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冬季休戰

整個遼東之戰一直進行到了十月底的時候,才完成了第一年的作戰階段,在四月到十月的這爲期半年時間的兩路作戰之中。

左路軍在羅立的統領之下,和大批蒙古騎兵的配合之下,成功的收復了遼河和三岔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幾乎將這一帶的建奴屠戮一盡,大批建奴韃子在得知大中軍對待他們的殘暴\政策之後,紛紛棄了這些他們佔領時間並不算太長的土地,逃回到了遼陽和海州等地避難,而原來被建奴所擄的大批漢人奴隸,趁機也紛紛逃脫他們的主人,甚至於趁勢襲殺他們的建奴主子,提着建奴的人頭投奔大中軍投效。

而右路軍在七月底攻破了被建奴號稱固若金湯的金州城之後,在李信和刁正的統領下,一路由南向北朝着遼東腹地攻進,一路則拉着朝鮮僕從軍,從東向西不斷的對遼東發動進攻。

雖然在十月大雪封路之前,兩路人馬都沒有能攻至建奴的盛京,但是這一年的攻勢結果還是讓肖天健頗爲滿意的,整個遼東半島基本上在這半年之中,都重新落回到了漢人的手中,大批盤踞在遼東半島上的建奴抑或被殺,抑或是逃回了遼東腹地,使得建奴的控制區大幅度的縮小,被壓縮到了遼東腹地之中,不管是從陸路還是海路,他們都徹底被大中軍切斷了和外部通商的機會,也使得他們徹底沒有得到朝鮮糧食的可能性。

朝鮮國在這一年之中,表現的相當積極,除了徵調了數萬民夫協助大中軍對建奴發動戰爭之外,還調動兵馬僕從大中軍對建奴作戰,更是調動了大量的糧秣物資來支持大中軍的行動,使得大中朝免去了很多對右路軍糧秣供應的後勤麻煩。

建奴這些年來,在遼東可謂是將周邊各族都給欺負慘了,現如今隨着大中軍一路高歌殺回到遼東之後,這裡的周邊部族也都看出了建奴的虛弱和困境。

建奴強盛的時候,憑藉着巨大的軍事優勢壓制着這些部族不敢反抗,但是到了這會兒,建奴悲哀的發現,他們四面都是敵人,許多原來對他們非常恭順的部族,居然棄了滿洲八旗的身份逃離了他們的控制,回到了各地山中觀望風頭,更是有人開始明刀明槍的和建奴對幹了起來,欺負的就是建奴現在無法騰出手來對付他們。

整整一年的征戰下來,建奴本來就不寬裕的口袋更是癟到了極點,和之前建奴發動戰爭不同的是,這一次建奴屬於徹頭徹尾的失敗一方,他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戰爭紅利,再也不可能通過戰爭獲取奴隸供他們役使。

這一年夏季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噩夢一般,什麼狗屁的農業都幾乎沒有能收穫,除了丟失了大片控制的土地之外,就連他們沒有丟掉的土地之中,也因爲漢人奴隸的不安分,以及大批旗兵被抽調去作戰,使得建奴這一年的糧食收成非常差。

到了十月第一場大雪開始落下的時候,盛京之中傳出了糧價暴漲的消息。

曾幾何時關外糧食也十分匱乏,建奴通過不斷的用兵,一是大肆搶掠關外漢人的糧食財產,而是通過所獲的金銀財物向內地購買糧食。

許多大明無良的商人,其中特別以晉商爲主,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在關內大肆囤積糧食,然後轉運到關外販售給建奴,愣是通過這種手段,建奴使得關外糧價平抑下來,降到了連關內都不敢想的程度。

相反關內卻因爲氣候的原因,災荒不斷,糧食又被漢奸商人們大批轉運出關,釀成了關內特別是陝西一帶的農民軍大爆發。

可是當今年也就是天元四年,如果按照歷史舊的軌跡來計算的話,那麼也就是崇禎十七年的冬天,對於建奴來說,他們卻再也無法通過這種手段來獲取糧食了。

歷史就是這麼諷刺,如果按照舊時空的歷史發展進程來說,這一年也正好是建奴入關的時候,清軍起大軍進入關內,踏上了征服整個中原大陸的進程。

可是在肖天健出現之後,歷史進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明王朝在大中軍的催逼之下,提前了三年多的時間轟然倒塌,清軍也沒有能如願以償的奪佔燕雲之地,反倒被大中軍在山海關一帶打的大敗虧輸,龜縮回了遼東。

