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從天工開物說起

夜宴之上,肖天健在和羣臣談笑了一番之後,一方面總結了一些近兩三個月諸部的工作之外,還令人送上來了一批由前段時間,剛剛在工部下面建立起來的印務局刊印出來的新書。

肖天健在令人將這批新刊印出來的新書送上來之後,立即給在座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套。

於是諸臣紛紛好奇的開始觀看這些尚散發着墨香的新書,最先映入衆人眼簾的一套書,封面上印製了幾個大字《天工開物》,旁邊有著書之人的名字,用小楷寫着“宋應星”三個字。

其中幾個大臣立即便興奮了起來,因爲這些人之前有些是前朝舊臣,曾經見到過抑或是聽說過這套書。

現任大中朝修史館大學士的丁啓睿,還曾經拜讀過這套書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於叫得出著這本書之人的名字,立即便驚呼道:“好書!卻是是好書呀!著此書之人,實爲大才,據微臣所知,宋應星曾在亳州任職,先前在江西分宜縣任教諭之職,多年潛心編著,才寫下了這本書!實爲難得呀!只可惜現在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處!如果聖上能找到此人的話,定要請聖上重用此人!”

衆人紛紛翻開這本書,簡單的先看了一番目錄,看罷之後,無不爲之驚奇,原來這本書果真堪稱奇書,此中收錄了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並且都有比較詳盡的解釋,同時還繪有圖畫,可謂是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將這些科技都記錄了下來,所以說能著出這本書的人,絕對是個飽學之士,而且不是那種僅知道讀死書的讀書人,他肯定是深入到民間,詳盡的考察過各種實務之人,並且積累下了豐富的知識,才能著出這樣一套書籍來。

於是雖然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其中內容,但是所有人都還是連呼此書乃是奇書,紛紛忍不住趕緊朝下看去。

肖天健哈哈一笑道:“丁愛卿所說不錯,宋應星卻是乃是大才,而且還堪稱全才之人!而且這本書並非朕所刊印,而是早在前朝崇禎十年的時候,已經在南京被編印了出來,朕不過是前段時間見到了一本,查詢之後,得知非常可惜,當初此書的雕版已經損毀,於是朕這才趕緊着令工部印務局將其重新開版,刊印了出來,而且朕首批便刊印出了五千本,今後如果需要,可以繼續加印更多出來。

今日送給諸位愛卿的這套書,便正是耗盡他心血所著之書,而且此人既然是大才、全才,那麼朕豈能暴殄天珍棄之不用呢?

不瞞諸位,宋應星朕已經派人找到了,此人在我們攻佔亳州之後,便棄官不做,回到了原籍江西,這兩年不問政事,在家潛心著書,今年江西歸服我朝之後,朕便派人前去了他的原籍,並且找到了此人。

他不但編著了這套《天工開物》,而且在天文之事上也造詣頗深,另外還著有《觀象》《談天》等著,所以經過多次勸說之後,他已經答應出仕爲官,暫時朕打算在工部之下,再成立一個大中科學院,專注於各種學術之研究。

而宋應星涉獵極廣,正是主持此事的最佳人選,所以朕已經下旨,授其爲大中科學院監正之職!”

聽罷了肖天健的話之後,諸臣紛紛點頭,雖然不太清楚這科學院是個什麼東西,但是他們也知道,肖天健時不時的會弄出一些新名詞,所以也就習以爲常了,既然肖天健要成立這麼一個部門,那麼肯定不會是無的放矢,胡鬧着玩兒的,所以大家也對此不以爲意,對肖天健能蒐羅來這麼一個人才也感到高興。

肖天健從桌案上,將這套《天工開物》放到一旁,接着拍着剩下的那些書,對諸臣說道:“大家先將這套書放到一旁,看看下面的!這一次朕下旨刊印的還有幾本書,大家可以看看!

這裡面還有前朝重臣徐光啓的《農政全書》《幾何原本》《泰西水法》,孫應元所著的《西洋神機》《經武全書》《幾何用法》《幾何體論》《泰西算要》,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遊記》,名醫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以及《救荒草本》當然也不乏一些其它書……

今日朕之所以刊印這些書籍,主要是想要讓大家知道,前明實質上能人很多,其中不乏身負奇才之人,可惜卻並未受到前朝重視,甚至像孫應元這樣的大才,居然被前朝冤殺,實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讀書不單單隻讀四書五經,讀書人爲了什麼?俗話說的好,學會文武藝,買與帝王家!讀書人不正是想有朝一日學成之後,能安邦治國,經緯天下嗎?

假如讀書人長久下去,只知讀一些四書五經,難道就能治國安邦經緯天下嗎?大明亡,便亡於此道!諸位之中大多數人乃是讀書之人,恐怕不會信服朕所說。

但是我們不妨簡單說吧!僅僅依照前朝科舉所考之事,官吏中了進士之後往往要授官,而且多外放於地方爲地方官,許多人根本不知農政,如何管好地方農政?

