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詭變

第二天,吳蒼雷和陳瑜聯名打來電報,表示進攻雖遇堅強之抵抗,但進展還頗爲順利,城內的建國湘軍已處於龜縮一團的境地。

柳鏡曉當即把主要運輸力量放置於置於浙贛線杭州至金華段,自己的警衛部隊也從一個連增加到一個多營,後繼入贛的部隊亦達一團多人。

只是這後來被認爲柳鏡曉的嚴重失策,甚至有人認爲如果柳鏡曉能繼續加強對南昌方面的增援,那麼南昌之役將不會打得如此殘酷,如此血腥了。

南軍中,打頭陣的必定是雜牌部隊,在江西戰場上,除了建國湘軍和建國滇軍之外,還有建國綏軍、建國桂軍、建國黔軍、建國陝軍等數支雜牌,正當吳蒼雷猛攻的時候,這些雜牌部隊爲了一個江西督軍的位置趕到了南昌外圍並迅即加入了戰場。

正當柳鏡曉還沒有察覺到這一點的時候,戰場一下子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廣東方面經過大規模整理之後,這些雜牌部隊的戰鬥力並不壞,火器配置齊全,而且莫敵也下了大血本,直接往前線運了幾大車的紙幣給部隊發放軍餉之用。

廣東省鈔信譽雖然比不上東南聯合銀行的票子,卻也是貨真價實的票子,在西南各省及閩贛行使毫無問題,各軍士氣爲之大振,特別是莫敵事前允諾:“於南昌立首功者,除以贛督之職重酬,所部另獎四百萬元!”

而吳蒼雷對敵人援兵的到來,只是略有所知,當他繼續展開部隊向建國湘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卻發現敵軍越打越多,越打越頑固,在這種情況,他的參謀長陳營果斷地下達命令就地轉入防禦。

但是來不及了,南軍的攻勢第一波很快攻了過來,下午六時,南軍以一個團攻擊柳軍駐守的段宅,負責防禦的柳軍未及展開,處於不利狀況之下,被迫快速向後撤退,鄰近的三座宅院旋即也因防禦失守,掀開南軍大反攻的序幕。

在短短的序幕戰,柳軍付出的傷亡十分嚴重,根據戰鬥詳報:“我軍傷亡一百零三人,丟聯絡四十七人,丟失火炮兩門……”,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南軍充分利用他們的兵力優勢,如潮水般發起攻擊,而且他們在重兵器上佔了相當優勢,而柳軍和建國湘軍交戰多日,已是頗爲疲憊,對於抵擋這支生力軍感到十分吃力。

雙方逐屋地爭奪,時不時穿牆打洞展開攻擊,把南昌的大小房屋拆成瓦礫,當日吳蒼雷司令部的陣中日記記載:“本日我軍傷亡減員逾千人,敵雖倍於我,但敵援軍仍源源不斷開入……”

這時候又傳來惡訊,作爲柳軍命脈的浙贛鐵路再度被南軍切斷,而柳軍控制的地區範圍曾一度達到南昌城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南軍攻勢之下,一天之內竟然丟了一半。

陳營倒有大將風采,他對吳蒼雷說道:“後援既然斷絕,非得從長計議不可!”

吳蒼雷表示贊同,遂由陳營坐鎮後方,嚴格查驗管區內人員,嚴禁間諜滲入,並加以嚴格管制,徵發民間人力以供軍用,將庫存及民間所存的糧食、藥品、被服等軍需物資一律由軍方徵購,每日再由軍方按人定量發放。

只是作戰多日,消耗量極大,尤其是炮彈按陳營計算只有五天用量,而槍彈也只有一週用量,特別是用量最大的十二磅山地榴只有三天用量,以致陳營下達一定要控制使用。

吳蒼雷向稱猛將,在這種情況也坐不住了,他打了十萬火急的電報向柳鏡曉求援。

但是柳鏡曉也是無兵可派,他手上能控制的兵力只有一個多警衛營,入贛部隊除了護路軍,就只有一個多團的兵力,現在還在車運之中,即使是這一個多團的兵力,面對城中的幾萬兵力,只能在外圍策應,若是冒然進攻恐怕就得成了肉包子打狗了。

