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四月八日

共和九十六年四月八日。

共和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天,按歷史學家的說法,“新共和之起始,舊共和之終結……”

但就歷史事實而言,這一天離舊共和政府的正式解體尚有六個多月,而離丁靜正式率領內閣宣誓就職更是有着一年半之久,但是歷史學家仍是堅持他們的看法:“舊共和,就在這一天宣佈了他的結束……”

展望這一天,長城內外共發生了數件大事。

第一件事便是十六師的不預期崩潰。

作爲禁衛軍的骨幹師之一,十六師的建立雖然晚於十四師和十五師,但是這個師的部隊都是上述兩個基幹師抽調出來的老部隊,長年以來編制足,素爲禁衛軍勁旅之一。

但是十六師卻在古北口崩潰,而時間僅僅爲一個上午,這是共和軍事史相當詭異的一天。

戰前禁衛軍統領周陽對於戰爭的判斷是烈風軍將進行短期休整再繼續發動,但事實並非如此。

周陽之所以作出這種判斷的原因在於熱河作戰中,烈風軍第六師團發生極其嚴重的凍傷減員事件。

鑑於全套防寒裝備十分笨重,臨時負責六師團行動的千望神度少佐(北支軍參謀,臨時負責六師團作戰業務)

基於過去二十年的氣象調查結果,認爲設有裝備防寒頭巾、防寒帽、戰開帽、防寒外套、手套等全套防寒裝備。

六師團在高唱着“討匪行”的戰歌中,向熱河進發。遭遇了四十年最寒冷地一個三月下旬,根據烈風鄉土史的記載“酷寒零下將近三十度,我鄉土部隊意志高漲,但是無法抵禦凜冽的寒風”,根據《六師團史》記載,僅都城聯隊右縱隊二千八百名(連隊本部、第一大隊)約百分之十二計三四四名,都城聯隊中央縱隊(第二大隊)四百五十名中有百分之四十計一七七名凍傷,兩大隊共計二四六名兵員入院救治。

這一事件的損害,僅僅次於共和九十四年初烈風人的“八甲田山事件”,在戰爭即將來臨的背景下。烈風軍爲了適應在東北方面的作戰,頻繁進行耐寒演習,共和九十四年一月二十三日,位於青森的步兵第五聯隊第二大隊第五中隊二百一十名(根據烈風人記載計有將校十名,特務曹長四名,見習士官二名,下士卒一百六十名。第三年度長期下士候補生三十四名),在中隊長神成文吉的帶領下,開始向青森-三本木(十和田)-弘前的兵員輸送演習。

結果該中隊在八甲田山一帶遭遇空前絕後地雪災,二百一十名中一九九名死亡(這個死亡數字包括救出後不治身亡的),倖存者也多數留下殘廢,另一方面弘前出發的步兵三十聯隊三十七名官兵的行軍訓練取得了成功。此次事件是烈風歷史最大的一件演習悲劇。

有趣的是,這次事件也與千望神度少佐有着間接關係。“奇蹟之男”千望少佐曾製作了一次演習預案,結果這份預案在寒冷的一月份被甩。這個中隊不幸成了犧牲品。

但無論如何,烈風人發生較嚴重地凍傷是一個事實,而龍文美的苦戰也給烈風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害,在撤退中龍文美也不忘吸收廣大部隊參戰。陳震龍的一個騎兵旅、奉軍的兩個步兵旅就被龍文美空手套白狼吞併了,在戰鬥中即進行了吞併整頓,結果部隊的戰鬥力大有提升。雖經苦戰撤退,烈風人受到地損害似乎不輕。

因此禁衛軍對於烈風軍有着錯誤的觀點,而十六師地師長,禁衛軍的香帥那位更是有了極其特殊地想法,他認爲:“柳鏡曉憑一所朱雀的幾十名學生和幾百人槍,打下了東南七省的地盤!而我現今領兵數萬,自然要幹得比他漂亮,這樣才能擡得起來!”

