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

京索之戰之後,韓淮楚屯兵潁川,築起深溝壁壘與楚軍抗衡。楚漢雙方暫時停戰。漢王回國都櫟陽,憐呂雉被囚,立其子劉盈爲太子。

赴彭城談判商議交換人質的陸賈談判未果,原因是老頭子范增不同意。

那范增剛剛與齊國軍事強人田橫簽署了合議,承認其侄子田廣的齊王地位。於是范增率領二十餘萬楚軍退回彭城。

一聽那漢使陸賈雲要用虞姬來換劉太公與呂雉兩人,老頭子火冒三丈,在朝堂上呵斥道:“太公乃漢王之父,豈可與一婦人相提並論。換人質可以,用漢王妃與虞姬交換。漢王若想迎回太公,須退出潁川。若是不能,免談!”

看來范增已把劉太公當成是奇貨可居,竟然想用一個糟老頭來換整個潁川。他卻不想想劉邦是何人物,緊急時連妻子,兒子,女兒都可推下車,又怎會在乎一個戴綠帽子的爹?

那項羽恨不得虞姬早日回來,剛開口說了幾句,老頭子以杖擊地,敲得殿磚噹噹響,怒斥道:“自古婦人皆亡國禍水,羽兒你一國之君須思社稷安危。彭城之戰以魏王換虞姬已是不該,豈可一錯再錯?若要答應漢使,除非老夫閉了這雙眼!”

老頭子一發怒,項羽也沒招,心中雖千不願意萬難忍受,只好作罷。陸賈談判不成,只好歸返櫟陽。

※※※

老頭子范增這一回來,立刻就徹查彭城失守的原因。一查就知那九江王英布見死不救,在六安按兵不動。於是大怒道:“英布者,陛下兄弟也,何以坐視彭城失陷而出一兵一卒相救?莫非其有異志?”

范增這麼一說,倒把項羽給提醒了。心中只覺奇怪,“劉邦大軍攻打彭城,小布怎不出兵相救?”

要說英布有反心,項羽絕不敢相信,畢竟是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但這次英布不救彭城,確實令項羽生氣。

他這個做哥哥的很快就明白了英布的心理,“這個小滑頭,一定是見聯軍勢大不敢出戰。”於是替英布辯解道:“九江王兵不過五萬將不過二十,如何抵擋得住聯軍數十萬軍馬?小布如此,不過是保存實力耳。”

范增聽了氣得直髮抖,怒道:“兵微將寡豈是不發兵相救的藉口?九江王受陛下之封既爲楚臣,便該肝腦塗地爲陛下分憂。未戰而怯,豈是人臣之道?”一席話說得項羽啞口無言。

但要追究英布之過,總不能一刀把他咔嚓了吧?要殺了英布,恐怕老爹老媽那裡不答應。

范增就給項羽出了個主意,讓英布領着那淮南軍到彭城來,準備對付那屯兵潁川的韓信。順便呵斥幾句讓他有個教訓。

於是項羽派遣一使者去六安,徵調英布兵馬。

※※※

項羽的使者還在路上,漢王劉邦的使者——縱橫家大師兄隨何已悄悄到了六安。

那隨何學得一口六安方言,詐稱是淮南本地人士,備下重金來見九江國丞相賁赫,說是要其向英布引見。

“劉邦的使者!”賁赫一聽就嚇着了。那劉邦正是項羽的大對頭,若在平日打死也不敢往英布那兒引,立馬就要把來人轟走。看在那重金與鄉親的份上,暫時把隨何安置在驛館裡。自個偷偷地將漢使來意告訴英布,看英布是何反應。

“狗日的劉季,居然敢派人來說降俺英布!”英布立馬就要轟人。

便有謀臣奏道:“現項王兵敗於韓信,楚漢兩雄尚不知孰勝孰負。不如把漢使穩住,觀望之。”

“那漢使吃喝都靠自己,觀望又不用俺掏錢。先把他們晾在一邊再說。”英布心裡這麼一嘀咕,便把隨何一行晾了起來。

那隨何被晾了三天,也不發急,又來找賁赫慢悠悠道:“英王之所以不見隨何,是以楚強漢弱耳。這便是隨何要見英王的道理,請大人向英王轉告,容隨何進見,與他述說這其中道理。如果入耳,請英王聽之。如果不入英王之耳,就請英王將吾等二十餘人斬殺在淮南市上,以明其對楚之忠心也。”

賁赫又答應了,再來見英布。

“就看這廝怎麼說,一句話不中聽,就把他給咔嚓。”英布正愁不救彭城被項羽責怪,有個表明忠心的機會送上門來是求之不得。於是答應讓隨何進見。

那隨何進了六安王宮,見英布大刺刺坐在王座之上,二十名力士手拿利斧光着膀子立在英布兩旁。他是面不改色心不跳,仰天大笑一聲,拄着柺杖昂首而進。

這種一驚一詐縱橫家詭辯之術的手段英布哪裡見過,立馬就問:“你這糟老頭子,連路都走不穩當,爲那劉季遊說而來,爲何如此張狂?”