眼下只能催促鐵路方面加緊運輸,又抽調手頭的所有兵力在南昌外圍策應,不過根據他所得的情況,南昌城內的柳軍現有兵力只有萬人不到,而圍攻的南軍倒有四萬多雜牌部隊。

不過很快傳來的另一條情報,讓柳鏡曉更加頭痛。

除了在閩浙邊境新出現了南軍五個團的番號外,廣東第四艦隊的一隻編隊在當天突破了海峽,成功抵達閩北沿海一線,根據特別管道而來的情況,這隻編隊上裝載了一個加強旅的南軍,換句說,現在從浙江到山東這幾千裡海岸線,南軍隨時都有可能登陸。

特別是鄰近戰區的浙江沿海,南軍隨時有可能在柳軍側後登陸,讓柳軍不得不沿海佈防,或者換句話說,這樣一個編隊的海軍置於大海之中,威力甚至超過幾個師,

爲此,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提出最強烈的抗議,特別是臺灣第二艦隊視第四艦隊這種行爲“赤祼祼的侵略!這是我們的海域,請你們立即退出……”,只可惜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的主力已經全部南下,只有少量小型戰艦在沿海佈防,無法對抗第四艦隊的攻勢。

至少第四艦隊的這個編隊是以兩條戰列艦爲核心編組的,雖然大部分屬於風帆戰艦,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至少可以稱得上是無敵了,爲此柳鏡曉得報之後,當即命令沿海各地加強戒備,又急電林鈴草率艦艇編隊南下舟山,隨時準備攔截北上的第四艦隊。

只是,柳鏡曉對於林鈴草編隊能起多大作用心中根本無數,而且現在溫臺方面的情況也相當不利,雖然說增加了兩個團,總兵力達到了五個半團又兩個獨立營,可是南軍也增加了五個團的番號,自己在兵力仍處於劣勢,再加上海面上的威脅,以致於在金華的韓信海來電要求將主要運力用於支援溫臺方面,結果柳鏡曉只能回電:“那我只能帶自己的一個警衛營親自去支援南昌了!”

這通電文發出去沒兩個小時,柳鏡曉真要帶自己的一個警衛營上前線去了。

抵達前敵的柳軍一個加強營下車後立即沿浙贛鐵路向南昌支援,不久即與狙擊的南軍一個師遭遇,一時間殺聲震天,槍炮聲隆隆。

柳軍這個營連續向南軍陣地衝擊七次之多,雙方展開多次肉搏戰,戰況一度達到白熱化程度,只是南軍用來狙擊的兵力很大,總兵力將近萬人,柳軍這個加強營雖然有近千人,但在七次衝擊受挫之後被迫停止進攻,南軍反而向兩翼包抄,硬是將柳軍這個加強營給圍住了。

增援部隊自己反而被包圍,接着下車的兩個步兵營在團長帶領下當即展開救援,只可惜南軍兵力實在太多,衝殺幾遍之後,險些連自己都陷了進去。

柳鏡曉一聽,不由叫道:“我帶警衛營親自上去……這都是咱們十七師出來的骨幹部隊啊……”

當即有人轉告在第一線指揮的團長:“你再攻不動,師長就要親自帶警衛營上來支援了……”

這團長也嚇得不輕,還好一列火車送來團部和掉隊的幾個連隊,這團長當即振臂一呼,在新來部隊的配合下組織了一次進攻,總算打通了被包圍的那個營的聯繫,只不過這個營在南軍的反覆進攻之下,也是損失頗大,幾乎失去了進攻能力。

可是柳鏡曉現在除了在贛北的那一個混成團也可以指望之外,其餘的部隊都還在拼命搶運,他也知道這種添油戰術是下下之策,可眼下只得這麼辦了,只希望贛北那一個加強團能快速趕到南昌。

倒是吳蒼雷的日子過得不錯,他是進攻戰的行家裡手,對防禦並沒有多少經驗。可是陳瑜卻曾是個防禦戰術專家,這次重作馮婦,更是把陣地修得嚴嚴實實。

柳鏡曉的部隊一旦玩起守備戰,把自己善於築城和防禦的優勢發揮。無論是什麼樣地對手都要吃上大虧,特別是南昌城內有大量高大建築可以作爲現成的防禦工事,南軍的攻擊那是吃了大苦頭。

