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反而歪打正着了?

李沐心中大石終於放了下來,讓滎陽鄭氏聽崔尚號令,對自己來說,並無實際的損失。

可讓李沐不解的是,鄭觀音做出如此讓孃家讓步的承諾,她真的有把握說服滎陽鄭氏嗎?

彷彿看出李沐心中的疑問一般,鄭觀音道:“我兒是否疑惑,爲娘十一年沒有與孃家聯絡,是否還能說服鄭氏?”

李沐赦然應道:“是。”

鄭觀音輕嘆道:“看來沐兒對世家傳承不甚瞭解。”

“還請母親指點孩兒。”

“世家傳承,若無嫡子及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曾、玄以下亦同此。”

“先父是嫡長子,與鄭之桓的父親是同母兄弟,當初本該是先父繼承家主,卻因玄武門之變及罪,坐失承嗣的資格,先父因此鬱鬱而終,這才由鄭之桓的父親繼承。”

鄭觀音喟嘆道。

“如果鄭之桓沒死,爲娘確實沒把握說服鄭氏。不過如今鄭之桓因罪被殺,而爲娘已經被朝廷冊封爲息王妃。如此一來,家主的傳承便可回到先父一脈,該由家兄繼承家主之位。”

李沐問道:“母親的意思是,鄭之桓因罪被殺,他的嫡子嫡孫便沒有了繼承的資格。”

“是。”

“這麼說,孩兒的莽撞,反而歪打正着了?”

“是。”

李沐笑了起來,道:“這麼說來,舅舅便是下一任鄭氏家主?”

“論理,該如此。不過,先父一脈,這些年被壓制,加上鄭之桓子孫衆多,事情必然會有反覆。好在,爲娘聽聞崔尚有意與我兒聯姻,同時有掌控五姓的野心,於是將計就計,答應了崔尚,手書一封,讓其轉交家兄。如此一來,崔尚必會幫家兄順利繼承家主之位。”

李沐聽完,心中兩個字,佩服。

原以爲鄭觀音是爲了幫助自己而答應崔尚,不想,鄭觀音不顯山不露水,借力打力,既示好了崔尚,同時爲她的大哥鋪平了繼承家業之路。

看來世家的女子確實厲害,而能做太子妃的世家女,更是厲害。

這會兒,李沐倒是有些好奇,自己那個名義上的妻子,會是怎樣的存在。

“母親心思慎密,孩兒受教了。”

鄭觀音見李沐領悟迅速,心中也贊孺子可教。

“至於皇帝那兒如何交待,還得你自己想轍。”

“孩兒會想出應對之法的。”

“去崔家納采之事,我兒以爲選誰去合適?”

“這……。”李沐一時想不出合適的人選來,如今自己貴爲嗣王,這提親之事,關乎顏面,自然不能隨便選人過去。

可朝中重臣要麼不合適,要麼是敵對者。

最關鍵的是因爲與崔氏聯姻之事,需要保密,不以宣之於衆。

這樣一來,所選之人便須在自己的親信中選擇了。

可自己的親信基本上都不合適這種說媒提親的兼職。

李沐爲難起來。

鄭觀音道:“既然我兒沒有合適人選,那爲娘替你做主了。”

“母親有人選?”

“如果家兄順利接任家主之位,以我兒舅舅、滎陽鄭氏家主的身份上崔家提親,如此想來應該不失你嗣王的身份。你意下如何?”

李沐聽了,覺得很合適,“孩兒聽母親的。”

此事說定,鄭觀音轉變話題道:“五姓世家養望數百年,不是想剷除就能剷除的。沐兒就算有日可完成復仇大業,也須記住,世家可壓制不可剷除,否則必引得天下大亂。”

李沐聞聽不以爲然,心中以爲,這是鄭觀音站在孃家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母親放心,孩兒不會親自向世家動手。”

“此話何意?”

“既然皇帝有剷除世家之心,孩兒何不坐享其成?甚至,可暗中推波助瀾。如此一來,五姓世家恐怕怪罪不到孩兒頭上。”

鄭觀音微蹩眉頭道:“我兒爲何非要對五姓世家不利?”

李沐答道:“不是孩兒非要對五姓世家不利,而是五姓世家確實阻礙了大唐的強盛,天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掌握在世家手中,如果孩兒有朝一日成就大業,也無法容忍這種現象的存在。”

“沐兒,你父親的治國方略,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難道你也要違悖嗎?”

“不,不。母親想來是誤會了。父親所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國方略,孩兒自然是要堅守的。可孩兒以爲,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將天下交給士大夫,更不是交給世家。況且,孩兒也並無將天下世家一併剷除的想法。”

“那你是何意?”

“孩兒是想,從天下世家取仕治理天下,而非任憑世家吞併土地人口。”

“我兒的意思是,是收回世家土地人口,然後讓他們入朝爲官?”

“正是。不過不僅僅爲官,還須引導世家從商。如此世家既脫離了土地,但並未損失立身之本,而農民因此獲得了土地,朝廷也就達到了集權的目的。”

“可土地、人口是世家的基石,豈能輕易於人?”

