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節

秦桑在黑暗中看着他的臉,很奇怪,倒比平常要不討厭些,或者因爲她在來時的路上想了一路,這關總得要過。她看了他一會兒,他倒似更生氣了:“你看什麼?”

秦桑不說話,只是伸手按在他肩膀上,易連愷本來想甩開她的手,手一撫上去,卻反倒按住了她的手。她的眼睛在黑暗裡像星星一樣,有細碎的光,微微的,反映到湖面的倒影,是瀲灩。氣息卻是甜的,一縷縷冷幽幽的香氣,彷彿無處不在。易連愷把她手撥開了,轉身跳下牀去,低頭找自己的拖鞋。秦桑也不動,就躺在那裡,看他四處找。越是氣急越是找不到,好容易找着一隻,另一隻不知道是不是甩到牀底下去了。他想到這裡,忽然又覺得,找不着就找不着,爲什麼非得要走?

這個念頭一起,便賭氣似的重新上牀,把她拉到自己懷裡,劈頭蓋臉的親下去。秦桑一面拿手推着他的肩膀,一面躲閃,他的下巴上已經冒出了鬍渣,他偏要扎她,越躲越是要扎,最柔嫩的臉頰像剝了殼的雞蛋,又滑又膩,秦桑掙扎起來,彷彿忍不住吃痛似的。

他心裡一蕩,從前就算是疼,她也只是不作聲忍着。而此時細微的嬌嗔,卻讓他生出不可理喻的蠻力,彷彿狂熱。

她像是條魚,又像是隻小鳥,不安份的在他手心掙扎,不過是掙不脫他手心的,秦桑心裡雖然彆扭,但聽着他的呼吸就噴在自己耳畔,推了幾下推不動,也就由他去了,倒是易連愷,彷彿滿足般嘆了口氣。

那宋副官是易連愷整天都離不得的人,一應大小事務,都少不了他在旁邊侍候。這天早上宋副官起來,照例到二樓來,沒想到正巧遇上個聽差從易連愷房中出來,手中還拿着雪白的抹布,顯然是剛剛打掃過房間。宋副官少不得詫異:“這麼早就起來了?”

那聽差笑了笑:“早着呢,哪天不是下午晌才起牀?”

“那你這是……”宋副官努了努嘴,那聽差瞧了瞧自己手裡的抹布,於是笑着指了指走廊那頭,說:“都還沒起來呢。”

宋副官聽了這句話,自然詫異的不得了。好在他是個見慣各種場面的人,所以也就在心裡暗暗琢磨了一會兒,轉身就下樓去了。他在樓下吸菸室裡轉了一會兒,看聽差們收拾雪茄,然後又到門房去,跟一幫人吹了吹牛皮。正講得熱鬧的時候,忽然看見侍候秦桑的韓媽來了,韓媽不過二十多歲年紀,平常都在上房裡,甚少和外邊這些聽差打交道。她站在門口還沒說話,宋副官和幾個聽差瞧見了她,宋副官就先開了句玩笑:“今兒是什麼風,把你給吹到這裡來了。”

韓媽跟旁人一樣,穿着藍布衫,只是她頭髮沒有綰成纂兒,倒辮了一條大辮子。這也是江左一帶的規矩,出了嫁的婦人也是可以梳辮子的。一個聽差趁着她和宋副官說話,就悄悄的走到她身後去,猛的把她大辮子一扯。韓媽沒提防,差點被拽了個跟斗。她把辮梢抄在手裡,忍不住就罵:“沒上沒下的猴崽子,看回頭我不告訴上邊,揭了你們的皮。”

她一罵幾個聽差倒鬨堂大笑,宋副官說:“你們別欺負她啦,人家說不定是有正經事。”

聽差們都說:“上邊都沒起來呢,能有什麼正經事。”

韓媽說:“少爺是沒起來,少奶奶可早就起來了,叫我安排車子呢,說是馬上要到山上去。”

幾個聽差都不信,說:“大清早的,哪有這時候出門上山的。再說少奶奶就算要到峰頂涼亭去,也必然是吃了午飯以後。”正說着忽然聽到鈴響,看到牌子掉下來,果然是秦桑那邊房間裡。秦桑倒是難得按一回鈴,聽差便對韓媽說:“你快上去吧,想必你們少奶奶找你呢。”

韓媽也怕讓秦桑等得久了,於是掉頭就走了。她剛剛一走,宋副官忽然一激靈,拍了一下大腿,說:“壞了!”

