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不倒翁和補鍋匠

雖然被這麼多人蔘奏,但此刻站在文臣前列的李鴻章臉上,卻並沒有絲毫的慌張之色。仍然雙眼低垂,眼觀鼻,鼻觀心,一動不動,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朝堂風雨變幻,官場傾軋,李鴻章卻仍然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的爲官之道。

當初他之所以一力主和,並不是他真的想要跟法國人和談,而是現在高坐在珠簾之後的,那位大清幕後的掌權者不想打,他只不過是揣摩上意,然後說了出來而已。

而這揣摩上意的本事,也是李鴻章被稱爲“朝堂不倒翁”的根本。

“李鴻章,你有什麼好說的嗎?”果然,過了沒多長時間,一道陰柔中帶着莫名威嚴的聲音從珠簾後傳來。

聞聽此言,李鴻章雙眼一睜,大步走出隊列,躬身說道:“啓奏太后,臣當初之所以跟法人和談,而避戰,實爲被逼無奈之舉。蓋因去歲左大人新-疆之戰,雖然從俄人手中奪回我大清疆土,大漲我大清國威,但曠日持久的戰爭,卻耗盡國庫所存銀錢糧秣。”

“去年七月,黃河氾濫,殃及陝州、新安、澠池、武陟、鄭州、滎澤等五省十八處州縣,沖毀房屋二十多萬間,受災150萬之衆,爲賑災,戶部再次撥銀五百萬兩,一年歲入基本告負!”

“今年開春,揚州、蘇州、常州等江浙地區十二個州縣滴雨未下,眼見乾旱之勢已成,蘇浙財稅重地必受重創,歲入削減已成定局,而賑災亦爲緊迫之事,但國庫空虛。尚無銀兩可調!江浙不穩,又怎可對外妄動刀兵。”

“臣掌軍事,自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至理,今既無銀錢又無充足糧秣。臣自然反對與法人開戰。非小人所言畏戰求和,請太后明察!”

說完之後。李鴻章一躬到底,神情恭敬之極。

“啓奏太后,李大人所言極是,我大清現今內有災患。軍資不封,實不該與法人動武!”軍機大臣恭親王奕出列,亦高聲附和道。

作爲咸豐、同治、光緒三朝老臣,也是洋務運動的首腦,恭親王奕在朝堂之上地位很高,他爲李鴻章說話,自然也帶出了大量李系和恭親王系的官員爲李鴻章開脫。

當下。支持李鴻章和一心搬到李鴻章取而代之的朝臣們,就在這正大光明殿中爭吵起來。

“太后,李鴻章狡口善變,太后不可輕信啊!”

“放屁。李大人忠心爲國,只有你這等佞臣纔會整日搬弄是非,空談誤國,實乃該殺!”

“你胡說,李鴻章與法人苟合,出賣我大清疆土,應該丟官罷爵,處以極刑!”

……

“好了,都別吵了!”來自珠簾後的聲音,讓沸反盈天的朝堂之上立即恢復了平靜。

“你們也都是我大清堂堂的親王、貝勒、軍機大臣和大學士,位極人臣,爲天下全員之楷模。但現在看看你們的樣子,跟一幫大街上的潑婦有什麼區別。不思禦敵之策,反而爲了一己私利而斤斤計較,大清朝的臉都被你們丟盡了!”

“臣等有罪!”

慈禧太后的話音剛落,‘嘩啦’一下,朝堂之上已經跪滿了一地的大臣。

“好了,都起來吧!”沉默了幾分鐘後,珠簾之後的聲音才又傳了出來。

“謝太后!”聞言,衆官員心中一鬆,連忙站起來,整理了一下朝服站好。

“法人無禮,犯我屬國越南,攻我大清堂堂正義之師,實爲可惡!恭親王奕!”

“臣在!”

“你身爲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可有應敵之策?”

聽到這裡,恭親王奕不敢怠慢,連忙說道:“啓稟太后,法人兵少,可讓廣西提督蘇元春領兵鎮守越南,阻擋法人來犯!保我大清疆土安危!”

“嗯,就這樣辦吧!”珠簾後的慈禧稍微沉吟了一下後,便點頭說道。

“李愛卿!”

“臣在!”聞言,李鴻章連忙垂頭恭聲應道。

“哀家聽說,你在洋人那裡爲朝廷購置的軍艦都回來了是嗎?”

聞言,李鴻章心中一緊,北洋水師可是他的命根子。

“啓稟太后,定遠、鎮遠二艦現已歸國,劃歸北洋水師使用,以拱衛京師安危。”雖然不知道慈禧打什麼注意,但李鴻章還是恭敬的答道。

“嗯!”

