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老子化胡

再說人教太清教主分身太上老君以人身顯跡人間,做那周之守藏室史。孔子聞其賢名,遂遠道而來,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他禮樂大倫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

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我聽說,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貴,沒有財來送你;只好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的人,其之所以遇難而導至於死,在於好譏諷他人的缺點;善辯而通達的人,其之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讚揚他人的短處也。爲人之子,勿以己爲高;爲人之臣,勿以己爲上,希望你能記住。”

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孔丘一行人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道:“人的年華逝去就像這河水一樣,不分晝夜!黃河的水奔騰不息,人的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聽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於天地之間,乃與是天地一體的。天地,自然事物;人生,也是自然事物;人有幼、少、壯、老的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有什麼感傷的?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我憂的乃是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因此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爲於民的感嘆罷了。”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己運行,日月無人燃而自己發光,星辰無人列而自行運轉,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所爲,哪需勞人來爲?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則。順自然的道理而趨,遵自然的法則而行,國就會自治,人就會自正,哪需要津津於禮樂而提倡仁義啊?津津於禮樂而提倡仁義,則違揹人的本性遠了!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越遠啊!”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你爲什麼不學水的大德呢?”孔丘道:“水有何德?”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啊:衆人處上,水獨處下;衆人處易,水獨處險;衆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那誰與它想着相比?此所以爲上善啊。”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啊:衆人處上,水獨處下;衆人處易,水獨處險;衆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那誰與它想着相比?此所以爲上善啊。”

孔丘複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的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老子此次下界最主要的目的卻是化胡爲佛,立小乘佛教,分佛門氣運。老子爲人教教主,其餘的法家、名家、儒家、兵家等都是人教之中的各流派。老子無爲,以玄門爲準,用的元始闡教來教化衆生。那佛教氣運自截教敗亡後,大獲好處,卻是有大興之相。佛教興乃是天數,但不利於人教教化,因此纔有老子此次下凡之行。

老君騎着青牛打算出函谷關,向天竺而去。青牛板角之上掛着風火蒲團,其中壓着多寶道人和誅仙陣圖。多寶道人這些年被迫跟隨在老子身邊,倒是聽了不少太清大法,與上清法門相結合,修爲精進不少,也沒了重回截教的心思,老老實實的呆在太上老君身邊。

那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裡,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知道將有聖人到來。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里,夾道焚香,以迎聖人。這天午後,夕陽西斜,光華東射。關尹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騎青牛而來。老者白髮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關尹仰天而嘆道:“我生有幸。得見聖人!”於是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跪於青牛前拜道:“關尹叩見聖人”

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厚脣、長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早知與此人有些緣法,故意試探道:“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非常之禮也!老夫不敢承當,不知有何見教?”關尹道:“老丈,聖人也!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又試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羞殺老夫矣?”

關尹道:“關尹不才;好觀天文略知變化。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見紫氣浩蕩,滾滾如龍,其長三萬裡。知來者至聖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聖人白髮,是老翁之狀;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子聽罷,哈哈大笑:“過獎、過獎!”

關尹聞言大喜,叩頭不迭。之後,關尹引老子至官舍,請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禮,懇求道:“老師乃當今大聖人也!聖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竊爲己有,必以天下人智爲己任也。今汝將隱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難尋矣!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爲書?關尹雖淺陋,願代先生傳於後世,流芳千古,造福萬代。”

老子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爲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稱《道經》。下篇起首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稱爲《德經》,合稱《道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此乃人教教義之根本。

關尹大喜,跪下行禮道:“多謝師尊。”

老子道:“既拜我爲師,便賜你名長眉吧。你不適合修煉我太清大法,只能學剛猛的法門,我那通天師弟性子剛烈,功法也比較奇特,倒是適合你。我也曾得其一些術法,創出一門劍修法門,可傳於你。”老子隨將修劍法門傳授予長眉,又將護教大陣“兩儀微塵陣”傳授予他,並賜予八卦爐中重新煉製的“先天一氣太清神符”作爲鎮壓靈寶。

老子出了函谷關,對送行的長眉說道:“此處不是修行之所,你將我所著《道德經》傳與世人之後,便去蜀中峨眉山修行。”老子正準備離去,卻又停了下來,望向東方,微微一笑。長眉甚是奇怪,回頭一看,只見遠方行來一女子,如行雲流水般看似慢實快,眨眼間就到了跟前。仔細一打量,好一個人間角色,端莊秀麗,明豔奪人,仙衣飄飄,不食人間煙火,卻是雲霄到來。