聽差們都摸不着頭腦,宋副官到處找帽子,急着要上去。一個聽差便笑他:“少奶奶房裡按鈴,你着急獻什麼殷勤?”

宋副官只顧着戴帽子,拉開門頭也沒回,說:“你們曉得什麼,那位爺昨天歇在那兒呢,指不定是他叫人。”

他匆匆忙忙上樓,看到上房裡幾個女僕,拿着毛巾衣物之類的進進出出。於是站在門口咳嗽了一聲。果然聽到易連愷的聲音說:“進來。”

宋副官很少進這間屋子,所以越發的小心翼翼,走在地毯上更是悄無聲息。只見裡間的門虛掩着,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彷彿是穿着寢衣的秦桑,正坐在妝臺前梳頭髮。他垂下眼皮,不敢多看。易連愷本來坐在外間沙發上抽菸,宋副官便畢恭畢敬垂手站定了。易連愷已經換了西式的襯衣,卻將腳擱在繡暾上,一邊抖着腿一邊哼着崑曲,只聽不清他哼的唱詞。過了片刻,卻又忽然提高了聲音叫:“好了沒有?每次出門就教人等。”

宋副官被嚇了一跳,這才反應過來他是和秦桑在說話。裡間卻悄沒人聲,易連愷卻難得沒不耐煩,坐在那裡卻自顧自又哼了兩句。這時候門扇一動,只見秦桑走出來,原來她已經梳妝完畢,換了一件春水碧海棠葉旗袍,配着一對翡翠秋葉的耳墜,當真是嫋嫋婷婷。卻說:“自己半晌不肯起來,一起來又火急火燎的催。”

易連愷並沒有答腔,卻轉頭問宋副官:“車子準備好了沒有?”

宋副官不由自主並腳立正,說道:“準備好了。”

“那便走吧。”易連愷這才站起來,他雖然不學無術,卻在西洋的學校裡頭混了好幾年纔回國,平常最講究紳士作派。所以一站起來,倒是先替秦桑拿包。宋副官向秦桑微微鞠了一躬,就先行下樓去安排車子。

等易連愷和秦桑下樓的時候,汽車已經等在了雨廊下。韓媽拎着一個日式的餐籃,跟着宋副官坐了另一臺汽車。

秦桑坐在車上看着車窗外,這天倒是難得的晴好,山間空氣極佳,天藍如洗,白雲似練,遠近青峰如黛,這一路到山頂皆是柏油馬路。說是爬山,其實來避暑的人,十有都是坐汽車去山頂。而且這芝山雖高,山頂處地勢卻極是平緩,遠遠一大片開闊地,鋪了碎石,充作停車場。下了車之後再往上走百來步,便是芝山的最高處掇翠亭。

山間風大,秦桑本來披了一件嗶嘰的鬥蓬,被風吹得翻飛起來,露出裡面蓮青色的裡子,倒有些嬌怯不勝之態。易連愷難得心情好,叫人打掃了亭子,聽差忙着在石椅上鋪了褥墊,又在石桌上排開了酒菜,易連愷這纔對秦桑說:“怎麼樣?這個地方野餐,是不是有點像北歐的風景呢?”

秦桑初嫁過來的時候,易連愷曾一力主張要去北歐度蜜月,其實不過是找個籍口出國遊玩。偏偏秦桑病了一場,方纔作罷。今天秦桑也格外的隨和,坐下來陪他喝了半杯白葡萄酒,吃了一些蛋糕之類的點心。她本來就不會飲酒,此時已經雙頰微紅。易連愷便不由笑話她:“簡直和小孩子一樣,吃點米酒都會醉了。”

秦桑側過臉去看風景,這裡是芝山最高處,俯瞰望去,一大片碧綠如綢的暢湖盡收眼底。而遠處一道白銀似的曲水,正是順江。江水蜿蜒流進暢湖,復又曲折向南瀉出。極目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片灰濛濛的城廓,那便是江左重鎮昌鄴。她心中思緒萬千,到了此時,禁不住微微嘆了口氣。

她嘆氣的聲音本來微不可聞,只覺得臉上一涼,卻是易連愷捏住了她的耳墜子,輕輕拉了拉,問:“作什麼要唉聲嘆氣的?”