往往是一個連隊的士兵在密集地彈雨之下掙扎着前行,等衝近了又有呼嘯的炮彈砸了過來,無數的手榴彈從兩側的房子飛出來,最後還得嚐嚐柳鏡曉部著名的刺刀陣,在這等情況下。南軍連攻兩日,付出三四千人的慘重傷亡,卻取得幾個不值一提的小陣地。

按吳蒼雷地捷報就是說:“我軍防禦堅實,本日傷亡四百人,敵之傷亡數倍於我……”

就在柳鏡曉排兵佈陣的的時候。又有驚人的消息傳出。

孫挺羽率領的關內奉軍。突然宣佈獨立。全軍集結,正準備向灤州進發。

關內奉軍爲孫挺羽的第二軍爲主體,第二軍可以說是集奉軍精華於一身,尤其是奉軍苦心經營多年地幾個重炮團和獨立炮兵團都配屬在第二軍。第二軍地隊屬炮兵也堪稱奉軍之冠。

而以步兵部隊而言,第二軍地步兵部隊都是奉軍中最有戰鬥力的步兵部隊,裝備亦稱最精良,因此第二軍雖然只有十三四萬人,卻是奉軍戰鬥最強的一去部隊。

留在關外的奉軍,雖然也有二十多萬,但分佈於龐大地東北地區,戰鬥力並不強,只有騎兵尚堪稱一提。

這個舉動一時間就震動了柳鏡曉的整個司令部,一時間紛紛議論道:“看來孫挺羽是要搶印把子了……”

柳鏡曉當即怒喝道:“吵什麼!先把我們自己的事情給解決了再說!再說了,他們的問題暫時和我們沒關係!”

孫挺羽反奉之前,曾派了代表來聯絡柳鏡曉,柳鏡曉當時的態度就很明確,對北方的內部事務絕不干涉,他首先還是想解決南軍北伐的問題,孫挺羽起兵,本來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只是孫廷羽對張步雲還是留幾分薄面,他並沒有直接打出反奉的旗號,而是打着“清君側”的旗號,他事先對部將說道:“步帥畢竟提拔過我,這次若是成了,我們不請他下野,就推薦他到北京組閣吧……”

他甚有將才,自視甚高,估量大軍自榆關而出,不數日即可平定東北,因此事先許諾了數個督長、省長的位置,他將第二軍改編成“東北共和第一路軍”,部隊師改稱軍,由旅改稱師,至於第二軍各軍官,一律晉升一級。

不過讓柳鏡曉想不透就是關山河的態度,孫挺羽起兵原本就是孫與關山河合夥的陰謀,只是孫起兵之後,關山河的態度遊移不定,孫部向灤州出發,根據原定計劃,關山河的部隊也要同時向口外進攻,兩家合夥解決張步雲。

現在關山河卻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典型是想從中漁人得利,只不過孫挺羽已經是跳進火坑,不得不繼續出兵,一路掃蕩過去,奉軍已是潰不成軍。

柳鏡曉擔心的是,關山河會不會行險一擊,向山東進攻,畢竟關山河附近再次出現新的敵軍番號,而閩浙戰場上,南軍已經是全線越過浙閩邊境。

不過一天一夜的功夫,柳鏡曉總算集結起一個步兵師的大部,他當即命令部隊展開進攻,一定要擊破當面的南軍。

這一日一夜,南昌城的槍彈聲不絕於耳,南軍反覆攻擊達十六七次之多,饒得陳瑜都有些頂不住,而柳鏡曉救援部隊的攻勢也如潮水一般,在鐵甲炮車的掩護之下,部隊沿着鐵路線向南軍進攻。

南軍開始還能抵擋一陣,但是在猛烈的炮火轟擊之下,漸呈不支之狀,下午連續失守六道陣地,援軍距南昌已經不到三十公里了。

爲此,南軍不得不從圍攻柳軍的部隊裡抽調了五千人,轉用於打援。

柳鏡曉卻是氣定神閒,挺過了這幾日,他的後援源源不斷而來,到時候定讓南軍有去無回。

哪料想,不到半個小時,戰場情況又發生重大變化。

溫臺守備獨立團團長雲九月率部叛變。

這個消息壞透了!

