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帝王之眼

天脈上國龐大的皇宮羣中,有一座完全由巨大堅硬的青石建成,極爲古樸的宮殿,位於皇宮最中間,坐落在傳說中天脈域最大一個龍脈的龍頭之上。

每百年一次的天碑便是在此處顯現,落在龍脈的龍頭之上。和道魂界的天運碑在這個方面有些相似。但好像並沒有什麼關聯,至少華夏九還沒有發現。

華夏九跟隨那名老宦修踏進這坐宮殿,除了看見盤坐於殿中的一名中年男子之外,宮殿中空蕩蕩的再沒有任何其它東西。就連任何傢俱器皿都沒有。

中年男子氣息平常,除了顯得極爲威嚴之外,猶如凡人一般。但華夏九早在道魂界便有過和至尊強者近距離接觸的經驗,再加上結合剛纔七公主遇見七個宦修時的態度,判斷出中年男子應該便是天脈上國天脈大帝,除天脈宮中至尊之外,天脈域唯一的一名至尊強者。

當然,天脈上國和天脈宮本身就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左丘玉龍認爲天脈上國皇室只不過是天脈宮看管俗世的一條狗,這個看法並沒有錯。

對於至尊強者,特別是天脈域凡俗間的霸主,華夏九還是很敬佩的,在老宦修的引領下,向中年男子面無表情的行了一禮,只不過沒有說話,一邊暗自警惕,一邊有些好奇的打量整個宮殿。

在踏進宮殿之前,便已經猜測出此宮殿是何地。

他在尋找傳說中的天碑。

自從知道天碑的存在之後,華夏九對於天碑的好奇八卦之火,就從未熄滅過,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越演越烈。

老宦修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中年男子也沒有說話,對華夏九的行禮和無禮,微微點了點頭,便目光看似平靜的盯着華夏九看了起來。

天脈帝國國器,已經存在了十萬多年,自從天脈上國建立以來便存在,是如何出現,即使是天脈帝國曆代皇室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或許第一代皇室————公羊家知道的更多一些。

天脈域修真界除了八大上古皇族之外,其它修士幾乎全認爲天脈帝國的國器屬於天脈帝國皇室,被後者操控,得以懲罰那些膽敢在天脈城動手的道尊強者。

但實事上,天脈上國的國器只屬於天脈上國這個國家,並不屬於皇室,即使是有着至尊修爲的歷代天脈上國大帝,都從未有過將這國器掌控的事情。因爲國器本身有靈不說,其實力本身便堪比至尊修士,甚至還要比尋常至尊強上一些。

而這也讓除公羊家之外,歷代天脈上國帝王一直沒有放棄過想法設法真正的控制或者煉化國器,讓其成爲自家家族或者個人的東西,而不是屬於這個國家。

公羊家知道天脈上國的國器是如何產生,是什麼樣一個存在,所以從未想過能夠煉化或者控制國器。並且,當他們知道華夏九是很可能是天命之子之後,便將華夏九進入皇宮看成了一次考驗或者檢驗。因爲他們知道真正的天命之子是絕對不會死在皇宮之中,即使是天脈大帝想殺死華夏九也不可能,因爲國器是絕對不允許華夏九死的。

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華夏九來到了天脈城,引起了國器的異動,天脈大帝在這些天已經查閱過天脈上國建國以來信息資料,除了懲罰擅自在天脈城動手的道尊強者之外,國器發生異動,這樣的事情在十多萬年以來,從未發生過。

可想而知,天脈大帝對此事的重視程度,華夏九對天脈大帝的重要性。

華夏九如果一直盯着中年男子眼睛看的話,便會發現中年男子在他踏入大殿時,兩個瞳孔深處便各自出現三點銀星般的光斑,並且緩緩旋轉。

一時間宮殿中呈現出一幅詭異奇異的寂靜氣氛之中。

在華夏九看來,中年男子既然讓人將他帶來,不管是要向他問什麼話,還是有什麼舉動,那都是中年男子的事情。他在中年男子做出舉動之前,說的任何話,那都是廢話。

而中年男子不說話,卻是因爲他自從華夏九踏入宮殿中,出現在他視野中後,便已經對華夏九施展了一種神通秘術。

這神通秘術在真凡大世界至尊級別的強者中極爲有名,正是唯有九域中九大上國大帝才能修煉的帝王之眼。

還有極少部分,真正站在真凡大世界頂尖的強者還知道,帝王之眼和武神降世、撒豆成兵,並稱修真界三大神仙術。

據說這三大神仙術非凡間修士所有,是仙界、神界和魔界之術,修士極難修煉,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將這三大神仙術學會。

比如帝王之眼只有九域中九大上國大帝才能學會。甚至還有一個傳說,絕大多數的九大上國大帝是因爲學會了帝王之眼後,才晉升爲至尊。換句話說若是沒有學會帝王之眼,他們或許根本就成爲不了至尊。

