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兵權爭奪起

在飯桌上,馬伕人最後說明了他們的來意。馬玉昆在前線浴血,很是擔心他最關愛的小女兒。

而劉克武此時在北京既然已經站穩了腳,並且打開了局面,馬玉昆就是想讓他的小女兒,先住進劉克武的男爵府中。

這樣一來,就可以讓二人多些交流,不至於日後成婚的時候,顯的有些生疏了。聽到馬伕人的話,讓劉克武不禁更尊重馬玉昆了。

這分明就是讓自己和馬翠蓮自由的發展一下感情。嘿嘿,這個老將軍,竟然還有自由戀愛的思想,真是難得。

從這一天之後,馬家母女就算是在男爵府長住了下來。隨行的,還有一個家丁和一個貼身婢女。對劉克武來說,只不過是加了四張嘴吃飯而已。

此時,在劉銘九男爵府內,已經是四個自己的丫鬟、兩個廚娘、兩個慶王爺送來的老奴,加上劉春茹和馬家的四個人和楊度,每天都是十五個人吃飯。

吃飯的人多了,劉克武就要更想着怎麼去找錢了。與英國人合作的建廠計劃,算是定了下來了。

第一家的麪粉廠,投資預算是45萬兩白銀,劉克武直接交給王永江27萬兩,由王永江全權負責去了。

第二家紡織廠,投資的預算也是45萬兩白銀。劉克武派去了吳景濂拿着27萬兩,跟着英國人在那打着算盤籌建起來。

十天後劉克武選定的地點,是廣安門外的八王墳一帶。在自己的管區,買地建廠自然都不是什麼問題了。

按雙方的約定,名義上是劉克武自己來辦的廠。消息一傳出去,北京城轟動了。光緒皇帝正爲甲午戰敗鬧心,聽到劉克武也自己辦起了工廠,不禁爲之興奮了一翻。

西太后聽說後,立即就把慶王爺叫進了宮裡去問話。當得知劉克武是在英國人幫助下,才得以全面建廠的,那個老太太樂了。

她坐在軟塌上,微笑着盯着慶王爺問到:“我說奕劻啊,這回你又入了股沒有啊?我上次就說了,這個年輕人啊,肯定是李鴻章第二,很會辦洋務的呢。”

奕劻訕笑了一下,謙恭的回到:“回老佛爺的話,這孩子還真是很會辦洋務呢。不過這次,臣的確沒入股。那孩子,現在家底很足,就沒我參合的機會。”

慈禧聽完大笑了起來,笑聲停止後說到:“你也有伸不上手的時候了吧,不過這孩子還真行啊,這麼短的時間,就有了這麼大的家底。他們毅軍啊,這次在遼東打的也是夠慘的了,正好讓這孩子,幫着他那老岳父把毅軍重新整備下。”

“太后您的意思,是等毅軍回防以後,讓那孩子去跟着他岳父一起重新整備毅軍?”奕劻心裡已經再樂了,西太后這話已經很明白,他是明知故問確定一下而已。

點了下頭後,慈禧說到:“那孩子就是年紀太輕了,要不然啊,還真想給他一隻獨立成軍的隊伍,看看能不能也練成魁字營那樣的精兵吶。不過啊,這次咱敗的是太22中文¥首)發慘了,是該多出點那孩子一樣的能打硬仗、能帶精兵的人了。”

得到了確認,奕劻心裡真樂了起來。但嘴上卻說到:“那孩子今年才二十二,太后要是把他放下去,不知想給他個什麼職務呢?”

看了他一眼,心裡很清楚這是慶王爺在幫着劉克武要官了。慈禧卻並不生氣,歪了下身子後說到:“李鴻章那保奏的是馬玉昆足當毅軍之大任,宋得勝這次也炸沒了一條胳膊。這毅軍爲咱大清朝,也是真的夠忠、夠壯烈的,就讓那孩子,去做個分統吧。”

坐在邊上的榮祿,卻在這個時候咳嗽了一聲。慈禧看向他之後,問到:“榮祿。你咳嗽什麼。這麼着,你還有別的想法嗎?”