禁衛軍當即在北京設立軍校一所,學制爲兩週,培訓排長以上軍官,香帥大有慾望將整個禁衛軍變爲自己的鐵桶江山,四月八日,就是這個變革中地一天,軍校的畢業典禮在香山舉行。

爲了這個典禮,禁衛軍花費了很大的心思,各部的副排長以上軍官全來參戰,此外一些老班長也參加了戰鬥,香帥的興致很濃,他在會上振臂高呼:“弟兄們!咱們出人頭地的機會剄了!柳鏡曉算什麼?他不過就是幾十個學生兵,可現在那些學兵哪一個不是師長團長,有些人甚至已經執掌一省了!現在大夥兒跟着我幹,我不會虧待了大夥!請大家放心,你們只要肯聽我的話,保證升官發財沒問題……”

典禮之後,香帥親自操辦了大型宴會,飯菜豐盛酒水不限量,軍官吃得十分盡興,如此不少人划起拳了,還有不少軍官輪流敬香帥一杯,或祝他事業有成,或祝他早日騰達,香帥喝得盡興,粉臉上已經通紅了,這時候又有人走將上來,香帥拿起酒杯笑了笑,卻聽到了一個膽戰心驚的消息:“烈風人向長城線全線發起攻擊!”

非但是烈風人,就連鐵勒索裡溫支隊也參加了戰鬥,長城線一帶全面告急,後面不少軍事史學家稱讚的古北口保衛戰,實際只打了一天,凌晨接戰,中午潰退,下午十六師已經退出了古北口。

失利的關鍵在於沒有足夠的軍官指揮,部隊找不到上級,只能各自爲戰,當時一個連隊班長以上的幹部不到三人,有個別連隊甚至連一名幹部都找不到。

災難……完全是一場災難,十六師在這一天就損失了一半的兵員,而第二天,倉促趕來增援十六師的十四師。

禁衛軍地最基本部隊,在行進中遭遇烈風軍的密集攻擊,雙方殿開對攻戰,雖然十四師曾將烈風的二師團米田支隊包圍(兩個大隊基幹組成,約兩千二百名),戰鬥的結果是米田支隊幾乎全軍盡沒,被繳獲火炮六門,步槍三百枝,俘虜六十多人,但是十四師也遭受絕對優勢烈風軍的襲擊。在兩天的戰鬥中整個十四師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禁衛軍的災害持續了七天,另一個骨幹師十五師的下場也不美妙,總共損失了四成的兵力,在長城線一線佈置地禁衛軍各部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全跨了……”

事實證明,沒有足夠的軍官指揮戰鬥,部隊的戰鬥力將削弱。但是長城線上的災難,比起四月八日北京城內的事件,恐怕只是小事一樁。

沒有人能說明這一事件的起源,但是可以確認的是,上午十時,拱衛軍統領蕭如浪命令將遊行地退伍軍人從總統府附近驅走。二百名警察投入了這個行動。

起初的行動非常順利,但是很快,退伍軍人開始向警察們扔起磚頭,十時四十分。失控的警察向人羣開火,造成了六人受傷,其中兩人中了致命傷。

蕭如浪在得知開火的消息之後,覺得是自己大顯神功的時候到來。兩個團的步兵緊急出動,他甚至裝上平時很少穿地中將軍服,他的副官表示不同意,一再聲稱:“閣下,這是政治事件,我們是軍人!”

可是蕭如浪卻說道:“在烈風人兵臨城下地條件下,絕不可允許任何叛亂的發生……”

他甚至決定親自督戰,兩個團地士兵很快就集結了完畢,他卻並沒有率部前進,當即有人問道:“不出動了嗎?”

蕭如浪回答是:“等騎兵……”

對付遊行的人員動用騎兵,這在共和歷史還是第一起,事實包括退伍軍人、學生、辭退公務員並無意對抗政府,他們只是憂心時局,當然也有經濟上的因素。

與許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當時參加遊行地老兵中,爲數最多是鄂系老兵,按共和法律,他們有權得到小一筆長期退休金,這些老兵參加與直系的死戰,也曾與柳鏡曉死戰于歸德,可以說是鄂系的瘋狂支持者,但是段鐵民上臺後,在財政上沒有辦法,便挪用這筆錢來維持他的嫡系拱衛軍。

此外還有一批舊公務員,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段鐵民採用大量裁員的辦法,但是積欠的工資卻一直沒有結清,因此舊公務員們希望至少結清一部分工資。

