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

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

1917年的一月份,長達三個月的印度各方談判終於在南京結束,在帝國官方的協調下,印度各方勢力之間達成了妥協,從此之後,將在同一片天空下生存了。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這個結果,對國大黨這種黨派來說就絕不是什麼好事。沒有壓力,自然也就沒有動力。消除了頭上壓着的西方殖民勢力之後,印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沒有外憂,自然會重新陷入本就激烈的民族的內部矛盾之中,這意味着從此之後,這個政治黨派的執政根基——民族主義大旗將不再可能打起,單單是各方民間勢力的暗中掣肘就將使它在印度人的政治生活中無疾而終。

而中國,要的只是對印度的軍事外交方面的控制,以及印度作爲一個勞動力豐富的市場對帝國工業體系的輔助作用而已,這些通過正常的貿易優惠待遇和平等的公民權利就可以實現,根本無需向英國那樣對印度無限的壓榨以及各方面的特權。

對帝國這樣一個新崛起的國家而言,還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對周邊區域進行瘋狂性的資源掠奪,單單是本身充沛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就已經足夠開發。而且現在,正是帝國本土各項工業大幅度躍進,各方面建設蒸蒸日上的時候。

對帝國而言,本土的開發和建設纔是主流,本土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除了一些戰略性的開發,如越南的煤礦、馬六甲的航運。以及南洋島上的石油工業建設之外,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和資本去大幅度投資海外。

所以。帝國的藩屬國政策,則是更多的需求其軍事和外交上的協同。帝國對這些周邊國家的小夥伴們的侵襲將是長期的,潛伏性的,靠的是強大的工業力和科技力對原始社會的自然滲透,以及中央王朝強大的文化上的影響力。

而越是在現在這樣的亂世,這個才越是顯得彌足珍貴,才越是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常規。最終在經濟上將這些小夥伴們綁在一起,形成了統一的大中華文化圈的社會氛圍,完成最終的控制。

其實,戰爭從剛開始打到現在,遠征軍的各項戰略實行的很順利。

一系列的戰爭看似規模宏大,其實並不耗損國力,不管是俄國。英國,法國,在亞洲的實力都是瘸腿。打起來並不算吃力。

中華帝國和同盟國之間雖然不是盟友,但是實際的過程中,卻是配合的極其緊密。如果不是他們出於自己利益不遺餘力的打擊協約國諸國,帝國在亞洲即使是戰力再強勁。也不可能將征服戰打得這麼酣暢淋漓。

在歐洲同盟國的強大壓力下,可以說在亞洲的協約國諸國勢力,都是英法等國軍隊中的邊角料的邊角料,在這個時候,就是英法再託大。也不可能將真正的力量放在亞洲,這是世界戰略形勢決定了的。也是類似於英法的這種殖民地國家的悲哀。

看似遍及世界的殖民地,看似龐大的工業經濟和人口,卻無法在短時間內集中在一起,反而不如德國這種國家,在短時間內能夠集中起來的力量強大。一旦被德國這樣的強大敵人突破了勢力的包圍圈,能夠四面出擊,其國家本身,便處處都是破綻。

在亞洲,更是在帝國的本就強大的軍事能力之下,一個個的被逐一清除,過程也基本上摧枯拉朽。

只不過現在,在帝國完成了統一亞洲的步驟之後,在同盟國在歐洲的戰局陷入僵持之時,同盟國眼看着自己在這裡死啃着協約國的主力,卻得不到收穫,而亞洲中國很輕鬆的獲取了大量的利益,各種潛在的矛盾就慢慢的升級,變得有些不可避免了。

1916年,同盟國在陸地上的戰爭全面順利,同盟國,尤其是德國的軍事工業在得到了被佔領國的大量資源之下迅速擴大規模,德國陸軍機械化部隊的擴張速度也令人咋舌。

海量的飛機、坦克和汽車,像潮水一樣淹沒了協約國的抵抗。在北非同盟國擊敗了協約國的聯軍,佔領了摩洛哥、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大軍兵鋒指向埃及。而第比利斯半島,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是在英國海上的支援下勉力的支撐,眼看着就要被趕下海。

但是海上,同盟國海軍卻是處於全面的劣勢,德國和意大利聯合艦隊幾次出擊跨過英吉利海峽,試圖攻擊英倫三島,都被嚴陣以待的英國大艦隊擊退。進攻不進去英倫三島,德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從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資源源源不斷的匯聚到這個區區的小島,最終變成協約國的軍事實力。

小小的英格蘭,成爲協約國戰力的發動機,在曼徹斯特、利物浦等老牌工業區,數以百萬計的工人持續不斷的努力之下,源源不斷的戰艦坦克飛機,從這裡出來,開到西班牙,俄羅斯和廣闊的非洲,成爲反抗同盟國的中堅力量。

爲了打擊協約國特別是英國的續航力。德國不得不啓動了備用戰略——無限制潛艇戰,潛艇,作爲新的常規武器,在大西洋,太平洋,甚至是印度洋大放異彩,對協約國的商船實施大面積打擊。