連忙躬身一禮,榮祿從凳子上欠起**說到:“回太后的話,臣本來着,讓那孩子直接去接受新軍的。他懂洋務,又善於帶兵,實爲新軍編練最好之人選。但既然太后您已經有了主意,毅軍分統也的確很適合那孩子。”

慶王爺愣了一下,他可沒想到,朝廷這剛確定要編練新軍,讓榮祿全權負責他就瞄上了劉克武。

新軍編練,雖然不即毅軍分統的正二品實授總兵品秩高,但權利上可是要比毅軍個分統大的多了。

一來,新軍將由朝廷全額撥款,這樣就可以讓劉克武在軍費上減少不少壓力。讓他可以把節省出的錢,往他慶王爺腰包裡送些,還能買更多的新式武器。

二來,新軍是專權編練,要比去毅軍上面還一個馬玉昆,邊上還定了一個薑桂題要好施展的多。

三來,毅軍中關係錯綜複雜,而新軍的人員選調上,誰去編練誰說了算,也就最大程度上規避了人員關係上的問題。

慶王爺很快想清楚了這些,連忙從凳子上躬起身,對着慈禧說到:“太后,既然榮大人有意讓劉克武去統管新軍,而劉克武也實爲不可多得編練新軍的人才。臣保舉,由其按榮大人之想,去編練新軍實爲上選。”

目光盯住了慶王,慈禧面色凝了一下。隨後,將目光轉向了坐在另一邊一直沒說話的翁同和問到:“翁師傅,你又怎麼說呢?”

人老鬼精的翁同和,其實已經從慈禧的話音中,聽出了些什麼。於是他一躬身,哈腰說到:“回太后的話,老臣感覺劉克武也是最佳之新軍編練人選。其人乃有當年曾國藩之潛質,更有左宗棠之武勇。”

“呦呵,今個兒這太陽打西邊出來的?”慈禧聽到翁同和竟然也這樣說,不禁大感興趣的接着說到:“這往日,你翁師傅可是向來都要跟慶王爺和榮祿這,有事沒事的在我這掐上一翻。怎麼着,今天這就給變了呢?”

三個人,在這一刻各有各的打算。翁同和的保舉,原因是他真正的公忠體國,看出了劉克武要比李鴻章那保舉的袁世凱,更適合操練新軍。

首先,劉克武的年紀小,功勞雖然大,但必然要比袁世凱好掌握。至於忠心方面,劉克武的老爹就爲大清朝盡了忠,這就是無可厚非必爲忠良。

其次,在洋務上新軍式上,雖然資歷還很淺,但劉克武現在手上的魁字營,已經成了京城第一營。其對新法之練,在翁同和的眼睛裡,要比那個袁世凱強多了。

最後,就是翁同和與已經去了日本下關談判的李鴻章之間的個人矛盾了。一個洋務派的領袖,一個清流的領袖,二人一直以來就是死對手。

李鴻章要保舉袁世凱,他翁師傅自然就要大不反小針對一下,非保舉劉克武,來跟袁世凱爭一下了。

當然,這裡面翁同和還有一點自私的想法,就是想用這次的保舉,爭取把劉克武收進他的門下。帝黨現在缺少的,恰恰就是一個能帶好兵、帶精兵、掌軍權的人。

而榮祿那邊,相對來說就簡單的多了。劉克武首先是馬玉昆的準女婿,現在馬玉昆的女兒和老婆還住到了男爵府了。

只要讓劉克武去編練了新軍,那榮祿很有自信的,就是一下就等於牢牢的抓到了兩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做他的心腹。

這段時間以來,劉克武經常與他走動,孝敬的供奉是京城各門總兵中最多的一個。而且,劉克武完的假面,在榮祿的心裡已經讓他當劉克武是自己的心腹了。

用人唯親、搶兵爭權,在滿清朝廷,尤其是正在事業上升期的榮祿眼裡,那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但他表現出來的,卻讓慈禧很是放心的那種。

新軍編練是剛剛確定的,劉克武與袁世凱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就算是這樣展開了。當德公公派人送來消息後,深知新軍要比毅軍更適合自己謀大事的劉克武,立即就行動起來了。

帶兵之人,最有效的競爭籌碼,就是看誰更會帶兵。所以劉克武第一招,就決定請慶、恭二王爺和外國人來參閱自己的隊伍。

一翻運做之後,楊度也就不費勁的,將兩個王爺,和剛剛正式提升爲兵部尚書兼步軍統領,授總理衙門大臣的榮祿,都一併請到了自己的軍營來。並且,還讓威爾遜,把英國公使館武官貝斯福一起邀請着來一同觀禮。

這兩個王爺和榮祿,還有那個英國高級武官,剛走到廣安門的大營外,就聽到裡面傳來了陣陣的喊聲。

“吃朝廷飯、穿朝廷衣……”

聲音十分整齊、響亮,這讓慶王爺和恭親王,都不禁好奇了起來。他們和榮祿一起,側頭看向了楊度。恭王爺畢竟資格最老,於是他開口問到:“這劉克武,又這搞什麼名堂?”