不僅僅是帶一個團叛變這麼簡單,雖然雲九月不但把自己的這個獨立團拉走了,還裹脅兩個地方獨立營一起叛變。

與此同時就是南軍展開的大規模猛攻,與陸上攻勢同時展開的海上登陸作戰,在艦隊的擁護下,一個加強營的南軍部隊在靈昆一帶登陸。

溫臺一帶,柳鏡曉佈置了五個半團又兩個地方獨立營,但鍾小刀部與南軍交戰已久,傷亡頗重,只有兩個新到的步兵團編制尚足,但是雲九月這次譁變,受損最重的就是兩個團。

兵力上佔有優勢的南軍直接通過了雲九月的防線向這兩個團發動突襲,部隊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有個別連隊整個都沒來得及撤出來。

眼下溫臺地區的柳鏡曉是四個步兵團面對着五萬以上的南軍、民軍、叛軍,而這四個步兵團都是編制不足的部隊,實際兵力不過六千人,南軍還嫌給北軍制造的麻煩不夠,在臺州策動陳權偉叛亂。

陳權偉是台州一帶的一方大豪,家裡有上千畝良田,在黑白道都吃得開,平素就有上百人槍,前任浙江督軍與他是結義兄弟,柳軍南下前還特許他自行招募人馬。柳軍南下,陳權偉雖然大受打擊,但在溫臺一帶仍是堪稱說句話都能震動地面的人物。

這次前任浙江督軍金科親筆書信生動陳權偉起兵,他向來最尊重這個結義,再見南軍勢大,柳軍在溫臺上屢受挫折。當即領了南軍發給的步槍一百五十枝,又收編了附近的幾支海匪,加上自己地二百人槍在溫嶺老家起兵。

他是一方地頭蛇,在溫嶺縣本是說一不二的主,溫嶺各鄉各村的鄉保長都是他的舊屬,得聞他起兵之後,紛紛攜帶人馬前來投奔,不數日竟發展到兩千多人槍,繼而集結匪部向溫嶺縣城進攻。

溫嶺縣城除去上百名警察之外。只有一個加強排駐守,戰事不利,守軍排長決定突圍。官兵們端着刺刀衝出了彈雨,但最終成功突圍者不到半數,至於警察則多爲陳權偉匪部繳械,這一役下來攻開了縣城,得了二三百去槍,還有大量銀錢和物資,匪部氣焰更盛,在沿海活動的幾去海匪紛紛來投,陳權偉也正式打出“閩浙人民反柳總司令部”的旗號。

陳權偉這一譁變將溫臺之間的聯繫截斷,近得柳鏡曉不得不調兵遣將。準備以一個步兵團的兵力收復溫嶺,而南軍對陳權偉也相當重視。當即派出一條運輸船偷渡溫嶺。

這條軍火船攜帶可以武裝起八百人的武器和大量彈藥。此外還有送給莫敵陳權偉地三十萬元廣東省幣,此外還有廣東方面派出的三十名軍事顧問,這條船非常順利地抵達了溫嶺縣,陳權偉當即派人把船上的物資卸下。得此強援,陳權偉部地實力當即號稱所部領兵六萬,其中直屬部隊約二萬八千人,聽從其號令的部隊有三萬二千人,據南軍軍事顧問的觀察,陳偉權實際兵力在四千多人,宣佈服從指揮的部隊號稱有六萬人,但實際數字只有天知道了。

溫州城。

“鍾副師長勳鑑:……奪妻之恨不可忘,鍾副師長何必居於人下,今日義軍二十萬收取浙江,柳鏡曉之失敗已成定局,鍾小刀何必作無謂犧牲……如能率部舉義,給以柳鏡曉致命一擊,九月願爲莫帥引見閣下……”

鍾小刀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還沒等書記員唸完,他猛得抓過勸降信撕成兩半,雙手重重的捶在桌子,大聲罵道:“豈有此理!”

他的火氣大着,只聽他怒道:“我向誰投降都可以!難道叫我向雲九月這個小人投降?”

軍官們一想到這幾個月來與雲九月的爭鬥,個個是咬牙切齒,不由大罵起來,鍾小刀解開風紀扣,大聲說道:“如果不是他雲九月,浙南怎麼會糜爛到這等程度!我們又怎麼會受這麼大的損失?”

