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到1915年年中的時候,約翰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育上!

從歐洲賺到的海量黃金約翰並沒有用來繼續投資,因爲亨特拉爾財團如今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了,他必須要給其他財團留出足夠的出路。 所以大量的資金由亨特拉爾銀行運作,一筆筆的從北美來到中國,投入到工業以及教育當中,其中教育的比例非常之高。

一所所的中小學,在更多的地方拔地而起!

在江浙地區使用了多年之久的中小學教材,除了國學之類的內容之外,獲得了大多數教育界人士的認可。因此從1915年開始,北洋政府發佈了一道命令,向全國推行亨特拉爾體系的中小學教材。而爲了推廣這些教材,約翰不顧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制定了一個爲期五年,總投入高達一億美元的龐大計劃,準備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省份建成上千所中小學,並在各個省份的省會建成一個師範大學……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十年的大計劃——總計十五所醫學院的大計劃!

1914年3月,和歷史上一模一樣,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北京收購了協和醫學堂,同年7月美國設計師柯立芝抵達北京,開始設計中西合璧的學校和醫院建築羣。只不過和歷史上稍有不同的是,或許是要湘雅醫學院別苗頭的意思,洛克菲勒的第一筆投資規模比同期增長了足足一倍之多!

1915年8月,卡內基基金會投資的卡內基大學在廣州開建。這所歷史上原本沒有的醫學院,因爲卡內基的一個念頭而投入了四百萬美元的頭期巨資,並且避開了亨特拉爾財團的江浙滬以及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北京,選擇了中國的南方。

1915年9月,湘雅醫學院新生開學季。

主持了又一屆新生開學儀式之後,湘雅醫學院的校長顏福慶向學校校董會提交了辭職申請,毅然決然的離開了他奮鬥了十年之久的長沙。

1915年10月,顏福慶就任亨特拉爾中國醫學教育基金會會長一職。

1915年11月1日開始,用了三個月時間,顏福慶的腳步從廣西南寧開始,到武漢、南昌、合肥、廈門、太原等,開始丈量幾年前由約翰和容閎一起構造的醫學院建設版圖。學校的建設兩年前已經全面鋪開,大多數是專科學校的投入並不算大,但是爲了組織足夠的師資資源,顏福慶又在1916年2月回到了長沙,然後在3月到了上海,拜訪衆多美國留學歸來的醫師們……

在這個過程中,亨德拉爾製藥和中華醫學會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1913年,亨特拉爾製藥和醫療器械公司中國分公司成立。成立的第一年公司盈利一萬美元不到,但是第二年這個數字暴增爲13萬美元,到了1915年年底的時候,亨特拉爾製藥公司的盈利已經突破了30萬美元!

在中國這片地方,這個數字已經很龐大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中國現代醫師數量不多,哪怕經過約翰這麼多年的努力,也不過幾萬人而已,而且大多數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城市,服務的對象也多是外國人和少數經濟富裕的中國人而已。事實上,亨特拉爾製藥公司的大客戶並不在中國,而是一海之隔的日本,而且每年的出口額都在瘋狂的增加之中。

亨特拉爾製藥公司和醫療器械公司,幾乎壟斷了這些醫師的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

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一方面是因爲約翰持之以恆的留學生資助政策,導致了亨特拉爾系的醫師數量多達上千人,而且由於壓倒性的能力和素質,他們幾乎就代表了這個時代現代醫學的最高水平,這一點從日漸增多的學術論文上就能看出來了。相對於那些留日的醫師們來說,亨特拉爾體系的醫師和德國留學歸來的醫師們幾乎是壓倒性的。

實力上的強大,帶來的是巨大的影響力。

德國系和美國系的醫師們,幾乎都是亨特拉爾製藥和醫療器械的鐵桿支持者,在他們的帶動下,幾乎全中國的醫師們都沒有了其他選擇。

另一方面,中華醫學會的推廣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伍連德和顏福慶的努力下,中華醫學會在1914年初成立了。在兩位醫學巨頭的號召下,各大城市的醫師們紛紛加入了這個號召力巨大的組織。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加入中華醫學會的醫師數量就超過了五千人,而擁有了亨特拉爾製藥二十年的股份分紅權利,醫學會自然也是拼命的爲其進行着宣傳……

除了投資製藥公司和醫學會,亨特拉爾財團還投資上百家現代醫院。

或許用醫院這個詞並不是很準確,因爲這些所謂的醫院大多也只不過是一棟小樓,三五個醫師而已,稍大一些也就是七八個人罷了。但是正是因爲這些小診所似得醫院存在,讓現代醫學開始慢慢在省會一級的城市開始推廣開來。而且因爲有着成熟的技術和模式,相對於當年舉步維艱的顏福慶和胡美來說,他們的行醫之路可就順利多了。

在上百家“小診所”鋪開了路之後,南寧、南昌和合肥等地開始籌建可以容納數十名醫師的中等規模醫院,而在南京、杭州、重慶和太原,一座規模僅次於湘雅醫院的大型醫院正在拔地而起!

五家頂級醫學院和十所中型醫學院的計劃,正式開始了!

上千萬美元的起步資金,被投入到這些醫學院和醫院的建設之中,而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各省的地方政府也投入了相應的資金和地皮,進行全力支持。畢竟和湘雅簽訂的協議一樣,亨特拉爾財團的所有投入將會在二十年後交付地方政府,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兒!

