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江口。
喊話之人正是二郎神,聲音落下,人也已經親自踏雲而至。
明顯二郎神稍有些激動,看過來的目光很是炙熱,與往常一般打扮,腰挎彈弓,手持三尖兩刃槍,縷金靴卻又配得一身淡鵝黃的長衫,頭戴三山飛鳳帽,一副非是常人的打扮!
眼見得二郎神如此形象,孫悟空眸光一閃,腦子裡各種畫面不由飛快掠過,全都是曾經五行山下,一人默默陪伴其五百年,每日裡便像講故事一般,講這些見過或未見的人物。
鬥雞遛狗的二世祖!這也是曾經石嶽玩笑般對二郎神的形容,此時但見其腰挎彈弓,莫不就是整日裡無所事事的二世祖人物?
又獨佔得人間界灌江口要地,雖不及武當山,盱眙山那般聖地,但平日裡卻也沒有哪個“神仙”敢到這裡撒野,與真武大帝一般,都算得是一方土皇帝人物。
人性子也是無比的高傲,可謂是出身“天家”,又資質非凡,許多年來也僅有一個孫悟空能被其看在眼裡,平等對待。
但奈何天不與人願,似乎那個舅舅總是給其作對,竟命令其捉拿自己最欣賞的人,而不得不爲之!併爲之大憾五百多年,一直無法釋懷,總想要找機會彌補一下。
該如何看待這樣一個人呢?
從石嶽的角度就是,或許你二郎神也很可憐,可你卻沒有那份反抗的勇氣,天庭讓你去捉拿孫悟空你就去啊!更無那份敢於逆天的膽魄,依舊不會違抗你那舅舅的命令,所以咱們並不是一路人。
由此孫悟空自也在無形中與其有了距離感,老孫與你並不是一路人!
尤其是兩人之間還多少有些恩怨的情況下,當日裡若非那老君偷襲,你二郎神卻未必能贏得老孫!即是欣賞俺老孫,又何故要與那天庭同流合污,對俺老孫下手!
所以孫悟空的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氣的,氣二郎神的沒有骨氣,從內心同樣認爲其和自己並不是一路人,可謀,但卻不願與其做兄弟。
但見其眸閃激動之光,孫悟空想到的卻是石嶽曾經五百年的默默陪伴,那纔是自己真正的兄弟!
孫悟空眸光一閃,遂唉聲嘆氣的將在小雷音的遭遇說了一遍,總之哥哥技不如人,師傅被那妖怪變作如來佛祖所擒,如今正苦無良策,四處求人搭救,不想就經過了你這家門口,真是叨擾叨擾,罪過罪過……
果然二郎神一聽,瞬間便臉色漲紅,雙目圓睜,眸閃精光道:“大聖不必着急!想那妖怪,亦並無多少能耐,不若由我前去,會一會那妖怪,若真不敵,大聖再去求救不遲。”
孫悟空聽得不由便心中暗嘿一聲,你二郎神口口聲聲大聖,卻是嘴上不服你那舅舅管束,心裡實萬分在意這職位頭銜,不然何以只稱呼老孫大聖。
孫悟空聽得雙目一眯,忽不動聲色道:“那妖怪不僅是有些神通,只怕也有些來歷,就怕真君去了也是作難,並不敢真個除了那妖怪。”
石嶽此時要在,定會忍不住叫絕,不得不說這話由孫悟空在二郎神面前說出來,簡直就是絕了!你不是喜歡顯擺身份嗎,老孫便叫你一聲真君又何妨。
果然瞬間二郎神便氣血上涌,被孫悟空激得幾近大怒,但終還是在孫悟空面前強忍了下來,我二郎神是何等人物!又有何妖怪不敢除!大聖你太小瞧我楊戩了!
孫悟空話說到如此份上,二郎神自是不去也得去,不然就在孫悟空面前太掉了身份,就算那妖怪有些來歷,但本真君又有何不敢除?
孫悟空暗嘿一聲,心道你就不敢違抗你那舅舅的命令!
兩人對話自不真個就這般直來直去,也可謂都是大神通者,自灌江口頃刻便到得小雷音。
二郎神急於表現自己,在孫悟空面前證明自己,乾脆一路上也不多言,到得小雷音便立刻上前喝罵。
“灌江口二郎神在此!何方妖怪!速速出來受死!”
一聲大喝,如天雷降世,頓時四野震動。
正在睡大覺的豬八戒不由大耳朵立馬豎起,小眼珠也開始轉動起來,二郎神來了?嗚!這下老和尚應該能得救了,我老豬自也要去助戰一番。
雷音寶殿內,正在大吃大喝的“如來佛祖”不由就是一愣,瞪大眼睛心道:“二郎神!那可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二世祖!聽說頗有幾分神通,我黃眉卻是不服。哼!倒要瞧瞧你二郎神有何能耐。”
眼看黃眉就要動身去大戰那二郎神,化作觀音的石嶽立馬微笑着聲音悠悠道:“佛祖不必着急,且讓小神試探他一番,待小神不敵,佛祖再出馬不遲。”
石嶽自知道該自己退身的時候了,差不多也該到了彌勒胖子出場的時候,而這二郎神便就是收功之戰,恐怕並不能如自己想象那般,將這個坑挖到無限大,待時只怕連彌勒胖子都能坑死。
石嶽也是不得不放棄,遂心念一動,身影立刻顯化在小雷音上方。
瞬間可謂瑞靄繽紛,祥光萬道,頭頂光罩,那氣場簡直比觀音還觀音!一臉的慈悲微笑,似是能感天化地一般,一出現便立刻望向二郎神楊戩,讓其明顯愕然了一下,竟驀的臉色一紅。
這一微妙變化瞬間讓石嶽捕捉到,不由心中詫然,這二郎神不會是一直暗戀觀音吧!這下有大樂子了。
而孫悟空則明顯眸中閃過一抹喜色,那感覺卻是再熟悉不過,瞬間便確定眼前的觀音就是石嶽,不由心中大喜,兄弟你還真是與這觀音有着莫大的因果啊。
二郎神明顯愕然怔了一下,“觀音”的聲音也隨即悠悠響起。
“真君何故在此?”
“我!”
很顯然二郎神緊張了!
石嶽不由看得心中一動,總算明白當初二郎神擒拿孫悟空時爲何那麼賣力了,原來竟是在表現給觀音看,這下有意思了!
而這時孫悟空明顯也是眸光閃動起來,從中看出了什麼,待不知觀音若有感應,又會否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