍在脖子上,還有一槍從左臂擦過。當時黃誠昏了過去,劉厚總以爲他死了,大家見到他時,他已醒過來,趴在洞口,一邊哭,一邊說劉厚總叛變了。大家檢查洞裡東西時,發現項英、黃誠的手槍沒有了。項英的手槍還是斯大林送給他的。項英、周子昆所帶的經費以及項英用的金掛錶、派克自來水筆等都被劉厚總拿走。

謝忠良和大家商量,覺得這裡呆不下去了,劉厚總要是投敵,一定會把敵人引來。他對大家說:“我們先把項英同志和周子昆同志的遺體埋葬好,做上記號,等革命勝利後,我們再取回去。項英穿布鞋,容易腐爛,周子昆穿皮鞋,三五年不會爛,等革命勝利後,我們就可以找到了。”

這樣,他們就在離蜜蜂洞一百多米的一個地方挖了兩個坑,項英埋在稍高一點的坑裡,周子昆埋在下面一個坑裡。謝忠良向大家交代說:“大家記住這個地方,將來我們這幾個人,總有個在的。”

黃昏,他們便轉移了。不久,這批人員渡江到了無爲,與新四軍第七師會合。

解放後,根據劉伯承的指示,項英、周子昆的遺骨被移至南京雨花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在那裡爲項英、周子昆以及在突圍中犧牲的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造了三座墓,項英的墓置於中間,人們稱作“三烈士墓”。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劉厚總槍殺項英等人後,投奔國民黨。國民黨並不信任他,將他押送重慶關入軍統局的渣滓洞看守所,一關就是幾年。新中國成立後,他隱姓埋名,潛伏在江西新餘縣的一家鹽鋪當管賬先生。1952年7月28日,他行跡敗露,在新餘縣被捕。同年8月,劉厚總被執行處決,告慰了烈士的在天之靈。

抗戰中犧牲的新四軍最高將領——彭雪楓

在河南鎮平“彭雪楓紀念館”,有一把自遙遠國度漂洋過海而來的異國風情的寶劍。那是英國女皇在1994年諾曼底登陸50週年之際,贈給彭雪楓陵園的“威爾克聖寶劍”。這把寶劍是對彭雪楓將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爲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貢獻的肯定和紀念。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中戰將如雲,可謂羣星璀璨。彭雪楓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顆。他身材高大,長相俊逸,而且文武兼備,智勇雙全,是上馬可殺敵、下馬筆如椽的不可多得的軍中儒將,其形象幾近完美。彭雪楓將軍縱橫馳騁的一生,真可謂“蕭蕭劍氣漫漫路,熠熠將星夜夜輝”!

彭雪楓,

河南鎮平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他智勇雙全,率軍南征北戰,所指揮的部隊屢爲前鋒,戰功卓著,參加過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組織過土成嶺戰役,兩次率軍攻佔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通過大草原。成爲紅軍時代聞名全軍的青年將領。

抗日戰爭中,彭雪楓初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八路軍參謀處少將處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後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他爲民赴湯,經略長淮,率373名壯士出征,帶出3萬正規軍,12萬地方抗日武裝,創建了豫皖蘇和淮北抗日根據地。

“逐鹿中原飛駿馬,雞鳴拂曉響黃鐘,文工歌舞壯軍旅,皓月晨光照雪楓。”這首詩裡面描寫的是彭雪楓抗戰中的三件寶:拂曉報、拂曉劇團和騎兵團。

《拂曉報》是在彭雪楓的倡議下,於1938年在豫南確山縣竹溝鎮創刊,是新四軍遊擊支隊的機關報。《拂曉報》創刊後,爲了加強對報紙的領導,成立了黨報委員會,彭雪楓親任主任。從此,《拂曉報》在彭雪楓的培育和領導下,以戰鬥的姿態展現在全體指戰員面前。彭雪楓非常重視《拂曉報》,他認爲一支筆勝過2000支毛瑟槍。《拂曉報》作爲黨的一支鐵軍,其威力賽過千軍萬馬。彭雪楓自譽是《拂曉報》的“名譽社長”。他無論是在艱苦的行軍路上,或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都親自爲《拂曉報》撰寫社論、評論文章。

《拂曉報》不僅在豫皖蘇受到歡迎,還遠郵延安、華北、重慶、西安等地,引起社會的關注,曾受到中共中央毛澤東、劉少奇、張聞天、陳雲等領導同志的讚揚和題詞鼓勵。《拂曉報》甚至還漂洋過海流傳到紐約、莫斯科及東南亞等國,並作爲敵後抗戰的優秀報紙,在法國舉行的“萬國新聞報紙博覽會”上展出。《拂曉報》所創造出的奇蹟,是集體心血的結晶,也是彭雪楓心血的結晶。