那些聽差本來都避到了亭外,亭子裡面只有他們兩個人。但秦桑仍舊把他手擋開了,說道:“叫人看見。”

易連愷心情好的時候,並不甚計較。只管在她臉上一擰,說道:“那麼,把你的心思說出來我聽聽。”

秦桑說:“我能有什麼心思呢?你若肯對我和氣一點,叫我少在父親面前替你遮掩,也就罷了。”

易連愷雖然天不怕地不怕,卻是有點兒怕易繼培,但這時候山高皇帝遠,老父遠在符遠,卻是不用憂心仲仲。便只對她笑了笑:“一年到頭也不過回老宅子裡應個卯,看把你愁成那樣!”

秦桑說:“我正要和你商量呢,這次回去,總得給大哥大嫂,還有二哥二嫂買點兒東西,纔算是節禮。”

易連愷卻甚是不以爲然,說道:“老大倒也罷了,老二那裡,要什麼沒有?憑這天下有的,他都已經有了,咱們還操那份閒心作什麼?”

秦桑道:“我們別居在外,總不能空手回去呀。”

易連愷笑道:“我知道了,原來你是在愁錢。放心吧,這點款子我替你想法子,你就別愁了。”

秦桑知道他一個差事都沒有,不過易繼培偏疼小兒子,私下裡每年總會撥一筆款子給他。而高佩德又刻意巴結,所以易連愷倒在好幾間銀號洋行都有乾股,花起錢來自然是大手大腳。秦桑手裡拿着那裝酒的高腳水晶杯子,指甲無意識划着剔亮照人的杯壁,口中卻說:“你以爲我是和你要錢來了?”

易連愷道:“我知道你不是和我要錢來了。”湊近了卻在她耳畔低笑:“你是想我了對不對?”

秦桑本來就雙頰暈紅,此時掃了他一眼,說道:“你有點正經樣子行不行?”

易連愷說道:“我現在都很正經啊,是你自己心裡不正經,纔會覺得我不正經。”

秦桑知道他素來說話就是這種腔調,若是計較下去,又會沒完沒了。於是道:“那我跟你說正經事吧,我舅舅家的一個遠房侄子,不曉得得罪了什麼人,被人誣陷是革命黨。這位表哥我雖然沒有見過,但我知道這罪名是子虛烏有。麻煩你給找人關說關說,若能確定是誤捕,就放了吧。”

易連愷卻搖了搖頭,說道:“這種事情我可不幹,上次爲了老王的外甥,我作保把人給弄出來了。結果不知道怎麼讓老二曉得了,在父親面前告了我一狀,說我干涉軍務,這樣的事我再不做了,沒得讓人忌憚。”

秦桑知道他們兄弟貌和神離,尤其易連愷是庶出,跟嫡出的老大老二素來有點格格不入。好在易連愷除了花天酒地,其它一概不感興趣。易繼培見他着實不成材,只得給他操辦完婚事,就打發避居昌鄴,省得留在眼前生氣。而易連愷自然也巴不得,離了父親跟前,更好胡作非爲。

秦桑擱下酒杯,卻向着他慢慢笑了笑:“你既然覺得爲難,那麼我跟大嫂說去,也是一樣。”

易家長媳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是自幼定的老親。自從易連怡癱臥在牀之後,易家還曾經提過退聘,結果被這位大少奶奶一口回絕。就這麼一位舊式的女子,只會背《女誡》《女訓》,謹守着女子無才便是德,過門後十餘年,直到如今每日仍舊是大襟裙子,連洋裝都不曾穿過,從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偏偏越是這樣,越是爲易繼培器重,一再對人言道,敬重這位長媳守約下嫁。易繼培的原配去世之後,家裡內宅倒都是這位大少奶奶當家。易連愷一想到那位小腳伶仃的大嫂就忍俊不禁,說道:“虧你想得出來,她難道會有辦法?”

