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皇朝以西三百里路,中州大戰結束,王師、叛軍兵馬陣亡百萬。屍骸被王師掩埋,但還有亡魂不散。
“明年此地的野草一定十分茂密。”
柴雲天在戰場一處隱蔽的地方祭出華夏至寶九鼎,用以度化此間戰死將士亡魂。
以這等規模的大戰,說不定會形成古戰場,持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時間纔會逐漸消失。
九鼎收集的魂魄之力與魂魄的數量、修爲有關。
此次叛亂不僅僅是陣亡的將士,因爲叛亂波及的平民數量更多,九鼎積攢的能量來源多數來於被摧毀的城池。中州就有上千萬平民犧牲。
中州大戰陣亡了不少武尊高手,還有一個叛王。再加上之前斬殺二十餘萬蠻族、在中州被摧毀的城池度化幾百、上千萬平民收集的亡魂之力,本來應該有十二萬方能量。但是柴雲天藉助九鼎的力量殺白狄世家家主用了一萬方、殺西忠王用了一萬五千方,還有爲了救花木蘭用了兩萬五千方。
“兩萬五千方……”
柴雲天再看向花木蘭時總覺得有點古怪。平時治療重傷的霍去病、典韋也不會動用兩萬五千方能量。那樣的能量足以讓一個武尊三重的人傑重生。
現在九鼎還剩下七萬方能量。
這七萬方能量是柴雲天建立王廷的基礎。
“我們該回禹都建立王庭了。王廷控制的地方除了順天路是我們最早的地盤以外,其他二十二路都是西忠王的領土。西忠王的部下多數戰死或者被處決,活下來的大多數是武宗以及武宗以下的修煉者還有平民。平民無所謂誰是他們的王,至於修行者,必須設法讓他們變得忠誠。”
柴雲天收回九鼎。他要到禹都再動用九鼎。
他雖然獲得了二十三路封地,不過封地的高手幾乎死傷殆盡,節度使大多數隕落,只有靠華夏軍團彌補封地頂端戰力的損失。
范仲淹說道:“二十二路的高手因爲追隨西忠王而隕落,對我們而言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可以削弱節度使的地位和實力,加強王廷集權。王廷招募封地內的修煉者,各個城池、府只需要維持少量的兵力維持秩序即可。但凡有徵戰,可由王廷派遣大軍前去平定。另外王廷派遣文官常駐各路、各城,建立完整的糧草、礦石、藥草進貢體系。將各地的資源匯聚到王城,再由王城分配下去,培養精銳的軍團。”
范仲淹提出的強幹弱枝制度倒是比較符合柴雲天的想法,派文官去監督各個節度使、城主,讓各個節度使、城主對王廷忠誠也無不可。
“具體如何,我們可以半路上再加討論。”
柴雲天帶着幾個華夏人傑在戰場等待,不久地平線出現一支兵馬,五爪金龍旗獵獵作響。
大乾王朝崇尚的並非是龍圖騰,所以柴雲天很早之前就使用龍旗,也不會視爲叛亂。
到來的是他的軍隊。
衛青手握長槍、身披漢甲,他率領的西漢輕騎出現,在更後面是更多的騎兵、步兵。
這支精銳經過屢次大戰,已經有了自己的血性和氣勢,他們將會是夏王廷即將組建的軍團核心。
龍旗將會是夏王廷的王旗,各個軍團也會有自己的軍團旗幟,然後是各個將領的將旗。
至於要組建多少個軍團,柴雲天還沒有確定,他需要知道他的封地還有多少土著高手、武者。
衛青、高順、張角等將領率領剩下的二十餘萬大軍從皇城出發,來到中州大戰的戰場與柴雲天幾個人匯合,而後前往新的王城禹都。本來柴雲天打算以起兵的順天府爲王城,但是順天府的位置比較偏僻,順天城的規模也不及王城。
“三十萬大軍,只剩二十餘萬,其中還有一批人是范仲淹從順天路、劍南路臨時徵募過來的武卒。”
柴雲天與旌旗招展的大軍匯合。這次轉戰中州實際上陣亡了十餘萬人,范仲淹臨時徵發士卒進入中州補充損失,看上去損失才顯得輕微,否則柴雲天就只剩下一半人。
二十餘萬大軍離開戰場,他們向着原本西王廷,現在夏王廷的方向進軍。
在柴雲天帶領大軍離開之後,有幾十個修仙者到來戰場。
他們奉大乾皇帝的命令,度化中州大戰戰場陣亡將士的亡魂,否則時日一久,此地可能會陰風陣陣,形成陰煞,影響皇城。
“怎麼回事?這裡完全沒有陰氣?真當是古怪至極,陣亡百萬將士,應當會有將士亡魂久聚不散。”
“此地看上去甚至還有一絲聖潔的氣息。”
“難道有隱世的大能者出手,將此間陣亡的將士送至六道輪迴?”
“我們大乾王朝怎麼會有隱世大能?”
“說不準,有些大能者周遊列國,途徑我們大乾王朝,所以出手度化亡魂,對他們輕而易舉。”
“如果真的有大能者出手,我們就落得輕鬆,陛下交給我們的任務完成。否則我們幾十個人費時費力,也要幾個月纔可以淨化戰場。”
“回去向陛下報告,有大能者出手,已經淨化了戰場。”
幾十個修仙者稍一商議,他們直接回皇城向皇帝彙報,他們不用費力度化戰死將士魂魄,反而省事。
當柴雲天率領二十餘萬大軍回到王城,王城的百姓盡數驚動。
他們畏懼地看着柴雲天征戰蠻族、中州的大軍到來,這是大乾王朝新的王,取代了他們原本的領主西忠王。
同時王城的平民又對未來忐忑不安,西忠王將他們捲入叛亂之中,不知道這位新的夏王又會怎樣統治他們。
對了,這位新的夏王已經把王城改了名字,此城名爲禹都。
一個個精銳武卒身上或多或少帶着殺氣,那是久經沙場的征伐殺氣。
柴雲天讓各支兵馬駐紮,然後來到王廷大殿之前。
他曾經率領十一個高手破王城,在此地擊殺平西候,主殿變爲一片廢墟,只剩下部分偏殿還完好。
新的王宮將在此地建立起來,俯視二十三路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