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放榜

狄仁傑是幷州晉陽人,曾是趙人後又成了晉人現在是燕人。

狄仁傑出身寒門,這個寒門可不是指平民啊喂。

寒門可並不是指平民,而是指的是家裡有錢沒門路做官的家族。

說句不太好聽的,這個年代平民出身的泥腿子有幾個有錢讀書的?

世家與寒門的經濟實力其實是相差無幾的,唯一的弱處就是沒人在朝中做官,無法對後來子弟進行照應了。

而燕王的科舉制度,給了寒門一系列的好處,打破了官吏被世家所壟斷的情況。讓大批寒門子弟有機會爲官爲吏。

這一批科舉之中,八成的考生來自於寒門!

寒門子弟自然歸心姬衍,燕國的統治更加穩固了。

街道上人羣驅動,狄仁傑也跟隨着人羣,朝着燕王宮北方的那放榜之處擠動着,想要趕緊去等候放榜。

“放榜了!”

“甲乙丙三榜齊放!”

然後就有許多人馬不停蹄的朝着四面跑去,高聲歡呼着諸如少爺中舉了之類的消息。

還有不少士子神情失落,明顯就是落榜的樣子。

狄仁傑沒有帶着家丁跟隨,勉勉強強的擠到人羣的最前端,朝着前方的露布不斷的墊着腳,看着上面的內容。

露布上懸掛着三張紙:一張金色堂皇,一張銀色華貴,一張古銅魄力。

“金榜榜首,蕭祿!”

望着金色紙張上那個極大的名字,狄仁傑不由嘆了口氣,他知道這個蕭祿是何許人也。

蕭祿,乃燕國當朝右相蕭何的長子,乃燕國新晉權貴子弟裡的領頭羊,是薊城裡的天之驕子。

“他的身份,可比我狄仁傑這個剛剛從晉人變成燕人的新公民要好上許多。”狄仁傑自嘲的笑了笑,他基本上已經斷定金榜前三沒有他了。

“榜眼...謝修儒...”

狄仁傑喃喃自語,此人也是狄仁傑熟悉的人物....可以說,是狄仁傑頗爲羨慕的一個人。

他出身於,陽夏謝家,乃是真真正正的世家望族,權貴世襲。

晉國乃世界霸主之時,謝家家主擔任晉相,三家分晉後,謝家又依次在韓、趙、魏三國擔任過丞相的職位,也就是近年以來纔有些落寞。

但官職最高者也是擔任了韓國的中書令,樂毅破城之後謝家的謝寧擔任陽夏太守,搖身一變越入燕國權貴之中。

狀元代表燕國本土的新興世家,榜眼代表着外國強勢的老舊世家,那麼探花...

狄仁傑突然有些心動了,那麼探花不就代表了寒門子弟麼?

“探花...狄仁傑!”

果不其然,狄仁傑在第三名的位置上發現了自己的名字,登時心臟加速跳動,差點忍不住大聲叫喚出來了。

但自身強大的自制力阻礙了自己的衝動,狄仁傑冷靜起來,朝着客棧方向走去,他已經沒有什麼心思再去看那些銀榜、銅榜的名單了。

金榜就是甲榜、銀榜就是乙榜、銅榜就是丙榜。

由於用了三色紙,所以整個燕國的百姓也習慣的把甲乙丙換成了金銀銅,畢竟這樣好記。

狄仁傑回到自己的房間中,惶恐的鑽研着手中的書籍,心情忐忑不安。

按照他之前的分析,他代表的可是整個燕國的寒門子弟與世家貴胄的抗爭,自然要謹慎的學習,不能讓寒門在燕王面前落入下乘。

這可是關係到王上對於寒門與世家的印象,自己可馬虎不得!

狄仁傑感到壓力山大,他的對手一個是當朝右相的嫡長子,一個是陽夏謝家的少家主...他狄家在晉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地主家族啊!

狄仁傑猶豫着,他根本就不是很瞭解燕王的各種喜好,不知道三日後的殿試會有什麼樣的問題在等着他。

“罷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狄仁傑嘆了口氣,隨手抽出一本魯國孔子著作的儒家經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但如果有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狄仁傑的書架上還放着一本《韓非》.......

......

“臣司馬懿,拜見王上,我王萬年!”