“長嫂如母,這樣的事你又不管,叫我指望誰去?只好跟大嫂說說,煩她想想法子。”

易連愷的臉色果然陰沉下來,把酒杯往桌上一擱,似乎“哼”了一聲。秦桑見他神色不豫,便笑道:“算了,只當我沒提過。”

易連愷卻冷笑了一聲,說道:“我倒要瞧瞧,你到底想把誰撈出大牢,連這樣的激將法都使出來。”

秦桑聽他如是說,便默然不再作聲。時值正午,山底暢湖反映日色,便如一面碩大無匹的巨鏡,波光粼粼。又如萬千金蛇,細飛狂舞。那些細碎的金色光影,映在易連愷所戴墨鏡鏡片之上,便如兩簇莫測的光影,跳躍閃爍。只看不清鏡片底下,他到底是何臉色。過了半晌,才聽到他冷笑了一聲,說道:“你巴巴的上山,也是爲了這件事,對不對?”

秦桑將臉轉開去,卻不防他一伸胳膊,將石桌上杯盤碗盞諸物,統統都掃在了地上,嘩啦啦跌得粉碎。亭外的聽差本來見他們倆說話,都已經退出了老遠。此時聽到聲音方纔趕過來,一看易連愷正在大發雷霆,個個都屏息靜氣,站在那裡不敢動彈。秦桑本來坐在桌前,碗盤的碎片四處飛濺,有好些碎瓷屑濺到了她的旗袍下襬上,她卻眉頭微皺,坐在那裡一動不動。

易連愷再不與她說話,掉頭就走。宋副官連忙跟上去,隱約聽到他似乎在勸說什麼,易連愷卻一言不發,氣沖沖就走掉了。

餘下幾個聽差,這才發現秦桑手上被碎片劃拉了一個口子,韓媽“哎喲”了一聲,上前來連忙用乾淨手絹,將傷口壓住了。又說道:“好好的,怎麼突然又鬧起來了?”秦桑卻倒索性不在意似的,懶懶的站起來,說道:“回去吧。”

她既割破了手,回去別墅之後,韓媽又用紗布替她重新包了傷口,秦桑也不理會易連愷去了何處。到了晚間,廚房問開飯,也只她一個人下樓來吃。韓媽擔心她爲了此事生氣,秦桑卻總是一幅泰然自若的樣子。一連幾日,易連愷連個照面都不打,不知道帶着一幫跟班,又到哪裡胡混去了。這日秦桑起來,韓媽便勸她出去散步,說道:“少奶奶總悶在家裡也不好,到底來山上一趟,俗話說六月潭七月瀑,不到芝山不顯福。您出去走走,散散心也好。”

秦桑也是可有可無的樣子,禁不住韓媽再三的勸說,於是換了身方便走路的素淨衣裳,去看六月潭。

她的本意,原本是想去潭邊走走,因爲六月潭與七月瀑都是芝山的勝景,而易連愷每次上山來避暑,總免不了要有一份閒情逸致,去六月潭釣芝山特產的黑骨魚。他素來一生氣就不見蹤影,秦桑想着那件事情,還是得見着他才能慢慢見機行事。此時她一個人都沒有帶,自己沿着山路迤邐而去。好在這一路直到六月潭,都是極平闊的青石砌,路上偶爾遇見擡滑桿的轎伕,打量一眼她的衣着打扮,也並不上來兜攬生意。所以秦桑獨自慢慢走上山去,倒是十分清靜。

山中薄霧漸散,風吹來倒是略有初秋的涼意。秦桑本來穿着一雙平底軟緞鞋,走得並不吃力。她本心不在風景,所以只顧着低頭走路,過了一會兒就走到了六月潭邊。這時分潭邊只歇着一頂滑桿,兩個轎伕坐在山石上抽菸袋,操着一口鄉音,一問一答,不知道在議論着什麼。還有一個賣山中野果的老嫗,把竹籃擱在石上,自顧自在潭中汲水。六月潭雖名爲潭,其實是個小湖,只是水極深,清澈幾能見底。潭水隱隱似泛着湛藍,映出天上靜靜的流雲,倒彷彿琉璃一般。秦桑立在潭邊看了一會兒水,忽然聽見林中陣陣喧譁,原來是幾個富商模樣的人,前呼後擁的來垂釣,聽差隨從拿着釣鉤魚杆方凳之屬,池畔頓時嘈雜不堪,秦桑便抽身沿着山路往七月瀑去了。

