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陣前立威(一)

三天以後,最終確定離開邯鄲的秦兵只有千餘人,而絕大多數的秦兵都留了下來,在秦國的官員當中,只有六個人選擇了離開,而且離開的官員都是中級官員,像李斯、尉繚、弱頓、蒙武、蒙毅、蒙恬、馮刧、馮去疾、辛勝等秦國的重臣,則全部都留下,沒有一個人離開。

不過秦國的官員和士兵不同,他們選擇留下來,並不全是受了荷華的影響,畢竟官員所見的世面可要比士兵廣闊得多,並不會那麼容易被影響到的,他們留下來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有一些人是因爲忠於秦王政,決心要爲秦王政報仇;而還有一些官員則是持觀望態度,他們對於回到咸陽,投奔韓騰心裡沒有底,於是決定暫時留在邯鄲,靜觀時局的變化再說;也有的官員則是抱着賭一把的心態。

因爲高原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當初帶着一批趙國的殘兵敗將,逃到偏遠之地去苟延殘喘,誰都沒有想到,他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打下了一大片疆域,可以稱王建國,任何不可能的事情,到了高原的手上就變成了可能,因此儘管現在高原處於劣勢,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爲高原這一次還是能夠再次創造出奇蹟,於是都將把寶都押到了高原的身上。

但不管這些人是怎麼想的,絕大多數的秦兵和秦國的官員都選擇留在邯鄲,而且自從荷華勸慰了秦軍之後,秦軍的士兵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自然就是最好的結果,因此高原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而且就在第三天,又有一支漢軍到達了邯鄲,人數雖然不多,但卻帶來了六十六輛雷擊車,這正是邯鄲城裡最需要的武器。

這時在邯鄲城裡的漢秦聯軍總數已經接近四十萬,其中秦軍約佔其中三分之一,而漢軍爲三分之二,另外在城外還修建了嚴密堅固的防禦陣地,而高原也對城外的駐軍做出了安排,在邯鄲城的四面,各派駐了五萬軍隊守衛,其餘做爲機動兵力。

五萬軍隊當然是不可能守住城外的陣地,不過可以控制住城外陣地的要點,這樣也就夠了,等到大戰開始之後,再視敵軍的進攻方向,增派支援兵力。因爲儘管現在邯鄲城裡的漢秦聯軍達到近四十萬,但對邯鄲這樣的堅城來說,也並不算太多,因此不可能將大量的兵力固定在城外的防守陣地上,多保留一些機動兵力,靈活調度,當然是更好一些,這也是高原一慣的用兵原則。

不過就在高原佈置好邯鄲的防線時候,敵軍也終於出現在邯鄲城的外圍。

首先到達邯鄲城的,是九黎族的軍隊,他們的人數不多,當然不敢太靠近邯鄲城,在距離邯鄲城約三十里左右的地方就安營下寨,不再前進。

但就右三天之後,秦齊聯軍到達了邯鄲外圍,三方兵力相加,總計約有六十五萬餘人,而且還有三十餘萬楚軍就在路途中,最多一個月就可以到達邯鄲。不過聯軍的兵力雖多,但卻並沒有立刻就推進到邯鄲近前立營,而是以九黎族建立的營地爲基礎,逐步的向前推進,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由其是在立營之初,防線還不穩固的時候,可以有一個相對穩固的後方基地做爲支撐,不怕對手趁機進攻。

這個計劃自然是王賁想出來的。原來秦齊聯軍剛到達邯鄲的時候,就收到了韓騰的命令,任命王賁爲這次聯軍的主帥,可以統領秦、齊以及後來的楚軍,也包括九黎族。

而接到了這個任命之後,王賁的心情也十分複雜,能夠統領六十五萬大軍,對於任命一個武將來說當然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情,而且有了這麼強大的兵力,爲父親報仇的機會自然也就更大一些,不過王賁心裡也十分清楚,就算說韓騰是刺殺秦王政的主謀的證據不足,但韓騰趁着秦王政到前線督戰,咸陽空虛的時候,一舉佔領了咸陽,這絕對就是背叛秦國的行爲了。王賁不可能完全裝作不知道。

另外王賁還知道,現在邯鄲城裡,還有十幾萬秦軍,以及秦國的大臣,過去他們都是自己的同僚,還有不少人和王賁的交情不錯,而現在卻要反目成仇,成爲敵對的雙方,但他們可以堂而皇之的自稱是在執行秦王政的遺命,爲秦王政報仇,而王賁卻不能這樣說,因此總覺得在心理上先輸一頭,越是靠近邯鄲,王賁的心裡就越是不安。