長眉暗道:“看她似從那近山而來,莫不成就是不久在山裡立道觀的‘慈悲元君雲霄娘娘’?”原是長眉早慕大道,聽得有人在山中立道觀傳道,早就想去求得真傳,只是一直沒尋得空閒而去罷了。

雲霄對太上老君道:“師伯萬安,此乃是老師叫我來等候師伯到來。”

老子道:“鴻蒙師弟卻是好算計,既然如此,你且和我同行。”老子乃是聖人,雖然這個只是他的分身,自是明白黃清所謀何者。

佛教大興,懼留孫入大乘佛教成了過去七佛之一拘留孫佛,而燃燈演佛教二十四諸天成豎三世過去燃燈佛上古佛。那普賢,文殊和慈航三人受接引所納,經過不停的轉世修行,尤其是慈航第一百世都轉成女身了,終會成爲小乘佛教菩薩。衆位聖人都知道結果,卻是都不去阻止。

老子化佛,本來是不利於西方大乘佛教之事,但接引與準提另有打算,也不加阻止。黃清是知道原因的,不過他也有所算計,最終只能看是誰人高明技高一籌罷了。當然老子化佛,除了分大乘佛教氣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卻是爲了以此立教功德演化聖器。

一路無言,到得天竺,老子把多寶投身入那王妃肚子裡,王妃頓時生出一個孩子,名悉達多。不愧爲天數所定之人,註定佛教將要大興,這孩子一出生就與衆不凡,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更因爲從小精修佛法,憐世人生老病死、紅塵多苦多難,長大後遂出家爲僧,一日於菩提樹下入定,頓悟寂滅,明瞭前身。

是時,老子和雲霄現身與他相見。老子將誅仙陣圖交給多寶道人,道:“你即將成佛,以此爲本,世上再無多寶道人。”言畢,轉身騎着青牛離去,也不再管同來的雲霄。

雲霄與多寶本爲同門兄妹,此時截教雖已名存實亡,但那情義尚在,彼此相見想起往事難免感傷。

雲霄上前道:“雲霄見過師兄。”

多寶道:“道友有禮了!今時,我不是上清多寶,你不是截教雲霄,也不用再分長幼。”

雲霄回道:“道兄將成一方佛祖,雖教有不同,理法卻是一樣。”

多寶自語道:“世事無常,我欲要如何?”說完,黯然不已。

雲霄賀道:“卻是要恭喜道友!”

多寶道:“世上已無多寶,喜從何來?”

雲霄道:“多寶在心中,喜從大道來。”

多寶聞言,心中一動,道:“佛本是道。”

雲霄笑道:“佛本是道。”

話方說完,頓時多寶頭頂三花化爲佛光,數千件靈寶化爲一高六丈的金身佛陀,佛陀千手,盤在背後,萬種寶光,絢麗無比,莫可名狀。而云霄頂現雲光,慶雲畝大,仙氣繚繞,香氣千里,三個約莫和雲霄八分相似的女子現出身來。原來是兩人道行具已到準聖境界,聞得一言,明心見性,便斬出一屍來。