拂曉劇團作爲《拂曉報》的“孿生姊妹”是由彭雪楓精心培育起來的。拂曉劇團組建於1938年10月。隨着遊擊支隊的深入敵後,它以舞臺爲戰場,戰鬥在豫皖蘇邊區,成爲活躍在華中抗日戰場上的一支文藝輕騎兵。人們熱情稱讚拂曉劇團是華中戰地藝苑裡的一枝奇葩,是彭雪楓摯愛的又一“寶”。

彭雪楓曾說過:“文化鬥爭並不比軍事鬥爭或政治的鬥爭次要。相反的,文化運動總在革命鬥爭中起着先導作用。革命運動首先反映出來的是文化運動,文化運動先做了革命實踐的思想上的準備,而後又直接指導着革命實踐。除開那些單純軍事觀點的人,我們共產黨是沒有不重視文化工作的。”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對拂曉劇團的高度重視,也正是以這種深刻的認識爲基礎的。

騎兵團是彭雪楓的第三“寶”。遵照華中局和軍部的指示,新四軍四師於1941年7月底在淮寶縣仁和集召開了四師軍政委員會擴大會議。會議在研究整編部隊問題時,彭雪楓提出了組建騎兵團的建議。這是他久經思考、深思熟慮的想法。

在津浦路西,新四軍四師之所以失利受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有效地對付敵軍騎兵。論作戰勇敢,敵軍騎兵不如我;講行軍速度,我不如敵軍騎兵,所以多次戰鬥四師常常陷入被動局面。現在到了津浦路東,組建騎兵部隊,就是接受過去的教訓,在平原地帶,面對配有快速騎兵部隊的敵人採取的針對性措施。彭雪楓建立四師騎兵團的建議,得到了鄧子恢等與會同志的一致贊同。沒過幾天,1941年8月1日,四師騎兵團成立大會便在淮寶縣岔河鎮勝利召開。張震參謀長到會宣佈了騎兵團的正式成立,並任命黎同新爲首任團長兼政委。

1942年初夏,淮北平原一片金黃,老百姓盼望着有個大豐收。一天,騎兵團領導聽到消息,說是屏山、黑塔據點裡的300多日僞軍在水牛劉家搶糧,便果斷地命令三大隊迂迴過去切斷敵人的退路,一大隊向日僞直撲過去,搶佔村子,將日僞軍逼進開闊地,展開猛攻。三大隊的戰士們催馬飛馳,舞刀猛劈,很快衝亂了日僞軍的隊形,然後盡情地砍殺起來。不到半小時,300多日僞軍便倒在開闊地裡,剩下的只好乖乖地舉手投降。糧食又回到了羣衆手中。

騎兵團整訓後首戰告捷,此時正在師部開政工會議的彭雪楓聽了極爲高興,參加政工會的同志也紛紛表示祝賀。彭雪楓趁此機會號召各單位支持騎兵團的工作,並首先將自己心愛的坐騎——青白馬送給了騎兵團。

自此以後,彭雪楓每隔十天半月,不是把騎兵團調到師部去會操,就是自己一清早就騎着馬到騎兵團的操場來。他對騎兵團的培育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騎兵團指戰員也沒有辜負彭雪楓對他們的期望,在淮北戰場上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打出了騎兵團的威風。正如淮北羣衆說的:“騎兵團跑起來像條龍,遇到日寇只要尾巴一卷,日本鬼子就喪命了!”

1942年至1943年,彭雪楓與鄧子恢、張震、吳芝圃等人領導新四軍4師在洪澤湖地區堅持敵後抗日戰爭,縱橫馳騁,浴血奮戰,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掃蕩”鬥爭的勝利。1944年,日軍發動中原戰役,大舉向河南腹地進攻,攻陷了鄭州、洛陽、許昌、郾城等38座城池,中共中央決定向河南敵後進軍,收復失地,彭雪楓奉命西征。1938年至1944年,彭雪楓麾下的新四軍第四師進行了大小戰鬥3760次,累計殲敵4萬8千餘人,取得了敵我傷亡比例5∶1的輝煌勝利。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東八里莊圍殲國民黨頑固派李光明的戰鬥中,彭雪楓親自指揮戰鬥。正當戰鬥勝利結束時,他不幸被流彈擊中,英勇殉國,時年37歲。他是抗戰中犧牲的新四軍最高將領。

噩耗傳來,舉國悲痛。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區黨委在洪澤湖邊大王莊,分別爲彭雪楓將軍隆重舉行追悼大會。中共中央的輓聯是:

爲民族爲羣衆二十年奮鬥出生入死功垂祖國,

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

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的共同輓聯是:

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

千萬裡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爲國犧牲,滿腔悲憤,爲中華民族悼英雄。

1989年11月,彭雪楓被中央軍委確認爲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9月,彭雪楓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戎馬三十載——羅炳輝