也就是說有人想學會帝王之眼,唯有現任天脈帝國大帝身隕之後,才能學會。

在某種冥冥之中規則之下,這三大神仙術一直是能夠學會此術之人的身份象徵。

八大上古皇族的先祖便曾經先後學會了帝王之眼,一度成爲天脈帝國皇帝,但因爲後來子孫中無人能夠學會帝王之眼,便被迫讓位,從這天脈城皇宮中遷移出,淪爲修真世家。

這三大神仙術玄妙之處,已經遠遠超越了真凡大世界修真界各種神通秘術。威力效用更不用多說,根本不是其它神通秘術能夠相比,這中間包括九域的九大上宗鎮宗神通。

不過,這三大神仙術據說不能輕易施展,每次施展都要讓施術者付出莫名的代價。至於是何代價,除了施術人之外,其他人便就不得而知了。

歷任九大上國大帝從未出現過渡劫飛昇仙界的事情,都是神秘消失。有人說這些人因爲學會了不該學會的仙術,遭了天譴,身死道消,也有人說這些人直接被上界仙使引渡至仙界。

第61章 坑驕計劃第167章 史上唯一的魔尊第48章 孔雀妖聖之死第58章 砸龍蛋與小小龍魂第201章 空間之力第100章 天脈城第104章 百靈門與千機閣第60章 風之道術第179章 五色兔子與五色陣牌第97章 鍛魂訣第11章 強大的渴望第9章 多了一個弟弟第85章 道尊境界第37章 闖金門(一)第18章 洞府第33章 紫黑兩壁第80章 金剛巨猿妖的強悍第16章 肅殺第185章 道心第70章 黑色小人第18章 加強版冰箭術第81章 被圍第95章 神秘存在第70章 黑色小人第33章 化丹(二)第111章 黑龍死幼龍生第73章 通靈符是通靈小陣第1章 衆修心中唯一的希望第149章 惡戰第14章 海底聖城第26章 斬靈槍第105章 圈套(一)第63章 紫幽七寶第41章 闖金門(五)第78章 戊土之符第78章 另類重生第218章 進入聖地第151章 扮豬吃老虎第32章 空間之力第34章 血殺榜與武酒第12章 太陽能護心鏡第154章 帝王之眼第7章 巨蛋第60章 虛空隕石羣第126章 傀儡之戰(下)第93章 大戰唐鵬(二)第76章 華夏九的算計第226章 天命之戰(一)第5章 我是誰第69章 思想蛻變第7章 幽冥山第15章 紫幽七脈與落幽谷第117章 華夏九的決斷第255章 死戰(三)第74章 三片逆鱗第90章 世界的雛形第231章 封界神石第113章 這還是羊嗎第107章 圈套(三)第10章 先天之息第5章 傳送法陣第105章 屠龍之戰(一)第40章 血魔老祖第79章 暴富第74章 魔奴槍第235章 天命之戰(十)第33章 妖聖大戰第148章 天脈宦修第22章 謠言的威力第89章 唐擎蒼的自信第226章 天命之戰(一)第79章 噬血獸第233章 天命之戰(八)第20章 五靈城第33章 紫黑兩壁第34章 血殺榜與武酒第70章 銀色閃電第8章 偷學第121章 申屠瑩瑩真面目第17章 噬魂第262章 六道輪迴第91章 三個真元丹第55章 大武王家第78章 幼龍骷髏突醒吸魂第223章 降臨第149章 惡戰第233章 天命之戰(八)第80章 金剛巨猿妖的強悍第74章 魔奴槍第1章 山門浩蕩第192章 到底是什麼天劫第182章 五行山異變第144章 白骨墳第151章 扮豬吃老虎第242章 任幽草的變化第85章 道尊境界第133章 信仰修神之道第199章 心魔劫第79章 狼蛛異變第82章 天脈上國
第61章 坑驕計劃第167章 史上唯一的魔尊第48章 孔雀妖聖之死第58章 砸龍蛋與小小龍魂第201章 空間之力第100章 天脈城第104章 百靈門與千機閣第60章 風之道術第179章 五色兔子與五色陣牌第97章 鍛魂訣第11章 強大的渴望第9章 多了一個弟弟第85章 道尊境界第37章 闖金門(一)第18章 洞府第33章 紫黑兩壁第80章 金剛巨猿妖的強悍第16章 肅殺第185章 道心第70章 黑色小人第18章 加強版冰箭術第81章 被圍第95章 神秘存在第70章 黑色小人第33章 化丹(二)第111章 黑龍死幼龍生第73章 通靈符是通靈小陣第1章 衆修心中唯一的希望第149章 惡戰第14章 海底聖城第26章 斬靈槍第105章 圈套(一)第63章 紫幽七寶第41章 闖金門(五)第78章 戊土之符第78章 另類重生第218章 進入聖地第151章 扮豬吃老虎第32章 空間之力第34章 血殺榜與武酒第12章 太陽能護心鏡第154章 帝王之眼第7章 巨蛋第60章 虛空隕石羣第126章 傀儡之戰(下)第93章 大戰唐鵬(二)第76章 華夏九的算計第226章 天命之戰(一)第5章 我是誰第69章 思想蛻變第7章 幽冥山第15章 紫幽七脈與落幽谷第117章 華夏九的決斷第255章 死戰(三)第74章 三片逆鱗第90章 世界的雛形第231章 封界神石第113章 這還是羊嗎第107章 圈套(三)第10章 先天之息第5章 傳送法陣第105章 屠龍之戰(一)第40章 血魔老祖第79章 暴富第74章 魔奴槍第235章 天命之戰(十)第33章 妖聖大戰第148章 天脈宦修第22章 謠言的威力第89章 唐擎蒼的自信第226章 天命之戰(一)第79章 噬血獸第233章 天命之戰(八)第20章 五靈城第33章 紫黑兩壁第34章 血殺榜與武酒第70章 銀色閃電第8章 偷學第121章 申屠瑩瑩真面目第17章 噬魂第262章 六道輪迴第91章 三個真元丹第55章 大武王家第78章 幼龍骷髏突醒吸魂第223章 降臨第149章 惡戰第233章 天命之戰(八)第80章 金剛巨猿妖的強悍第74章 魔奴槍第1章 山門浩蕩第192章 到底是什麼天劫第182章 五行山異變第144章 白骨墳第151章 扮豬吃老虎第242章 任幽草的變化第85章 道尊境界第133章 信仰修神之道第199章 心魔劫第79章 狼蛛異變第82章 天脈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