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早就破解了煙幕戰術,焰彈能夠精準命中煙幕中的鱗甲艦,可是有護盾的保護,被敵軍摧毀的鱗甲艦少之又少。
至此,雙方的第二輪對抗再無懸念,禾州軍以不可阻擋的姿態強勢突擊,一舉擊潰三個敵軍艦羣,令敵軍的戰艦數量降至兩萬六千餘艘。
敵軍依然強大,但隱忍多年的禾州軍一朝驚豔亮劍,就一口氣幹掉了一萬多艘敵艦,差點閃瞎了援軍的眼睛,所有人心裡都在瘋狂的怒吼:這是大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捷!
解決敵軍的鱗甲艦隊迅速後退,與友軍保持在同一水平線,等待着敵軍的到來。
敵軍一邊前進一邊收攏艦隊,操持相對緊密的陣形步步緊逼。
這一次敵軍沒留一艘預備隊,所有戰艦聚攏在一處,全軍撲向正面的禾州軍。
禾州軍四千多艘鱗甲艦依舊分成三路,其中兩千餘艘正面對敵,另外兩千艘仍然遊曳兩翼,打野尋找戰機。
其餘戰艦則集中在正面戰場側後方,加強正面戰場的火力輸出。
敵我之間的戰艦數量比大約是四點五比一,若是隻算鱗甲艦,則是六點五比一。
單從戰艦比例上來說,禾州軍已經打贏了這場戰役——若一艘鱗甲艦沒有對抗六七艘敵艦的能力,那還造它們幹什麼?
此刻的星禾信心十足,只需要更穩健的戰術和更及時的指揮,盡最大努力降低禾州軍的損失。
依舊是導彈當先,在這個有可能決定禾州命運的戰場上,星禾決定不計代價,於是四千艘鱗甲艦以及一千多艘禾州舊艦同時開火,每艘戰艦都在最短時間內清空兩個導彈巢,共五十枚導彈。
只這一輪齊射,禾州軍就發射各種型號的導彈二十五萬枚之多,兩軍之間的虛空中到處都是飛舞的導彈,它們或直或曲,或高或低,或快或慢,或糾纏或離散,以各種不同的彈道撲向敵軍。
這還只是禾州軍的火力,兩千艘援兵同樣不遺餘力,同一時間發射同等數量的導彈,這又是十萬枚導彈。
也就是說,同時飛向敵軍的導彈多達三十五萬枚,所有人類戰艦的屏幕上都被代表己方導彈的光點鋪滿。
人類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類似的戰例沒人知道,矩尺臂是否有過類似的戰役也沒人清楚,但這絕對是聯盟及淪陷星域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導彈齊射!
這還沒完,間隔數秒之後,換上新彈巢的人類戰艦再次齊射,又是每艦兩個彈巢,各五十枚導彈。
敵我之間的導彈密度轉瞬之間暴增一倍,七十多萬枚導彈猶如一張疏而不漏的大網,迎頭兜向敵軍,平均每艘敵艦可以分到二十六枚導彈。
如果拉遠鏡頭,就能發現人類戰艦發射的導彈正向四面八方散開,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菌蓋蘑菇頭,而集中艦隊的敵軍則像一個纖細得不成比例的蘑菇柄。
星禾計算認爲,只靠這批導彈,就能摧毀敵軍的半數,但他並沒有命令艦隊停火,反而要求艦隊再接再厲,一鼓作氣吃掉敵軍。
導彈沒必要再發射,禾州軍各艦以所屬編制爲單位,加速前衝,主動發起反攻。
這不是矩尺臂上的人類第一次發起反攻,更談不上反攻規模,但絕對是最有機會勝利的反攻!
兩千多艘援兵不甘落後,但所有人都清楚禾州軍纔是這場反擊的主角,他們跟在禾州軍後面防疏堵漏,傾盡全力朝敵軍射擊。
敵軍的迴應同樣犀利,兩萬六千餘艘敵艦同時釋放蛋頭機,也不知道一艘敵艦到底儲備了多少敵機,沒多一會兒,各艦就發現蛋頭機的數量超過了導彈,而且還在不斷提升。
星禾本想節約幾枚導彈,可形勢不允許他這樣做,只能命令各艦再打一輪。
蛋頭機只是小問題,只靠近防炮就能應付,可是敵機數量太多,各艦爲了保證近防炮的火力,必須將彈藥維持在一定的水平線之上,如此一來必然削弱人類一方的火力密度。
現在不是殘骸攻防階段,炮彈打光了就必須等到戰鬥結束纔有機會補充,而雙方已經交火這麼久,各艦儲備的彈藥都有一定的損耗,結果就是各艦的近防炮同時啞火,只剩下主炮和副炮繼續射擊,火力密度斷崖式下降。
幸虧近防炮只是人類一方的火力補充,雖然不能說可有可無,但也說不上左右戰局,只能說對人類一方有一定影響。
雙方繼續靠近,通常情況下,敵我雙方這個階段不該繼續加速或保持現有速度,而是該向側翼偏轉,在與敵軍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以各種武器對射。
可是今天不一樣,敵我都沒有轉的向的跡象,好像兩隻對射的箭,頭對着頭一往無前。
導彈羣終於飛近敵軍,飛在最前面的敵艦驟然開火,密集的焰彈再次組成光河,狠狠地掃向空中的導彈。
敵軍的編隊拉得太長,前邊開火的時候,後面還沒將導彈納入射程,從遠處看,敵軍是從前到後逐步開始射擊,猶如一場盛大的焰火表演。
焰彈攔截導彈、蛋頭機撲向導彈,而飛近敵羣的導彈也有一部分適時爆開,化爲一團團濃密的煙幕,爲己方的導彈提供保護。
這種戰術早就被敵軍破解,就算有煙幕的掩護,敵軍也能精確命中其中的導彈,不過有掩護總比沒掩護好上一點吧?
再說了,敵艦有辦法探測導彈,難道蛋頭機也行?
煙幕不影響人類戰艦的作戰能力,卻有可能影響敵軍的發揮,那麼爲什麼不把煙幕一起用上?
敵軍忙於攔截導彈的同時,雙方的距離越過星禾的心理防線,頂在最前面的鱗甲艦紛紛加強護盾,一時間,所有鱗甲艦的護盾都變得更加明亮,就像四千多個巨大的燈炮,照亮了激烈交鋒的戰場。
眼瞅着敵我雙方就要正面接觸,可就在這個時候,敵軍後方突然出現大量超光速輻射,總數接近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