不過己經做出了選擇,後悔也是沒有用,好在是王賁還可以用爲父親報仇來安慰自己,也能稍稍安心一點,另外王賁也打定了主意,如果爲父親報仇成功之後,就立刻辭官不做,退隱到鄉里去,再也不管天下的事情了,而在目前就將注意力都放在當前的戰事上來。因此剛剛接任了聯軍的主將之後,王賁就命令,以九黎族軍隊所修建的營寨爲基礎,逐步的向前推進。

因爲王賁心裡淸楚,高原的用兵能力絕對在自己之上,因此和高原鬥智並不可取,只能以聯軍強大的兵力和國力的優勢,穩紮穩打,慢慢的和高原拼消耗,纔有戰勝高原的機會。

現在齊軍實際是在九黎族的控制之下,而九黎族的其他人都得到了韓騰的吩咐,行軍作戰、調兵遣將的事情都要聽從王賁的命令,因此衆人也都十分配合,聯軍的布營也十分順利,五六天之後,就推進到了距離邯鄲城只有十餘里的距離,而離邯鄲的城外陣地,自然也就更近,只有七八里。而王賁也知道,距離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繼續向前推進了。

雖然這時楚軍還沒有到達,但僅是秦齊聯軍的兵力,就己經凌架於守衛邯鄲的兵力之上,而且就是六七十萬大軍的營寨,連綿可以達到數十里,一眼根本就看不到盡頭,加上雙方的距離只有十餘里,因此氣氛也頓時緊張了起來,頗有幾分一觸既發的氣氛。

不過王賁並沒有下令進攻邯鄲,而是下令士兵壘石爲牆、掘土爲塹,立柵爲牆,並且在營前插下鹿角丫叉,修建防禦工事,一來是王賁知道高原用兵神出鬼沒,難以預防;二是在大梁的戰鬥中,王賁可是領教了雷擊車的巨大威力,讓王賁吃盡了苦頭,差一點就棄城而走了,一直到現在,王賁也找不到有效的對付雷擊車的辦法。

而就齊國背盟之前,漢軍留在大梁城前的最後一批軍隊也被高原調回靈壽,而漢軍的四十架雷擊車當然也被漢軍帶走,因此秦齊合兵之後,一輛雷擊車也沒有得到,儘管後來王賁發現,雷擊車的威勢雖然嚇人,但對大梁城的打擊其實並不大,畢竟厚實的城牆,並不是區區幾塊石頭能夠擊得穿,但現在聯軍並沒有城牆保護,那麼首先還是把自己的防守做好再說。

但王賁不想馬上和漢軍交戰,但漢軍卻顯然不給他這個機會,有士兵向王賁報告,漢軍出動了大約十萬的兵力,向聯軍挑戰。

接報之後,王賁想了一想,還是決定率軍迎戰,因爲聯軍是進攻的一方,而且兵力遠勝於邯鄲的守軍,如果對方來挑戰而己方不敢迎戰,對己方的士氣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另外像這樣雙方對陣,堂堂正正的交戰,王賁到並不怕,而且這也正是他最希望的戰鬥模式。

因爲這樣的戰鬥,運用奇謀妙計的空間並不大,比拼的主要還是雙方軍隊的戰鬥力和各級軍官的臨陣指揮能力,而這兩方面,秦軍自然不用說了,而齊軍在漢軍的幫助訓練之下,軍隊的素質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有一戰之力,因此王賁覺得到也不妨出兵和漢軍打一仗。

而九黎族的衆人對王賁的決定也並沒有什麼異議,因爲這次進攻邯鄲本來就是要打仗的,既然對方主動挑戰,自然也不能退縮,而且桑、屠雍、姜黎等族的人也想看看,高原到底有多厲害。

於是王賁也下令,調集十萬秦軍,出營迎戰漢軍。

雙方的軍隊各自出營列陣,並向對方的營地推進,一直到雙方相距約五百餘步的距離時,這才停了下來,互相對持。

王賁站在臨時搭好的將臺上,向對面看去,神色卻有些不大自在起來,因爲在對面陣列的正中,高高樹立着兩面大旗,一黃一黑,分別寫着“漢”“秦”兩個大字。

雖然因爲距離太遠,王賁看不清大旗下的人物,但心裡卻非常不是滋味,因爲這還是王賁第一次和秦國的旗對陣。而王賁又回頭看看自己的身後,同樣是一面黑底紅字的大旗在迎風飄揚,旗面上繡着一個巨大的“秦”字,也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不知道現在到底是自己,還是對面的人能夠代表秦國呢?