這樣的情況下,導致帝國的海上商船,也遭致了許多的無妄之災。

不過這個都還算是小事,短時間不可能影響中華聯邦和同盟國之間的“緊密合作”,雙方此時都處在最關緊的時期,雖然都有着隱藏的敵意,卻絕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大動干戈。

但是,1917年年初在波斯灣爆出來的一個消息,卻讓雙方之間的情緒陡然間緊張起來,同盟國各國迅速動員,幾個星期之內在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陳兵百萬,德意志大使則直入帝國外交部提交文書,要求帝國尊重同盟國對敘利亞、伊拉克和科威特等波斯灣沿岸地區乃至整個阿拉伯半島的管轄權,

“該地在歷史上無可爭議的應當屬於同時也只能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任何國家對這片土地的侵佔都是對同盟國全體成員國的主權的侵害,有鑑於中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雙方傳統的美好友誼,希望土耳其和中華帝國及波斯王國有關方儘快妥善商討並解決掉相關主權問題,同時也希望中華帝國慎重考慮這個代表了同盟國全體成員國的共同意見。”

第59章 問號一百二十章 盟友一百七十一章 長安之戰二兩百一十九章第4章 找一家代理人一百四十五章 江南兩百一十八章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第103章 北進第46章 戰灤州第52章 機關人上一百三十八章 晚報一百七十七章 異動一百三十七章 買兩百四十九章第5章 揭開一百一十九章 生產力一百三十四章 奔騰一百四十章 新亞洲主義第114章 序第58章 鼴鼠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第20章 條令背後的東西第35章 問策第57章 黃金!第62章 調查第47章 目標指向徐州第83章 夜襲兩百五十章第127章 雷霆一百六十九章 初晴第20章 準備一百五十六章 明政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91章 考驗兩百三十二章一百七十章 突襲一百六十八章 大逆案第83章 東江一百六十六章 將風甲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114章 打擊一百六十六章 馬家軍第35章 問策第83章 東江第90章 求拜師第118章 前線,身後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第98章 滅(下)第63章 投資第65章 民兵一百七十五章 回望中原一百五十二章 降臣第1章 出場第12章 接頭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137章 蔡建德一百八十二章 2013年的隆盛木業兩百一十六章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五十五章 闇火第126章 出擊第5章 揭開第46章 會面一百四十五章 江南第46章 戰灤州第99章 手尾一百五十一章 三英第24章 捅馬蜂窩第75章 改變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兩百二十六章 維生艙第16章 馬尼拉之戰上一百八十九章 開戰第89章 刺殺一百九十九章 詐第29章 歸來一百六十二章 諸事第114章 打擊第12章 接頭一百二十章 盟友第99章 博弈第102章 升級,蝴蝶效應第145章 聯姻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一百四十章 騷動兩百零九章 翁婿兩百一十章 稱帝嗯一百六十章 細務一百五十三章 應變一百三十九章 東南亞一百六十章 科舉一百七十六章 天道運行論第75章 危險,來自天空二第8章 超大規模鬥毆一百一十八章 中亞起風雲一百二十七章 徵倭三第31章 鄉下人周瑜
第59章 問號一百二十章 盟友一百七十一章 長安之戰二兩百一十九章第4章 找一家代理人一百四十五章 江南兩百一十八章一百六十一章 魯班車和工匠營第103章 北進第46章 戰灤州第52章 機關人上一百三十八章 晚報一百七十七章 異動一百三十七章 買兩百四十九章第5章 揭開一百一十九章 生產力一百三十四章 奔騰一百四十章 新亞洲主義第114章 序第58章 鼴鼠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第20章 條令背後的東西第35章 問策第57章 黃金!第62章 調查第47章 目標指向徐州第83章 夜襲兩百五十章第127章 雷霆一百六十九章 初晴第20章 準備一百五十六章 明政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91章 考驗兩百三十二章一百七十章 突襲一百六十八章 大逆案第83章 東江一百六十六章 將風甲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114章 打擊一百六十六章 馬家軍第35章 問策第83章 東江第90章 求拜師第118章 前線,身後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第98章 滅(下)第63章 投資第65章 民兵一百七十五章 回望中原一百五十二章 降臣第1章 出場第12章 接頭一百六十三章 華夏第137章 蔡建德一百八十二章 2013年的隆盛木業兩百一十六章一百四十三章 入暹一百五十五章 闇火第126章 出擊第5章 揭開第46章 會面一百四十五章 江南第46章 戰灤州第99章 手尾一百五十一章 三英第24章 捅馬蜂窩第75章 改變一百二十一章 裝甲車兩百二十六章 維生艙第16章 馬尼拉之戰上一百八十九章 開戰第89章 刺殺一百九十九章 詐第29章 歸來一百六十二章 諸事第114章 打擊第12章 接頭一百二十章 盟友第99章 博弈第102章 升級,蝴蝶效應第145章 聯姻一百五十九章 會前一百四十章 騷動兩百零九章 翁婿兩百一十章 稱帝嗯一百六十章 細務一百五十三章 應變一百三十九章 東南亞一百六十章 科舉一百七十六章 天道運行論第75章 危險,來自天空二第8章 超大規模鬥毆一百一十八章 中亞起風雲一百二十七章 徵倭三第31章 鄉下人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