隨何道:“老朽瘸了一條腿是不中用,我看英王你也不怎麼樣。原以爲英王你有三頭六臂是條響噹噹的漢子,卻不料見到的是個瘦猴子。”

英布頓時發怒道:“寡人縱橫天下豈是浪得虛名?想寡人爲秦國先鋒之時,戲下一戰連斬張楚上將二十餘名,許城一戰斬殺墨家鉅子莫莊,臨濟一戰斬殺聖劍門掌門仲孫玄華。天下諸侯名將喪命於寡人之手不下百人。至鉅鹿一戰,又是寡人爲楚軍先鋒率先渡河,圍殲秦國名將蘇角。這些戰績,你哪裡知道?寡人成名之時,那劉季還在沛中爲一亭長耳。”

隨何要是不知道英布這些昔日的輝煌,也就不用到六安來。他立馬斂容作出一副肅然起敬的樣子:“原來英王雖瘦小,卻是如此英雄。恕老朽眼拙。我看英王英雄蓋世,勇猛不下於項王也。”

英布被隨何一誇,心裡十分受用,卻也有自知之明,呵呵笑道:“寡人如何能與項王想比。”

隨何便道:“老朽只一瘸腿老兒,手無縛雞之力。大王既如此英雄,爲何要力士持斧而壯膽?若是被天下豪傑知道,豈不貽笑大方?”

英布道聲慚愧,乃叱退力士,請隨何上座。問道:“先生有何計教於寡人?”

隨何這時開始下套,責難道:“大王與項王俱爲諸侯,大王北面稱臣以事之,便爲楚臣。項王伐齊之日,大王理應率淮南之衆爲楚先鋒,爲何不見一兵一卒相助?”

英布辯道:“項王有三十萬大軍,何用寡人相助?”

隨何點一點頭:“誠如大王所言,楚軍兵強馬壯不用大王相助。然彭城一戰,諸侯兵臨楚都,大王爲何按兵不動?此乃人臣之道乎?”

問到這話,英布無可辯解,只得沉吟不答。

隨何哈哈一笑:“我看大王事楚,不過是看在楚勢強可以依託也,空負了事楚之名。然大王所以不願背楚,只因以漢弱也。其實大謬不然。孰不知楚兵雖強,卻負下不義之名,只因項王弒殺義帝人神共憤,諸侯因此興兵伐暴……”說到這裡,隨何將話題一頓,偷眼去看那英布。

弒殺義帝項羽是主謀,英布卻是兇手。隨何提起這檔事來,他裝着聽不到,卻已經開始臉紅。

隨何微微一笑,又道:“漢軍雖彭城不利,但京索一戰大敗楚軍精騎揚眉吐氣。今漢王收河南河內之地,守成皋滎陽之間,深溝壁壘勢與楚兵相持。楚兵若攻漢,深入千里自尋死路京索一戰便是前鑑,勢必會由強變弱。且楚爲天下公敵,諸侯懼項王人人自危,若是攻漢,諸侯不期漢滅必來御楚。衆怒難犯,項王安得不敗?以老朽看來,說是漢不如楚,實則楚不如漢也。大王寄依託於危亡之楚,而不願聯漢,竊爲大王不取也。”

任那隨何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英布還是無動於衷。

隨何又將語調一提,說道:“大王若背楚投漢,待漢王取得天下必裂土分封,何止淮南百數裡之地?大王英名將流傳青史。如若不然,恐楚未滅,英王已先替項王背下弒君惡名,九江國先動搖也。”

英布拂袖而起,佯怒道:“義帝乃盜匪所殺,與寡人何干?道聽途說不足爲憑。”喝一聲:“來人,遣漢使回驛館,好生招待。”

那隨何出得宮來,門外隨從急忙上前問道:“先生說降英王結果如何?”隨何用袖一拂額頭上冷汗,說道:“英布色厲內荏,其實言不由衷已爲老朽說動。然火候未到,尚須再添一把火。”隨從問道:“如何再添一把火?”隨何道:“待彭城來人到來再說。”

越兩日,有西楚使者抵達彭城,英布急來迎接。楚使責備道:“漢王兵指彭城,英王爲何不救?項王與上柱國甚爲不滿,令大王親領傾國之兵發往彭城,攻打潁川。”

英布心裡就是一嚇,心想那韓信連你項羽都搞不定,我小布這麼點兵馬,去了還不是送死。於是支吾道:“待寡人與衆臣商議再報與上使。”