“所以嘛,孩兒纔想借皇帝之手。不過母親放心,世家真要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孩兒不會坐視不理,必要的援手還是會伸的。”

鄭觀音聽明白了,眼前此子甚至已經有了他獨到的治國理念。

看來,他手中掌握的實力絕非僅僅自己所能見到的這一些。

鄭觀音雖然有些爲孃家擔憂,但眼下想這些還太早。

所以,鄭觀音道:“既然我兒已經胸有成竹,那爲娘就不再勸了。”

“謝母親體恤。”

……。

第三天一早,韓仲良、馬周聯袂來訪。

稟報了與崔尚等人的談判結果和錢莊事宜的進展。

李沐自然無不贊同。

在得到李沐許可之後,三人聯名向朝廷上奏疏。

由朝廷確認與五姓世家的協議。

三人一起攜奏疏進宮面聖。

李世民早就點頭過,於是,一天之後,朝廷詔書發出。

將設置錢莊事宜,詔告大唐各州縣官府。

朝廷敕諭,“門下,制曰……錢莊其事,關乎國本民生,天下諸州縣臣工,須傾力協助……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所謂命爲制,令爲詔。

皇帝頒佈國家制度,是謂制書。

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七百五十五章 最後的時刻(三)第三十三章 暮年的李淵第六百九十九章 李沐遇刺(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李慎、李恪的選擇第五百六十章 決定造反(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賢王第八百二十五章 絕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六百七十章 長孫渙獻計第九十五章 長孫府的女人們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王的逆鱗第五章 吐谷渾來襲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難奪第三百四十九章 李沐包圍網第三百四十七章 實則虛之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世民救場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會(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舉棋不定第五百十七章 五品?無品!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負慘了的張亮第七百六十二章 突破鴨綠江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三百二十五章 殿下答對了第八百十九章 蘇定方被排擠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里之外?第五百十五章 班師杭州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心難測第七百三十五章 賣老第七百六十五章 好問寶寶李治第五百零八章 樑仲業可不可靠?第四百零四章 整軍北上第六百五十章 眼光……眼光啊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相呼應第七十四章 小四出昏招第一百九十一章 女人的智慧(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三百五十三章 長孫無忌真會謀反?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八百三十章 朱邪克勒的野望第八百四十四章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第七十八章 李泰,哪裡逃?第五百五十八章 決定造反(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本王能看中你那些髒錢?第四百九十二章 圍城(三)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六百二十七章 坐而論道(二)第五十七章 出征大典(一)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吃癟第九百一十章 刺皇?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九百九十五章 血戰麥地那第九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三十九章 打了小的惹來老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殿下答對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彈指一揮,生死之間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三百章 鄭觀音(一)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隱太子李建成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付束脩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三百七十三章 即興演說第七百四十三章 佔領漢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九百九十九章 軍法何在?第八百十八章 篡改史書者誅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七百二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四百五十章 故友重逢第九百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九十九章 小四滿血復活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在做,天在看(加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滎陽之行(四)第九百十一章 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第五百二十五章 倖免者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一百零九章 殺雞儆猴(第四更 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二)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不傻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四百十八章 軟玉生香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
第二百七十六章 臨行前的安排第七百五十五章 最後的時刻(三)第三十三章 暮年的李淵第六百九十九章 李沐遇刺(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六百零一章 高士廉大義滅親(加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李慎、李恪的選擇第五百六十章 決定造反(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玩陰的?我也行!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是賢王第八百二十五章 絕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八十二章 吐露心聲第六百七十章 長孫渙獻計第九十五章 長孫府的女人們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王的逆鱗第五章 吐谷渾來襲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食趁火打劫第八百二十九章 匹夫之志難奪第三百四十九章 李沐包圍網第三百四十七章 實則虛之第三百七十四章 李世民救場第六十四章 再立新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朝會(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舉棋不定第五百十七章 五品?無品!第二百五十九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第八百七十九章 既在其位,必謀其政第三百四十五章 被欺負慘了的張亮第七百六十二章 突破鴨綠江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第四百四十章 許胤宗的兒子許意第三百二十五章 殿下答對了第八百十九章 蘇定方被排擠第二百二十四章 千里之外?第五百十五章 班師杭州第九百八十六章 連畜生都不如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心難測第七百三十五章 賣老第七百六十五章 好問寶寶李治第五百零八章 樑仲業可不可靠?第四百零四章 整軍北上第六百五十章 眼光……眼光啊第十一章 生死一搏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相呼應第七十四章 小四出昏招第一百九十一章 女人的智慧(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世謎霧重重第三百五十三章 長孫無忌真會謀反?第五百九十七章 圖窮匕現第八百三十章 朱邪克勒的野望第八百四十四章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第七十八章 李泰,哪裡逃?第五百五十八章 決定造反(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本王能看中你那些髒錢?第四百九十二章 圍城(三)第一百九十章 想搞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仁得仁,復無怨懟第六百二十七章 坐而論道(二)第五十七章 出征大典(一)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吃癟第九百一十章 刺皇?第七百二十三章 遼東有變第九百九十五章 血戰麥地那第九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三十九章 打了小的惹來老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殿下答對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彈指一揮,生死之間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第三百章 鄭觀音(一)第二百十四章 不臣之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隱太子李建成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付束脩第九百八十三章 人性本惡第三百七十三章 即興演說第七百四十三章 佔領漢州第三百四十六章 卿本佳人,奈何從賊第九百九十九章 軍法何在?第八百十八章 篡改史書者誅第六百零十章 聞香、秦心的選擇第七百二十八章 圍三闕一第四百五十章 故友重逢第九百十八章 高手在民間第九十九章 小四滿血復活第三百三十六章 人在做,天在看(加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滎陽之行(四)第九百十一章 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第五百二十五章 倖免者第九百八十一章 懿旨提名太子人選?第四百七十九章 李祐反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一百零九章 殺雞儆猴(第四更 求訂閱)第四百九十一章 圍城(二)第四百九十章 圍城(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不傻第四百六十四章 官督商辦(一)第四百十八章 軟玉生香第四十三章 少監楊務廉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夥來歷不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