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終究還是建立夏國、稱夏帝,我們該回去向王彙報。”
“東域一統,終會淪爲焦土。”
兩個揹負巨劍的大漢襲擊未央宮不成,無法阻止夏國成立。現在木已成舟,東域一統,他們只能選擇返回北方草原。
兩個五萬年世家的老者在柴雲天稱夏帝之後,在禹都消失,再也不見蹤影。
至少存在五萬年的世家,除非是真正影響到整個東域的變局,纔會出現在世人面前,如曇花一現。
“夏國有不少高手,從夏帝的聲勢來看,應該是低階武王。在東域除去那個世家,已經是最強者之一。不能過於小覷東域。我們該回去五峰域了。”
獨眼武者在禹都見識過不少夏王廷的武將,甚至可以通過柴雲天在即位時的聲音推測出柴雲天的修爲。
原本他小覷東域高手,但夏國明顯不弱,而且東域還有隱藏的古老世家始終沒有出手。
這讓他對東域稍微正視。
不過也只是稍微。
“鎮主,我們接下來是否要攻打東域?”
“不必着急,船主正在討伐其他域……”
獨眼武者率領幾個武尊境界的手下離開禹都。
對他而言,夏國的實力已經摸清楚,不算太弱,卻也談不上強大。
各懷心思的勢力高手陸續離去,東域成爲一國已是板上釘釘之事,各個勢力相互制衡,始終沒有一個勢力能干擾夏國成立。
周旋於各大外域勢力之間的夏國,爲各方所注意,各方勢力卻未有多看重。
東域,只是一塊緩衝之地。
“禹都城中的高手似乎已經離開,我也該去完成主公交代給我的任務。秦瓊將軍,請跟我一同行動,想要殺左冥,憑我一個人可能不夠。”
張儀在禹都建立之後,他身爲禮部尚書,卻要親自出手追殺柴雲天昔日的仇人左冥。左冥修煉血訣,修爲提升迅速,若不將其剷除,以後說不定會成爲夏國大患。
張儀擅長坑人,但不擅長近身廝殺,因此他特意找到秦瓊,一併前去追殺左冥。
秦瓊戰郤家家主郤龍,身受重創,不過藥王孫思邈出手,秦瓊不但生龍活虎,而且在大戰中有所領悟。
“你有辦法可以找到他?”
秦瓊對追殺左冥倒認爲不成問題。既然田忌都可以力戰左冥,秦瓊對上左冥會更佔優勢,何況還有張儀這個元虛境的術士。唯一比較麻煩的是找到左冥的蹤跡。
“殷人有占卜之術,可逢凶化吉、追查氣息。”
……
張儀、秦瓊去追殺左冥,其餘人傑則繼續刻苦修煉,儘快提升修爲。
他們對鄘國三上卿呈碾壓局面,但東域並非表面那般簡單,還有古老世家,始終沒有出世,似乎是有所忌憚。
夏國所在東域周圍,還有一些更爲龐大的勢力因爲夏國建立而開始蠢蠢欲動,東域的變動似乎打破了均衡,儘管身爲局中人的柴雲天並不知道東域爲何會牽涉諸多勢力。
“五萬年世家,他們會選擇在東域何地隱居?”
“北方的王,應該是在北方草原的盡頭。北方草原的小部落,只是大草原的一隅之地。換而言之,以前石國派出二皇子石巴討伐草原部落,坑殺百萬人,不過是在大草原的邊緣徘徊罷了。”
“北方草原以北、南方大山以南、西方大荒以西、東方蒼海以東,四方上下,皆要探查。不然坐井觀天、夜郎自大。”
未央宮的書房,柴雲天召集幾大文臣、統帥,他們已經意識到夏國破壞某種均衡,但他們對東域周圍瞭解有限,置於局中,因此難以察覺夏國的處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柴雲天擁有最大的底牌並非隱藏在大山中的軍團,而是華夏人傑的潛力。潛力是無形之物,最容易被忽視。
按照土著修煉者的判斷,以武尊、武王境界的修爲,可能幾十年、幾百年都不會有變化,然而對華夏人傑而言,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修爲已經足以突飛猛進,到時所有勢力對夏國的判斷都會失誤。
這便是夏國最大的底牌,足以讓所有勢力都判斷失誤的底牌。東域已經不知道有多少諸侯國因爲判斷失誤而倒在柴雲天的大軍腳下。
無關智謀,而是土著修煉者的常識影響了他們的判斷。誰能夠想到武尊、武王境界短短十年、幾十年時間即可突破?
即使有那般存在,也不會出現在東域。
“探查草原、大荒,此事可以交給內衛、縱橫二司,由他們暗中探知。蒼海,則需要東海州水師出海探索。十萬大山,其深處是妖族的地盤,難以探查。”
范仲淹盯着東域的圖志。
東域的地形確實是一絕,四面都是人煙罕至的險地,與世隔絕。
其中大草原以北可能有龐大的勢力,屬於北方那位“王”所管轄的範圍。
西邊是大荒,以戈壁、沙漠爲主。
東邊是蒼海,沒有水師寸步難行。
南邊的十萬大山恐怕柴雲天再熟悉不過,由十萬條山脈組成,其深不知多少裡。
華夏人傑可以深入五千裡而不會有危險,但五千裡還不到十萬大山的最深處,遠遠不到。
十萬大山的更深處,即使是現在的呂布深入,也會被妖王擊傷。
換而言之,沒法越過十萬大山,探查十萬大山以南到底是什麼地方。
夏國探查的方向基本可以確定在蒼海、草原、大荒三個方向。
“在足夠強大之前,小心翼翼向外探索,以探明各方勢力爲主,不惹怒他們。朕認爲,東域可能被夾在強大的勢力中間。”
柴雲天與衆多謀士相處多時,考慮有時不亞於部分謀士,儘管還不知道東域在此方天地到底處於何種位置,但他隱隱察覺到,東域有可能位於大勢力之間,是一塊各大勢力用於緩衝的地方。
在這種地方成立一個統一的諸侯國,對各方勢力而言,並不舒服。
如果柴雲天猜測無誤,那麼夏國的處境不妙。
公孫鞅說道:“陛下,因此,臣以爲要成立一支軍團,帶甲百萬、良將千員,操練兵馬,以迷惑各方勢力。實則全力培養華夏軍團,出其不意。”