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星禾沒改變計劃,控制星門之後,嚴格執行圍點打援計劃。
所有人都希望外域人把缺心眼的勁頭繼續保持下去,派來的艦隊越多越好。
二號星門不是新星門,禾州軍也不是盟軍,星禾只怕敵軍來的少,不怕敵軍來的多。
然而事與願違,大概是新星門給了敵人足夠深刻的教訓,禾州軍攻陷二號星門之後,敵人只用了一小會兒,就停止傳送戰艦。
關閉四號星門的時候,這個方向的禾州軍還以爲敵人打算切換星門,趕緊提醒二號星門注意防範,卻沒想到星門徹底沒了動靜。
這一回是真正的沒了動靜,敵人直接關閉了二號星門,比新星門徹底多了。
其實禾州軍有機會解決控制星門的敵人,但星禾有意做個試驗,想看看星門失陷時,敵人到底什麼反應。
如果只是關閉星門那就簡單了,等於說星門根本沒有自爆手段,若是突然自爆就要複雜一點,今後再打星門的時候,必須小心敵人狗急跳牆。
幾發重力彈解決隱藏的敵人,禾州軍正式進駐星門,專屬禾州的研究基地也提上日程。
雖然盟軍那兒已經有了個研究基地,但友軍有和自己有肯定不是一回事,雖然聯盟的整體實力更強,可星禾還是更相信自己。
如果不是距離雷州太遠,星禾甚至想從雷州請一批科研人員過來。
至此,二號及三號星門一戰而下,就只剩下一個四號星門還沒解決。
除去幾次傳送的減員之後,守衛四號星門的敵艦隻剩兩萬多,而集結的禾州軍是九千,參照三號星門的戰法,強攻完全有得手的把握。
但星禾思前想後,最終打消了進攻四號星門的想法。
進攻確實有進攻的好處,打掉了二、三號兩處星門,四號星門就是距離禾州最近的星門,只要再打掉它,禾州就能獲得一千七百光年的戰略緩衝帶,這對禾州來說有着極大的意義。
可是反過來說,打掉四號星門之後,敵人再次發起進攻的時候,就只能用常規方式飛向禾州,到底從哪個方向走可就不好說了。
考慮到這一點後,星禾斷然決定,放棄原本的計劃,已經集結的艦隊一分爲二,大約三千餘艘戰艦暫時按兵不動,繼續留在星門附近,算是監視星門的動靜。
餘下的六千鱗梭艦秘密撤離星門,以五百艘爲一個作戰單位,分頭趕往不同方向,全力打擊外域基地。
這樣做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但星禾有他的想法:考慮問題不能只從眼前出發,必須長遠打算!
打下四號星門,只獲得了眼前利益,可是秘密的圍而不攻呢?
很明顯,等禾州軍摧毀幾處外域基地之後,守着星門的敵軍不可能毫無動靜,他們要麼派艦隊支援,全力剿滅禾州艦隊,要麼從其他方向調兵,合力剿滅禾州艦隊。
簡單點說,像新星門和二號星門那種圍點打援已經沒效果了,但是用欲擒故縱的辦法,故意不打星門,而是引蛇出洞,敵軍就會源源不斷地穿過星門,抵達四號方向。
禾州只需要在四號方向安排一支艦隊,就能一直掌握敵軍的動向……知道敵軍的數量、方向、速度和出發時間,解決敵軍還難麼?
什麼中途攔截,什麼誘敵深入,什麼包圍埋伏,總之就是辦法多多,甚至放敵軍進禾州都沒問題。
放過一個星門,卻完全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這麼合算的買賣,怎麼能錯過?
當然了,這個辦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必須防備敵人大舉增兵,所以不能因爲守星門的敵艦少,就降低警惕,而是不管敵軍多少,都要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而且還要做兩手準備,星門附近的戰艦不能少,具體數量多少,由守衛星門的敵艦數量決定。
簡而言之,只要形勢需要,禾州軍隨時可以發起進攻,而且是以足夠的力量戰而勝之。
也就是說,禾州軍隨時可以切斷敵人的後路,只要保證了這一點,放多少敵艦過來,禾州軍都沒有半點問題。
綜合所有的考量之後,所有人都認可了星禾的決定,但擺在面前的問題也很突出,那就是四號方向戰艦太少,必須儘快增加戰艦數量。
可這偏偏又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事情,從其他方向調集兵力最少也得飛好幾年,等艦隊飛到地方,四號方向的禾州基地早就把戰艦造出來了。
最後,這個問題只能交給時間解決。
按說到了這一步,這場圍繞星門展開的戰役已經算是結束了,四號星門那點尾巴並不影響整體戰局,可實際上,後續的手尾還真不少。
一是有新星門的先例,必須防備敵人再造星門,這個基本上沒辦法防備,只能靠紫星人提供消息。
二是非常有必要整軍備戰,若是打一場勝仗就徹底放鬆,等敵人再打過來的時候,哭都沒地方哭去——這裡特指聯盟,禾州絕不會犯這樣的錯誤,起碼在星禾徹底放手之前,絕不會。
三是仔細搜索聯盟星域,包括還在聯盟控制下的星域,還有失陷的星域,特別是後者,必須將所有外域基地找出來,一個不拉地全部予以消滅。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繼續向前方派遣基地艦,星禾的願望是在所有有星門的地方,都佈置上禾州的基地,等將來時機成熟,就可以一舉拿下。
另外,非星門方向也要佈置基地,原則是遇上合適的行星就放一艘基地艦,或許眼下沒什麼用處,但是將來一旦有需要,禾州就能集結起一支足以就會任何情況的強大艦隊!
嗯,對抗外域人不是禾州一家的事,所以星禾及時把禾州的決定通報聯盟,至於聯盟無視還是跟進,那就不是星禾能干預的了。
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是星禾擔任聯盟的大管家,聯盟不可能被外域人壓制這麼久,可惜這只是如果,就算一切從頭來過,聯盟也不可能把大權交到一個人工智能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