笑着一拱手一禮後,楊度說到:“回王爺的話,今天是魁字營年後第一次發軍餉的日子。我們總兵大人,正在給士兵們發餉銀。”

聽完楊度的話後,慶王爺一臉疑惑的問到:“發軍餉就發軍餉,這怎麼整個營盤都一起喊上話了吶?”

又是一拱手,面帶笑容的楊度將頭轉向慶王爺,說到:“回慶王爺的話,我家大人的意思,就是讓士兵們,一拿到錢就先想到,他們要忠於咱大清。這樣,才能把軍心士氣,最好最快的集合到一起來。”

第29章 喋血虎山下第208章 榮祿信,何爲友誼只爲利第434章 山中景,人美藏玄初露倪第286章 改情報,一營變做三處責第228章 交換法,礦權小開換巨資第259章 辦結案,蘭陵初成小氣候第153章 謀戰全線開第208章 榮祿信,何爲友誼只爲利第105章 風暴驟然起第36章 月光下的河第178章 必架空戶部第287章 爭籌碼,帝后角力計陷貴第215章 再議學,新學強辦國之本第343章 託病計,難抵帝后雙旨降第84章 定策圈資本第472章 劉克文,賢兄勸和議功過第375章 逼日本,析外空軍安臣心第118章 愛將爲己亡第141章 奇兵奪炮臺第28章 烽火再連城第158章 全面大反攻第357章 李暗語,驚疑之間至總署第305章 定合作,知主刺解臺灣秘第138章 夾擊役戰果第134章 新軍三字經第103章 風潮前奏曲第486章 孫中山,炮轟皇權逼變制第359章 十準則,羣洋變軟俄使入第02章 靠山夠堅挺第88章 夜色頤和園第313章 九常任,一中全會順閉幕序章楔子第156章 戰中兄弟情第59章 砸個大煙館第480章 聶士誠,譴走異己擅開戰第137章 侵我國土者,雖衆必絕第162章 抗命殲滅戰第269章 肅軍紀,統帥親參基層訓第416章 大甲溪,餘孽破膽難逃死第393章 殺袁賊,徹變國制之瞬間第393章 殺袁賊,徹變國制之瞬間第311章 黨政綱, 三國民定大未來第245章 風暴起,一破徐計官屠威第206章 晚宴上驚聞軍火王在華第288章 陰謀引,小露苦衷展新槍第172章 定策秘之基第320章 見老爵秘事不宣出新策第414章 首戰捷,海空聯殲全攻起第220章 招標起,西廂雲雨東廂淚第408章 宣武門,總理現身與民談第189章 大商大義授大權第492章 秘使任,孫文再問並黨事第71章 慶王的心思第457章 詳冤情,定行同歸初見情第78章 兵權爭奪起第460章 戰幕序,先向三強施壓力第59章 砸個大煙館第164章 戰罷欲削權第223章 亮底牌,貸款換項首事成第393章 殺袁賊,徹變國制之瞬間第316章 梅里士,古卷奇書殘教業第156章 戰中兄弟情第414章 首戰捷,海空聯殲全攻起第177章 安徽之確謀第404章 大對立、對峙之中迎奧運第128章 袁某人下跪第171章 將軍府調兵第84章 定策圈資本第388章 定流放,驅滿籌兵預平叛第90章 萬事具備時第248章 審結驚第461章 大戰起,部署之後收租界第356章 五督事,竟是羣臣共保果第428章 梅氏歸,德皇私信再驚魂第181章 正法大潮起第137章 侵我國土者,雖衆必絕第86章 莊王之所求第391章 孟恩遠,除袁第一大功臣第111章 疏散感人事第325章 家溫暖,赴約展開新之篇第123章 受降寧河城第173章 初確殖日略第221章 今賢聲起魚上鉤第485章 東京戰役(四)第297章 情報戰,始悉知梅賽德斯第117章 限降的條件第177章 安徽之確謀第200章 製造局任務第308章 武令山,劉永福傳捷報喜第245章 風暴起,一破徐計官屠威第367章 蕩京郊,九門提督加老馮第92章 再用套金術第408章 宣武門,總理現身與民談第89章 一個大意外第25章 劫滅漢奸府第86章 莊王之所求第56章 計拒入黨爭第357章 李暗語,驚疑之間至總署第115章 衝鋒再陷陣第168章 攻心穩內社
