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花銀

盧象升雖然與黃龍僅有一面之緣,但他深知黃龍是忠於大明的。自從他來到了遼東,對遠東有了更深的瞭解,當然明白黃龍當時的苦衷。

黃龍也談了他在遠東這幾年的經歷,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滿意,雖然他只是個巡警隊的小中隊長,但是卻比當年在大明做總兵的時候還舒心。

家人和親族子弟也都在遠東找到了工作,反正在遠東這裡只要兢兢業業的踏實肯幹,早晚能混出頭。像他們這些巡警,天天在街頭巡邏非常辛苦,待遇福利要比機關單位高出很多。

盧象升舉起酒杯,笑着對黃龍說道:“既然來到遼東,就好好幹吧。”

黃龍和盧象升碰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道:“如今大明暮氣沉沉,遠東新朝氣象已現,大人,你也該今早打算啊。”

盧象升苦笑着搖了搖頭道:“今天我們只敘舊,不談國事。”

黃龍只是笑了下,也就不再勸了。他擡手看了眼表,然後轉身推門喊了句,然後從兜裡拿出一個皮質的錢包。

盧象升看到包中的一沓紙鈔,皺着眉頭問道:“老黃,遠東現在也在使用寶鈔嗎?”

也難怪他心生疑惑,當年朱元璋向元代學習推行紙幣,也就是“大明寶鈔”。紙幣最初是由中書省發行的,後改由戶部負責。大明寶鈔一貫等同於白銀一兩、銅錢一千,黃金0.25兩,還可以折換米一石。

發行紙幣雖然算是社會進步的標誌,但發行紙幣是需要準備金的,就是你發行一貫的紙幣,國庫裡就得有一兩銀子存在那兒,這樣紙幣纔不會貶值。

朱元璋的經濟學常識等於零,發行紙幣的時候,他腦子裡根本沒有“準備金”這個概念。加上政權初創,用錢的地方也多,朱元璋印鈔票簡直上了癮。

洪武時期發行大明寶鈔的二十四年,平均每年都要發行五百一十五萬錠,洪武二十三年,大明寶鈔更是發行到了一千五百萬錠。因爲過度濫發寶鈔,也使得寶鈔大幅貶值,正統九年(1444年),一石米已經需要一百貫,從此大明寶鈔兌換銅錢,一貫基本上沒有超過兩文。

黃龍看到盧象升滿臉震驚的樣子,就從錢包中拿出了一張紙幣,笑着道:“這是遠東前幾年發行的華元,面值有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八種。主要用於取代早期使用的工分票。”

盧象升從黃龍的手裡接過這張紙幣,仔細的打量了起來。這張紙幣的面值爲一百元,正面圖案黃河的壺口瀑布,北面圖案的長江三峽,紙幣的材質優良,畫工精美,摸起來手感極好。

這是遠東公司中央銀行發行的第一套華元,主要材質選用棉短絨,利用現代工藝配方精心製作。質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並且採用熒光、水印和安全線三重防僞,畫面也是極爲精美,至少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仿製。

盧象升反覆的翻看着這張百元紙鈔,然後皺着眉頭說道:“大明洪武七年頒佈“鈔法”,禁民間以金銀及實物交易,凡是違反者皆被治罪。僅發行了二十餘年,就導致民怨沸騰,最後積之市肆,過者不顧。遠東難道不知大明的前車之鑑,如今遠東也禁金銀易物嗎?”