第58章 平心娘娘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41章 天庭失德(上)第68章 前世今生(上)第104章 東皇太一(上)第99章 道無先後(上)第153章 平地風雷(中)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46章 靈明石猴第127章 蒼茫山上(上)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142章 鴻鈞再現(上)第193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下)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180章 重得陣圖,玄佛言和第20章 天庭召見(下)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53章 佛本是魔(中)第28章 東華帝君(上)第36章 各取所得第39章 大鵬魔王(下)第140章 月神嫦娥第76章 闡教蹤跡第102章 達者爲先(下)第90章 各顯神通(中)第127章 蒼茫山上(上)第150章 風雲頓起(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上)第96章 黃清一怒(下)第202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四)第186章 三妖劫道,則天夢遊(上)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184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中)第177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上)第95章 黃清一怒(中)第22章 殺神白起(上)第118章 煉妖神壺(上)第164章 中洞八仙(上)第40章 蟠桃盛會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69章 前世今生(下)第19章 天庭召見(上)第75章 暗潮涌動第41章 天庭失德(上)第19章 天庭召見(上)第23章 殺神白起(下)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7章 衆聖封神第18章 鴻蒙坐騎(下)第40章 蟠桃盛會第11章 七聖相聚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6章 盤古真身第39章 大鵬魔王(下)第99章 道無先後(上)第88章 牛鬼蛇神(下)第110章 因果緣法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78章 觀音尊者第147章 符詔敕命(下)第159章 四路兵鋒第189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中)第141章 鴻蒙宮裡第45章 補天遺石第110章 因果緣法第147章 符詔敕命(下)第86章 萬里梨山(下)第63章 靈寶出世(下)第145章 符詔敕命(上)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106章 三魂七魄第178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中)第173章 破天門陣(中)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45章 補天遺石第108章 驪山機緣(上)第84章 萬里梨山(上)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2章 立教傳道第198章 桂英掛帥,羅成無敵(上)第119章 煉妖神壺(下)第5章 鴻蒙收徒第68章 前世今生(上)第72章 盧聖顯威第134章 聖人無名(下)第58章 平心娘娘第90章 各顯神通(中)第54章 佛本是魔(下)第40章 蟠桃盛會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75章 聖主當出,天下三分第81章 天外來鍾(上)第36章 各取所得第128章 蒼茫山上(下)第169章 天門大陣(上)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204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五)
第58章 平心娘娘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41章 天庭失德(上)第68章 前世今生(上)第104章 東皇太一(上)第99章 道無先後(上)第153章 平地風雷(中)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46章 靈明石猴第127章 蒼茫山上(上)第49章 七大妖聖(上)第142章 鴻鈞再現(上)第193章 大唐伐宋,封神伊始(下)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180章 重得陣圖,玄佛言和第20章 天庭召見(下)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53章 佛本是魔(中)第28章 東華帝君(上)第36章 各取所得第39章 大鵬魔王(下)第140章 月神嫦娥第76章 闡教蹤跡第102章 達者爲先(下)第90章 各顯神通(中)第127章 蒼茫山上(上)第150章 風雲頓起(下)第182章 白虎歸位,三將出世(上)第96章 黃清一怒(下)第202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四)第186章 三妖劫道,則天夢遊(上)第109章 驪山機緣(下)第184章 二議封神,禍起紅顏(中)第177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上)第95章 黃清一怒(中)第22章 殺神白起(上)第118章 煉妖神壺(上)第164章 中洞八仙(上)第40章 蟠桃盛會第114章 九玄元功第69章 前世今生(下)第19章 天庭召見(上)第75章 暗潮涌動第41章 天庭失德(上)第19章 天庭召見(上)第23章 殺神白起(下)第98章 單挑兩聖(下)第7章 衆聖封神第18章 鴻蒙坐騎(下)第40章 蟠桃盛會第11章 七聖相聚第29章 東華帝君(中)第6章 盤古真身第39章 大鵬魔王(下)第99章 道無先後(上)第88章 牛鬼蛇神(下)第110章 因果緣法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78章 觀音尊者第147章 符詔敕命(下)第159章 四路兵鋒第189章 五教三商,有女封神(中)第141章 鴻蒙宮裡第45章 補天遺石第110章 因果緣法第147章 符詔敕命(下)第86章 萬里梨山(下)第63章 靈寶出世(下)第145章 符詔敕命(上)第129章 因果了了第106章 三魂七魄第178章 小乘靈山,大雷音寺(中)第173章 破天門陣(中)第105章 東皇太一(下)第26章 華夏九鼎(上)第45章 補天遺石第108章 驪山機緣(上)第84章 萬里梨山(上)第121章 長平舊址第12章 立教傳道第198章 桂英掛帥,羅成無敵(上)第119章 煉妖神壺(下)第5章 鴻蒙收徒第68章 前世今生(上)第72章 盧聖顯威第134章 聖人無名(下)第58章 平心娘娘第90章 各顯神通(中)第54章 佛本是魔(下)第40章 蟠桃盛會第31章 幽冥地府(上)第175章 聖主當出,天下三分第81章 天外來鍾(上)第36章 各取所得第128章 蒼茫山上(下)第169章 天門大陣(上)第154章 平地風雷(下)第162章 娑婆淨土(中)第204章 滿盈而溢,盛極則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