雲九月這幾月來接連成功擊破閩匪的數次圍攻,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完全是和南軍勾結起來,而鍾小刀所部在這幾個月,不僅要對付福建民軍地圍攻,還要與通敵的雲九月展開生死搏鬥。

鍾小刀本人險些受到撤職查辦地處分,還好柳鏡曉和韓信海對他多加照顧,他才保住這個副師長地職務,一想到這他將外套一解,繼續罵道:“沒錯!我鍾小刀確實喜歡過陳秀婷,但是談不上什麼奪妻之恨,倒是雲九月害了我們多少好兄弟!”

說話間,只聽一陣急促的炮擊聲響起,鍾小刀大罵道:“奶奶得!這個傢伙肯定是將城防圖賣給南方佬,陳團長!”

一個很有精神的軍官行了個軍禮:“在!”

“好!你帶頭突出去,我的這個團在後方負責斷後!”

現在南軍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溫州,溫州已經是孤城一座,這座始建於東晉地城市恐怕承受不起南軍的圍攻,鍾小刀下達了最理智的命令:“全軍撤退!”

比鍾小刀更加痛恨雲九月的,便是坐鎮金華的韓信海,雲九月這一反水,浙南防線整個被扯破了,韓信海在急促之間,甚至連鏡曉用來支援江西戰場的軍列也敢截留,接連攔下多節車皮,車上的軍官多是韓信海的舊相識,也給他面子,經過雙方商議,留下一個三千人的步兵團,再留下部分特種兵分隊組成一個混成支隊。

柳鏡曉雖然對韓信海擅自截留部隊十分不滿,但是浙南局勢急迫到那種情況,這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韓信海以這個混成支隊和手頭另一個以一個步兵大團爲基幹組成的混成支隊爲核心,準備全力保護柳軍的命脈浙贛線。

而柳鏡曉在接收到部分增援部隊,也急不可待展開攻勢,力爭解決南昌的南軍。

柳鏡曉親自趕到南昌附近,要領兵與城內的吳蒼雷、陳瑜會合,他的命令一出,當即有人勸道:“師長……你何必親身涉險?”

柳鏡曉斬釘截鐵地說道:“我聯軍一兵一卒都不可輕易放棄,何況城內尚有我近萬將士!”

丁寧更是自告奮勇,作了柳鏡曉的先鋒官,這次增援的部隊計有一師半人,多數是剛抵達戰場的精銳部隊,柳鏡曉預定帶到江西的四個多師,除去城內的一師多人,大抵都在這隻援軍之中。

還有人勸道:“柳帥,若是起了什麼鉅變,延誤了處置如何是好?”

柳鏡曉笑道:“俊卿在濟南,自會處置!”

藉着太陽初起,部隊沿着鐵路線展開,原本坐着的部隊紛紛站了起來,一面又一面的團旗在陽光下飛揚,士兵們紛紛進行最後的列隊,在最前方的是柳軍最值得信賴的炮兵部隊,爲了追求殺傷力,他們甚至還排在步兵之前,步兵中伴隨着軍官的命令,士兵們就在熟悉地上着刺刀,只見前排閃耀着寒冷的刀光,而負責偵察的騎兵已經預先展開。

丁寧爲柳鏡曉證明了她不僅僅是優秀的騎兵軍官,在大規模戰鬥組織上,她同樣是非常優秀。

不多時,五個步兵團的步兵,一個炮兵團和若干隊屬炮兵營、連,再加上一個騎兵團向南軍發起了攻擊。

柳軍展開了整齊的隊列鼓手擂起密集的鼓點聲,軍旗在風中飄揚,士兵們肩後步槍槍管的刺刀閃耀着寒茫,士兵們沉默不語,他們明白前面等待着他們的是什麼。

他們的隊形無懈可擊。防守的南軍以一陣密集地炮擊揭開戰鬥的序幕,只是在先前的炮戰之中,柳軍的炮手佔據了很大優勢,這陣炮擊雖然造成了相當大的傷亡,但北軍的隊形仍是無懈可擊。

