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在堅持集體防禦職能的同時,基於在民主、人權、法治方面的共同價值觀,將爲保證歐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奮鬥。————《北約戰略概念》。
比利時,布魯塞爾。
藍色的旗幟在風中高高的飄揚着,旗子上的北極星若隱若現,四角形的北極星象徵着方向,自由與民主的方向。
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此時正在討論伊拉克對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的入侵行爲,此次會議將決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否啓動北約聯合防禦機制,動員各成員國與伊拉克作戰。
北約決策採用的是一致同意的原則,即一國一票制,這區別於歐盟的加權票和聯合國的五大國擁有否決權的決策機制。遇到緊急情況時,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對北約任何一國的進攻都被視爲對北約全體成員國的侵犯。
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很顯然違反了北約聯合防務條約,對土耳其和此地的美隊及北約軍事設施構成了巨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北約組織應該動員自己的力量,軍事打擊伊拉克。
在此之前,美國曾多次要求北約在發生與伊拉克戰爭的情況下向美隊提供一些幫助,在土耳其部署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預警飛機和巡航導彈。但歐洲幾國尤其是法國、德國和比利時三國一直不願給予支持。爲此北約秘書長啓動了默認程序,但還是遭到法德比3國的否決(法國雖然不是北約國家,但在北約內也具有相當的地位,自上世紀80年代社會黨的密特朗總統時期,法國雖沒有正式宣佈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但卻實際開始了這一進程,幾乎參加了北約所有的對外軍事行動——斧頭注。)
現在情況已經非常危急,應土耳其的要求,北約不得不讓成員國進行緊急磋商。只是在對伊拉克出兵的具體問題上,北約機構內部卻爆發了激烈的爭執和分歧。
出兵的合法性已經毋庸置疑,伊拉克的裝甲部隊已經入侵土耳其國土,其空軍也已經猛烈的轟炸了美國駐土耳其軍事基地。對於這麼膽大的侵略者,北約成員們一致要求要嚴厲懲處。
但出兵的具體細節各國卻吵翻了天,連續辯論兩天都未能達成一致,首先是指揮權,這次戰爭在北約統一的框架下按說應該交給美國人指揮,但法國人提出了異議。
他們認爲此次戰爭是由美國人愚蠢的在沙特搞政變引起的,美國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爲了保衛自己的利益,這種情況侵犯了北約成員的集體權益,因此應該由歐洲人指揮防衛土耳其的部隊。法國人的建議被美國方面毫不留情的頂了回去,這也讓法國人恨的暗地咬牙。
其次是費用的問題,曰本在經濟遭受嚴重打擊下已經無力承擔美事行動的費用,而在當今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讓北約成員自行負擔這筆昂貴的花費去爲美國人打生打死顯然有些強人所難。德國還沒有解決駐德國蘇軍的撤退費用問題,因此也不願意出血。
有關各國都爲出兵的費用而爭吵,希望由別國出大頭。結果吵來吵去,怎麼也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於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北約雖然強大,但是它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在蘇聯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歐洲各國很難拿出自己的主力部隊隨同美國人去作戰。伊拉克不但擁有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還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旦逼急了使用核武器……
所有的歐洲政治家都暗自膽寒,那核彈扔到美國不太可能,但伊拉克的中程核導彈打到歐洲卻是沒有什麼問題。一旦把那些一根筋的穆斯林逼急了,歐洲國家豈不是更虧大了……
北約內部在激烈爭吵着,但是軍事動員的命令卻開始下達到各個國家,德國陸軍第七裝甲旅開始動員;挪威空軍第一戰術聯隊開始動員;英國陸軍的第一裝甲師早就完成了動員,皇家海軍的戰艦已經開始在地中海伴隨美國戰艦執行作戰任務,皇家空軍的F-15戰鬥機和旋風式戰鬥機也開始向意大利轉場。
法國三軍卻一點動靜也沒有,尤其是法國陸軍甚至連基本動員都沒有進行,軍官依然在休假,一點也沒有要投入作戰的意思。但法國不是北約成員,此時耍賴讓北約高層震怒不已但也無可奈何。
意大利人倒是不含糊,轉眼就動員了兩個機械化旅和兩個裝甲旅,一個空降旅,大批的公羊C1主戰坦克沿着公路和鐵路向西運動,開始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邊境上。除此之外,意大利空軍也開始進入戰備狀態,意大利總理錢皮和國防部長紛紛視察作戰部隊,但這種積極備戰倒不是爲了土耳其,反而象是要告訴伊拉克人:“意大利的武裝很強大,你莫要來惹我們!”
