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那布包裡面是什麼?”秦三月問。
“是半支銀葉子。”葉撫說。
秦三月心思細膩,想的通葉撫爲什麼這麼做,但是胡蘭就不理解了,她這個從小無憂無慮的傢伙,自然沒有去領會過這些人情世故,即便是最簡單的禮尚往來,她都還差了不少。
щшш⊙ тt kΛn⊙ C〇
不一會兒,婦人從樓上下來,態度和善不少。招待起葉撫三人來,人也熱情許多。宋守義還有些納悶兒,怎麼這變臉變得這麼快,他不是個太精明的人,如果精明的話,先前在樓上也不會爭吵了。
葉撫倒不覺得婦人勢利,反而覺得這樣很好,畢竟是萍水相逢,禮尚往來,相互之間不欠人情是最好的。在這裡投宿一晚,給了投宿費,也算是了結這份善緣,以後也就無因果牽連。經歷了鍾隨花、李四以及陳正卿這些事後,他便更不願意平白地留下太過因果,善緣也好,恩怨也罷,能夠當場了結,他便不會拖到以後。
就像周若生求助、駱風貌求助這些事,他都以交易的形式去了解因果,儘量做到兩不相欠,往遠一點說便是魚木這件事,當初一時喜好賜予她有參王資質的人蔘後,收了她一條絮帶,便是有意地去了結因果,只是那時候還不太瞭解這些事情,沒有做到完全了結,至於之後會有如何的牽連,葉撫其實也不知道,他能看透旁人前世今生,但是看不透自己的。
對於魚木這件事,他想過,若是無緣再見便無事相安,有緣再見到的話,便來一次徹底的了結。
思緒回到這屋子裡,婦人張羅着要去爲葉撫等人備晚飯。葉撫看得透徹,她雖然的確是惦記這份投宿費,但也知道三個人投宿還用不到半支銀葉子,也不好說歸還或者找錢什麼的,自然地要把招待做到最好。
論起做飯,葉撫三人其實都還是蠻難以去說些什麼的,葉撫自己也好,胡蘭二人也罷都還是想吃葉撫做的飯菜。但總歸不能喧賓奪主地去搶了婦人的掌勺之位。
好在,婦人的確是上了心,油鹽醬醋沒有吝嗇,燒出來的菜味道還算不錯,對於幾天沒有吃過熱乎飯菜的葉撫三人而言,也還能吃得習慣。
飯桌上的閒聊裡,葉撫瞭解到一家情況。
實在都是實在的青木村裡的人,宋守義的兒子叫宋書生,取這個名字呢,是宋守義不想兒子再跟自己一樣做一輩子的農活,想讓他念書考取功名,走出這個小山村。對於性格憨實質樸的宋守義有這樣的思想,葉撫還是蠻驚訝的。一提到讀書這件事兒,葉撫習慣性地便瞧了瞧宋書生的文運。
不太濃厚,中規中矩地讀書,一輩子可能也就是個秀才。疊雲國是儒家教義下的國家,雖說提倡讀書考功名,但秀才的確很難有好的待遇。
不過葉撫向來不以資質這樣的東西去限定一個人的成就,若是有意,總有機會去打破這些東西的束縛。就好比氣運差到極點的齊漆七,卻能有辦法去借曲紅綃的氣運,至於秦三月還能遇到葉撫呢。所以說,這些事情都無法準確地寫在紙上來談論的。
後續的交談中,葉撫沒什麼遮掩隱瞞,說了自己的身份,是個教書先生,兩個姑娘是自己的學生,此行出門是遊學。
然而婦人聽此後,卻變了臉,開始坐立不安,臉上時不時露出些慚愧的神情,頗有些掙扎之意。
葉撫看着也沒多說什麼。婦人希望孩子能夠唸書考取功名,自然是尊敬教書的先生的,所以聽到葉撫是教書先生後,覺得自己收了這麼多投宿費,心裡難安。
早早地婦人便丟了碗筷,到一邊兒便做針線活,便等他們吃完收拾,但是她集中不了心神,沒少讓手指吃苦扎針。
胡蘭古靈精怪,注意到宋書生一直偷看自己後,便有意地去逗弄,弄得一片歡聲連連。胡蘭讀的書多,懂得也很多,又因爲她是三味書屋裡最小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做聽話的那個,如今碰到比她還小上五六歲的宋書生,自然要好好地感受一下做姐姐的感覺。
在和宋書生的談天說地裡,胡蘭便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讀書又多,長得又好看的大姐姐,自然是讓宋書生仰慕不已。好在胡蘭記得葉撫之前的叮囑,說話的範圍僅限在讀書這件事兒上。
宋書生聽得很開心,胡蘭說得也很開心,給宋書生說着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說着三味書屋裡的唸書日子如何如何。便在這個時候,胡蘭才能找到當初曲紅綃和她講述修仙界的故事時的感覺,那個時候曲紅綃在她心裡幾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完美存在,就像現在她在宋書生心裡的存在一樣。
下了飯桌。
胡蘭投入到姐姐的身份裡,教宋書生識字,教他從葉撫那裡聽來的讀書的道理,氣氛很是和諧。將這看在眼裡的宋守義心裡很是高興,他想得很簡單,想着書生能夠多學一點便更好一點。
一直到宋書生困了,胡蘭才戀戀不捨地從“姐姐”變成“學生”和“妹妹”。
晚上,宋守義帶着宋書生去草料間鋪了牀睡,把屋子裡最好的兩間房騰出來給葉撫三人休息。這算是很客氣的招待了。自從到了這方世界,瞧見的好人不多,大多都是爲自己着想,想着如何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很現實,也是很正常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宋守義這般人便是難能可貴的了。
現在稍微放鬆下來,胡蘭便又開始了她還未完成的十遍《修仙表錄》的抄寫,這是懲罰也是功課。秦三月則是繼續修煉御靈,現在的她已經能夠同時控制三十多個死物精怪了,一時之間使得屋子外面遍佈着各種精怪,不過她還是有分寸,控制得穩當,不至於讓走夜路的人瞧着以爲見了鬼。
葉撫挑了一盞燈,便倚靠在窗臺上,認真地寫着自己的“旅行日誌”。
直到一陣敲門聲響起,打斷了他的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