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血戰

1917年4月初,第一批中國勞工抵達了倫敦。

總數高達五萬人的中國勞工抵達之後,大量的英國華人被政府僱傭,擔任翻譯工作。這些勞工立刻被分配到了倫敦郊外數十個軍工廠之中。在英國人的調配之下,他們開始負擔一些技術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體力的工作。當然也有少部分稍稍有些文化的年輕人,經過篩選後開始跟着英國工人們進行學習——英國對於數量技術工人的渴望,可是比苦力們更加迫切。

異國他鄉的打工生涯,艱難的開始了。

中國政府組織這些勞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願意跋山涉水去打工的人數並不多。好在英國政府除了包吃包住之外,還開出了每個月一英鎊的薪水,差不多十塊大洋!

這個數字,對中國年輕人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別看現在亨特拉爾財團的工人們日薪漲到了四五美元,也就是一英鎊,一個月能拿二十多英鎊,但是那是世界強國美國,而且還是亨特拉爾財團的正式員工。要知道清華的外教1918年曾在北京城裡做的調查顯示,市郊一家五口最低生活水平的話,一年也不過一百大洋而已。而到了1929年的時候,有人調查了上海幾百戶工人家庭,男工一個月的薪水也才22大洋左右。

包吃包住一個月還能淨落十塊大洋,對於1917年的中國來說絕對算得上不錯了。

此外,爲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報名參加,中國政府宣佈所有的薪水都歸勞工們自己,政府分文不取,這讓報名的人數驟然暴增!短短一個月時間,光是北方地區就組織了超過三十萬年輕人,而亨特拉爾財團也組織了上千名熟練工人和教師,開始對他們進行簡單的培訓。

於是到了1917年8月,抵達英國的勞工數量超過了五十萬人!

和一百年後那些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們一樣,中國人對於更好生活的追求是距離無法阻擋的。而且當他們發現,英國政府給那些學會了技術的中國人開出了兩英鎊甚至三英榜的報酬之後,年輕的勞工們掀起了學習的高氵朝。不需要政府去推動,也無需講什麼大道理,金錢的刺激讓他們不顧工作的辛勞,用僅有的休息時間拼命的學習着,掌握着20世紀初那並不算特別高深的技術知識……

……

1917年8月初,第一支中國軍隊抵達了法國。

這個時間點,是精密計算過的。

因爲就在一個月以前,美國參戰的第一支部隊抵達了法國。美國人雖然土豪,人口也不少,但是因爲天然的地理優勢,他們的陸軍實力一直都非常的弱小。威爾遜宣戰之前,美國陸軍只有寥寥十幾萬人,因此這支部隊的人數也很少。按照英法的意思,這支美國軍隊應該立刻走上前線的,但是帶隊的潘興明顯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堅持要先完成訓練再上戰場。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來了。

這支三萬人的部隊在法國完成了上戰場前的最後修整,期間接收了亨特拉爾財團早就運到的武器裝備,包括兩萬七千支步槍,二十萬枚手榴彈,四百萬發子彈,六十門火炮和無數的軍裝、軍靴、鐵鏟等用品。因爲國內坦克駕駛員數量不足,他們並沒有配備。

剛剛武裝完畢,法國人就又迫不及待的下達了命令。

此時正值德國又一次大規模進攻的中段,龐大的壓力壓得英法聯軍幾乎喘不過氣來,而三萬人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已經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只不過鑑於對中國軍隊素質的不信任,法國人只敢給他們安排了一小片區域的防守任務,而且德國人對那片區域的衝擊並不算很強烈。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對中國軍隊戰鬥力的一個試探。

和謹慎的美國人完全不同,中國人爽快的答應了這個要求,並且以最快的速度進駐了陣地。而就在完成陣地部署後的第五天,德國人來了!

一直到這場戰役結束德國人退去,中國人都在陣地上。

三千六百人陣亡,七千餘人受傷甚至殘疾,一場戰鬥下來,中國軍隊徹底認識到了德國人的強大,也認識到了歐洲這場戰爭的殘酷——僅僅十幾天時間,按照法國人的標準,他們就失去了戰鬥力!

慘重的損失傳到國內後,驚呆了一片。

在真正的參加戰鬥之前的時候,中國軍人也是相當驕傲的,因爲這三萬軍人已經接受了長達兩年的嚴格訓練,教官全部是從德國和美國留學歸來的精英。而作爲武器裝備的提供者,亨特拉爾財團也給予了詳細的指導。再加上強大的前所未有的武器裝備,政府有十足的信心能夠與同等數量的德國人進行正面對抗!

但是戰鬥的結果,卻讓那些驕傲的軍人們失聲了。

按照法國人提供的情報,正面進攻的德國人不過一個師,不到兩萬人,但是正是這兩萬人,短短十幾天時間就打殘了人數超過三萬的中國軍隊!而且據法國人所說,德國人損失要少得多,陣亡的更是隻有一千出頭,這懸殊的傷亡比例立刻讓那些軍官們感受到了歐戰的殘酷……

相對於中國軍人的失落,法國人卻是大喜過望。

雖然相比德國人來說還要差上許多,但是對於戰鬥的結果法國人已經非常滿意了,因爲他們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龐大潛力——戰鬥勇敢,紀律嚴明,而且更關鍵的是訓練有素!即便是在德國人的衝擊下傷亡慘重,但是經驗豐富的法國人看的很明白,中國士兵乃至指揮官們的綜合素質並不弱,至少不比那些法國軍隊弱,唯一缺少的是戰鬥的經驗,缺少的是歐洲戰場上槍林彈雨的考驗。他們相信最多幾次戰鬥之後,這些士兵就能浴火重生,成爲和法國人不相上下的精銳了。

因此觀察完整個過程之後,軍官們立刻把情況報了上去。

接到軍部報告的法國政府也大喜過望,馬上就和英國人聯繫,然後一起向中國政府發了一封電報:他們希望中國能儘快派出第二批部隊,而且希望這個數量越多越好!