三年時間過去之後,大中軍按照肖天健當初的誓言那樣,揮師關外,開始了對遼東建奴的征伐之戰,雖然比最初肖天健預料的兩年時間晚了一年,可是終歸還是來了。

建奴終於品嚐到了失敗者的苦衷,在這一年冬天到來的時候,開始走入了他們的窮途末路。

但是讓人奇怪的是皇太極這個傢伙,自幾年前便病怏怏的,愣是堅持到了這個時候,而沒有像歷史上的那樣,在這一年的八月間就突然嗝屁。

不過到了十月間的時候,皇太極這個傢伙,終於還是走完了他既輝煌又可悲的一生,在四面楚歌之中,於十月初十晚上,駕崩在了盛京的清宮之中。

這半年來,面臨着大中軍的進攻,多爾袞和皇太極都臨時放棄了爭權的內鬥,集中力量阻止大中軍對他們建奴的攻伐之戰。

可是在連連失利面前,進入十月的時候,皇太極還是感覺到了他已經撐不下去了,因爲豪格在崇禎十四年入關之後兵敗失蹤,已經不可能繼位,於是在他死之前,下旨傳位給了活着的長子,也就是他的四兒子愛新覺羅葉布舒,讓他繼承皇位,繼續統治他所謂的大清國。

歷史徹底的改變了軌跡,因爲各種鉅變,導致了順治皇帝沒有能繼承皇位,歷史上也再也不可能出現順治這個皇帝了。

而皇太極四子葉布舒在皇太極暴斃之後,在盛京繼位登基稱皇,當日改元爲順德,成了建奴第二位皇帝,史稱順德皇帝。

多爾袞因爲連戰連敗,逃回到了遼陽一帶,不敢入盛京面聖,所以也沒敢參與皇位的爭奪,不過皇太極一死,他還是聯合建奴之中傾向於他的勢力,入京以爲皇太極奔喪和麪見新皇的名義,逼迫着剛剛繼位的順德皇帝承認他在建奴中的地位,授其爲攝政大臣,來統一調度兵馬抵禦大中軍的“入侵”。

可是不管他們怎麼折騰,這一年冬天對於建奴來說,註定都是難熬的一個冬季,建奴嚴重的糧荒,導致了入冬之後大批建奴以及他們的奴隸活活餓死。

大批建奴的包衣奴爲了活命,不得不進行造反,要麼就想辦法逃走,迫使多爾袞不得不整日裡派兵到處鎮壓這種造反的亂局。

因爲糧食的匱乏,也導致了建奴開礦的停滯,大批礦工要麼造反搶糧去了,要麼被餓死了,要麼就逃入了深山老林之中,工匠們也無法開工,這更使得建奴的日子難過了起來。

他們本來還可以依靠着在盛京和遼陽一帶的工匠爲他們打造兵器來補充軍需,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再也無法維持下去。

雖然入冬之後,大中軍都停止了進攻性的行動,轉而收縮兵力轉入到了就地防禦之中,可是他們的行動已經打垮了建奴的脊樑骨,剩下的就是靠着遼東的嚴寒,來對建奴進行最後一擊了。

雖然維持這一年的遼東征伐戰,對於大中朝來說也很艱難,大中朝畢竟現在平定了南方諸省,獲取到了更多的資源,來支撐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在物資上又有幾百條大船不斷的給遼東諸軍提供給養,所以他們的情況要比建奴好了不知多少倍,起碼讓遼東諸軍入冬之後,都可以吃飽肚子是沒有問題的。

在嚴寒到來之前,戶部和兵部聯合起來,調集沿海軍民船隻,向遼東大量輸送了一大批的糧秣,轉運到了各地囤積起來供諸軍越冬之用,而且此次北伐作戰,也儘可能的用的是北方的兵將,入冬之後又將一大批不太適應北方嚴寒氣候的兵將撤回到了山東一帶休整,所以一個冬天基本上沒有造成過多的凍死凍傷,非戰爭減員也沒有最初預料到了那樣嚴重。