…………
布魯塞爾郊外的機場上,兩個人正在告別,法國外交部長埃爾夫走到近前,在德國外交特使施耐德面前,他低聲問道:“施耐德先生,我想知道,德國zf和您本人到底對這個事件有什麼看法?”
施耐德瞥了一眼四周,苦笑了一下,說:“現在伊拉克已經入侵了土耳其,根據北約防務條約,我們只能履行義務了!”
“履行義務?您的意思是……”埃爾夫眼神一亮,施耐德爲什麼不說“參戰”,而是用“履行義務”這種曖昧的詞語,顯然是很不情願。
“您知道——德國現在正在完成統一,整個東德的建設會花掉很大一筆資金,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爲這場戰爭出錢。更主要的是——”施耐德低聲道:“蘇聯人還在面前,犧牲掉德國的安全去保衛土耳其,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伊拉克人的目的不在土耳其,這些我們都明白,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人身上……”
埃爾夫神色不動,表面上他仍然是一副溫文儒雅地樣子,但內心裡卻暗自高興。法國與德國的目的是一致的,由於蘇聯的逐漸衰弱,世界已經成爲了美國一家獨大。要是讓美國擊潰了伊拉克,控制了沙特,中東的石油將徹底被美國人掌握,從此之後,法國和德國的日子可就要看美國人的臉色行事了……作爲有光榮歷史和勃勃野心的大國,這兩個國家怎能忍受這樣的待遇?
聽完施耐德的話,埃爾夫微微想了一下,說道:“法國不會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希臘更不會出兵參戰,剩下的國家軍事力量也不怎麼強。只要法德兩國保持合作,僅憑藉英國和那些小國的力量,美國人在土耳其打敗伊拉克的難度很大。我建議我們兩個國家同時派出外交使團,共同調和這件事情如何?”
“你是說——撇開美國,我們法德來處理這件事情?”施耐德一驚,撇開美國的行動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象想的。二戰後聯邦德國幾乎就是美國的附庸,現在要突然和法國一起在歐洲發出不同的聲音,這讓他大吃一驚。
“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埃爾夫傲然說了一句類似繞口令的話,但是聽在施耐德的耳中,卻猶如黃鐘大呂一般——德國,曾經是歐洲大陸的主宰啊……
…………
與此同時,在波恩的蘇聯紅軍西部集羣中卻爆發了另外一個意外的事件。蘇聯紅軍的鮑里斯-瓦西裡耶維奇-斯涅特科夫大將看着大幅的地圖,上面各種各樣的標記密密麻麻的,落在大將的眼中化爲了陰沉。這位蘇軍高級指揮官的臉上帶着凌厲和憤怒,還帶着一絲悲哀而嘲諷的笑意。
一向軍資嚴整的他身上軍服也鬆鬆垮垮地,領口揭開,但是他的眼神卻越來越陰沉。
他其實是個很忍讓的軍人!
戈爾巴喬夫推行他的新思維,和宿敵西方緩和關係,他作爲一個軍人無可奈何,所以他忍了;戈爾巴喬夫削減軍備,不再提供新式武器,甚至連舊有的二十個師的裝備也賣掉了,他痛心之餘也忍了;戈爾巴喬夫讓國家沒錢,大批的優秀的軍官和高級技術人才退役,他難過之餘也忍了……
可是——現在他竟然又讓這支部隊撤回德國國內,他竟然沒有任何的安置措施,這可是五十萬大軍啊!五十萬俄羅斯兒女,爲了祖國駐紮在這裡,在這裡他們付出了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時光。爲了國家他們拼命的練習戰鬥技能,因此除了戰鬥他們什麼也不會!
可是現在你竟然讓他們回去自謀生路——不是自謀生路,而是將他們向絕路上趕啊!
這個國家不能這樣對待爲它犧牲的人,德國也不能就這樣輕鬆的嘲笑蘇聯的勇士,美國人、西歐人你們不會這樣稱心如意的……鮑里斯-瓦西裡耶維奇-斯涅特科夫大將咬牙切齒的握緊了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