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中南半島的農業資源

中南半島,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舊稱印度支那半島,又稱中印半島。位於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爲東亞與羣島之間的橋樑。

半島各國基本上是在9-10世紀開始形成中央集權國家,幾個國家均爲農業國家。半島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也相當豐富。乾季及雨季較分明,氣候屬典型的熱帶季風類型,水熱資源豐沛,乾溼季分明,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終年適宜農作物生長,農業發展潛力巨大。

如此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紅河三角洲和湄南河三角洲等肥沃的沖積平原地區,水稻生產都能做到一年兩收。

公司農林部育種中心,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基本培育出了具備現代社會優良稻種特點的種子,稻種的質量、產量和抗性,都非常的優良。具備米質優良、需肥少、需藥少、抗病抗蟲性強等特點。

農林部派出了一批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中南半島各地分別建設了一些水稻種子生產中心,爲在中南半島進行大面積普及優良的稻種做準備。

中南半島的水稻生產,主要分成雨季和旱季兩個季節,雨季從5月到10月,旱季從11月到次年4月,屬於跨年度種植。

播種時間主要取決於灌溉條件。頭季稻中的低窪雨養稻田5-6月播種,有灌溉條件的稻田7-8月播種,因而收穫期很長,有的地方品種遲到12月才收割。二季稻一般在12月下旬播種,次年3~4月收割。

尤其是暹羅地區,自古就有“東南亞糧倉”的美名。是亞洲惟一的糧食淨出口國和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泰國的大米、木薯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魚產品出口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在現代社會,泰國的十大出口商品中,農產品就佔了六席,佔出口總值的40%。遠東公司在糧食短缺的那幾年,依靠暹羅的稻米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糧食缺口。

公司在東南亞地區準備重點發展另一個主要作物就是木薯。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飼用和工業上開發利用。世界上木薯全部產量的65%用於人類食物。是熱帶溼地低收入農戶的主要食用作物。

作爲生產飼料的原料,木薯粗粉、葉片是一種高能量的飼料成分。在發酵工業上,木薯澱粉或乾片可制酒精、檸檬酸、穀氨酸、賴氨酸、木薯蛋白質、葡萄糖、果糖等,這些產品在食品、飲料、醫藥、紡織、造紙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國主要用作飼料和提取澱粉。

木薯的播種時間有兩期,一期在11月到翌年1月,稱爲旱季前作物;另一期在2-4月,稱爲雨季前作物。其生產期爲10-12月。木薯適應性強,豐產性好,一般畝產鮮薯可達兩三千公斤。科學種植可達五千公斤以上。

公司之所以發展木薯種植,主要是因爲木薯的畝產高,還特別耐旱,可以在東南亞幾乎所有類型土壤中生長,而且其對養分需求不高。

未來公司會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因爲收穫後的木薯,加工成澱粉、乾片、幹薯粒等,非常便於保存。所以公司未來會將木薯納入公司的戰略儲備系統。進行大批量儲存。

除了水稻和木薯,公司還將在中南半島大面積發展甘蔗種植。甘蔗適合栽種於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爲能源替代品。

橡膠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它不僅爲人們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醫用等輕工橡膠產品,而且向採掘、交通、建築、機械、電子等重工業和新興產業提供各種橡膠制生產設備或橡膠部件。可見,橡膠行業的產品種類繁多,後向產業十分廣闊。

遠東公司的動力機械系統將會得到大規模普及,對橡膠的需求將會急劇增加。庫頁島石化基地的工業橡膠工業的產量。近階段根本無法滿足公司的需求,所以在東南亞地區開發天然橡膠的資源,就成了公司的當務之急。

天然橡膠原產於南美亞馬遜河流域馬拉嶽西部地區,當地印第安人把橡膠樹叫做“眼淚樹”,並用土法制作成盛水器、橡皮球等橡膠製品。

橡膠樹喜高溫、高溼、靜風和肥沃土壤,在20-30c橡膠樹範圍內都能正常生長和產膠,栽植6-8年即可割取膠液。實生樹的經濟壽命爲35-40年,芽接樹爲15-20年,生長壽命約60年。

中南半島還擁有肥沃的紅土地,氣候條件適宜橡膠樹的生長,具有發展橡膠業獨特的天然條件。得益於燦爛的陽光、充沛的雨水、炎熱溼潤的氣候、良好的土壤排水條件以及傳統的產業基礎,東南亞一直是世界上天然橡膠的最大生產地。

現代社會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更是名列世界天然橡膠產量的前三位,三國天然橡膠產量佔全球70%以上,長期壟斷了國際天然橡膠的市場供應並左右國際市場價格。

作爲傳統農業國家,這個時代的安南、暹羅、瀾滄王國、真臘和緬甸等中南半島國家在發展橡膠產業方面,擁有同樣的有利條件。遠東公司未來將在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大規模增加橡膠產量和擴大種植面積,未來遠東公司將會把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地建成遠東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水產業也是中南半島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大量的天然淡水漁場,盛產品種繁多的淡水魚,漫長的海岸線爲中南半島海洋捕撈及海產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雖然中南半島的農業資源非常豐富,但這個時代的中南半島,農業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耕作方式基本處於粗放式、廣種薄收和“靠天吃飯”的階段,農田基礎設施落後,無力抵禦旱澇災害,只能乞求老天風調雨順。

公司農林部已經爲中南半島制定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中長期戰略,提高生產管理水平,積極培育和推廣傳統優良品種的使用率,加大對農田基礎設施的投入,爭取在幾年之內就將中南半島變成遠東的新一個糧倉。(。)