在新中國誕生的道路上,伴隨着戰火與硝煙成長起一大批天才橫溢的鐵血指戰員。他們將星熠熠,或縱橫疆場無往而不勝,或血濺玄黃馬革裹屍。電影《從奴隸到將軍》,講述了一位特殊的軍事家——羅炳輝。

羅炳輝的家鄉位於偏僻而遙遠的雲南彝良縣。年幼的羅炳輝習慣了跟在父親的身後,在田間辛勤耕作。即使是這樣的勤勉,日子仍然是越過越艱難。田地裡收穫來的糧食大部分都要上繳給地主,留下來的少部分糧食,全家人要節衣縮食才能捱過一年又一年。

羅炳輝每次看見一年辛苦換來的糧食白白被地主拿走的時候,心裡都會異常憤恨,憑什麼他們就能風不吹、雨不淋地呆在家裡不勞動,而我們卻要給他們送糧食?

後來家鄉發生的一件事,對羅炳輝的影響極其深遠,也是他棄農從軍的直接誘因。當時家鄉有一黃姓婦人,獨自帶着兩個兒子艱難度日,平日裡備受惡霸的欺凌。然而,黃家的兩個兒子在出外參軍幾年後衣錦還鄉,將當年尋隙滋事的惡霸流氓們通通暴打了一番。

這件事對羅炳輝的觸動很大,他開始萌生了參軍的念頭。就這樣,剛剛12歲的羅炳輝偷偷跑出了家門,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了把土造的雙筒手槍,徒步向省城的招兵處走去。

然而,羅炳輝的參軍夢被心疼他的家人打碎了。看着父母熱淚橫流,懂事的羅炳輝只得答應他們,不去報名,留在他們身邊。話雖如此,在羅炳輝的心靈深處,依然保存着參軍的想法,他暗暗下決心,依靠自己來改變這世代不變的命運。

1915年初冬,16歲的羅炳輝已經是一名父親了。成家立業也無法抑制住那顆跳動不息的心,羅炳輝再次離開了父母妻兒,開始了漫長的路程。

羅炳輝千里跋涉,以其驚人的毅力,步行了500多公里,來到了雲南省的中心——昆明。在這裡,他報名參加了蔡鍔將軍組織的護國討袁滇軍,終於踏上了他縱橫沙場的征戰之路。

軍中無歲月,轉眼間羅炳輝在軍中摸爬滾打了十幾個年頭,他已因功升至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長,手裡掌握着600多號人和400多條槍。但是,實現了少年從軍初衷的羅炳輝卻越來越感到困惑,他不知道手中的槍到底應該指向誰。

羅炳輝害怕自己會淪落成記憶裡的地主惡霸,他害怕辛苦訓練成的精兵會成爲屠殺百姓的劊子手。從小性格倔強的羅炳輝不甘心就此沉淪,他開始睜開眼睛,觀察起軍隊之外的世界,尋求新的改變。

這時,一封信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羅炳輝一生的軌跡。發信人是共產黨員趙醒吾,他是雲南賓川人,曾經和羅炳輝一起在北伐軍中共過事。後來趙醒吾加入了共產黨,爲了發展壯大黨的武裝力量,決定冒險爭取羅炳輝。

羅炳輝接到信很興奮,他一直視趙醒吾爲良師益友,正好可以向他訴說一下苦悶,排遣愁緒。就這樣,隨着兩人頻繁的書信往來,羅炳輝逐漸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清晰地認識。貧苦農民出身的他,心裡的天平漸漸傾向了那些曾經清剿的對象——中國共產黨。

1929年7月,羅炳輝在經歷了很多坎坷曲折之後,終於踏上了一條尋求真理,走向光明的道路。32歲的他完成了由三民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成爲了一名共產黨員。同年,羅炳輝響應黨的號召,帶領吉安靖衛大隊舉行了武裝起義,全員轉移到贛西革命根據地,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五團。

羅炳輝領導的吉安起義,及時而深刻的鼓舞了處於革命低潮中的人們,給了國民黨反動陣營一記響亮的耳光,壯大了贛西和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力量。從此,羅炳輝南征北戰,開始了他戎馬一生的軍事生涯。

1931年7月,隨着中央蘇區的愈加壯大,和第一、二次“圍剿”的相繼失敗,惱羞成怒的蔣介石帶着德、日、英等國的軍事顧問急匆匆趕往南昌壓陣。蔣介石親任“圍剿”總司令,調集23個師及3個旅,共約30萬大軍,以密集的大包圍姿態向蘇區逼近,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大規模“圍剿”。

針對此次“圍剿”,紅軍總部迅速召開了戰前會議,已經是紅12軍軍長的羅炳輝及政委譚震林,參加了這次決定革命根據地生死存亡的會議。經過仔細的分析探討,毛澤東及朱德決定採取“虛張聲勢,誘敵深入”的方法,伺機打破敵人的“圍剿”。