無奈的老兵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只能訴諸於無言的行動,他們只是想見段鐵民一面,向他訴說鄂系失敗後老兵的苦楚,但是此時段鐵民卻是下達了命令:“對鬧事者斷然鎮壓……”

整整兩個團的步兵和一個團斷然發起了進攻,其結果自然只是單邊倒,無助的老兵在雨點般的鞭子和棍子下,只能一邊高唱着鄂系的戰歌,另一邊卻在默默忍受着這一切,他們在用力揮着舞動着鄂軍的三色星旗幟,但是段鐵民的騎兵卻衝上去撕破了三色星旗,這或許是歷史女神的諷刺吧。

必須說明的是,除了蕭如浪之外,還有拱衛軍旅長陸心蘭也有承擔一部分責任,在他帶領一個團也參加了鎮壓行動。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的對面有一個叫王霸頓的士兵,在許多年前的歸德之役,幾個十七師的士兵端着刺刀衝向了陸心蘭,幸虧有個喚叫王頓霸的鄂軍士兵拼死殺傷敵軍,把陸心蘭給救了下來,但這王頓霸也身負重傷。

由於戰事緊急陸心蘭只說了:“大恩日後必定重謝!”,就繼續指揮部隊去,但此時王霸頓的身上同樣落下了棍子和鞭子。

拱衛軍甚至衝入了老兵臨時居住的貧民區,無情地驅趕着一切,甚至燒燬了老兵們臨時搭建的棚房,熊熊的烈火中,老兵已經開始高唱一曲流行於西洋的戰歌:“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爲真理而鬥爭……”

雖然他們是剛剛學會這首來自於的戰歌,有老兵直白地說道:“從今天起,段鐵民這三個字一文不值!”

但是最高潮卻在下午四時三十分,執政府前那兩排密集的排槍宣佈舊共和在法統上宣告結束了,三十八名生命倒在了血泊中,一百七十六人受傷。

蕭如浪並不知道其中的意義,但是段鐵民卻是目無人色地趕到了現場,望着血泊之中的慘景,段鐵民淚如雨下,兩十小時在議會上,他雖然一再推託在自己其中的責任,但顯得很無力,長期以來視爲花瓶的參衆兩院也不得不在心意的推動,決心懲處相關當事人。

段鐵民雖曾屢次謀求鄂系的復起,但是最後打破鄂系復起希望的人,也是他自己,從共和九十六年四月八日起。鄂系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了。

共和建立以來,有自由而無民主,但是從來沒有這種惡劣的現象在中央出現過,事後段鐵民曾向各省求助解決辦法,但是無人迴應,最後又求教於同出鄂系一脈的柳鏡曉。

但是柳鏡曉只回了一句話:“請執政下臺!”

這便是天下間的民意了,此時的柳鏡曉已經決心拋棄中央政府,搞自己的一套,在拉攏川湘鄂三省之後,以七省聯盟爲基幹,所謂“十省大同盟”的組織就出現,這個十省聯盟事實上獨立於中央政府,而西南的離心趨勢更爲嚴重,莫敵甚至完全搞起了自己的一套,這事實就是新共和的起始。

而局勢越加惡化,長城線已告失守,禁衛軍損失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兵力,而奉軍也損失了數萬人,雖然給予烈風軍以重擊,但是四月二十三日,又是悲劇性的一天,烈風軍佔領了豐臺,對北京城形成了小合圍。

爲了加強烈風部隊和補充兵員,烈風再次向北支軍追加了四個師團和若干後備部隊,現在的北支軍(總軍)的總兵力是二十五萬,而北京城的守軍雖然有二十萬人,卻是二十萬殘破不堪的部隊。

在關鍵的時候,共和歷史上再次響起那句名言:“十三鎮!掩護全軍!”