這一路往七月瀑,倒難得一個人也沒有。山路上靜悄悄的,偶爾只聽見樹林深處,不知什麼鳥兒在宛轉鳴唱。七月瀑位於六月潭上游,一瀑七折,雖不壯麗,但極爲幽美,是難得的尋幽訪勝之地。走了好一會兒,穿過密林,遠遠就聽見瀑布嘩嘩的水聲,待山路繞過一大塊青石,不覺水霧撲面而來,原來銀練似的瀑布,已經就掛在了眼前石壁上。

青石條砌的山路因爲被瀑布濺溼,長滿了青苔,所以滑滑的甚是不好走。秦桑一邊仰臉看着瀑布,一邊繼續朝上走,忽然聽到有人叫道:“當心腳下!”

秦桑低頭一看,原來石砌中間稍凹,卻汪着水,自己這一腳踩下去,鞋子可是完了。她小心翼翼繞過瀑布,這才擡頭瞧見提醒她的人。原來那人坐在瀑布邊一大塊青石上頭,正好可以望見來人的山路。那人見她仰起臉來,便對她笑了一笑。

秦桑見是個大學生模樣的年輕男子,便道了一聲:“Thankyou。”

那人倒“咦”了一聲,問道:“你是哪個學堂的?也是上山來寫生的麼?”

秦桑這才發現他身旁擱着畫架,不過並沒有支起來。他見她不答話,便自顧自笑了笑:“這裡的美景太令人沉迷了,我實在沒辦法畫出來,所以就坐在這裡看着,一看就看了幾個鐘頭。”朝着秦桑招了招手:“你上來看看,從這上頭看瀑布,角度完全不一樣。”一邊說一邊就起身往下,遠遠朝她伸出手來。

秦桑本來讀的就是新式的大學,所以倒沒那麼些男女授受不親的守舊思想。毫不猶豫借了他這一拉之力,攀上了大石。果然從這大石之上看瀑布,更加的曲折秀麗。四處飛濺的水花便似霰雪一般,最有意思的是,水霧映着日光,竟然隱隱有一條小小彩虹。隨着水霧被風吹動,瀲瀲流動,說不出綺麗嬌絢。

“好看。”

那人得了她這一聲贊,倒彷彿在讚自己似的,喜孜孜的對她說:“其實這山裡的好處,全在一個靜字。可恨每到夏日,便人山人海,擠得幾乎跟方家橋沒有兩樣。”

方家橋是昌鄴城中最繁華的地段,地名中雖有一個橋字,其實是條馬路,馬路兩旁全是大百貨公司與洋行,平日人潮洶涌,電車叮噹,最是擁擠不堪。秦桑聽他這樣打比方,不由得笑了笑,問他:“你也是昌鄴人?”

“我原籍符遠。”他說道:“不過家搬到昌鄴十年了。”

秦桑聽他說是符遠人,心裡便不由得留了神。他又問:“你呢?你還在上學吧?”

秦桑搖了搖頭,那人又問:“那你是跟家裡人一塊兒上山來的?還是就住在這山裡?”

秦桑不願多說,只問:“你今天就在這裡畫畫嗎?”

“給你看。”他把畫架立起來,原來竟然是油畫,不過廖廖勾了幾筆,只看出山石大約的輪廓,並不辨瀑布的影子。秦桑雖然不懂畫,但易家行事最爲豪奢,府中收藏有不少西洋名畫家的作品。她看得多了,也能瞧出這人筆力倒是不錯。

他說:“中國的風景,其實還是用中國畫的意境才能表現出來,油畫雖然更立體,終究隔了一層。”

秦桑微微笑了笑,他正待還要說話,忽然遠處有人叫:“紹軒!紹軒!”