羅炳輝的紅12軍當仁不讓的接受了這項計劃中最艱鉅的部分,冒充紅軍主力引開敵軍大部,爲紅軍主力休養生息創造時機。毛澤東信任的看着羅炳輝,詼諧的打趣着說,炳輝啊,你這個遊擊專家可是名不虛傳啊。第一次“反圍剿”活捉了張輝瓚,第二次又掩護主力把敵人牽得團團轉。這次,又要派你牽着蔣介石在山裡散心啦。毛澤東幽默的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由得衝散了大戰前的緊張氣氛。

當夜,在火把搖曳的光影下,羅炳輝率領着不足3000人的紅12軍與主力部隊背道而行,轉身走向了茫茫地黑暗之中。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將獨自面對着國民黨的30萬大軍。作爲這場戰役的指揮員,羅炳輝心中燃燒着一團烈火,那是自信與魄力交織、勇敢和智慧並在的鋒芒外露。他看着火把照映下的一張張年輕的臉龐,那上面的恐懼和信任同樣能刺傷他的眼睛。爲了他們,這一仗必須要贏,羅炳輝攥緊了拳頭。

羅炳輝率領12軍趁夜穿過了國民黨部隊的間隙,一路向東北的山區走去。爲了僞裝成紅軍主力,吸引國民黨軍隊的追趕,羅炳輝和譚震林絞盡了腦汁。他們命令行軍中的部隊拉開距離,把所有能展開的布條都當成旗幟一樣揮舞開,聲勢造的越大越好。

果然,國民黨軍隊很快發現了這支“浩浩蕩蕩”的軍隊,馬上掉頭跟了上來。羅炳輝和戰士們一樣感到欣喜,畢竟計劃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爲了不讓敵人跟“掉了隊”,12軍的戰士們走走停停,若即若離的和敵人保持着一定的距離。

當早晨清涼的陽光再一次投影在大地上的時候,山野間仍然籠罩在一片薄霧之中。“嗡…嗡…”,無頭蒼蠅一般跟了一夜的敵人終於派出了偵察飛機。羅炳輝知道這是一個麻痹敵人的好機會,他揮手向前進中的部隊打出了手勢。早有準備的戰士們立刻將行軍隊伍拉開了距離,一個營的隊列足足拉成了一個團的架勢。戰士們有紅旗的展開紅旗,還有的將花色包袱也展開來高舉在頭頂搖晃着。未脫稚氣的年輕戰士們調皮的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喊聲震天,行進的隊伍激起大片煙塵。空中的偵察機看着下面人喊馬嘶的“龐大隊伍”,亂轉一會後滿意地回去覆命了。

謹小慎微同樣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官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雖然敵人已經上當,羅炳輝依然要求部隊不要鬆懈,國民黨軍隊中也不乏高明的指揮官,很可能就在下一秒識破蘇區主力已經轉移的真相。在羅炳輝的要求下,紅12軍的將士們集思廣益,又設計了新一輪的“遊戲計劃”:在行軍道路的每一處岔口都標上箭頭,寫上“紅4軍團由此前進”,“紅10軍在此駐紮”,還有紅3軍、紅7軍……每逢一處宿營地,只要是會寫字的,都會拿起粉筆來逢牆就寫,遇樹就畫。在紅12軍走過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到這樣的字樣:“紅6軍的某某同志,請在前方等我,有要事”等等類似的留言,番號可以隨意寫,只要能讓敵人相信他們追的是紅軍主力部隊就行。

在紅12軍將士一心的努力下,國民黨軍隊終於上當了。在他們看來,足有數萬紅軍接連向北挺進,大有直逼南昌之勢。此時,坐鎮南昌指揮“圍剿”的蔣委員長已經慌了手腳,即令各路大軍迅速回援南昌,共同圍殲紅軍“主力”。至此,羅炳輝的紅12軍已經完成了任務,成功掩護紅軍主力部隊到達預定區域開始整訓休養。

然而,一名出色的指揮員不會僅僅滿足於完成任務的層面上,他會敏銳的抓住稍縱即逝的時機,進一步創造戰機。如果非要說這是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厚積薄發的話,那麼更要相信這是能成就軍事家的一種至關重要的天賦,而羅炳輝就恰恰擁有這種天賦。

羅炳輝爲了給主力部隊創造出更有力的殲敵時機,毅然決定放棄紅12軍的隱匿計劃,再一次出現在國民黨大軍面前,將敵人引進深山,拖垮敵人的機動力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緊追而來的國民黨軍隊,他們像一頭笨重的野牛喘着粗氣跟在紅12軍的後面滿山亂轉。在崎嶇的山路上,國民黨的美式先進裝備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反而成了累贅。國軍的老爺兵們哪受過這個罪啊,半個月下來,真的是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士氣低落了不說,就連行軍也變得有氣無力了。

盛夏八月的山區,正是暑氣逼人的時候。羅炳輝和紅12軍的戰士們也同樣的汗流浹背,在深山中穿行,既缺少補給,又要帶着敵人“遊山”,這並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的,不少戰士的手腳被荊棘刺得鮮血淋漓。但是戰士們依然無怨無悔,半個月的急行軍下來,部隊的士氣反而提升了許多,因爲戰士們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幾天的辛苦換來的卻是幾十萬敵人的狼狽不堪,甚至是被殲滅的絕路。

羅炳輝看着這些疲憊的年輕戰士們,心裡由衷的升起一絲感動。就是這些可愛的戰士們勇敢的撐起了蘇區的一片天空,沒有他們的流血流汗,何談革命的成功呢?