司馬懿顫抖着身子,朝着姬衍拜道。

姬衍望着殿下這個年近三十歲的司馬懿,緩緩開口道:“愛卿免禮,平身。”

“謝我王。”

司馬懿趕緊開口,站起身來不着痕跡的擦了擦手心裡的汗水,等候姬衍差遣。

司馬懿不知道姬衍爲什麼要找他來這裡,但他的內心還是一陣惶恐。

姬衍靜靜地望着司馬懿,覺得有一些好笑。

眼前的這個司馬懿,可不是歷史上那個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而是還沒有黑化的司馬懿,算得上是一名略有心計的謀士。

他沒有如同暮年時的那樣深沉的城府,但他有一樣東西是始終沒有改變的。

那就是野心,睥睨天下的野心。

“查詢此人屬性。”

“叮......正在查詢中,請稍後。”

“叮......查詢完畢,司馬懿——武力值63,統御值96,謀略值98,內政值96,魅力值81,忠誠度等級爲0。”

幾天不見,司馬懿的屬性又有些細微的變化,謀略值提高了一點...但是始終不變的,是那忠誠度等級爲0的數據。

雖然姬衍現在不怎麼相信這個忠誠度系統了,但他可以保證的一點是。

只要忠誠度是零或負數,就都不是什麼忠臣。

“仲達,你與寡人算是同齡人了。”姬衍和顏悅色的對着司馬懿開口說道。

姬衍目前二十六歲,十六歲登基,如今也已經登基十年了。

司馬懿,只比姬衍大三歲,他二十九歲。

換句話來說,姬衍很有可能死在司馬懿前面。

朱棣這個人,姬衍不怕。

他都已經四十多了還一事無成,不足爲患。

其他的青年俊傑如李世民、嬴政等,都已經成了大勢,姬衍只能花費精力來滅掉他們。

而司馬懿不同,至少司馬懿名義上是姬衍的臣子,是燕國的大臣。

君王,可不能隨意殺戮大臣的!

“是。”

司馬懿不明白姬衍的用意,恭恭敬敬地開口道。

“那麼...寡人想要讓仲達替寡人監視河西,不知仲達可願?”

PS:感謝御風乘歌的10000起點幣打賞,不過你的加更可能要慢一點了...

順便,本書曾用名《燕庭帝歌》,現用名《系統之逐鹿春秋》。

麻煩某位讀者動動腦子,別說我自己抄襲自己。

第二百五十二章 遼東驚變(三)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四十章 首殺君王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三百零六章 白袍鬼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薩爾滸之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七章 郭隗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四百四十六章 烏江自刎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一百九十三章 廣開言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鐵衛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四十九章 鬥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項羽戰存孝(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國大劍士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劍指四方皆俯首第一百三十四章 濟南見聞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二十八章 薊城商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舉結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紀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唐俯首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秦特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秦人無所畏懼第四百四十三章 虞子期的絕望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二百零一章 衛青一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甲士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原虓虎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楊志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殺第四百一十七章 項羽戰存孝(上)第十二章 驍勇戰將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三百八十六章 樑侯請纓第二百八十七章 韓王之死第七章 郭隗
第二百五十二章 遼東驚變(三)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一百四十七章 中原大戰(三)第四十章 首殺君王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三百零六章 白袍鬼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薩爾滸之戰(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漢守勒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七章 郭隗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四百四十六章 烏江自刎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三百九十七章 棄守函谷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諸葛亮下來戰書第一百九十三章 廣開言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舉出四海皆驚第四百二十一章 同武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楚王北狩第九十七章 恆山之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鐵衛第六十二章 代公子歡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二百五十章 遼東驚變(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草原格局第四十九章 鬥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項羽戰存孝(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國大劍士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三百三十四章 八方英才聚薊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劍指四方皆俯首第一百三十四章 濟南見聞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四百四十章 截殺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二十八章 薊城商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線決戰(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一百三十章 圍剿梁山(一)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舉結果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王彥章敗退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紀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齊燕會盟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唐俯首第九十五章 恆山之戰(四)第二百九十章 水淹大梁(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秦特使第三百七十七章 秦人無所畏懼第四百四十三章 虞子期的絕望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二百零一章 衛青一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三甲士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線決戰(六)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金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原虓虎第七十八章 趙之猛將第一百零一章 靈壽攻防戰(三)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去自如第一百七十四章 趙廷商議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楊志第三百四十八章 圍殺第四百一十七章 項羽戰存孝(上)第十二章 驍勇戰將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一百八十八章 升官發財第三百八十六章 樑侯請纓第二百八十七章 韓王之死第七章 郭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