除了亨特拉爾財團,沒有人有這個實力和財力了。

要知道,除了建築等初期投入之外,一所頂級醫學院如湘雅和協和,光是器械設備的投入就是上百萬美元,一般的醫學院也要二三十萬,至於說師資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也不小,而且還要一年年的持續下去!沒有亨特拉爾財團的支持,光靠政府或者本地士紳的話,就算他們能夠籌集到這一筆天文數字的資金,又上哪兒去找數量足夠的教師?

以湘雅醫學院爲領頭羊,亨特拉爾醫學教育體系正式在中國生根發芽了。

從1915年到1919年,整整五年的時間,亨特拉爾財團用超過一億美元的鉅額投入,在中國長沙、南京、杭州、重慶和太原建成了五所頂級醫學院,每年招收不到三百名八年制學生;而在南昌、南寧等地建成了十所小型的醫學院,每年招收超過五百名三年制學生。而到這些學校轉交給中國政府的時候,十五所學校的招生對象早已不僅僅是臨牀,包括了公共衛生、藥學和護理等各個專業,每年畢業的人數突破了六千人……

第16章 醫學院第7章 教材和儀器第27章 黃金時代第8章 兩個牛人第13章 講述第32章 我來做第36章 勃朗寧第9章 慢慢來吧第38章 議定第24章 三大難題第四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51章 無題第49章 專業剛發現少了一章第67章 獨一無二的夜景第47章 兩位大佬第二十六章第40章 投資第57章 霍夫曼第25章 換個思路第41章 日薪第10章 辦學第34章 傷寒瑪麗第51章 決定第34章 經濟危機第2章 是時候了第27章 病案中心第13章 考慮第36章 發展第39章 失望第72章 請求第17章 噩夢第45章 朱爾典第三章第30章 福爾摩斯?第16章 邀請第55章 無題第26章 女孩兒們第34章 項鍊第17章 積累第6章 佛萊克斯納-亨特拉爾報告第56章 提前的計劃第九章第36章 發展第9章 流感第29章 各方反應第19章 三封來信第21章 翻臉第54章 讓步第11章 發酵第24章 抵岸第19章 抉擇第29章 興奮第3章 隨後第46章 又有意外?第38章 好久不見第25章 警告第5章 傳奇之路第3章 阻礙第59章 歡迎加入第二十一章第14章 期待第17章 資助第37章 夥伴第10章 隱患第16章 臨牀邊第24章 孤獨第16章 醫學院第36章 轉讓第68章 亨特拉爾先生家的週末第65章 邀請第33章 籃球第46章 又有意外?第5章 付出與收穫第31章 現代法醫鼻祖?第70章 人體試驗第1章 荷蘭人的殖民地第二十九章第58章 拒絕和邀請第35章 夏洛特醫院第26章 轉讓第48章 離開第50章 入股第60章 病歷第16章 爲難第29章 講座第34章 裂口第15章 交易第34章 學生與實驗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7章 醫學中心第42章 信任第58章 打算第40章 準備離開第25章 用藥第13章 愛德華?胡美第6章 選科第14章 噩耗第33章 輸血與放血
第16章 醫學院第7章 教材和儀器第27章 黃金時代第8章 兩個牛人第13章 講述第32章 我來做第36章 勃朗寧第9章 慢慢來吧第38章 議定第24章 三大難題第四十五章第三十四章第51章 無題第49章 專業剛發現少了一章第67章 獨一無二的夜景第47章 兩位大佬第二十六章第40章 投資第57章 霍夫曼第25章 換個思路第41章 日薪第10章 辦學第34章 傷寒瑪麗第51章 決定第34章 經濟危機第2章 是時候了第27章 病案中心第13章 考慮第36章 發展第39章 失望第72章 請求第17章 噩夢第45章 朱爾典第三章第30章 福爾摩斯?第16章 邀請第55章 無題第26章 女孩兒們第34章 項鍊第17章 積累第6章 佛萊克斯納-亨特拉爾報告第56章 提前的計劃第九章第36章 發展第9章 流感第29章 各方反應第19章 三封來信第21章 翻臉第54章 讓步第11章 發酵第24章 抵岸第19章 抉擇第29章 興奮第3章 隨後第46章 又有意外?第38章 好久不見第25章 警告第5章 傳奇之路第3章 阻礙第59章 歡迎加入第二十一章第14章 期待第17章 資助第37章 夥伴第10章 隱患第16章 臨牀邊第24章 孤獨第16章 醫學院第36章 轉讓第68章 亨特拉爾先生家的週末第65章 邀請第33章 籃球第46章 又有意外?第5章 付出與收穫第31章 現代法醫鼻祖?第70章 人體試驗第1章 荷蘭人的殖民地第二十九章第58章 拒絕和邀請第35章 夏洛特醫院第26章 轉讓第48章 離開第50章 入股第60章 病歷第16章 爲難第29章 講座第34章 裂口第15章 交易第34章 學生與實驗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7章 醫學中心第42章 信任第58章 打算第40章 準備離開第25章 用藥第13章 愛德華?胡美第6章 選科第14章 噩耗第33章 輸血與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