黃龍搖了搖頭,他在腰間摘下一個皮質的小包,從裡面摸出了幾枚硬幣,放在了盧象升的面前。

“遠東倒不禁金銀,與紙幣一同發行的還有硬幣,有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七種,其中一元硬幣就是銀質的,剩下的都是銅製。遠東也發行金幣,但都是一些紀念幣、勳章、獎牌等收藏性質的。

黃金在遠東更多的是在金店中以一些戒子、項鍊等飾品出現,當然也有金條、金磚流通,但是很少在市面上出現,普通百姓一般會以這種方式收藏黃金。當初剛剛發行紙幣之初,遠東百姓也是隻認硬幣,家家戶戶都收藏了大量的銀幣。

後來大夥發現銀幣攜帶並不方便,而紙幣發行了幾年也並未貶值,而且可以隨時用紙幣在銀行兌換銀幣,大家慢慢就接受了遠東的紙幣華元,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絕大部分都是紙幣,只是偶爾攜帶一些銅幣,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巡警每月發的薪餉,也是直接打到銀行,我們拿着存摺可以隨時支取,這樣一來就不用在家存放大量的現金。而存在銀行的現金,時間長了還有利息,雖然不多,但日積月累也聊勝於無吧。”

盧象升挨個把玩着桌面的幾個硬幣,這些硬幣非常精緻,做工也極其講究,表面光滑亮澤,每一枚硬幣的正面都印有一種花卉圖案,包括蘭花、菊花、牡丹、杜鵑、水仙、月季和蓮花七種。

當他拿起那枚銀幣的時候,臉上也不免苦笑了起來,這種銀幣他在大明也見過。因爲這種銀幣的成色十足,大明的官銀也無法與之相比,而且做工極其精美,也使得這種銀幣在大明非常受歡迎。

很多大戶人家的存銀都是這種銀幣,就連盧象升家也存了不少這鐘銀幣。因爲銀幣的正面銘刻着一朵蓮花,所以各地都習慣的把這種銀幣叫做“花銀”。以前盧象升還以爲這種東西來自西夷,可是直到今日才知道,這種“花銀”居然是來自遠東。

遠東中央銀行發行的銀幣,直徑三十九毫米,重量二十七克,成色百分之九十。採用百分之九十的銀和百分之十的鎳、錫等金屬,合成的現代合金工藝,用現代的衝壓成型工藝製造。

雖然“花銀”在遠東各控制區流通量不多,但是在大明和西方卻享有盛譽。每年遠東商團都會從大明運回大量的白銀,然後製造成“花銀”再輸入到大明境內。

另外,呂宋馬尼拉和南洋巴達維亞每年也會收到大量來自西方的銀錠和銀元,然後製造成“花銀”,通過其他途徑輸入到中東和歐洲等地區。

這個時代的鑄幣工藝,多以澆鑄、打製或翻砂鑄造,和遠東製造的“花銀”相比,無論是品相、工藝,還是成本和產量,都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所以兌換時,雖然“花銀”的比值很高,但依然供不應求。僅此一項,每年就爲遠東帶來了驚天的利潤。

這時,包房的門開了,一個酒店的服務員走了進來,黃龍準備掏錢結賬,卻被告知遠東的首長已經把賬結了。

周比利也走進了房間,笑着對盧象升說道:“盧大人,我們該走了……”

盧象升點了點頭,然後衝黃龍一抱拳,笑着道:“黃大人,盧某還要在遠東盤桓幾日,臨行前我們再聚一次。”

黃龍點了點頭道:“好……我就在商務區巡警大隊,黃某隨時恭候。”

兩人又寒暄了幾句,盧象升就跟着周比利離開了黑土地飯店。他中午和黃龍聊了很多,也對遠東有了更深的瞭解,所以心情也越發的沉重了起來。

盧象升在步行街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在這裡進行交易的買賣雙方,確實全都使用紙鈔交易,偶爾使用硬幣找零,用的也大都是銅幣,看來黃龍此言非虛。

同樣是發行紙鈔,可遠東公司卻能堅持了下來,而且做得很好。可是大明爲什麼就弄得民怨沸騰呢。

下午,周比利領着盧象升來到了渾河沿岸的瀋陽火車站,面對一列列呼嘯來去的鋼鐵巨龍,盧象升心裡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還有渾河的沿河碼頭,一隊隊內河蒸汽甲板駁船隊,裝載着各種物資在渾河河面上來回穿梭。即便是盧象升也被這裡繁忙的氣氛,弄得熱血沸騰。