第3章 亂戰第12章 柔然第六章第5章 雲帥現身第3章 晚間小役第17章 膠東登陸第29章 北進第5章 榮耀(一)第35章 平定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5章 血雨第23章 祭靈第47章 中局第3章 鐵路故事第8章 大海戰上(一)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8章 江漢寵兒第37章 林西決戰(一)第1章 初遇蘇雪第3章 討伐令第17章 不速之客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10章 瓊音(三)第31章 翻盤第47章 中局第11章 瑞軍出師第43章 海上(下)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41章 含韻(下)第18章 海州夫婦第3章 晚間小役第12章 惡戰第2章 四照堂第9章 莫名結果第10章 熊秘書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5章 天變(下)第5章 惡戰將至向大家拜年第10章 歸德第14章 破敵第5章 榮耀(一)第7章 雙星初會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5章 川鄂和談第1章 雨中鐵軍第25章 鴻門宴(下)第14章 初挫強敵第11章 湖南問題(上)第4章 空前禮遇第44章 出兵強烈推薦一部架空小說第37章 春宵帳暖第28章 轉折第9章 宣戰(一)第43章 海上(中)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第41章 入關第9章 變亂突起第38章 戰局第16章 餘波第39章 川鄂戰爭(五)新書惡霸上架拉點月票第29章 蕩匪記第11章 有功旅長第6章 間諜新書惡霸上架拉點月票第29章 權威報道第42章 林西決戰(六)第31章 林西苦戰(七)第44章 直鄂冷戰再次友情推薦絕世黑客第10章 海上沈家第30章 請君入甕第8章 江漢寵兒第2章 援軍第47章 中局第22章 賄選第21章 八日苦戰(五)第39章 林西決戰(三)第33章 戰前第12章 全軍出征第14章 黃羊攻勢第19章 南征令(下)第11章 有功旅長強烈推薦一部架空小說第14章 戰事將開第23章 夫人路線第五 捲揚威兩湖劇情預告第3章 討伐令第14章 初挫強敵第8章 能將丁寧第19章 死戰第17章 膠東第4章 雲涌(下)第26章 海上舊事第41章 林西決戰(五)第18章 南征令(上)第21章 大戰序幕第40章 中
第3章 亂戰第12章 柔然第六章第5章 雲帥現身第3章 晚間小役第17章 膠東登陸第29章 北進第5章 榮耀(一)第35章 平定第20章 前金遺蹟(中)第5章 血雨第23章 祭靈第47章 中局第3章 鐵路故事第8章 大海戰上(一)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8章 江漢寵兒第37章 林西決戰(一)第1章 初遇蘇雪第3章 討伐令第17章 不速之客第22章 激戰正烈(上)第10章 瓊音(三)第31章 翻盤第47章 中局第11章 瑞軍出師第43章 海上(下)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41章 含韻(下)第18章 海州夫婦第3章 晚間小役第12章 惡戰第2章 四照堂第9章 莫名結果第10章 熊秘書第18章 不速之客第15章 天變(下)第5章 惡戰將至向大家拜年第10章 歸德第14章 破敵第5章 榮耀(一)第7章 雙星初會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5章 川鄂和談第1章 雨中鐵軍第25章 鴻門宴(下)第14章 初挫強敵第11章 湖南問題(上)第4章 空前禮遇第44章 出兵強烈推薦一部架空小說第37章 春宵帳暖第28章 轉折第9章 宣戰(一)第43章 海上(中)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第41章 入關第9章 變亂突起第38章 戰局第16章 餘波第39章 川鄂戰爭(五)新書惡霸上架拉點月票第29章 蕩匪記第11章 有功旅長第6章 間諜新書惡霸上架拉點月票第29章 權威報道第42章 林西決戰(六)第31章 林西苦戰(七)第44章 直鄂冷戰再次友情推薦絕世黑客第10章 海上沈家第30章 請君入甕第8章 江漢寵兒第2章 援軍第47章 中局第22章 賄選第21章 八日苦戰(五)第39章 林西決戰(三)第33章 戰前第12章 全軍出征第14章 黃羊攻勢第19章 南征令(下)第11章 有功旅長強烈推薦一部架空小說第14章 戰事將開第23章 夫人路線第五 捲揚威兩湖劇情預告第3章 討伐令第14章 初挫強敵第8章 能將丁寧第19章 死戰第17章 膠東第4章 雲涌(下)第26章 海上舊事第41章 林西決戰(五)第18章 南征令(上)第21章 大戰序幕第40章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