當國民黨最終發現半個月來追蹤的不過是紅軍的小部分人馬時,已經無力再“進剿”了,蔣介石只好下令撤退。

但是,經過了休整的紅軍主力此時是兵強馬壯,哪容得敵人說走就走。在毛澤東和朱德的統一部署下,紅軍各部開始了全面反擊。羅炳輝指揮紅12軍調轉槍頭,迎頭就給了身後的敵人一記重擊。半個月的躲躲藏藏早就讓戰士們積攢了一肚子的火氣,他們如下山的猛虎一般,配合紅軍主力奮勇殺敵,取得了三戰三捷的好成績。

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羅炳輝表現出了優秀的指揮藝術,他率領着紅12軍巧妙地調動了敵人,對粉碎蔣介石的第三次大“圍剿”起了重要的作用。一顆年輕的將星正在革命根據地冉冉升起。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負責擔任整個左翼進軍任務的紅9軍團,軍團長正是羅炳輝。

1934年11月底,湘江一線。

蔣介石在這裡佈置了幾十萬重兵,決心將中央紅軍消滅在湘江邊,廣西桂軍李宗仁和白崇禧部5個師牢牢控制着湘江一線。狹路相逢勇者勝,中央紅軍已別無選擇,唯有拼死一戰。

中央紅軍自進入湖南到達湘江地區以後,幾乎天天是白天打仗,夜間行軍。加之湘西山路

崎嶇難行,有時一夜也翻不過一個山頭。在掩護中央紅軍搶渡湘江的戰役中,羅炳輝的紅9軍團擔負着斷後任務,與紅5軍團交替掩護主力紅軍前進。將士們不分晝夜地一邊打仗一邊行軍,整個部隊長時間得不到休息,不僅身體上十分疲勞和被動,就連士氣也下降了許多。

作爲一名優秀的指揮員,羅炳輝深知部隊士氣的重要性。但是,緊張的戰爭節奏讓他根本就沒有辦法顧及到部隊士氣這樣的問題,他每天擔心的是數萬人的生死,他害怕會因爲自己的一時疏忽而導致革命的火種被湮滅在湘江岸邊。

11月28日,桂系白崇禧部向紅軍湘江渡口急進而來,企圖奪佔渡口。形勢非常危急,中央軍委命令羅炳輝率領紅9軍團不惜一切代價阻擊敵人的進攻,保證中央紅軍側翼的安全。羅炳輝藉機親自上陣動員,他鼓舞戰士們說:“同志們,我們一定要把敵人頂住,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保護黨中央安全渡過湘江。”

不久,羅炳輝身先士卒,率領紅9軍團在湘江一線與敵人展開了激戰。在國民黨飛機的瘋狂轟炸和強大火力的雙重壓制下,紅九軍團處境十分艱險。

但是,英勇的紅9軍團戰士們,浴血奮戰,不顧犧牲,同保持着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展開了激烈的拼搏,用刺刀和手榴彈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集團衝鋒,阻止了國民黨軍的瘋狂進攻。

羅炳輝看着已經被鮮血染紅的湘江岸邊,不禁潸然淚下,這一戰又不知有多少懷抱理想的戰士埋骨他鄉。但是,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因爲他們終於勝利的完成了阻擊任務。

不久,中央軍委又命令紅9軍團繞經全州以南的石塘圩再返湘江邊,從淺水區徒步過江與主力會合。羅炳輝力排衆議,將紅9軍團立即分成10餘路縱隊向湘江邊強行軍,國民黨軍在後面追得很緊,流彈不斷從戰士們的頭頂上呼嘯而過。當紅9軍團到達湘江渡口徒涉場時,國民黨追兵已經從後面壓上來了。

情況萬分危急,紅9軍團將士們顧不得嚴寒,紛紛跳進冰冷的江水,舉着槍支和包袱,有驚無險地涉水渡過了湘江,部隊上岸後迅速地擺脫了追敵,與主力會合,順利完成牽制任務。

湘江之戰,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和紅軍大部都安然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的企圖。但是紅軍也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元氣大傷,人數由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羅炳輝的紅9軍團在一路的血戰中也傷亡大半,被迫將原有的兩個師縮編至3個團。