第29章 喋血虎山下第208章 榮祿信,何爲友誼只爲利第434章 山中景,人美藏玄初露倪第286章 改情報,一營變做三處責第228章 交換法,礦權小開換巨資第259章 辦結案,蘭陵初成小氣候第153章 謀戰全線開第208章 榮祿信,何爲友誼只爲利第105章 風暴驟然起第36章 月光下的河第178章 必架空戶部第287章 爭籌碼,帝后角力計陷貴第215章 再議學,新學強辦國之本第343章 託病計,難抵帝后雙旨降第84章 定策圈資本第472章 劉克文,賢兄勸和議功過第375章 逼日本,析外空軍安臣心第118章 愛將爲己亡第141章 奇兵奪炮臺第28章 烽火再連城第158章 全面大反攻第357章 李暗語,驚疑之間至總署第305章 定合作,知主刺解臺灣秘第138章 夾擊役戰果第134章 新軍三字經第103章 風潮前奏曲第486章 孫中山,炮轟皇權逼變制第359章 十準則,羣洋變軟俄使入第02章 靠山夠堅挺第88章 夜色頤和園第313章 九常任,一中全會順閉幕序章楔子第156章 戰中兄弟情第59章 砸個大煙館第480章 聶士誠,譴走異己擅開戰第137章 侵我國土者,雖衆必絕第162章 抗命殲滅戰第269章 肅軍紀,統帥親參基層訓第416章 大甲溪,餘孽破膽難逃死第393章 殺袁賊,徹變國制之瞬間第393章 殺袁賊,徹變國制之瞬間第311章 黨政綱, 三國民定大未來第245章 風暴起,一破徐計官屠威第206章 晚宴上驚聞軍火王在華第288章 陰謀引,小露苦衷展新槍第172章 定策秘之基第320章 見老爵秘事不宣出新策第414章 首戰捷,海空聯殲全攻起第220章 招標起,西廂雲雨東廂淚第408章 宣武門,總理現身與民談第189章 大商大義授大權第492章 秘使任,孫文再問並黨事第71章 慶王的心思第457章 詳冤情,定行同歸初見情第78章 兵權爭奪起第460章 戰幕序,先向三強施壓力第59章 砸個大煙館第164章 戰罷欲削權第223章 亮底牌,貸款換項首事成第393章 殺袁賊,徹變國制之瞬間第316章 梅里士,古卷奇書殘教業第156章 戰中兄弟情第414章 首戰捷,海空聯殲全攻起第177章 安徽之確謀第404章 大對立、對峙之中迎奧運第128章 袁某人下跪第171章 將軍府調兵第84章 定策圈資本第388章 定流放,驅滿籌兵預平叛第90章 萬事具備時第248章 審結驚第461章 大戰起,部署之後收租界第356章 五督事,竟是羣臣共保果第428章 梅氏歸,德皇私信再驚魂第181章 正法大潮起第137章 侵我國土者,雖衆必絕第86章 莊王之所求第391章 孟恩遠,除袁第一大功臣第111章 疏散感人事第325章 家溫暖,赴約展開新之篇第123章 受降寧河城第173章 初確殖日略第221章 今賢聲起魚上鉤第485章 東京戰役(四)第297章 情報戰,始悉知梅賽德斯第117章 限降的條件第177章 安徽之確謀第200章 製造局任務第308章 武令山,劉永福傳捷報喜第245章 風暴起,一破徐計官屠威第367章 蕩京郊,九門提督加老馮第92章 再用套金術第408章 宣武門,總理現身與民談第89章 一個大意外第25章 劫滅漢奸府第86章 莊王之所求第56章 計拒入黨爭第357章 李暗語,驚疑之間至總署第115章 衝鋒再陷陣第168章 攻心穩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