半響無聲之後,慈禧陰柔的聲音再次在金鑾殿中響起,“去歲南洋逆賊,奪我臺-灣、海-南二島,因其海軍甚大,我大清未與其計較,今軍艦既已歸國,可否打敗南洋逆賊,爲我大清收回臺-灣、海-南二島。”

聞聽此言,垂頭站立的李鴻章不覺暗自皺了皺眉,雖然北洋水師這幾年屢添新艦,但是相比南洋身經百戰的中國人民軍海軍艦隊還是多有不如。不論是艦隊總噸位,還是實戰經驗,北洋水師比起人家都差的太遠了。

就算把大清朝所有的軍艦都算是,也不是中國人民軍一個南洋艦隊的對手。

不過李鴻章雖然知道這些,但是卻不能把實情說出來,除非他這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官位不想要了。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中國人民軍的暗中掌控者是誰,李鴻章心裡清楚,這是他爲李家留下的一條後路,他可不想去冒犯。

“啓稟太后,定、鎮二艦確已歸國,微臣願意爲國出征,從南洋逆賊手中奪回臺-灣、海-南二島。”

先是表明了一下自己忠於大清的決心後,李鴻章口風一轉,“不過,現今我大清已經與法人戰于越南。而法人遠東艦隊實力強大,爲防丙辰年舊事重演,臣竊以爲北洋水師當以京師安危爲主,實不宜再招惹南洋逆賊。”

聽完李鴻章的話,珠簾之後半響無聲,而朝堂之上也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說話。

他們都知道李鴻章嘴裡所謂的丙辰年舊事,就是發生在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當時英法兩國聯手入侵,攻破京城,燒燬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而且大肆破壞一番後才離開,現在朝堂之上許多大臣都親身盡力過那段慘烈的歷史。感觸也格外的深刻。對於李鴻章的話,他們也深感認同。

“李愛卿老成謀國之言,哀家明白了,就依李愛卿的意思辦吧!”

“臣尊旨!”

“好了,哀家累了,有事起奏,無事就退朝吧!”

而就在這時,一個面頰微胖,鼻下留着兩撇八字鬍的中年官員高聲說道:“啓奏太后,臣江南道左副都御使周寶貴有本要奏!”

“說吧!”

“是,太后!”

“臣檢舉江蘇巡撫吳世第,罔顧聖恩,爲官一方,不思上報君恩,下安黎民,致使江蘇境內多有南附南洋逆賊之民衆。臣懇請太后下旨,罷免吳世第江蘇巡撫之職,以證我大清律法之威嚴!”

聽完他的話,站在旁邊的李鴻章忍不住皺了皺眉,兩江(江-蘇、安-徽、江-西)是他起家之地,這裡的官員也多出身於淮系,江蘇巡撫吳世第也是淮系的幹臣。

這個江南道左副都御使周寶貴雖然有監察江-蘇、安-徽兩省官員,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應不公不法等事,以及充當天子耳目風紀的職能,但是李鴻章心裡明白這個人,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說這個,其實就是衝着他來的。

“周寶貴你說的可是真的?”慈禧的語氣當中已經可以聽出其怒氣。

這位曾經說出“寧與外邦,不予家奴”,揹負百年罵名的皇太后,對於同文同種的南洋華人的警惕性,要遠遠高於文化差異巨大的歐洲人。

“啓奏太后,微臣所說句句屬實,如有半句謊言,微臣願死於亂刀之下!”隱蔽的看了李鴻章一眼後,周寶貴連忙高聲保證道。

周寶貴話音剛落,李鴻章便高聲說道:“啓奏太后,臣李鴻章有本要奏!”

“你說?”

“謝太后!……康乾盛世之後,我大清國內民衆日多,至今已有四萬萬之衆。江南地區更是人口稠密。但長江以南各省多山少地,是以土地兼併之風日盛。導致貧者無有立錐之地,流民日益增多。使有辛亥年席捲半壁江山的長毛之亂。”

“現如今平定長毛之亂後已過二十餘年,江南繁盛,土地兼併之風又復當年,流民日多,現如今江南各省現已出現短毛匪軍,爲禍鄉里,聚嘯一方。而歸附短毛者多流民。”

“爲大清江山社稷着想,微臣竊以爲應遣散流民於海外,當不至於短毛因此而壯大,此乃保我大清安危之良策!”

“所以,江蘇巡撫吳世第,不但無過,反而有功!請太后明察!”

李鴻章話音落下之後,恭親王也連忙在旁邊說道:“啓奏太后,微臣竊以爲李大人所言極是。流民日多,久必生亂。內亂髮生,必動搖國本。”

“而我大清巍巍四萬萬民衆,實不缺這幾許刁民。既然他們願意去南洋,不如便索性便放開海禁,讓這些身無長物的刁民去虛耗南洋逆賊們的錢糧,拖慢他們的發展,到時我大清打敗法人之後,奪回臺-灣、海-南二島應更爲輕鬆!”