長期緊張艱苦的戰鬥生活,羅炳輝患了很嚴重的高血壓和胃腸病,因爲沒有好的醫療條件,他的病情時好時壞,但他從不將自己的病放在心上。黨中央領導數次要求羅炳輝回到後方修養,他每次都笑着拒絕:“戰鬥就是包治百病的好藥,我只要到戰場上立刻就生龍活虎起來了。”

1946年4月,中央軍委任命羅炳輝爲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不久,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羅炳輝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出現在第一線指揮作戰。連續的征戰,讓他的病情日益嚴重,曾經因疲勞過度而幾次暈倒。

這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指揮軍隊不斷向解放區進攻,僅向華中、山東解放區的進攻即達1000餘次,戰爭局勢陡然緊張,形勢十分危急。

之前已經數次嘔血暈倒的羅炳輝不顧中央軍委的反對,強撐病體趕往山東戰場最緊要之處——棗莊。臨行前,羅炳輝留下了上面的幾句話,他也許已經料到了自己的結局。但是作爲一名軍人來說,還有什麼是比馬革裹屍更好的歸宿呢?

羅炳輝實現了自己的誓言,用自己的生命打了最後一仗。6月9日晚,在羅炳輝的統一指揮下,所屬部隊全力向棗莊敵軍王繼美部盤踞的據點發起攻擊。在解放軍猛烈衝擊下,敵軍很快潰退,王繼美當場被打死。

此一役,共俘虜敵軍3000餘人,輕重武器數不勝數。由於羅炳輝指揮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克棗莊,不知情的蔣介石還客串了一回“運輸大隊長”,空投了若干彈藥,全部落入了羅炳輝手中。

棗莊戰鬥是羅炳輝征戰32年,參與指揮的數不清的戰鬥中的最後一戰。這一仗的勝利,既是他對自己諾言的實現,也是他畢生戎馬的終結點。

棗莊戰役剛剛結束,血壓一直居高不下的羅炳輝又犯了腸胃炎,併發高燒。1946年6月21日,羅炳輝在返回臨沂治療途中,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終年49歲。

就這樣,一生征戰沙場的羅炳輝,最後倒在了即將迎來解放的戰場上,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他鐘愛的共產主義事業。

幾十年的征戰生涯,羅炳輝早已不再是那個出身鄉野的倔強小子,他已經成長爲一名真正的軍事家。在戰鬥中,羅炳輝十分注重戰略戰術的研究和創新,他創造性地總結了一整套遊擊作戰的戰術,諸如“火燒野牛”、“四兩撥千斤”、“狼牙籤與滾雷西瓜戰”、“梅花戰術”等等。隨着作戰經驗的增加,羅炳輝的視野也逐漸開闊起來,在把握好戰爭全局和局部的關係問題上,他真正具有了一名軍事家的戰略性眼光。

羅炳輝,他從一名農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長爲統率千軍萬馬、屢建戰功的傑出軍事家,是共和國早早隕落的將星,是建國後中央軍委認定的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29日,羅炳輝被中央軍委確定爲全國36位無產階級軍事家之一,是雲南籍軍人中唯一被中央軍委授予軍事家稱號的將軍。1997年7月18日,在羅炳輝誕辰100週年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爲羅炳輝題詞“人民功臣羅炳輝將軍”。2011年9月,新中國誕辰60週年之際,羅炳輝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袁國平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風雲激盪,無數仁人志士爲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樹立了一座座巍峨的英雄豐碑。袁國平就是其中一位傑出代表。

袁國平早年就投入救國救民的革命洪流之中。1906年5月26日,他出生於湖南省邵東縣袁家臺村一個貧苦的手藝人家庭。1922年,袁國平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徐特立、田漢等進步教師的影響,他積極參加愛國進步的學生運動,被推舉爲湖南省學聯執行委員。1925年10月,袁國平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參加“青年軍人聯合會”的活動,同國民黨右派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1926年,他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左翼宣傳隊第四隊隊長,第十一軍政治部宣傳科長,親歷了汀泗橋、賀勝橋和攻克武昌城戰役,以及討伐夏鬥寅叛亂的戰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袁國平同志爲紅軍的發展壯大作出突出貢獻。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他積極參與組織將起義軍餘部整編爲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繼續堅持武裝鬥爭。此後,他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同志直接領導下轉戰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8年3月,袁國平擔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委員、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委員、新四軍政治部主任,是新四軍領導成員之一。他協助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高擎我黨我軍抗日救國的旗幟,組織部隊向蘇南、皖中、皖東敵後挺進,開展大江南北游擊戰爭,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團結各階層愛國人士共同抗日。他協助項英負責部隊政治工作,是新四軍政治工作的重要開拓者和領導人。

1941年1月14日,袁國平在皖南事變突圍時身中四彈,衛士連的戰士輪流揹着他繼續突圍。1月15日凌晨,突圍部隊到達江邊章家渡,國民黨軍緊追不捨,袁國平再次要求戰士丟下自己未果,便悄悄地從口袋裡掏出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這意外的情況把大家震驚了,戰士們還清楚地記得,就在幾天前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重兵圍剿,袁國平對部隊作了戰鬥動員:“皖南的新四軍就像池塘裡的龍,無用武之地。出去就活了,龍入大海,威震四方,將使敵人丟魂喪膽。現在國民黨頑固派對我們進行襲擊,給我們造成了困難,我們一定要衝出去,最後勝利一定屬於我們。因爲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鐵的新四軍’。如果我們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後一發留給自己,決不當俘虜!”

