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防線中部,某星系邊緣悄然打開一處蟲洞,長戈號穿洞而來,靜靜地懸浮於虛空之中。
這裡是秦虎選擇的第一個目標,聯盟內部代號中07,原名福昌星,因爲這裡的行星多達十一顆,且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成爲聯盟防線上最重要的防禦節點之一。
聯盟總部希望禾州軍立刻支援某些防禦節點,但從一開始,秦虎就非常反感聯盟總部的佈置,雖然禾州也是聯盟的一員,但聯盟總部還真就命令不了禾州軍的驕兵悍將。
聯盟總部當然想直接給禾州下命令,而不是下什麼見鬼的建議,但他們真沒這個底氣。
沒辦法,都是當兵的,不管心裡多不服氣,打贏纔是硬道理。
一直以來,盟軍都是小勝大敗,不管多麼努力,結果卻是一退再退。
而在聯盟又一次被迫後退的時候,是禾州扛起了決不後退的旗幟,始終如一地堅守本星,終於等來了長戈號的迴歸。
崛起的時機終於到了,二百多年的隱忍,換來了禾州反擊戰的一鳴驚人,換來了雙星戰役的再創輝煌,更換來了遠征四百多光年,一鼓作氣摧毀星門的高光時刻。
雖然這幾場戰役的勝利也和其他殖民星的支援有一定關係,可禾州軍從來都是頂在最前面,從沒有躲在友軍身後的時候。
面對這樣的禾州軍,聯盟總部哪有命令的底氣?
於是秦虎徹底摒棄了聯盟總部的建議,將目標選在福昌星。
選擇這裡的原因很多,一時因爲福昌星是最早遭到敵軍進攻的防禦節點之一,聯盟在這裡投入了大批艦隊,早就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只是因爲某些客觀原因,臨時無力消滅援軍。
對於秦虎來說,福昌星纔是最需要支援的地方。
話說回來,那些在敵軍進攻中苦苦支援的星系不需要支援嗎?
當然需要,問題在於禾州軍掏空了家底,也只湊出這四千多艘鱗甲艦。
那些急需支援的二批節點就是個無底洞,若是按照聯盟的意思行動,這點戰艦能起多大作用?最多支援三五個節點,就徹底沒戲了。
可是支援首批節點就不一樣了,這裡的局面已經明瞭,只是因爲己方兵力不足和敵軍收縮防守,才無法解決敵軍。
有了禾州軍的支援,已經佔有一定優勢的首批節點實力大漲,與禾州軍打個戰術配合,一舉殲滅敵軍並不是做不到。
如此一來不僅消滅了盤踞各處的敵軍,還解放了駐守首批節點中的盟軍艦隊,大家分頭支援不同的節點,盟軍的機動兵力就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不斷積攢局部優勢,直到徹底掌握全面優勢。
到那個時候,就該輪到盟軍大舉反擊了。
嗯,雖然有些理想化,可總比聯盟那種一味死守的戰術好得多……不管聯盟總部有多少苦衷多少掣肘,但聯盟總部是盟軍的最高指揮部門,這個責任只能由聯盟總部來負。
以上都是明面上的理由,私下裡,青衣認爲秦虎之所以這樣選擇,既和秦虎的性格有關,也跟長戈號的經歷有關。
簡單點說,就是長戈號長期單打獨鬥,讓秦虎養成了這種“劍走偏鋒”的習慣,比如之前摧毀星門的戰役,他腦子裡想的不是怎麼正面擊敗敵人,而是通過種種手段,爲己方創造一擊必殺的機會。
換個角度來說,不管聯盟還是禾州,所有主力艦都是爲正面戰場設計,雖然在對抗敵軍的時候使用了種種戰術,可歸根結底仍是正面作戰,是靠集體的力量對抗敵軍,是正規的野戰部隊。
而長戈號呢?它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從最刁鑽的角度出其不意的打擊敵人,相比之下,更像一個刺客,或者是能力超強的特種兵。
論正常對抗,肯定是野戰軍更強,不過論劍走偏鋒,還是特種兵更強。
因此,支援福昌星的決定必然是這種“劍走偏鋒”的延伸。
不過青衣並不反感這種做法,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這難道不是戰爭的本質?非要和敵人明刀明槍正面死磕……呵呵,那種只榆木腦袋到底是怎麼混入聯盟的?丫的難不成是敵人派來,打入我軍內部的奸細?
總而言之,從秦虎開始,禾州軍從上到下就沒人願意聽聯盟總部的,要不是禾州仍是聯盟的一員,若不是看在同爲人類的份兒上,肯不肯來支援都不好說。
長戈號在福昌星邊停留幾天之後,漸漸摸清了敵我雙方的情況。
盟軍駐守福昌星的艦隊大約有一千六百餘艘,其中超過一半兒是戰役打響之後,從後字頭星系調過來的支援,其中只有三百多艘鱗甲艦,數量少得可憐。
根據青衣獲得的聯盟防線數據,駐守於這個星系的盟軍戰艦應在一千艘左右,支援福昌的艦隊大概也是這麼多,也就是說,開戰以來已經損失戰艦四百艘左右。
敵艦的數量還不如守軍,滿打滿算不過一千二百多艘,從聯盟提供的數據來看,進攻這裡的敵軍恰好一個作戰單位,也就是兩千多艘戰艦。
四百換八百,戰損比例二比一,還是盟軍依託有利環境打出來的,這個戰績在秦虎眼中根本就是不、及、格!
爲了更有效地打擊敵人,秦虎終於鬆了口,允許青衣聯繫守軍,要求守軍配合禾州軍的行動,暫時停止進攻,以圍困爲主,儘量把敵軍集中在某個空域之內,等禾州軍趕到之後合兵一處,再予以敵軍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