第405章 爺跟你練練第196章 民兵沒有孬種第949章 視察組的最後行程第913章 河套大灌區計劃第413章 本布泰和蘇墨第1263章 你們工作做得非常好第1184章 你還怕我不要你了第1618章 那是什麼東西第345章 山陝災民第1207章 戰役前的準備第1378章 嚴打(二)第1250章 碼頭的苦哈哈第151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19章 新歸附的土着部落第403章 太不要臉了吧第30章 重回海參崴第266章 你那位同鄉,可是姓鄭?第604章 我只要最好的第1109章 大戰前夜第88章 詐降第1438章 中華共和國的版圖第836章 我們要打仗了第336章 登萊第1268章 北京,北京第827章 刻不容緩第1348章 危險的南華州第760章 日本(四)第124章 船長範比特第1167章 花銀第560章 超越射擊法第1572章 名垂青史第785章 日本(二十九)第319章 新歸附的土着部落第447章 鄉下的土包子第1253章 你們歸老子管了第1068章 西伯利亞的土著第524章 大飛艇計劃的進展第1221章 中原戰役(四)第553章 天神下凡第390章 夜宿鰲拜府第1039章 小魔女和小兵痞第518章 開發遼東(四)第583章 戰利品兌換中心第660章 河套(四)第100章 兵臨城下第353章 大夥要的就是這個味兒第362章 西部開發區管委會第1358章 李坤第1449章 拯救歐洲世界第580章 形勢嚴峻第100章 兵臨城下第70章 橫濱港第701章 崇禎大旱(一)第658章 河套(二)第33章 警覺第935章 回到海參崴(一)第504章 總攻開始第1318章 慰問品第1281章 臉都不要了第881章 救災第719章 朝鮮戰役(一)第338章 準備大鬧一場第972章 戰役結束第534章 種植牧草第1062章 炮擊第1564章 鹽政第1120章 兵臨城下第687章 成軍第1563章 山頭和團體第786章 日本(三十)第631章 蒙古牧民的思想教育第673章 如何安排第293章 爬上遠東這條大船第675章 先遣小組第1359章 糾結第1661章 閱兵訓練基地第1581章 春節(八)第557章 戰利品分配標準第875章 破城第533章 遊牧中隊第1398章 札波羅什哥薩克第870章 爲什麼就不是我呢第901章 基層農業技術員第799章 日本(四十三)第504章 總攻開始第1284章 延緩建國第679章 準備北上第1420章 歐洲第1258章 明天都去報名第1114章 越過烏拉爾山第742章 山西(十)第1556章 京官第358章 遠東商行第21章 軍購清單(下)第17章 大卡緬第491章 馬尼拉會戰(三)第71章 突發情況第219章 出油了第1542章 帶着兒子去打仗第731章 島津家的決斷
第405章 爺跟你練練第196章 民兵沒有孬種第949章 視察組的最後行程第913章 河套大灌區計劃第413章 本布泰和蘇墨第1263章 你們工作做得非常好第1184章 你還怕我不要你了第1618章 那是什麼東西第345章 山陝災民第1207章 戰役前的準備第1378章 嚴打(二)第1250章 碼頭的苦哈哈第151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19章 新歸附的土着部落第403章 太不要臉了吧第30章 重回海參崴第266章 你那位同鄉,可是姓鄭?第604章 我只要最好的第1109章 大戰前夜第88章 詐降第1438章 中華共和國的版圖第836章 我們要打仗了第336章 登萊第1268章 北京,北京第827章 刻不容緩第1348章 危險的南華州第760章 日本(四)第124章 船長範比特第1167章 花銀第560章 超越射擊法第1572章 名垂青史第785章 日本(二十九)第319章 新歸附的土着部落第447章 鄉下的土包子第1253章 你們歸老子管了第1068章 西伯利亞的土著第524章 大飛艇計劃的進展第1221章 中原戰役(四)第553章 天神下凡第390章 夜宿鰲拜府第1039章 小魔女和小兵痞第518章 開發遼東(四)第583章 戰利品兌換中心第660章 河套(四)第100章 兵臨城下第353章 大夥要的就是這個味兒第362章 西部開發區管委會第1358章 李坤第1449章 拯救歐洲世界第580章 形勢嚴峻第100章 兵臨城下第70章 橫濱港第701章 崇禎大旱(一)第658章 河套(二)第33章 警覺第935章 回到海參崴(一)第504章 總攻開始第1318章 慰問品第1281章 臉都不要了第881章 救災第719章 朝鮮戰役(一)第338章 準備大鬧一場第972章 戰役結束第534章 種植牧草第1062章 炮擊第1564章 鹽政第1120章 兵臨城下第687章 成軍第1563章 山頭和團體第786章 日本(三十)第631章 蒙古牧民的思想教育第673章 如何安排第293章 爬上遠東這條大船第675章 先遣小組第1359章 糾結第1661章 閱兵訓練基地第1581章 春節(八)第557章 戰利品分配標準第875章 破城第533章 遊牧中隊第1398章 札波羅什哥薩克第870章 爲什麼就不是我呢第901章 基層農業技術員第799章 日本(四十三)第504章 總攻開始第1284章 延緩建國第679章 準備北上第1420章 歐洲第1258章 明天都去報名第1114章 越過烏拉爾山第742章 山西(十)第1556章 京官第358章 遠東商行第21章 軍購清單(下)第17章 大卡緬第491章 馬尼拉會戰(三)第71章 突發情況第219章 出油了第1542章 帶着兒子去打仗第731章 島津家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