而且據周比利跟他講,那呼嘯奔行的一條條鋼鐵巨龍,會跨過廣袤的外東北,一路駛往兩千餘里外的海東之地。渾河上幾乎鋪滿河面的駁船船隊,也會沿着遼東、外東北發達的水陸交通,將各種物資運往遼東和外東北各地。

遼東地處關外,因爲氣候寒冷,自古以來都是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可如今原本荒僻的遼東大地,卻已經被遠東公司發展到瞭如此的規模。

離開了渾河沿岸,他們又去了瀋陽郊外的水泥廠、磚廠、食品廠、機械廠等幾座工礦企業進行了參觀。

看着一座座高聳的煙囪,一排排整齊的廠區,以及各種機器設備的劇烈轟鳴,所見所聞無不讓盧象升感到驚訝不已。

明代沿襲了元代的匠戶制度,將人戶分爲民、軍、匠三等。其中匠籍全爲手工業者。從法律地位上說,這些被編入特殊戶籍的工匠和軍匠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他們要世代承襲,且爲了便於勾補不許分戶。

匠戶應役時,“每日絕早入局”,在官吏監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很辛苦。其中有一部分全家入局造作,他們多是原來被俘的工匠或被抑逼爲工匠的俘虜,除了官府發給的鹽糧和偶爾賞賜的衣物之外,沒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艱難,衣食不給,常常發生質典子女之事。

匠籍若想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爲困難,需經皇帝特旨批准方可,而且匠籍是不得應試躋於士流的。匠戶的勞動是無償的,要手工官坐頭的管制盤剝,工匠以怠工、隱冒、逃亡等手段進行反抗。這也使得大明各個製造局生產的軍械等產品質量極爲低下。

反觀遠東各大廠區內的工匠,他們穿着統一的制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有條不紊的埋頭忙碌。每個人都是幹勁十足,工作的時候也非常認真,即便是汗流浹背卻依然勤勤懇懇的辛苦勞作。(。