那楚使回驛館,有人報漢使求見。楚使心忖楚漢互爲敵國,還是迴避爲好,便要門人擋駕。

忽聽一聲大喝:“九江王早答應棄楚歸漢,項王爲何使其發兵?”只見那隨何一徑而入,身後跟了劍客兩名。

楚使大驚,轉身急走。隨何喊一聲:“哪裡跑!”早有兩劍客上前,按住楚使砍爲肉泥。

楚使既殺,隨何謂楚國隨從道:“請諸位回報項王,九江王已棄暗投明絕不與項王同流合污。”說罷揚長而去。

那楚國隨從嚇得個個目瞪口呆。說道:“英布叛楚,此地不宜久留,還不速走更待何時。”急急牽馬離去。

※※※

出了楚使被殺這等大事,那驛官急報與英布。英布聞聽驚愕不已,令人將隨何帶上。

隨何入宮來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說道:“項王見隙於大王在先,今又有使者被斬,項王定勃然大怒。縱大王與項王有兄弟之情,恐難倖免也。不如歸漢,與漢王爲盟,共擊暴楚。”

“罷了罷了,到哪不是混?那寶兒終究與俺不是親生兄弟,萬一他翻臉不認人,俺就要人頭落地。”

英布那小眼珠咕嚕咕嚕一轉,對隨何道:“謹從隨公之意。”

於是那英布與隨何立下盟約,由隨何帶回櫟陽。

隨何將盟約帶回櫟陽,劉邦大喜便欲請他出仕相佐。隨何道:“貧道奉先師之命說降英布以正我縱橫家之名,今功德圓滿,貧道要回山去也。”劉邦無奈,只有使一馬車送他去鬼谷,親自送隨何到十里城外。

※※※

卻說那項羽在彭城聽從者回報派去的使者被殺,猶不相信英布會反他,心想許是那漢使用的離間計。急派人去六安打聽虛實。

只聽得英布出了一張告萬民書掛在六安城門,雲項王無道寡人棄暗投明與之決裂云云,並日夜整頓軍馬以備楚軍來攻。

這一次項羽動了真怒魔性再次發作。“好你個小布,鉅鹿戰前你流亡江湖如喪家之犬,天下諸侯皆視你爲仇欲置你於死地,是朕收留了你讓你做上這個九江王。你卻胳膊肘向外扭,要幫那狗日的劉季來對付你大哥。”於是欲親自出馬來打英布。

范增道:“前陛下攻齊,給劉季可乘之機。黥面賊不過有勇無謀之徒,受那劉季挑唆背叛大王。只須擇一良將討伐便可,無須陛下親征。”

項羽便問何人可領兵征討英布,范增曰項纏軍中元老,可擔此重任。

那范增不知是什麼眼光,說英布有勇無謀。就看鴻門宴上那項纏被張良玩得團團轉,英布再怎麼無謀也比那項纏腦筋轉得快。

於是項羽令項纏領軍八萬,以項莊項佗爲將,去九江征討黥面賊英布。

※※※

正是:莫道捭闔終無用,脣舌能當十萬兵。殺使逆天罪責重,隨何一言動英豪。

那隨何憑從鬼穀道場學來的詭辯之術與處變不驚的修爲,刀光劍影脣槍舌劍說動九江王英布反楚,項羽與英布一對兄弟就此反目成仇。這段故事便是成語信口開河的出處。信口者,隨口也。

楚漢爭霸,漢營隊伍中又增加了一個重頭人物——九江王英布。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追讀本文。

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三章 土德之徵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四十三章 魔王娶妾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二十八章 隱龍護身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四十章 斬盡殺絕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十四章 巴族女婿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
第十六章 大封文武第五章 待字呂雉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十九章 成竹在胸第三十四章 萬妙清音第五十四章 望夷之變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三章 土德之徵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十九章 目生重瞳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四章 落井下石第六十三章 死說成活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三十章 機關算盡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十八章 借兵塞外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二十章 易儲風波第四十七章 狹路相逢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五十五章 自作自受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五十六章 決勝千里第十三章 苦行頭陀第十三章 韓信點兵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十四章 對天賞月第四十章 魚麗九陣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二十二章 身世之謎第十二章 資兵救難第二十六章 天分卅六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八章 沐猴而冠第三十八章 垓下鏖兵第二十八章 魂縈夢牽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三十章 黃雀在後第十四章 河堤殲敵第二十章 四維絕戶第二十章 自立爲王第四十三章 魔王娶妾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二十七章 以身飼蛇第二十八章 隱龍護身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十六章 色膽包天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二十三章 又有陰謀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四十章 斬盡殺絕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十四章 巴族女婿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章 三晉盟主第四十一章 見面大禮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六章 不知好歹第一章 論戰大會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二十六章 霸王遇姬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二十六章 何方神聖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七章 苦命鴛鴦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三十一章 鴻溝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