第488章 中美和談第12章 花錢如流水第464章 喜當爹第341章 法越戰爭第197章 失望的馬特普拉克第336章 北方戰局第304章 三年的戰爭收穫第30章 少爺來了!第390章 風起雲涌的世界第315章 船廠的規模第48章 五年工業計劃第151章 勝利了!第398章 三大艦隊第348章 交流電第328章 求學三難第115章 罐頭第二百一十九 掌排華法案通過第39章 初戰荷蘭第349章 箭在弦上的大戰第145章 嶽鍾琪第300章 粗略的戰果第486章 撤退第264章 兵多將少第119章 暗中的準備第522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8章 龐大的家業第166章 建國的考慮第441章 總統辦公室的談話第469章 組建政黨第230章 吞併大島第458章 我要見這裡的縣長!第580章 未雨綢繆與軍事佈防第503章 有軌電車第183章 被迫辭職第271章 洛基山爲界第94章 現在還不是時候第525章 局部調整第385章 伊利戰役(五)第248章 摩根和洛克菲勒第373章 德國三傑第339章 最後的機會第297章 失誤第459章 紅色軍人證第162章 海戰爆發第476章 要塞和裁軍第505章 驚訝第366章 特斯拉線圈第62章 潛艇第130章 海鷹級護衛艦第393章 ‘二五’投資總額第80章 留美幼童第371章 暗箭第496章 執委與內閣第106章 爪哇獨立軍第22章 科學家第428章 加特林機關炮第417章 危險的戰局第308章 慌亂的美國政府第108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一十九 掌排華法案通過第62章 潛艇第293章 第一場勝利!第291章 美國第一師第392章 第二個五年鐵路修建規劃第5章 夢想起航第182章 德國人的對策第90章 泗水登陸第386章 伊利戰役(六)第464章 喜當爹第4章 重工業第413章 情慾沸騰第496章 執委與內閣第340章 戰略失誤第434章 找上門來第260章 做空西方世界第292章 無用的三段射第213章 軍事工作會議第283章 擴軍四十萬第188章 李家的對策第242章 佈置任務第441章 總統辦公室的談話第392章 第二個五年鐵路修建規劃第328章 求學三難第167章 軍事院校第53章 海軍的投入第194章 戰後談判第74章 對葡戰爭第354章 西孟菲斯要塞第90章 泗水登陸第254章 人才搶劫第146章 不放棄!第21章 時代精英第447章 硝煙瀰漫的世界第10章 大鐵礦第53章 海軍的投入第373章 德國三傑第88章 聯合艦隊第84章 德意志帝國第467章 蟄伏的痛苦第37章 回到臺灣
第488章 中美和談第12章 花錢如流水第464章 喜當爹第341章 法越戰爭第197章 失望的馬特普拉克第336章 北方戰局第304章 三年的戰爭收穫第30章 少爺來了!第390章 風起雲涌的世界第315章 船廠的規模第48章 五年工業計劃第151章 勝利了!第398章 三大艦隊第348章 交流電第328章 求學三難第115章 罐頭第二百一十九 掌排華法案通過第39章 初戰荷蘭第349章 箭在弦上的大戰第145章 嶽鍾琪第300章 粗略的戰果第486章 撤退第264章 兵多將少第119章 暗中的準備第522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8章 龐大的家業第166章 建國的考慮第441章 總統辦公室的談話第469章 組建政黨第230章 吞併大島第458章 我要見這裡的縣長!第580章 未雨綢繆與軍事佈防第503章 有軌電車第183章 被迫辭職第271章 洛基山爲界第94章 現在還不是時候第525章 局部調整第385章 伊利戰役(五)第248章 摩根和洛克菲勒第373章 德國三傑第339章 最後的機會第297章 失誤第459章 紅色軍人證第162章 海戰爆發第476章 要塞和裁軍第505章 驚訝第366章 特斯拉線圈第62章 潛艇第130章 海鷹級護衛艦第393章 ‘二五’投資總額第80章 留美幼童第371章 暗箭第496章 執委與內閣第106章 爪哇獨立軍第22章 科學家第428章 加特林機關炮第417章 危險的戰局第308章 慌亂的美國政府第108章 暗流洶涌第二百一十九 掌排華法案通過第62章 潛艇第293章 第一場勝利!第291章 美國第一師第392章 第二個五年鐵路修建規劃第5章 夢想起航第182章 德國人的對策第90章 泗水登陸第386章 伊利戰役(六)第464章 喜當爹第4章 重工業第413章 情慾沸騰第496章 執委與內閣第340章 戰略失誤第434章 找上門來第260章 做空西方世界第292章 無用的三段射第213章 軍事工作會議第283章 擴軍四十萬第188章 李家的對策第242章 佈置任務第441章 總統辦公室的談話第392章 第二個五年鐵路修建規劃第328章 求學三難第167章 軍事院校第53章 海軍的投入第194章 戰後談判第74章 對葡戰爭第354章 西孟菲斯要塞第90章 泗水登陸第254章 人才搶劫第146章 不放棄!第21章 時代精英第447章 硝煙瀰漫的世界第10章 大鐵礦第53章 海軍的投入第373章 德國三傑第88章 聯合艦隊第84章 德意志帝國第467章 蟄伏的痛苦第37章 回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