所以本朝要摒棄前朝舊制,科舉不單單隻考死板硬套的四書五經八股文,那樣只能培養出來越來越多讀死書之人,絕非我強國所需之才!

所以朕取士,今後並不看誰的八股文寫的好,誰的字寫的漂亮,而是要讀書之人,學有所專,各有一技之長,不管他們是專於農政,還是專於法學,乃至是專於數算之學,朕將按才任用!此乃纔是今後富國強民之道!

想我泱泱中華,數千年來人傑地靈,創造了多少奇蹟,可是現如今卻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諸國,也就是你們所常說的泰西!

假如我們還不能因此自省的話,那麼不需多長時間,我泱泱中華,便會遠遠被這個時代的西方諸國拋至後面!”

肖天健的話說到這裡之後,朝中諸臣都皺起了眉頭,不僅有些牴觸,有人認爲肖天健突然改變用人之法,那麼對於天下諸多士子,將會是何等的打擊,要知道多少讀書人十年寒窗,讀的都是四書五經,寫的都是八股文,突然間肖天健說不看重這些,那麼就意味着這些讀書人這麼多年所學之物,所花費的時間都等於白白浪費了!

而讓讀書人今後學一些雜學,這又成何體統?於是不少文臣頓時都爲此緊張了起來,更有人認爲,肖天健所說有點危言聳聽,泱泱中華幾千年來,是何等的輝煌?怎麼可能不學這些雜學,今後就會被那些泰西諸國拋至後面呢?

於是本來還很是熱鬧的氣氛,在肖天健說罷了這些話之後,大殿之中便立即冷了下來,不少人露出了牴觸的情緒,但是武將方面,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這章字數少了點,下午再加更一章!

第27章 兜頭涼水第42章 關寧鐵騎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7章 長槍直刺第209章 老對頭的命運第94章 一觸即發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74章 胸甲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62章 總結第198章 扶植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122章 堅堡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91章 亂局之下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90章 皇太極的恐懼第8章 出迎第214章 飛速發展第46章 兩強之戰1第165章 冒險第190章 陝軍入剿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174章 西方造船師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13章 僥倖退敵第175章 據城死守第125章 覲見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86章 摘桃第23章 震懾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121章 內訌第27章 反應各異第64章 建奴破關第67章 步騎對陣2第87章 有根有據第39章 突襲第132章 脅迫投誠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39章 勾結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91章 殺奴第68章 佈置第196章 只有死韃子纔是好韃子第11章 託大第48章 前途未卜第13章 謀主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211章 暴起第63章 局面轉換第89章 三棱刺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36章 去留自便第67章 怒而還師第166章 示弱第94章 炮轟襄陽第219章 倒戈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02章 虛情假意第88章 困局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擔憂第225章 班底第117章 未戰先衰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17章 長槍直刺第20章 絕地第55章 定心丸第170章 趙二驢的昏招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136章 分兵駐防第89章 潰城而出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140章 殺雞儆猴2第69章 破格任用第51章 攜美出巡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113章 又生一計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209章 險象環生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78章 望遠鏡和燧發槍第236章 大閱兵3第50章 獻策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27章 劍指何處第23章 逼上梁山第48章 兵至大石橋
第27章 兜頭涼水第42章 關寧鐵騎第34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7章 長槍直刺第209章 老對頭的命運第94章 一觸即發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74章 胸甲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62章 總結第198章 扶植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122章 堅堡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91章 亂局之下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90章 皇太極的恐懼第8章 出迎第214章 飛速發展第46章 兩強之戰1第165章 冒險第190章 陝軍入剿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174章 西方造船師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13章 僥倖退敵第175章 據城死守第125章 覲見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86章 摘桃第23章 震懾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121章 內訌第27章 反應各異第64章 建奴破關第67章 步騎對陣2第87章 有根有據第39章 突襲第132章 脅迫投誠第114章 迎頭痛擊第39章 勾結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91章 殺奴第68章 佈置第196章 只有死韃子纔是好韃子第11章 託大第48章 前途未卜第13章 謀主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211章 暴起第63章 局面轉換第89章 三棱刺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36章 去留自便第67章 怒而還師第166章 示弱第94章 炮轟襄陽第219章 倒戈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02章 虛情假意第88章 困局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擔憂第225章 班底第117章 未戰先衰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33章 震撼八方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17章 長槍直刺第20章 絕地第55章 定心丸第170章 趙二驢的昏招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136章 分兵駐防第89章 潰城而出第170章 屍山血海第143章 建軍節大閱兵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140章 殺雞儆猴2第69章 破格任用第51章 攜美出巡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113章 又生一計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209章 險象環生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78章 望遠鏡和燧發槍第236章 大閱兵3第50章 獻策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27章 劍指何處第23章 逼上梁山第48章 兵至大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