炮彈在他們頭頂爆炸,四飛的彈片不時在人羣造成相當的傷亡,只是柳軍仍然在默默忍受傷亡,他們不能停下來。這樣會延長暴露在敵人火力下地時間,他們也不能前進得過快,這樣會打亂部隊編制和過早消耗體力,因而無法組織有效的衝鋒。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前進的節奏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最富有戰鬥力的部隊才能展開如此堅強的攻擊。音樂和鼓聲都是控制節奏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長期訓練出來的紀律。

現在柳軍士兵們就是以強烈的鬥志和長期征戰中形成的嚴格的紀律忍受着一切,既然他們即無法控制自己的安全,也沒法還手,於是他們強行讓自己忘卻向自己飛來的彈雨,他們將頭上的帽子地帽沿拉下來到眉毛處,身子略微向前傾,就象是在迎着風雨行走一樣。

柳軍地行進速度並沒有慢下來。南軍官兵承認,他們炮擊似乎沒有任何成效。給人一種“投石入海”的感覺。中彈處裂開的口子幾乎是立刻被重新填滿,每當某個軍旗的旗手被打倒,立刻他身邊地人會撿起旗幟,繼續揮舞着帶領同伴們前進!

而南軍遭受的比北軍要強烈很多。雖然他們付出的代價比北軍要小,但是無法承受得住這種打擊,在柳軍進入射程之前,已經有多名南軍軍官率部逃跑了。

強大的柳軍在敵前信賴特有的紀律,完美地完成了縱隊變橫隊的轉換,接着伴隨軍官們的命令,士兵們整齊地將肩頭上的步槍取下平端,槍口上的刺刀指向前方,同一瞬間,他們幾乎同時一聲怒吼:“殺!”

參戰的南軍屬於雜牌部隊,只有少數部隊裝備了米尼式步槍,因此在一個齊射之後,柳軍雖然有大批士兵倒下,卻從容發揮了他們射擊上的絕對優勢,七千枝步槍幾乎同時怒吼,成排成排的南軍倒下,接着柳軍又是一聲怒吼:“殺!”

戰鬥直接進入了肉搏戰,柳軍直接殺入了南軍的炮兵陣地,炮手被迫拋棄了他們的炮兵陣地向後逃去,雙方展開短促的肉搏戰,丁寧所統領的柳軍是柳鏡曉的最嫡系部隊十七師和第二師,戰鬥力極強,南軍抵敵不住,連戰連退。

丁寧的組織能力極強,南軍用於狙援的兵力約有一萬五千人,而她手頭的兵力達到了三萬人,除了利用鐵路展開攻勢之外,還展開了兩側包抄,有兩個團的南軍被她成功合圍,全軍盡沒,在丁寧的指揮之下,柳軍接連突破南軍的六道防線。

只是柳軍的傷亡也很慘重,柳鏡曉出發前曾對丁寧說過:“我要部隊衝到南昌城下,或者你給我三千人的傷亡!”

現在他兩者都得到了,南軍的傷亡數字倒只有兩千出頭,但是這不包括那四千多名南軍俘虜在內,事實上負責狙援的南軍部隊基本被打散,許多新兵乾脆撒開了大腿跑了,柳鏡曉不得有感而發:“我手頭最能打的,難道還是丁寧嗎?”

不過最早和吳蒼雷部隊會合的並非是丁寧所部,南軍對城內柳軍的圍攻已有數日,只是吳蒼雷、陳瑜率部困獸猶鬥,戰鬥慘烈無比,南軍開始蠻攻,結果發現柳軍就利用高大建築嚴防死守,傷亡慘重之後,才改變戰法,特別是南軍的摸黑戰讓柳軍相當頭痛。