袁國平犧牲時年僅35歲,其遺骸於1955年6月19日移葬在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毛澤東曾對袁國平作過高度評價,把他譽爲“我軍著名的宣傳鼓動家”,並於1938年3月18日,致電項英,稱他“政治開展、經驗亦多”。周恩來說,袁國平“犧牲很英勇,是政治工作的專家,對我們軍隊建設貢獻很大”。劉伯承說,他是“我軍有名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紅軍的理論家,既有遠見卓識又能身體力行”。陳毅說,“他是才子,才華橫溢”……

新四軍“總教頭”——周子昆

周子昆(1901~1941年),廣西桂林人。原名周維寬,字仲和。1920年參加桂軍,1925年夏轉入孫中山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同年10月,周子昆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已經擔任營長一職的周子昆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後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湘贛邊地區。1934年年初,周子昆參加湘南起義,4月隨部隊抵達井岡山。在中國工農紅軍中,周子昆曾歷任團長、師長、軍參謀長、第三軍軍長、第五軍團參謀長,參加過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並於1928年10月,隨紅軍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抵達陝北後,周子昆出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第一局局長。1937年,周子昆出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

1938年1月,周子昆任新四軍副參謀長。因參謀長張雲逸在江北指揮部工作,他實際上負責新四軍司令部的全盤工作。同年6月,周子昆主持召開了新四軍第一次參謀工作會議,爲提高參謀業務水平,加強司令部建設,起了很大的作用。7月,周子昆兼任新四軍教導總隊總隊長,親自編寫教材,講授軍事課,組織實戰演習,爲部隊輸送了一批批訓練有素的幹部,加強了大江南北的抗日力量。1939年3月,周子昆又主持了新四軍第二次參謀工作會議,對新四軍成立一年來的參謀工作與今後任務作了總結報告。會議還制定了《參謀工作條例》、《軍事工作條例》,對新四軍的參謀工作建設和軍事建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0年春,日軍萬餘人對皖南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國民黨守軍5個師全線撤逃。周子昆根據新四軍首長指示,部署第一團、第三團、第五團分頭迎擊日軍,相繼取得三裡店、汀潭鎮、涇縣城等戰鬥的勝利,殲滅日寇1000餘人,粉碎了日軍對皖南的大“掃蕩”。

皖南事件爆發後,周子昆協助葉挺指揮部隊浴血奮戰。在突圍前,周子昆動員部隊說:“我們是革命之師,正義之師,寧可戰鬥死,決不跪着生。”突圍後,他與項英一起隱蔽於涇縣茂林山區。3月13日凌晨,在涇縣南部蜜蜂桶山(亦稱赤坑山)蜜蜂洞,周子昆與項英同時被叛徒殺害。他的遺骸於1955年6月19日移葬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

蘇南抗日名將——羅忠毅

1941年的一天,新四軍第六師師長譚震林在蘇北軍部接到蘇南茅山發來的電報。他不相信自己看到的內容是真的,隨即抓着電報,衝進軍部譯電室,臉色十分嚇人。

譚震林把電報“啪”的一聲拍在桌面上,大喊道:“你們是不是把電報譯錯了?再給我譯一遍!”譯電員一見是譚震林,個個嚇地一聲不響。他們早就從老機要員那裡聽說譚震林是個脾氣大的首長,今天他們真正遇上了,個個心裡又委屈又緊張,又將電文翻譯了一遍。電文還是一樣: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十六旅在塘馬與日軍清鄉部隊相遇,激戰一日,旅部、教導大隊和地方機關一千多人突圍。第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和十六旅政委廖海濤在掩護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

譚震林看完電報,愣愣地站在那裡,半晌說不出話來。噩耗被證實,他難過得痛不欲生。

羅忠毅,1907年出生,湖北省襄陽人。他早年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7年加入馮玉祥部當兵。1931年,羅忠毅隨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到江西剿共,並於同年12月參加了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從班長升爲排長、連長、營長,後到瑞金紅軍學校學習,並於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他留在南方,堅持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根據黨的指示,羅忠毅率領部隊走出山林,到江西改編爲新四軍,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參謀長、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參謀長,率部在蘇南抗日。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被任命爲新四軍第六師參謀長兼第十六旅旅長。