中國政府的反應暫時不必說,美國人身上的壓力瞬間大了起來。

同樣是被歐洲列強們瞧不起的軍隊,又幾乎同時來到歐洲,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的表現卻是冰火兩重天。美國人到現在還沒有完成戰前的訓練,但是中國人卻已經和德國人正面硬抗過,而且得到了英法這兩家老牌列強的極大讚譽,甚至在報紙上大肆宣揚……

哪怕老成持重如潘興,臉上也有些不好看了。

如果論起對戰爭的貢獻來說,中國肯定是沒法和美國人比的,畢竟人家除了百萬軍隊之外,還有貸款、工業品什麼的,但是中國人同樣答應了百萬大軍,還有數量更加龐大的勞工,這對於協約國來說一樣的重要。

所以在同樣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出色表現之後,美國總統威爾遜一連給潘興發了幾封電報,也讓美軍比歷史上提前一個月走上了戰場……

第24章 孤獨第30章 放棄第12章 意外的電報第31章 盡力第26章 爪哇島的試驗第4章 霍亂第三十六章第53章 卡爾?本茨第二十三章第10章 隱患第66章 手套、帽子和口罩第31章 醫學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15章 青黴素與磺胺第8章 危機第12章 H&B第28章 完畢第十八章第5章 競爭對手第49章 再訪巴斯德第33章 輸血與放血第25章 夠分量的邀請第48章 海姆裡克腹部衝擊法第35章 中國的亨特拉爾財團第26章 拒絕第十八章第1章 投產第29章 兩本書第34章 懷疑第24章 戰爭第38章 好久不見第15章 不容易的目標第51章 決定第27章 亨特拉爾莊園與東方廚師第29章 不爽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三十七章第30章 目標第13章 建議第3章 發展第30章 時代的序幕第1章 1893第37章 加入第7章 征服藍天第23章 最後第15章 節點第十八章第56章 溫暖第2章 八篇論文第27章 黃金時代第14章 找見第22章 龐大的數量第32章 洛厄爾第12章 阿德里安教授第16章 救人第15章 節點第29章 憤怒第24章 三大難題第2章 等待第11章 發酵第二十一章第11章 無線電的消息第47章 解決第43章 規矩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4章 得手第1章 改變世界第7章 演說第18章 條件第4章 剖宮產第4章 剖宮產第20章 壓痛第18章 到訪第44章 興趣第6章 怪物第5章 援助第64章 奧斯勒和凱利第26章 不可思議第37章 加蓋一層第9章 慢慢來吧第48章 離開第71章 放手去幹吧第14章 焚燒第48章 投資的對象第10章 殘忍第26章 拒絕第四十二章第15章 最好的時代第28章 來自柏林的信第31章 管不管?第59章 影響第57章 兩篇論文第四十章第4章 槍手第30章 放棄第21章 成本第9章 一百美元第四十五章第23章 伯格曼
第24章 孤獨第30章 放棄第12章 意外的電報第31章 盡力第26章 爪哇島的試驗第4章 霍亂第三十六章第53章 卡爾?本茨第二十三章第10章 隱患第66章 手套、帽子和口罩第31章 醫學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15章 青黴素與磺胺第8章 危機第12章 H&B第28章 完畢第十八章第5章 競爭對手第49章 再訪巴斯德第33章 輸血與放血第25章 夠分量的邀請第48章 海姆裡克腹部衝擊法第35章 中國的亨特拉爾財團第26章 拒絕第十八章第1章 投產第29章 兩本書第34章 懷疑第24章 戰爭第38章 好久不見第15章 不容易的目標第51章 決定第27章 亨特拉爾莊園與東方廚師第29章 不爽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三十七章第30章 目標第13章 建議第3章 發展第30章 時代的序幕第1章 1893第37章 加入第7章 征服藍天第23章 最後第15章 節點第十八章第56章 溫暖第2章 八篇論文第27章 黃金時代第14章 找見第22章 龐大的數量第32章 洛厄爾第12章 阿德里安教授第16章 救人第15章 節點第29章 憤怒第24章 三大難題第2章 等待第11章 發酵第二十一章第11章 無線電的消息第47章 解決第43章 規矩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4章 得手第1章 改變世界第7章 演說第18章 條件第4章 剖宮產第4章 剖宮產第20章 壓痛第18章 到訪第44章 興趣第6章 怪物第5章 援助第64章 奧斯勒和凱利第26章 不可思議第37章 加蓋一層第9章 慢慢來吧第48章 離開第71章 放手去幹吧第14章 焚燒第48章 投資的對象第10章 殘忍第26章 拒絕第四十二章第15章 最好的時代第28章 來自柏林的信第31章 管不管?第59章 影響第57章 兩篇論文第四十章第4章 槍手第30章 放棄第21章 成本第9章 一百美元第四十五章第23章 伯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