只是南軍只是防備柳軍從浙贛線增援,沒料到這一天突然來了一去柳軍沿贛江攻擊,又有沈家的內河艦隊支援,南軍無備一時間吃了大虧。

從贛北來援的是賴遠的一個混成支隊,以一個步兵團爲基幹,配屬了相當數量的特種兵,南軍正面的建國川軍遇此突襲,幾乎全面崩潰,而賴遠混成支隊順利地與吳蒼雷會合。

第6章 初會丁帥第35章 決戰前夕(二)第20章 一路平安第10章 完顏玉琢第38章 南下歸鄂第21章 全軍倒戈第22章 賄選第10章 前奏第20章 八日苦戰(四)第36章 兵變第17章 偷襲第16章 空額議員第7章 南方(一)第37章 敗戰第10章 前奏第11章 陣前會議第8章 決斷第2章 既成事實第6章 三遇鏡曉第22章 斷後第3章 銀彈之戰第8章 宣戰案第33章 橫刀奪愛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28章 金玉良言第3章 鐵路故事二十二章 黑虎軍第18章 海州夫婦設定之一第3章 撲朔迷離第26章 血嶺科隆多戰記廢稿第14章 戰事將開第42章 東南(一)第22章 四女同牀第31章 轉進宜昌第43章 四月八日第21章 八日苦戰(五)第17章 膠東戰局(三)第31章 扣車案第26章 京奉鐵路第30章 魚死網破第2章 一紙電文驚天下第38章 平亂第14章 慕容蘭珠第32章 總統選舉第20章 陣前反水第36章 一龍雙鳳第10章 前奏第17章 膠東戰局(三)第28章 通貨第36章 共和萬稅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1章 初遇蘇雪第25章 鴻門宴(下)第5章 故人第23章 鴻門宴(上)第1章 烈風(上)第37章 敗戰第4章 正式奪權第41章 二次援湘第22章 八日苦戰(六)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31章 濟南第16章 餘波第四章第16章 餘波第28章 折翼第9章 宣戰(四)第19章 奪印第2章 飄雪第4章 弄財有道第33章 優勢第15章 天變(上)第12章 湖南問題(中)二十三章 幸福時光第11章 鄂奉破裂第43章 笑劇連篇第3章 鐵路故事不幸的事情第3章 銀彈之戰第39章 下第4章 女校第23章 遁逃第13章 崩盤第24章 奪炮第4章 女校第27章 總統選舉第1章 烈風(上)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6章 破碎(三)第21章 閨中樂事第8章 能將丁寧第38章 南下歸鄂第28章 黃羊軍第16章 初次纏綿第2章 援軍第5章 榮耀(完)第23章 八日苦戰(七)第12章 故人來訪
第6章 初會丁帥第35章 決戰前夕(二)第20章 一路平安第10章 完顏玉琢第38章 南下歸鄂第21章 全軍倒戈第22章 賄選第10章 前奏第20章 八日苦戰(四)第36章 兵變第17章 偷襲第16章 空額議員第7章 南方(一)第37章 敗戰第10章 前奏第11章 陣前會議第8章 決斷第2章 既成事實第6章 三遇鏡曉第22章 斷後第3章 銀彈之戰第8章 宣戰案第33章 橫刀奪愛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28章 金玉良言第3章 鐵路故事二十二章 黑虎軍第18章 海州夫婦設定之一第3章 撲朔迷離第26章 血嶺科隆多戰記廢稿第14章 戰事將開第42章 東南(一)第22章 四女同牀第31章 轉進宜昌第43章 四月八日第21章 八日苦戰(五)第17章 膠東戰局(三)第31章 扣車案第26章 京奉鐵路第30章 魚死網破第2章 一紙電文驚天下第38章 平亂第14章 慕容蘭珠第32章 總統選舉第20章 陣前反水第36章 一龍雙鳳第10章 前奏第17章 膠東戰局(三)第28章 通貨第36章 共和萬稅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1章 初遇蘇雪第25章 鴻門宴(下)第5章 故人第23章 鴻門宴(上)第1章 烈風(上)第37章 敗戰第4章 正式奪權第41章 二次援湘第22章 八日苦戰(六)紫釵恨這個筆名的來由第31章 濟南第16章 餘波第四章第16章 餘波第28章 折翼第9章 宣戰(四)第19章 奪印第2章 飄雪第4章 弄財有道第33章 優勢第15章 天變(上)第12章 湖南問題(中)二十三章 幸福時光第11章 鄂奉破裂第43章 笑劇連篇第3章 鐵路故事不幸的事情第3章 銀彈之戰第39章 下第4章 女校第23章 遁逃第13章 崩盤第24章 奪炮第4章 女校第27章 總統選舉第1章 烈風(上)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6章 破碎(三)第21章 閨中樂事第8章 能將丁寧第38章 南下歸鄂第28章 黃羊軍第16章 初次纏綿第2章 援軍第5章 榮耀(完)第23章 八日苦戰(七)第12章 故人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