自從敵人開展“清鄉”行動以來,羅忠毅和旅政委廖海濤帶領第十六旅旅部機關和教導大隊以及地方政府的上千人,由四十八團四連、六連擔任警戒任務。他們每天都在同敵人轉圈子,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最多的一天晚上移動了三個地方,搞得大家十分疲憊。一個月下來,指戰員們筋疲力盡,人人都瘦得變了樣子。這一天,他們來到了茅山的塘馬,這裡是丘陵山區,比較偏僻。羅忠毅覺得這裡迴旋餘地大,即使和敵人遭遇也能應付敵人,就決定馬上派出警戒,封鎖消息,讓部隊在塘馬做短暫地休整。

三天後,羅忠毅和廖海濤商量,早飯後集合部隊向東轉移,廖海濤同四十八團一起行動。山腳下塘馬河水在靜靜地流着,河灘上、山巒間及附近的村莊都十分安靜,絲毫沒有大戰的徵兆。突然幾聲槍響,打破了塘馬的安靜。警戒部隊的哨兵在村西頭的樹杈上發現西邊山包上有鬼子的隊伍。他數不清有多少人,便對着前邊的鬼子打出三槍,鳴槍報警,有兩個鬼子倒在他的槍下。

政委廖海濤剛走到四十八團,聽見槍聲,馬上帶上四連、六連的200多名戰士,向槍響的地方跑去。廖海濤手提駁殼槍帶戰士們跑到村西的亂墳崗,利用墳墓作掩體,準備阻擊日寇。

這時,日軍的大隊人馬已經佔領了西邊的山岡。羅忠毅、廖海濤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陷入了日寇的包圍之中。隨即,兩人指揮部隊同下山的鬼子交上了火。旅部教導大隊也在村南面與日寇的騎兵連交上了手。羅忠毅先是命令教導大隊要把日本騎兵連徹底消滅,然後冒着激烈的炮火,跑到村西的亂墳崗找到了正在指揮作戰的廖海濤。

廖海濤正抱着機槍,代替犧牲的機槍手衝着陣地前的日軍掃射。見旅長羅忠毅來找他,便把機槍交給四連連長,轉身對羅忠毅說:“老羅,敵人是有準備而來,我估計至少有3000人。我們不能在這裡同敵人硬拼,得想辦法趕快突圍呀。”

廖海濤又對羅忠毅說:“我在這裡掩護,你馬上組織部隊突圍。”羅忠毅瞭解廖海濤的脾氣,他說要留下來掩護部隊突圍,你和他爭也沒有用,如果你和他爭,他是會發火罵人的。

羅忠毅在村口召開緊急會議。和平常一樣,他在緊急關頭鎮定自若,不急不躁。爲了穩定軍心,他在會上說:“同志們要保持穩定,不要慌亂,我和廖政委指揮警戒部隊掩護大家突圍,大家要放心地向東走。”山上的日軍發覺了十六旅的突圍意圖後,用更加猛烈的炮火阻止部隊的突圍行動。主力部隊在警戒部隊的掩護下,相繼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羅忠毅想到主力雖然突圍,但是離敵人太近,部隊仍然沒有脫離危險,掩護部隊阻擊日寇時間越長,他們越安全。因此他沒有跟在部隊後面突圍,而是留下來指揮警戒部隊阻擊日軍。廖海濤見羅忠毅沒有突圍,大聲埋怨他爲什麼不走,這裡有我就行了,你留下來幹什麼?

羅忠毅回答說:“你不走,我也不走,我們在這裡多堅持一分鐘,突圍部隊就多一分安全。”廖海濤提醒他說:“你不僅是十六旅長,還是六師的參謀長,你的責任重大呀。”但現在說什麼也是多餘的話。之後,廖海濤在西面指揮戰鬥,羅忠毅到東邊去指揮阻擊戰鬥。他們兩人一個在東,一個在西,與日寇激烈戰鬥了4個小時,爲突圍部隊的安全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阻擊戰鬥進行到中午時,羅忠毅身邊只剩下六七名戰士,陣地前到處是鬼子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羅忠毅爲此感到自豪。自己的戰士以少制多,硬是沒讓日寇從陣地上跨過。隨着幾聲追擊炮彈炸響,日軍又一次進攻開始了。羅忠毅指揮剩下的幾名戰士,分散開來,繼續阻擊進攻的敵人。

突然,一顆子彈飛來,正好擊中羅忠毅的頭部,警衛員慌忙撲過去,抱住旅長。只見羅忠毅頭部鮮血直流,無論警衛員怎樣大聲呼喚,年僅34歲的旅長再也沒有睜開他的眼睛。

2009年9月14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羅忠毅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本章完)

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
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三章 那些傳奇,那些精彩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五章 經歷與見聞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一章 遊擊兵團的新篇章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第二章 縱橫江南逞英豪第四章 新四軍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