第190章 起點鎮第137章 勞工的新居(下)第820章 安置流民第546章 慰問團第1024章 救災(二)第1072章 掃蕩(一)第452章 阿姆斯特丹的會議第852章 河套根據地(六)第1642章 掃蕩第1440章 停戰談判第974章 重回河套(二)第1031章 1642年的春節(二)第1613章 婁山關第843章 挖完了窯洞,又要挖水渠了第593章 未來的海上霸主第874章 火力準備第1054章 我想的是巴西啊第88章 詐降第1191章 老劉,有日子沒見了第76章 潛艇第234章 收編老兵痞第1297章 欲哭無淚第464章 土着暴動第245章 風聲鶴唳第1601章 誰說老子沒打過仗第1048章 大遷徙第366章 屯兵濟州第58章 我不是廢物第1372章 你是不是燒糊塗了第1089章 你要繼續努力第512章 遠東的造船熱潮第1261章 接收糧食第473章 料羅灣海戰第1535章 倫敦(三)第1006章 越冬前的準備第1215章 即將崩塌的王朝(三)第476章 剩下的我都會處理掉第452章 阿姆斯特丹的會議第1255章 勞動服務公司第295章 只有上帝才知道第439章 烏鴉嘴第606章 南洋開發公司第635章 1637年的春節第1393章 西部補給線第1624章 打通烏江第1095章 波斯戰役之總攻第1661章 閱兵訓練基地第1410章 基輔會戰(三)第549章 科爾沁部第667章 根據地管委會第175章 動員第1660章 原來自己也老了第1385章 嚴打(九)第479章 進攻開始第1637章 昆明第292章 拉開爭霸世界的帷幕第281章 這小子的心野着呢第56章 授銜第1621章 段陽來了嗎第1346章 南華州第1652章 師長王海洋第1161章 盧象升第1644章 太嚇人了第430章 一個也跑不了第1197章 李明的婚禮(三)第534章 種植牧草第169章 失去的三百年第202章 尚豐第878章 鉢滿盆滿第454章 來自海上的襲擊第1608章 哪裡出問題了第1331章 一刀砍死和小刀割肉第566章 開局順利第1262章 接收糧食(二)第350章 進入戰爭的最後準備階段第435章 我來晚了第577章 阻擊第1029章 和碩部和葉爾羌一千六百零七章 西南大亂第1565章 地獄種植園第792章 日本(三十六)第230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161章 整編海盜第958章 你們是日本人第873章 兵臨城下第510章 迴歸第229章 情報部第737章 山西(六)第1616章 援軍來了第1270章 北京,北京第691章 餓殍遍地第635章 1637年的春節第1044章 堅決完成任務第312章 總攻開始第1612章 情況很不好第921章 蠶食政策第1018章 鐵路計劃(三)第1359章 糾結第200章 轟炸寧古塔(下)第432章 就別怪公司不講究了
第190章 起點鎮第137章 勞工的新居(下)第820章 安置流民第546章 慰問團第1024章 救災(二)第1072章 掃蕩(一)第452章 阿姆斯特丹的會議第852章 河套根據地(六)第1642章 掃蕩第1440章 停戰談判第974章 重回河套(二)第1031章 1642年的春節(二)第1613章 婁山關第843章 挖完了窯洞,又要挖水渠了第593章 未來的海上霸主第874章 火力準備第1054章 我想的是巴西啊第88章 詐降第1191章 老劉,有日子沒見了第76章 潛艇第234章 收編老兵痞第1297章 欲哭無淚第464章 土着暴動第245章 風聲鶴唳第1601章 誰說老子沒打過仗第1048章 大遷徙第366章 屯兵濟州第58章 我不是廢物第1372章 你是不是燒糊塗了第1089章 你要繼續努力第512章 遠東的造船熱潮第1261章 接收糧食第473章 料羅灣海戰第1535章 倫敦(三)第1006章 越冬前的準備第1215章 即將崩塌的王朝(三)第476章 剩下的我都會處理掉第452章 阿姆斯特丹的會議第1255章 勞動服務公司第295章 只有上帝才知道第439章 烏鴉嘴第606章 南洋開發公司第635章 1637年的春節第1393章 西部補給線第1624章 打通烏江第1095章 波斯戰役之總攻第1661章 閱兵訓練基地第1410章 基輔會戰(三)第549章 科爾沁部第667章 根據地管委會第175章 動員第1660章 原來自己也老了第1385章 嚴打(九)第479章 進攻開始第1637章 昆明第292章 拉開爭霸世界的帷幕第281章 這小子的心野着呢第56章 授銜第1621章 段陽來了嗎第1346章 南華州第1652章 師長王海洋第1161章 盧象升第1644章 太嚇人了第430章 一個也跑不了第1197章 李明的婚禮(三)第534章 種植牧草第169章 失去的三百年第202章 尚豐第878章 鉢滿盆滿第454章 來自海上的襲擊第1608章 哪裡出問題了第1331章 一刀砍死和小刀割肉第566章 開局順利第1262章 接收糧食(二)第350章 進入戰爭的最後準備階段第435章 我來晚了第577章 阻擊第1029章 和碩部和葉爾羌一千六百零七章 西南大亂第1565章 地獄種植園第792章 日本(三十六)第230章 來得真不是時候第161章 整編海盜第958章 你們是日本人第873章 兵臨城下第510章 迴歸第229章 情報部第737章 山西(六)第1616章 援軍來了第1270章 北京,北京第691章 餓殍遍地第635章 1637年的春節第1044章 堅決完成任務第312章 總攻開始第1612章 情況很不好第921章 蠶食政策第1018章 鐵路計劃(三)第1359章 糾結第200章 轟炸寧古塔(下)第432章 就別怪公司不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