而就在王賁百感交集的時候,只見從對面的陣列中,兩面大旗之下,駛出了一車一騎,向秦軍的陣列走了過來,一直來到雙方陣列的正中才停住。

因爲距離近了,因此王賁也能夠看清楚,騎馬的人是一名全身戎裝的男孑,而在他身邊的戰車上,卻是兩名女孑,右邊充當護衛的人也是全身衣甲,而左側站立着一個一身白衣的女子,正是荷華。

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303章 齊國異士(下)第459章 秦宮決斷(下)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703章 合作(二)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673章 出塞(下)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27章 天命(下)第109章 傷病營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545章 佈置(下)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80章 三策(下)第836章 各有算計(三)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276章 擴軍(下)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56章 醒來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340章 營救(四)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61章 會戰(三)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163章 攻取代郡(一)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720章 墨家(一)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57章 善後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486章 閱軍(一)第196章 連盟第158章 行刺第619章 退軍(一)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155章 密議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526章 刺秦(一)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643章 啓程(下)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243章 合併村莊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35章 劫持(上)第307章 組織(上)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19章 騎軍首度出擊(上)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757章 勸進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903章 長街之戰(十二)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99章 受挫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621章 退軍(三)第532章 辭行(下)第32章 趙都邯鄲第714章 斷後(下)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20章 騎軍首度出擊(下)第165章 攻取代郡(三)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159章 困境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298章 問難(上)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87章 閨房春色
第479章 白靈族的幫助第889章 邯鄲戰局第123章 趙秦決戰(二)第303章 齊國異士(下)第459章 秦宮決斷(下)第349章 戰略規劃第428章 再回大梁(下)第703章 合作(二)第497章 潛入咸陽(二)第869章 進攻邯鄲第795章 楚國編鐘第673章 出塞(下)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27章 天命(下)第109章 傷病營第496章 潛入咸陽(一)第545章 佈置(下)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第80章 三策(下)第836章 各有算計(三)第726章 大戰再即(下)第276章 擴軍(下)第917章 無衣之曲(六)第938章 改朝換代第56章 醒來第426章 疊陣之威第857章 中途攔截(三)第505章 潛入咸陽(十)第801章 秦國聚議(下)第340章 營救(四)第130章 追擊秦軍(下)第237章 迎戰匈奴軍(三)第780章 九黎族的行動(二)第182章 行政制度第561章 會戰(三)第737章 進攻受阻(五)第163章 攻取代郡(一)第653章 遊說匈奴(四)第720章 墨家(一)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第409章 燕國求和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第870章 重整旗鼓(一)第105章 趙秦首戰(四)第579章 機關術(下)第57章 善後第914章 無衣之曲(三)第133章 李牧之死(上)第486章 閱軍(一)第196章 連盟第158章 行刺第619章 退軍(一)第417章 商業經營第944章 重返咸陽第36章 宴間比武(中)第304章 安平君府(上)第433章 大梁攻防(四)第155章 密議第792章 齊國使團(三)第526章 刺秦(一)第866章 邯鄲之變(三)第441章 蕃勇軍突圍第883章 招降秦軍(一)第643章 啓程(下)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243章 合併村莊第805章 臨別獻舞(一)第335章 劫持(上)第307章 組織(上)第628章 迴歸代郡(上)第19章 騎軍首度出擊(上)第318章 商鋪開業(二)第101章 回營安置第358章 伐魏決議(三)第757章 勸進第85章 撤離邯鄲(三)第613章 撤軍與追擊(七)第903章 長街之戰(十二)第173章 屠城令(上)第851章 局勢突變(一)第99章 受挫第868章 進駐邯鄲第621章 退軍(三)第532章 辭行(下)第32章 趙都邯鄲第714章 斷後(下)第263章 匈奴的反撲(二)第20章 騎軍首度出擊(下)第165章 攻取代郡(三)第33章 慶功宴會(上)第632章 三國合縱(三)第893章 長街之戰(二)第425章 騎軍對決第630章 三國合縱第159章 困境第837章 各有算計(四)第462章 剿滅馬賊(上)第298章 問難(上)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第87章 閨房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