他便轉身答應:“我在這兒!”

答了一聲那人卻沒聽見,仍舊叫着他的名字:“你在哪兒?”

他提高了聲音又答了兩遍,來人才聽見。沿着山路悉悉索索走下來。看他站在大石上,不由得撫掌笑道:“你挑的這個地方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紹軒笑道:“別亂說了,這裡還有位陌生的密斯,看冒冒失失,嚇着人家。”

那人說道:“你盡會瞎扯,密斯在哪兒?我怎麼沒看到。”

紹軒回頭一看,身後竟然空空如也,秦桑早已經不知去處。他急忙走到石邊,探身向下邊山路上張望,只見她淺藍色的旗袍在林中一閃,早已經走得遠了。

來的那人正是紹軒的密友吳奉華,他三步兩步攀上了大石,也伸長了脖子向下張望:“你到底在看什麼呢?”只見密林叢叢,除了一片濃翠淺綠,什麼也看不到。

“我在看仙女。”

吳奉華禁不住哈哈大笑:“這山林裡頭,難道還真的有女神不成?”

“清雅如蘭,明眸皓齒,不是女神是什麼?”

吳奉華又將紹軒的肩頭拍了拍:“你畫畫別畫得走火入魔了,這山林裡面如果有仙女,你不正好來一出‘遇仙記’?就怕這位仙女其實是‘仙人跳’,那就大大的不妙啦!”

因爲上山之前,高紹軒的母親極不放心,再三叮囑,言道山上有“仙人跳”。原來夏季上芝山避暑的遊人多,當地所謂“混混兒”弄了娼妓來,專門勾引富貴公子們上當,藉機敲竹槓訛錢,所以吳奉華纔有這麼一說。

不想高紹軒甩開他的手,說道:“是不是仙女,我自己心裡有數。”

一時收拾了畫架,下山回到高家的別墅。吃飯的時候,吳奉華見高紹軒仍舊是無精打采的樣子,忍不住打趣:“看來你是真的遇上仙女了,不過一面之緣,竟然害上了相思病。”

高紹軒嘆了口氣,卻並不答話,只慢慢挾了一顆飯,喂到嘴裡去。吳奉華見他這個樣子,不由得笑道:“芝山纔多大點地方,你既然能在瀑布邊遇上仙女,總還能再遇上。”

高紹軒被他一句話提醒,不由得大爲高興:“說的也是!”

從這日起,他每天都揹着畫架去七月瀑,一邊寫生,一邊卻希翼能再見着秦桑。一連數日,卻一無所獲。每天都滿懷希望而去,卻失望而歸。到了第四日,山中風雨大作,這樣的天氣無法出遊,只得閉在畫室裡。雖然人在屋子裡,可是想起那天秦桑在瀑布邊的一顰一笑,彷彿仍舊曆歷在目。忍不住提起畫筆,勾勒起來。

吳奉華到畫室來的時候,見他已經用鉛筆勾出了全稿,一見之下,忍不住誇讚:“這就是你那天遇上的仙女?怪不得你要害相思病,果然是位絕代佳人。”

高紹軒聽他這樣一說,更是悵然若失,擲下畫筆,繞室而行,忍不住嘆喟:“芝山這麼大,我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吳奉華笑道:“你竟然連她的名字都沒問,虧你還害相思病。”

高紹軒悵然看着畫像,說道:“那天她穿了件細布衣裳,一樣首飾都沒戴,瞧上去像個女學生,或者是山裡人家的女孩子,在山下學堂裡讀書。”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吳奉華搖頭晃腦的說:“如果真要是個女學生,那就好辦了,我保管把她給尋出來。”

高紹軒道:“這山裡零零星星,只怕也有一千多戶人家,你有什麼法子找人?”

吳奉華嘿得一笑,說道:“虧你是督軍家的大少爺,要想找個人出來,還不易如反掌。”

高紹軒怫然不悅:“仗勢欺人的事情,我是絕不作的,也不許旁人作。”

吳奉華道:“這點小事,何以說到仗勢欺人?我的主意你先聽聽好,若是你覺得不好使,咱們再商量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