特別是在前期戰爭期間,大中軍獲取了巨量的建奴積壓下來的皮張,諸軍在入冬之後,就地利用這些皮張裁製了大批的皮衣來供給將士禦寒之用,同時就地建造厚實的營壘供大中軍兵將禦寒,並且驅使俘虜爲大中軍砍柴積薪,供給兵將取暖之用,甚至連稻草都實行了堅壁清野,運入各地營壘以及城中供給軍方取暖。

所以在充分的戰爭準備之下,這一個冬天讓大中軍比較輕鬆的度過,並沒有影響到大中軍多少戰鬥力。

特別是在大中朝宣佈開海禁之後,這兩年間沿海一帶的漁業發展非常迅速,各地沿海百姓都紛紛自行打造漁船出海捕魚,也爲軍方提供了大量的海產品,這些漁獲被醃製起來,大批運送到遼東供給軍中將士食用,減少了對牲畜肉類的消耗,同時又爲軍方的兵將們提供了寶貴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取,確保了軍方的越冬之用。

第90章 巡邏隊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13章 鉅鹿之戰1第33章 暗箭2第131章 區別對待第114章 違紀第1章 烏龍之戰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42章 關寧鐵騎第11章 莫名其妙第189章 輕取鳳陽第203章 處處受阻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5章 巡視第189章 殺福王第49章 官軍阻路第76章 需求、給予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10章 賭約第149章 兵圍古城鎮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115章 交手第140章 從天工開物說起第9章 震撼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72章 野蜂破陣第29章 守財奴第53章 急促射第190章 陝軍入剿第118章 遺詔第66章 密旨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38章 真相大白第191 方向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165章 冒險第82章 波濤洶涌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59章 石橋攻防戰、死神之鐮第207章 克復臺灣第212章 南下北進第34章 隴州之戰1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87章 奪穴第1章 民政之議第221章 定淮門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67章 崇禎困局第61章 退縮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95章 增兵金州第43章 叛徒第176章 貴客第78章 兵圍開封第64章 世事難料第5章 夾生飯第42章 直搗敵巢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15章 活學活用第5章 夾生飯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7章 再有收穫第72章 崩潰第57章 亡命一擊第51章 中路軍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75章 直逼襄陽第21章 臨陣脫逃者殺第56章 再次失利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41章 騎戰2第82章 保長上任第6章 交易第149章 兵圍古城鎮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48章 盧象升之憂第79章 依舊不休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48章 兩強之戰3第24章 言而有信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42章 直搗敵巢第48章 前途未卜第44章 轉送民衆第97章 絕非君子第96章 縱虎第123章 李家主將第102章 虛情假意
第90章 巡邏隊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13章 鉅鹿之戰1第33章 暗箭2第131章 區別對待第114章 違紀第1章 烏龍之戰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42章 關寧鐵騎第11章 莫名其妙第189章 輕取鳳陽第203章 處處受阻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5章 巡視第189章 殺福王第49章 官軍阻路第76章 需求、給予第20章 毫無懸念第110章 賭約第149章 兵圍古城鎮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124章 各地局勢2第115章 交手第140章 從天工開物說起第9章 震撼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72章 野蜂破陣第29章 守財奴第53章 急促射第190章 陝軍入剿第118章 遺詔第66章 密旨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38章 真相大白第191 方向第132章 底定武昌第165章 冒險第82章 波濤洶涌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59章 石橋攻防戰、死神之鐮第207章 克復臺灣第212章 南下北進第34章 隴州之戰1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87章 奪穴第1章 民政之議第221章 定淮門第187章 兵發洛陽第67章 崇禎困局第61章 退縮第137章 連下兩城第195章 增兵金州第43章 叛徒第176章 貴客第78章 兵圍開封第64章 世事難料第5章 夾生飯第42章 直搗敵巢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224章 勢如破竹第15章 活學活用第5章 夾生飯第144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7章 再有收穫第72章 崩潰第57章 亡命一擊第51章 中路軍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79章 賀人龍的反擊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03章 無奈的放棄1第75章 直逼襄陽第21章 臨陣脫逃者殺第56章 再次失利第183章 皇帝乞討第41章 騎戰2第82章 保長上任第6章 交易第149章 兵圍古城鎮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48章 盧象升之憂第79章 依舊不休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48章 兩強之戰3第24章 言而有信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42章 直搗敵巢第48章 前途未卜第44章 轉送民衆第97章 絕非君子第96章 縱虎第123章 李家主將第102章 虛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