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幾十年過去,西遊大劫終於拉開了帷幕。靈明石猴見到了生死,萌生了修煉的心思,最終離開了花果山。
靈明石猴在佛教的引導下,打算出海學藝。他從東勝神州出發,經過南瞻部洲,往西牛賀州而去。路過南瞻部洲時,靈明石猴因爲經驗不足,在鬧市現形,立刻被人圍住。
“這小妖好大的膽子,竟然敢進城!”一個只有六尺高的男子看着靈明石猴,嘿嘿一笑,“今天是我老劉的運氣,碰到這猴妖。想想,我已經有十幾年沒有吃過猴妖的腦子了!”
wWW⊙TTKΛN⊙c○
“老劉,你可不能吃獨食。”另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道,“所謂見者有份,這猴腦,我也預訂一份!”
“還有我,猴妖的腦子可不容易吃到,聽說能夠補充精氣神!”
“我也算一個……”
四周的人族武者圍着靈明石猴,大聲笑着。靈明石猴雖然聰慧,但卻不知道他們再說什麼。他唯一知道的是,這些人對他不懷好意。他們看自己的眼神,就像花果山中的野狼看花鹿一般!
“我不是猴妖……”靈明石猴小聲道。
“哼,都會說話,還不承認是妖!普通的野獸,哪裡會口出人言?”
靈明石猴抓耳撓腮,他剛剛學得人族的語言,但並不熟練,根本無法爲自己辯護。
那名叫老劉的男子最先出手了,其他人都沒有動。在其他人看來,老劉的武道修爲堪比人仙境界的修士,對付一個還未化形的妖族還不是手到擒來。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老劉竟然被慌亂中反抗的靈明石猴抓出了眼珠,頸部也受了重創。
“這不是小妖,而是大妖!”圍觀的人驚懼不已,自從蚊道人傳下武道之後,人族面對妖族一直佔據優勢。像今天這樣,一個大妖僞裝成小妖混進人類城池,傷害武者,情況還真是少見。
武者迅速結成陣,圍攻靈明石猴。此時的靈明石猴其實一點修爲都沒有,頂多就是肉身比普通的野獸強一些。可是,他有佛教高手護身,那些武者又如何能夠傷的了他?混戰之中,靈明石猴逃出城池,人族武者則傷亡慘重,一無所獲。不少人被破了武體,喪失了修爲。
“快點向朝廷報告,有大妖混入九州!一定不能放過他!”
靈明石猴在佛教的引導下,逃入海中,走海路往西牛賀州,人族武者註定是追不到他的。不過,這番經歷對靈明石猴影響不小。靈明石猴對人族的武者既恐懼,又怨恨。膽大包天的他在心中發誓,等自己將來學了本領,一定要報復人族武者。
然而,這件事情卻讓暗中保護靈明石猴的十八羅漢中的降龍羅漢有些不滿。
降龍羅漢問伏虎羅漢:“伏虎,你保護這石猴也就算了,爲什麼還要傷那些武者?”
“這些人族武者不敬天,不禮佛,此番教訓他們一下,讓他們知道佛法無邊!”伏虎羅漢道。
“可是你這麼做,會引起人族對我佛教的敵意,甚至影響將來佛法東傳。”降龍羅漢道。
“降龍尊者,你不用責怪伏虎尊者,這件事情,是貧僧授意的。”觀音菩薩忽然出現,十八羅漢連忙向她施禮。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首,論地位不比許多佛祖低。降龍和伏虎兩位羅漢是十八羅漢之首,地位堪比普通的菩薩,但和觀音菩薩還差得遠。
“菩薩,爲何如此?”降龍羅漢不解道。
觀音菩薩道:“佛法東傳,有幾大阻礙,其中武者傳承是最主要的。石猴是佛教天生的護法,將來要護持佛法東傳,他和人族武者本就是對立的關係。此次人族武者的作爲,倒是一個機會,讓石猴能夠了解自己的對手……”
靈明石猴從南瞻部洲出海,一直往西。這一路他歷經無數風浪,還有許多想要吃他的海族,絕大多數時候,靈明石猴都覺得自己就要死了。誰知道,那些風浪他竟然都闖過來了,最後平安到達了西牛賀州。而這時據他離開花果山,已經將近十年了!
靈明石猴向道之心極爲堅定,他在西牛賀州到處尋訪,終於來到了方寸山。等他來時,山中有樵子做歌,靈明石猴聽了大喜。
“此山定然有神仙居住!”
靈明石猴追上樵子,向他拜道:“老神仙,弟子稽首!”這禮儀,是靈明石猴從人間的道觀學來。
樵子慌亂的丟了斧頭,忙轉身答禮:“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兩字!”
靈明石猴打量了他一番,見此人確實不像神仙,就向他打聽剛纔所唱的歌,還有神仙的居所。樵子並沒有因爲他非人而另眼相待,很是耐心的解答了靈明石猴的問題。
“實不瞞你說,我所唱的詞乃是《滿庭芳》,是一位老神仙教給我的。可惜我一生命苦,獨身侍奉老母,不能追隨神仙修行。”
靈明石猴忙道:“據你說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以後必有好處。但望你能夠將神仙住處指於我看,我也好拜訪。”
樵子笑道:“那神仙所居,倒也不遠。你看此山,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個神仙,叫做須菩提祖師。那祖師所帶的徒弟不計其數,現在還有三四十人跟他修行。你順着這條小路,往南行七八里遠,就到他家了。”
靈明石猴經過這幾年的歷練,已經不像剛離開花果山時那樣單純。雖然樵子說的誠懇,他還是留了心眼,讓樵子親自帶他去。樵子自然不願,靈明石猴無法強求,便獨自上路。好在樵子並沒有騙他,沒多久,靈明石猴就來到斜月三星洞。經過一番波折,靈明石猴終於拜入三星洞,到了菩提老祖座下。
靈明石猴拜了師門,觀音菩薩等暗中守護他的佛教弟子都鬆了口氣,他們的任務總算完成。在觀音菩薩的帶領下,四方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十八羅漢等返回了須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